电商平台

搜索文档
拼多多,一度大跌18%!什么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23:4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56.7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较前期放缓[1][3] - 调整后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169.2亿元,同比下降45%,低于市场预期[1][3] - 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5%至487.2亿元,交易服务收入同比增长6%至469.5亿元[3] 股价反应 - 财报发布后美股盘前跌幅超20%,盘中跌幅一度扩大至18%,股价跌破100美元/股[1] - 截至北京时间23时股价报101.19美元/股,跌幅15%,成交量3082.4万股[1][2] - 市值降至1437亿美元,市净率3.29,动态市盈率10.4[2] 战略调整 - 将"百亿减免"升级为"千亿扶持"计划,主动牺牲短期利润以支持商家发展[3] - 跨境业务半托管模式转型导致交易服务货币化率下降[3] - 管理层强调长期价值导向,预计利润压力将持续较长时间[3] 运营重点 - 持续强化平台流量价值变现能力,在线营销服务贡献51%收入增速[3] - 针对商家不确定性加大,通过资金反哺策略维持生态稳定性[3]
拼多多盘前跌超20%,第一季度净利润下降45%
第一财经· 2025-05-27 22:58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57亿元 同比增长10% 营业利润161亿元 同比下降38% 归母净利润147亿元 同比下降47% 调整后净利润169亿元 同比下降45% 调整后净利润比市场预期低110亿元 [1] - 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收入487亿元 同比增长15% 交易服务收入470亿元 同比增长6% 交易服务收入增速较上季度的33%显著放缓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26%至155亿元 [2] 成本与费用 - 销售和营销费用334亿元 较去年同期234亿元增长43% 增加100亿元 主要由于促销及广告活动支出增加 [2] - 总运营费用386亿元 同比增长37% 远超10%的收入增速 主要受销售和营销费用增长驱动 [2] 战略调整 - 推出"千亿扶持"惠商战略和"百亿减免"计划 大幅下调家电 数码等类目店铺保障金 对广告和佣金收入增长造成冲击 [2] - 计划继续探索降佣举措 为商家降本减负 帮扶重点从头部腰部商家转向中小商家 推动产业带升级 [3][4] - 为弥补"国补"竞争劣势 多类目对标国补价格普惠消费者 管理层表示需牺牲短期业绩助力商家度过波动 [4] 行业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要求平台对中小商户提供让利或减免扶持 可能进一步影响以白牌商家为主的平台收入 [4] 市场反应 - 财报发布后美股盘前股价跌超20% 主要因利润大幅低于预期 [1] - 2024年8月管理层预警利润下降趋势时 次日股价曾跌超18% [2]
拼多多电话会:增长放缓不可避免,面对竞争和不确定性,平台牺牲是必须的
华尔街见闻· 2025-05-27 21:35
财务表现 - 一季度营收9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增长15%至487亿元,交易服务收入增长6%至470亿元 [1][11] - 净利润147.42亿元,同比下跌47%,主要因营销费用激增43%至328亿元,运营费用占比从29%升至38% [1][12] - 非GAAP营业利润率下降33个百分点至19%,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55亿元,同比减少26.5% [13] 战略与投资 - 升级"千亿扶持计划",新增100亿商家回馈补贴,覆盖全品类商品,对标国家补贴价格标准 [2][3][20] - 供给侧投入扩大至中小商家,流量、数据资源倾斜,推动产业带转型,如永康厨具、晋江运动等案例 [6][7] - 需求侧通过百亿补贴频道发放100亿消费券,优化供需匹配效率,新增降价补差服务提升体验 [8][25] 行业竞争与挑战 - 第三方平台模式在承接国家补贴政策时存在先天不足,通过专项补贴覆盖20余省份弥补价格劣势 [21][22]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导致收入增速放缓,商家面临经营压力,公司优先保障商家利益牺牲短期利润 [15][17] - 竞争策略聚焦商家赋能,利用数字化能力帮助产业带商家转型,从代工思维转向品牌思维 [23][24] 业务亮点 - 农产品领域推出数字化运营系统,解决云南蒙自木瓜产区定价模糊、高腐损率等痛点 [7][8] - 618大促延续低价策略,结合百亿补贴和降价补差服务,强化消费者信任与复购 [25] - 现金储备达3645亿元,为长期生态投资提供支撑 [13]
利空突袭!刚刚,暴跌超20%!
券商中国· 2025-05-27 21:34
业绩表现 - 一季度营收9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低于预期的1016亿元 [1][2] - 净利润147.42亿元,同比暴跌47% [1][2] - 调整后净利润169.2亿元,远不及预期的278.8亿元,同比下降45% [1][2] - 调整后每ADS收益11.41元,远低于预期的19.11元 [2] - 运营利润160.856亿元,运营利润率17% [2] - Non-GAAP运营利润182.597亿元,同比下滑36% [2] 股价反应 - 财报发布后股价盘前一度暴跌超20%,跌破100美元/股大关 [1][2] - 总市值缩水超2400亿元人民币 [2] 收入结构 - 在线营销服务收入487.22亿元,同比增长15%,略超预期的479.9亿元 [2] - 交易服务收入469.50亿元,同比增长6%,不及预期的542.3亿元 [2] - 交易量增长有所放缓 [2] 成本费用 - 销售营销费用334.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主要反映竞争加剧和获客成本上升 [3] - 运营成本409.47亿元,同比增长25%,主要来自履约和支付处理费用增加 [3] - 一般及行政开支16.6亿元,低于预期的20.4亿元 [3] - 研发支出35.8亿元,高于预期的33.9亿元 [3] 战略投入 - 推出"千亿扶持"新战略,为商家降本减佣,推动产业转型 [5][6][7] - 管理层强调牺牲短期业绩以支持商家,认为这是长期投资 [6][7] - 帮扶范畴从头部腰部商家拓展到中小商家,释放中小商家潜力 [7] 管理层观点 - 董事长陈磊表示当前市场加速变化,平台需敢于牺牲短期业绩 [1][6] - 强调优先保障用户和商家利益以创造优质平台生态 [6] - 联席CEO赵佳臻称将探索更多降佣举措,为商家降本减负 [7]
拼多多高管解读Q1财报:将扩大商家支持举措的范围,让更多中小企业受益
新浪科技· 2025-05-27 21:34
财报核心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956 722亿元 同比增长10% [1]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69 160亿元 同比下滑45% [1] 管理层电话会议要点 宏观政策与商家应对 - 宏观政策变化(如关税)对平台商家造成压力 公司将通过供应链和运营能力积累应对变化 [3] - 推出千亿扶持计划 重点帮扶中小商家稳定销量并降低经营成本 [4] - 加强本地化运营 推动订单本地发货 目前商家库存和差异化服务已改善 [4] - 平台将承担更多责任 与商家共同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以构建健康生态 [5] 盈利能力分析 - 收入增长放缓源于业务规模扩大 竞争加剧及外部不确定性增多 [5] - 利润大幅下降主因业务投资与回报周期错配 包括系统投入和商家支持举措 [5] - 十亿元降费计划等投资已对生态系统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将扩大支持范围 [6] - 公司强调长期价值创造 短期财务波动不影响战略投资方向 [6] 业务战略方向 - 持续探索新业务模式 拓展品类和服务深度以强化平台生态 [4] - 全球化业务聚焦价格稳定和供给充足 差异化商品创造消费者价值 [4] - 投资决策优先考虑长期内在价值提升而非单季度财务表现 [6]
突发利空,股价大跌
中国基金报· 2025-05-27 21:20
【导读】拼多多盘前跳水,跌超17% 在净利润方面,拼多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47.42亿元,同比下滑47%;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69.16亿元,同 比下滑45%。净利润的下滑引发投资者的担忧。 对此,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表示,一季度拼多多在平台生态系统上进行了大量投资,以支持商家和消费者应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这些投 资对短期盈利造成了压力,但给了商家适应和专注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的空间,加强了平台的长期健康。 从营收构成来看,拼多多两大业务板块表现各异。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服务的营收为487.2亿元,同比增长15%;交易服务营收为469.5亿元,同比增长 6%,增速放缓。 "减免+投放"远超预期 成本大增25% 据了解,今年以来,拼多多将"百亿减免"等惠商举措升级为"千亿扶持",以真金白银反哺产业生态。 5月27日,刚公布一季报的拼多多盘前突然大跌,截至发稿跌超17%,跌破100美元/股关口。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拼多多一季报营收不及预期,净利润同比下滑远超预期,同时平台加大补贴,短期内或影响其业绩表现。 净利润近乎腰斩 5月27日,拼多多公布了截至3月31日的 ...
PDD(PDD)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7 20: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0%至957亿人民币,主要受在线营销服务和交易服务收入增长驱动 [22] - 在线营销服务和订单收入为48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交易服务收入为47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 [23] - 总营收成本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27亿人民币增加25%至本季度的409亿人民币,主要因履约费用和支付处理费用增加 [24] - GAAP基础上,本季度总运营费用同比增长37%至386亿人民币;非GAAP基础上,总运营费用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56亿人民币增至本季度的365亿人民币 [24] - 非GAAP总运营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本季度为38%,去年同期为29% [25] - 非GAAP销售和营销费用本季度为32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4%,占营收比例为34%,去年同期为26% [25] - 非GAAP一般及行政费用为7.35亿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5.72亿人民币;非GAAP研发费用为30亿人民币,GAAP基础上为3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 [26] - GAAP基础上,本季度运营利润为161亿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60亿人民币;非GAAP运营利润为183亿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86亿人民币;非GAAP运营利润率为19%,去年同期为33% [26]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本季度为147亿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80亿人民币;基本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收益为10.59元,摊薄后为9.94元,2024年同期分别为20.33元和18.96元;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69亿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306亿人民币;非GAAP摊薄后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收益为11.41元,2024年同期为20.72元 [27] -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155亿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11亿人民币;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3645亿人民币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 [2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在线营销服务和交易服务推动总营收增长,在线营销服务和订单收入及交易服务收入均有同比增长 [22][2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未提及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过去一年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从平台运营扩展到更广泛生态系统,涵盖供需两侧,实施100亿人民币费用减免计划等举措 [6] - 今年初公司加大平台生态系统投资,推出1000亿人民币支持计划,旨在降低商家费用、促进销售并帮助其适应新挑战 [7] - 支持计划在供应侧将投资扩展至中小商家,探索费用减免举措,提供综合支持,推动供应链升级;在需求侧推出回馈消费者举措,如100亿人民币商家礼包计划和发放消费券,增强直接折扣计划 [16][19] - 公司作为第三方市场平台,在向消费者传递政策激励方面存在固有局限,与拥有第一方业务的竞争对手相比,商家处于劣势;全球业务中,外部政策环境变化如关税给商家带来压力 [8][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竞争加剧和外部不确定性增加,收入增长放缓不可避免,本季度外部环境变化加速了这一趋势 [7][8] - 本季度利润大幅下降归因于电商行业竞争加剧、全球业务外部政策环境变化、商家费用减免计划扩大等因素,但公司认为这些是对商家政策举措的长期投资,虽会在短期内影响盈利能力,但从长远看将构建更强大、高质量的商家生态系统 [8][9][12] - 公司不依据季度财务结果评估战略决策,而是关注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长期内在价值,相信长期投资者会认同这一观点 [11][12] - 未来财务结果可能继续反映对生态系统持续投资的影响,公司将继续加大供需两侧投资,帮助商家应对不确定性,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27][28][2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推出2025“搜豆”特色计划,覆盖江苏连云港、海南万宁等关键农业地区,针对农产品类别实施定制策略,为小商家提供一对一指导,探索农产品分销新模式,提升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生产和收入增长 [18] - 在云南蒙自木瓜产区,公司支持当地商家开发农产品运营数字系统,实现收获、定价等环节自动化,解决行业痛点,推动传统农业供应链现代化 [19]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平台针对宏观政策变化和不确定外部环境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调整业务模式及进展如何 - 公司将继续积极应对,严格遵守监管合规,凭借过去对供应链的长期投资和新业务模式探索积累的经验,专注核心业务,通过持续投资供应链、服务能力和平台生态系统提升竞争力 [33] - 推出1000亿人民币支持计划,增加对中小商家的支持,稳定销售、降低成本,帮助其管理市场风险;继续探索新业务模式,拓展产品类别和服务,构建更强大的平台生态系统 [34] - 全球业务与各地商家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稳定价格和丰富供应,加强在服务市场的运营,帮助更多本地商家发展,实现更多订单从本地仓库发货 [35] 问题2: 本季度公司净利润率和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二季度情况如何,是否会持续 - 业务规模扩大、竞争加剧和外部不确定性导致增长放缓,本季度外部环境变化加速了这一趋势,营收增长显著放缓 [37][38] - 营收增长放缓和持续的生态系统投资导致利润大幅下降,主要是业务投资和回报周期不匹配 [38] - 公司增加了对平台生态系统的投资,将消费者和商家放在首位,认为这是平台的责任,虽会对营收增长和费用产生财务影响,但从长远看将构建有益的生态系统 [39] - 公司不看重单季度财务表现,更关注长期内在价值,过去举措已对生态系统产生积极影响,未来将扩大商家支持举措覆盖范围,帮助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增长 [40][41] 问题3: 1000亿人民币支持计划如何实施,对公司财务表现的长期影响如何 -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司的商家支持举措已取得成效,使数千万商家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供应链向高质量供应转型 [45] - 升级后的1000亿人民币支持计划将在供需两侧大幅增加投资,供应侧将支持范围从大中型商家扩展到中小商家,释放其潜力,推动供应链升级;需求侧推出新的回馈举措,如100亿人民币商家回馈计划和增强直接折扣计划,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惠,促进商家销售 [46][47] - 公司认为对平台生态系统的长期投资和优先考虑消费者及商家需求是实现长期高质量可持续增长的唯一途径 [48] 问题4: 公司如何应对国家补贴计划等政策,有何计划解决当前劣势 - 公司第三方市场模式在某些政策激励方面存在固有局限,与第一方平台相比处于劣势,影响了商家在某些类别中的价格竞争力 [48] - 为保护消费者和商家利益,公司利用内部资源增加投资,帮助商家保持竞争力和增加销售 [49] - 自1月起推出国家补贴计划专用页面,除支持商家的1000亿人民币计划外,还加强了消费者端的促销力度,目前国家补贴专用频道已覆盖20多个省份,在政府补贴基础上提供额外优惠券,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实惠,扩大促销覆盖范围至日用品等类别 [49][50] 问题5: 管理层如何看待当前市场竞争环境,第三方平台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是什么 - 平台发展离不开商家生态系统的健康,当前竞争激烈、政策多变,许多商家缺乏应对能力,公司作为电商平台有责任与商家共渡难关 [54][55] - 公司的市场模式使其能更简单直接地应对挑战,过去对供应链的投资积累了相关经验和能力,去年下半年的10亿人民币费用减免计划已取得积极成果 [55][56] - 公司推出100亿人民币支持计划,扩大对中小商家的支持,认为平台应加大投资帮助商家应对市场周期,长期来看将构建更强大的商家生态系统 [56][57] 问题6: 今年6月促销活动的平台表现和关键趋势如何 - 公司在今年6月16购物节遵循消费者看重简化机制和实际优惠的原则,将活动与100亿人民币计划结合,让消费者以有吸引力的价格购买高质量产品,同时促进商家销售 [58] - 公司还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推出价格下降保护服务,希望平台和商家在质量和服务上表现出色,建立消费者信任,保障消费者权益,实现可持续销售增长,构建共赢的电商生态系统 [59]
拼多多一季度利润大幅下滑,盘前股价暴跌逾20%
金十数据· 2025-05-27 20:28
财报表现 - 拼多多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5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但低于市场预期 [1] - 净利润同比下滑45%至147亿元 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57亿元 [1] - 股价在财报发布后跌幅一度扩大至20% [1] 战略调整 - 公司在一季度对平台生态进行大量投资 短期压缩利润但旨在支持商家适应外部变化 [1] - 持续推进"千亿扶持计划" 在原有"百亿减免"基础上加码让利反哺商家生态 [2] - 高管明确表示不惧短期牺牲 将坚定进行长期投入护航商家 [1] 外部挑战 - 关税政策调整及中美贸易环境变化持续冲击平台生态系统 [1] - 美国政府收紧"最低限额免税"条款 迫使Temu从直邮转向批量运输及本地仓库履约 [1] - 日本和欧盟考虑取消小额包裹税收优惠 可能进一步削弱Temu海外成本优势 [2] 行业对比 - 京东在消费刺激政策下实现三年来最快营收增长 [2] - 阿里巴巴中国零售业务表现超出市场预估 尽管整体业绩逊于预期 [2] 市场反应 - 补贴和投资加码虽提升平台生态韧性 但被分析师认为带来现实的财务代价 [2] - 海外扩张受监管与贸易政策多重夹击 美国市场增长前景承压 [2]
拼多多盘前跌超20%,第一季度净利润下降45%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27 20:28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57亿元,同比增长10% [1] - 营业利润161亿元,同比下降38% [1] - 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下降47% [1] - 调整后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降45%,比市场预期低110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26%至155亿元 [2] 收入结构 - 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15% [1] - 交易服务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6% [1] - 收入增速持续放缓,交易服务收入增速从上季度的33%降至本季度的6% [1][4] 成本与费用 - 销售和营销费用334亿元,同比增长43%,增加100亿元 [1] - 总运营费用386亿元,增长37%,远超收入增速 [2] - 费用增长主要由于促销及广告活动支出增加 [1][2] 战略举措 - 推出"千亿扶持"惠商战略和"百亿减免"计划,下调家电数码等类目店铺保障金 [4] - 帮扶重点从头部腰部商家转向中小商家 [5] - 多类目对标国补价格全面普惠消费者 [5] 行业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要求平台对中小商户提供让利或减免扶持 [5] - 新规可能对公司以白牌商家为主的收入结构产生持续影响 [5] 管理层观点 - 公司认为利润下降是长期健康必要的代价 [2] - 强调要敢于牺牲短期业绩,助力商家度过短期波动 [5] - 如何穿越周期成为公司重要挑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