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体验升级
搜索文档
商圈“出圈”,靠什么(纵横)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02
商圈转型趋势 - 新商圈从单纯购物场所转变为融合艺术、餐饮、设计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体验空间 [1] - 传统商圈通过引入潮流文化节、沉浸式演出等方式进行“变身” [2] - 商圈与公园、生态绿地、自然湖景等环境交融,形成新的商业形态 [2] 消费驱动力变化 - 消费者更愿意为情绪和体验买单 [1] - 情绪价值成为人气商业体的共同点,例如长沙某商业综合体通过复原城市老街唤醒城市记忆 [2] - 消费空间成为情感抒发、文化表达和身份认同的平台 [2] 文化商业融合 - 商圈发展强调文化与商业、生活与消费的共同生长和共融互促 [1] - 通过从当地文化中提炼独特气质,以差异化内容强化消费黏性 [2] - 以文化赋能商业,以场景活化文化是商业发展的核心逻辑 [2] 商圈发展影响 - 知名商圈不仅增加城市消费体量,更能提升城市能级 [2] - 成功的商圈能够聚集人气,带动周边剧场、酒吧及文化空间等消费繁荣 [1] - 商圈是兼具商业浓度、客流密度、消费深度、历史厚度的特色综合体 [1]
抢跑“双11”:多平台定档10.9,消费节继续“减法革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4:53
双11大促时间提前 - 京东2025年双11于10月9日晚8点现货开卖 较2024年10月14日提前5天 创历史最早记录[1][4][7] - 抖音平台于10月9日开启 天猫平台于10月15日开启预售 主要电商平台均提前启动[1] - 大促时间从2009年单日促销持续延长至近一个月周期 2024年平台集体将战局推至10月中旬[5][6] 促销机制简化趋势 - 京东推行"现货开卖不用等"及单件商品立减规则 取消凑单复杂玩法[7][8] - 天猫抖音等平台采用"官方立减"模式 取代定金膨胀/跨店满减等奥数题式规则[8] - 行业从以平台为中心的复杂规则模式 转向消费者中心的简单直接让利模式[8][10] 平台策略分化 - 京东坚持现货销售策略 强调供应链能力与无需等待的消费体验[7][9] - 天猫重启预售制 考虑高客单价商品需要更长决策周期[9] - 2024年双11京东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20% 天猫成交总额强劲增长且用户规模创新高[7] 行业竞争维度升级 - 提前启动旨在拉长消费周期 平稳释放需求并缓解物流售后压力[10] - 在消费者规划第四季度开支初期介入 抢占用户预算与注意力[11] - 竞争重点从价格战转向供应链效率/用户体验/服务保障等全方位能力[11]
抢跑“双11”:多平台定档10.9 消费节继续“减法革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4:50
双11时间提前趋势 - 京东2025年双11于10月9日晚8点现货开卖 较2024年10月14日提前5天 创历史最早记录 [1][3][5] - 抖音于10月9日开启 天猫于10月15日开启预售 主要平台均较往年提前 [1][5] - 双11从2009年单日促销演变为近一个月购物周期 2019年京东提前至10月18日 2024年平台统一于10月14日启动 [4][5] 促销机制简化改革 - 京东取消凑单规则 实行单件商品立减 现货开卖无需等待 [6][7] - 天猫抖音推行"官方立减"模式 取代复杂跨店满减规则 [7] - 行业从以平台为中心复杂规则转向消费者为中心简单直接让利模式 [7][9] 平台策略分化 - 京东坚持现货开卖策略 强调无需等待的消费体验 [6][8] - 天猫重启预售制 考虑高客单价商品需要更长决策周期 [8] - 策略差异反映平台对用户心智和供应链能力的差异化考量 [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2024年京东双11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20% 天猫成交总额强劲增长且用户规模创新高 [6] - 头部平台通过延长促销周期留住用户消费可能性 超长周期策略被验证有效 [6] - 行业竞争重点转向供应链效率 用户体验 服务保障及情绪价值全方位竞争 [10]
多元活动撬动消费 首开通州万象汇打造商业新标杆
北京商报· 2025-09-14 21:45
项目运营表现 - 项目于去年9月20日开业,即将迎来开业一周年 [2] - 项目成功吸引了占比40%的客群来自北三县 [2] 周年庆活动策略 - 项目策划为期一个月的系列活动,涵盖促销优惠、乐队演艺、亲子互动等内容以激发区域消费活力 [2] - 在9月20日和21日启动时尚悦赏节并推出走秀活动 [2] - 店庆期间推出多种满减优惠券或团购券,优惠范围覆盖多个品牌 [2] 场景焕新与品牌定位 - 项目引入大型互动装置,推出原创IP"Mora"形象及多种IP文化衍生品以加强消费者互动 [4] - 公司定位为"品质生活筑梦场",计划深度融合城市文化与消费体验 [4] - 公司将持续引入多元品牌与创新业态,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商业能级提升 [4]
【新饰界·耀不同】苏宁百货第15届珠宝节全面启幕
搜狐网· 2025-08-21 16:01
核心观点 - 苏宁易购商管联合国际铂金协会及多家珠宝品牌举办第15届珠宝节 通过艺术特展、跨界合作和全渠道营销活动强化消费者对铂金及黄金珠宝品类的认知 提升品牌影响力和销售转化 [1][2][19] 活动策划与执行 - 珠宝节为期一个月 覆盖818和七夕关键消费节点 通过千万级补贴和跨界合作打造品质珠宝盛宴 [1] - 铂物馆2.0艺术特展以"铂金出镜 韧爱共生"为主题 运用镜面光影设计和三行情诗互动区强化铂金坚韧特性与情感价值 [2][7] - 联合周大福、周生生、谢瑞麟、六福珠宝等七大品牌展出铂金冰丝工艺、藏地密码系列等新品 展示新工艺与设计创新 [10] 品牌合作与场景创新 - 与六福珠宝合作打造"新饰界"主题展区 聚焦国潮黄金、轻奢K金及科技感品类 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12] - 通过雀神争霸赛和高端会员品鉴沙龙(联动卡萨帝/西门子等家电品牌)实现三方会员转化和年轻客群情绪消费驱动 [16][18] - 联合潮宏基开展全国编绳创意大赛 覆盖25门店80+品牌500+导购员 通过传统文化互动强化专业服务技能展示 [22][26] 营销策略与生态构建 - 采用珠宝品鉴、话题挑战、直播团购等方式精准触达客群 提供"潮流尖货首发+库存深度保障+价格政策倾斜"三重优势 [19] - 持续强化"买黄金珠宝 到苏宁百货"消费心智 通过会员权益联动和促销券机制提升转化效率 [16][19] - 公司深耕黄金珠宝领域15年 未来将深化行业合作、迭代产品矩阵并拓展趣玩消费场景 [12][27]
先鉴别后发货,分期乐商城上线官方质检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新浪证券· 2025-08-18 15:51
公司业务升级 - 分期乐商城正式推出官方质检服务 联合中国检验 华测检测 SGS BV等国内外知名检测机构为平台打造权威质量防线[1] - 服务采用"先质检 再发货"模式 商品入库后需经历层层严苛质检 确认合格后方送达用户[1] - 该服务已在钟表 个人护理 母婴等70多个品牌试运行 覆盖近95%实物商品订单 商品正品率达100%[6] 质检流程体系 - 建立多层级精细化质检标准 实行一件一检 逐件开箱核对订单信息并录入仓储管理系统[4] - 质检环节涵盖外观 包装完整性 工艺细节 型号规格 版本批次及保质期限等全方位核查[4] - 整个流程在高清视频监控下完成 操作记录全程留档 确保每一环节透明可查[4] 供应链管理 - 甄品惠模式直连品牌一级授权供应商 从源头把控商品流通路径 覆盖美妆 鞋服 家居等全品类[6] - 直连品牌达数千个 与品牌质检 7天价保 极速物流等关键服务共同支撑消费品质与效率提升[6] - 全流程闭环管理覆盖从入库 质检到出库全环节 可控可溯 降低质量问题商品流入风险[2] 行业背景 - 电商平台多依赖商家自主提交资质审核 定期抽检或惩罚机制进行约束 但仍无法避免商品质量风险[1] - 调研显示商品功能和质量是年轻群体消费决策中最关注维度 "是否为正品"是他们关注焦点之一[1] - 国内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消费者对品质化 透明化购物体验的需求持续提升[6]
第5届工展会购物节在港举行 首设“家乡风味区”
新华网· 2025-08-02 10:31
展会概况 - 第5届工展会购物节在香港亚洲博览馆开幕 为期4天 [1] - 设有八大主题展区 300个摊位 提供数千款商品 涵盖美酒佳肴 参茸海味 家电厨具 儿童用品及保健品等 [1] 经济影响 - 香港上半年访港旅客约2400万人次 同比增长12% 反映旅游业复苏势头良好 [1] - 展会鼓励市民留港消费 吸引旅客体验 为本地经济注入动力 [1] - 参展商广昌隆贸易预计今年营业额增长两成 [1] 展会创新 - 新设"家乡风味区"推广内地10个省份特产 [1] - 新设"荔园·游乐区"推广怀旧"港味文化" 帮助品牌加强与消费者联系 [1] - 展会升级为助力香港及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1]
非标商业缘何挺起新地标
经济日报· 2025-07-26 06:16
非标商业体的崛起与特点 - 非标商业体如中海大吉巷、成都太古里、杭州天目里等崛起,打破传统商业"千城一面"格局,满足多样性、个性化消费需求[1] - 大吉巷开业当天客流突破20万人次、销售总额超500万元,27家品牌店铺取得全国销售额第一名[2] - 大吉巷150余家特色品牌中超半数为首店和定制店,融合非遗体验馆、时尚买手店、米其林餐厅等多元业态[2] - 空间设计采用合院式街区形态,保留康有为故居等老建筑,集文化会客厅、休闲广场、商业综合体、生态楼宇于一体[3] 非标商业体的运营策略 - 大吉巷餐饮业态占比50%,零售业态40%(侧重中青年),配套服务10%,覆盖全年龄层需求[3] - 通过骑行主题店RE而意等品牌打造"自行车+多元场景"新型消费模式,定期举办社交活动强化体验[5] - 非标商业体以"生活方式"破题,将商场转化为"圈层社交场",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4][5] - 王府井百货大楼转型案例:2019年打造老北京沉浸式体验空间,2024年引入数字艺术中心探索文商旅融合[8][9] 行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 消费需求从功能型转向情绪型,Z世代更看重"有温度、能共情"的体验[6] - 政策支持:2024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发展沉浸式体验空间,北京对商业改造项目最高补助500万元[9] - 传统商业转型方向:杭州解百商场增设非遗茶空间,融合制茶技艺、剪纸等非遗项目提升文化体验[9]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场景、内容、体验的综合维度,文化IP与社区生活空间深度融合成趋势[9][10] 挑战与优化路径 - 非标商业体面临同质化、过度依赖网红效应等挑战,需强化长期运营能力[10] - 优化路径包括大数据分析消费偏好、在地文化深度交融、提供多样化增值服务[11] - 商业项目需精准定位细分需求,通过空间与技术迭代创造不可复制的体验[10][11]
“舌尖上”的链博会:巨头比拼产业链硬实力|聚焦链博会
华夏时报· 2025-07-19 21:19
食品饮料行业展会趋势 - 食品农业类展台通过多维感官体验空间吸引观众,从单纯推销产品转向"体验经济+产业链实力"联动模式[1] - 人形机器人成为展台核心引流工具,青岛啤酒与天丝集团采用宇树机器人进行饮品服务互动,日租金达4000-5000元[2] - 沉浸式体验场景成为标配,君乐宝设计减脂操互动,麦当劳搭建薯条快闪店,百胜中国设置美食料理台[4] 产品创新亮点 - 青岛啤酒展出凌晨下线原浆啤酒及水晶纯生系列,通过智慧冷链锁定鲜活口感,量化17种氨基酸等营养指标[3] - 君乐宝推出羽衣甘蓝果蔬沙拉酸奶,延伸茶饮网红元素至乳制品领域,同步展示简醇酸奶等三大冠军品类[3] 产业链竞争力展示 - 君乐宝展示全产业链整合能力:自种50万亩牧草,建成年产5万枚胚胎实验室,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6] - 伊利构建"从草到奶"全产业链生态圈,宣称中国奶业用20年跨越与发达国家百年差距[7] - 青岛啤酒全球化原料布局覆盖9大麦产区(年采购超80万吨)和7大啤酒花产区,产品出口120国[7][8] 科技与产业融合 - 头部企业采用"全球资源+本土创新"双轨战略,青岛啤酒跨界布局合成生物领域,拓展功能食品与生物医药赛道[8] - 产业链协同创新成为焦点,青岛啤酒提出在原料研发、智能制造等环节深化全球合作[8] 展会平台价值 - 链博会汇聚35%境外参展商(覆盖75国)、65%世界500强企业,吸引100多国专业观众[5]
消费体验升级!烟台振华超市新天地店三大自营美食项目亮相
齐鲁晚报网· 2025-06-27 09:27
门店升级改造 - 烟台振华超市新天地店于6月27日重装开业,对空间、商品、服务进行全面优化,提升消费体验[1] - 新增振华烘焙、振华面食、振华熟食三大自营美食项目,其中烘焙区面积约500平米[2] - 改造后降低货架高度,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宣传标识和试吃点位,员工服务意识显著提升[9] 自营商品创新 - 振华烘焙区推出动物奶油蛋糕胚体双层夹心设计,提供日式、法式、德式面包,红丝绒奶露面包和法式肠仔面包热销[2] - 振华面食区融合河南与北京口味,主打老面馒头、红糖枣糕,未来计划新增面条、馄饨、饺子等品类[2] - 振华熟食区扩充至50多个品种,柠檬味凤爪、烤鹌鹑等夏季肉食销量突出[2] 品质与供应链管理 - 烘焙原料采用法国面粉、新西兰黄油和比利时巧克力,熟食原料来自正规肉联厂当天新鲜肉类[7] - 面食使用大品牌面粉和非转基因食用油,所有原料均具备检验报告[7] - 公司建立总部与门店两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现进货查验、台账登记和全程可追溯[5] 营销与价格策略 - 6月27-29日推出开业促销:现烤面包买一送一、生日蛋糕买一送一、面食全场8折(老面馒头除外)、熟食全场8.8折[9] - 每日下午4点至营业结束实行全场8.9折优惠(部分商品除外)[9] - 公司定期进行市场价格调研,动态调整商品定价,强调"品质保证+亲民价格"双定位[7][9] 行业竞争与战略 - 面对零售业白热化竞争,公司高层积极与国内行业标杆交流学习,推动"本土+创新"融合[1] - 通过自营生鲜品类扩展和场景化明档制作(如烘焙区可视化操作)增强差异化竞争力[2][9] - 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门店改造,强化消费体验与本土情怀的结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