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种植
搜索文档
北京平谷桃香寻秘
经济日报· 2025-09-15 15:40
核心观点 - 平谷大桃通过科技赋能、文化融合和产业升级,从传统农产品发展为高附加值品牌,实现产值增长和乡村振兴 [1][2][8] 产业基础与自然条件 - 平谷区三面环山且拥有微酸性沙质土壤,富含微量元素和独立优质地下水系,为桃树生长提供得天独厚条件 [1][3] - 当地雨热同期气候使6月至8月成为大桃成熟关键期,核心栽培品种达40多种,涵盖四大系列200余个品种 [3] 科技种植应用 - 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果园通过无人机喷洒、无人车作业及传感器监测,实现水肥气象病虫害实时管理,人工用量减少50%以上 [4] - 卫星遥感和智能分析平台支持桃树长势追踪与果实全程溯源,确保从枝头到餐桌的安全性 [4] 文化价值延伸 - 文创品牌"吉电桃子"开发桃元素饰品及文创产品,桃贴工艺可定制"福""寿"等图案,形成10系列1000多种图形设计 [5][6] - 桃花节、乡村艺术节等文旅活动推动农文旅融合,桃园成为旅游打卡地及乡村振兴新舞台 [6] 销售渠道升级 - 2024年刘家店镇通过电商直播销售大桃1800万斤,达传统批发销售量的85%,官方小程序"福地丫髻山"及村播分院支撑线上推广 [7] - 全区大桃线上销售占比从2023年26.7%提升至2024年35.6%,总销量达1.1亿斤 [7] 产业链拓展与经济效益 - 开发桃胶、黄桃罐头、桃花酒等深加工产品,并推出"桃花运势皂"等新潮衍生品,提升附加值 [8] - 2024年平谷大桃总产值超15亿元,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元,形成"农业中关村+物流+休闲"的产业融合模式 [8]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新疆阿克苏苹果降产提质 远销俄罗斯中亚等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1:54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新疆阿克苏苹果降产提质 远销俄罗斯中亚等国 近日,记者跟随"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新疆阿克苏红旗坡苹果核心产 区,这里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一颗颗甘脆多汁的苹果,这些苹果不仅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的"金果果",更成了享誉国内外的特色农产品。 阿克苏苹果,这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书写着小城大业的精彩篇章。 (记者 戎睿 李京泽)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双向奔赴,粤桂协作加速跑
广西日报· 2025-09-15 10:02
产业帮扶 - 龙州县利用粤桂协作资源成立甘牛公司 构建以秸秆养畜和绿色循环为核心的奶水牛产业发展模式 打造全产业链[7][8] - 甘牛公司每年收储加工饲料6万吨 带动1500多户村民参与秸秆收集 帮助农户实现增收超过1400万元[9] - 公司采用"保证金+保底回收"代养模式 农户每代养一头牛保底收入达1600元 目前已回收263头奶水牛[9][10] - 园区提供102个就业岗位 人均月收入超过4000元 通过土地租赁每年给农户带来租金92.78万元[11] 消费帮扶 - 田阳区累计建设"圳品"基地6个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个 供应深圳农产品示范基地4个[13] - "圳品"认证基地面积5180亩 年均销售额约4000万元 通过认证产品13个[13] - 开展产销对接活动30场 累计销售农产品1.2亿元 解决就业800人次 带动群众增收450万元[14] - 深圳企业通过消费帮扶模式采购农副产品 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14] 劳务协作 - "小梁送工"服务站累计推荐灵活就业岗位6万多个 发布用工信息5.5万多条[18] - 累计送工18.5万人次 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增收约2500万元 辐射带动全县务工增收约7800万元[18] - 与70多家企业和农业基地签订用工合作协议 旺季时日用工量超过1000人次[19] - 全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289.9万人[20] 农文旅融合 - 龙胜县拥有梯田22.8万亩 被誉为"世界梯田原乡"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2] - 马海村精品民宿累计接待客人1200人次 营业额收入达12万元[23] - 腾讯等企业参与打造乡村生态旅游精品示范村 实现从"种粮食"到"种风景"的转变[22][23] - 经验做法在龙脊村、金江村等乡村示范推广 培育以村民为主体的本土人才队伍[24]
旅美侨胞姚依娜:以侨架桥 助力“云品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9:37
商会成立与目标 - 美国云南总商会于2024年5月成立,旨在发挥桥梁作用,促成美国加州与中国云南建立友好州省关系 [1] - 商会成立后一年内,积极组织活动推广云品,例如在南博会主办"云品出海跨境扬帆"对接活动,并协办云南特色商品旧金山推介会 [4][5] 云南蓝莓产业 - 云南是中国蓝莓核心产区,2024年末栽培面积达24.9万亩,产量17.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2% [3] - 文山州砚山县平远镇是重要蓝莓产地,当地一家龙头企业拥有3000多亩基地,种植来自美国、西班牙等国的品种,销往国内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3] 云品出海成果 - 通过商会牵线,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上,40余位多国"洋主播"推介云南产品,会期直播累计观看570万人次,实现跨境订单120万美元 [4] - "云品出海"涵盖茶叶、鲜切花、野生食用菌、中药材、咖啡、坚果等多种云南特色产品,在海外市场广受好评 [4][5] 地区农业与贸易发展 - 平远片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1万亩,推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种植36万亩,当地蔬菜下午采摘晚上出货,畅销粤港澳大湾区并出口海外 [4] - 云南与美国的农业交流历史悠久,例如原产北美的蓝莓在云南成功种植并形成产业,体现了双方合作的潜力 [3]
今年前8月云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538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4 09:37
云南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表现 - 前8个月进出口总额达1538亿元 同比增长12.5% 占云南进出口总值85.9% [1] - 出口480.8亿元 增长17.7% 进口1057.2亿元 增长10.3% [1] - 对共建国家出口农产品105.8亿元 增长7.1% 占对共建国家出口总值22% [3] 农产品出口增长亮点 - 玉溪海关监管出口鲜柑橘货值达5.47亿元 同比增长159% [1] - 柑橘出口目的地包括俄罗斯 吉尔吉斯斯坦 泰国等共建国家 [1] - 企业通过获得出口资质实现从国内销售转向国际市场 [3] 海关贸易便利化措施 - 建立"关企一对一"帮扶机制 提供全流程技术指导 [3] - 实施"预约查检+集中查检"模式 单批货物查检时间压缩90% [3] - 设立"查检预约专员"绿色通道 在重点产区试点集中作业 [3] 中老铁路物流通道作用 - 成为金属矿砂 粮食 水果等农产品进口首选运输方式 [4] - 前8个月自共建国家进口大宗商品654.5亿元 增长9.6% [4] - 进口金属矿及矿砂230亿元 增长64% 进口农产品237.1亿元 增长25.5% [4]
云南师宗:电商助力百香果远销江浙沪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9-12 18:14
据介绍,师宗县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同时通过电商等线上销售平台助力师宗百香果 远销上海、浙江等地。2025年,师宗县百香果预计产量达1500吨,产值约1600万元。 九月,云南省师宗县1000余亩百香果迎来丰收。近年来,师宗县积极探索"种植基地+电商"新模式,与农产品龙头企业合作,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让深山里 的百香果远销江浙沪市场。 作者:熊轩昂、袁燕坤、窦盛根、严腾飞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乡村行·看振兴)小梨果变身“金果果” 山西高平花式激活“梨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0:47
产业发展模式 - 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玉露香梨产业提质增效 [1][4] - 通过打造梨树种植示范区、梨花观光区及旅游风景道,凸显休闲农业优势 [4] - 产业链条从标准化种植延伸至梨膏、梨汁等产品试生产,实现纵向延伸 [4] 生产与供应能力 - 南城街街道西部2200亩玉露香梨进入集中采摘期,预计产量达90万斤至100万斤,产值可达300万元 [1][4] - 朝胜养殖专业合作社155亩果园今年产量在25万斤到26万斤,已预订出10万斤 [3] - 瓦窑头村改造升级冷库,储存量可增加至80多万斤,实现长效供应 [3] 销售与市场拓展 - 通过线上直播方式直观展示玉露香梨品质,以扩大销售量 [1][3] - 张壁村梨膏、梨汁生产车间进入试生产阶段,旨在优化工艺并为正式投产做准备 [4][6] - 朝胜养殖专业合作社梨果品质优良,每天有50多名工人进行采摘,颇受消费者青睐 [3] 技术与管理 - 产业依靠科学培育和技术指导推动提质增效 [1] - 试生产采用低温压榨工艺以锁住梨汁本味,并经过数小时慢火熬制梨膏 [6] - 试生产阶段主要磨合设备、优化工艺并收集消费者口感反馈 [6]
记者手记:秦岭脚下,这里的猕猴桃“不愁卖”
新华网· 2025-09-11 18:04
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按常理,此时的果农应忙着采收售卖,可在秦岭脚下的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面对枝头累累的猕猴桃,当地果农并 不着急出售,反而多了几分从容。 "订单四月份就签了,再等半个月,果子熟透了,客户直接到地头来拉货,咱不急!"周至县马召镇崇耕村果农黄满林的话语里底气十足。这 份底气,源于提前锁定的销路,更源于对果子品质的自信。 周至县马召镇崇耕村果农黄满林查看自家猕猴桃长势。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我们村还建有65个猕猴桃贮藏库,能储存5000吨左右,储存期可达四五个月。"齐平说,贮藏库的存在不仅延长了猕猴桃的保鲜期,更让"按 品质卖果"成为可能,"不用再担心果子熟了没人要,农户自然能放宽心"。 如今,周一村95%的村民从事猕猴桃产业,人均年收入超过2.3万元。产业兴则百姓富,在这里得到了最真切的体现。 周至县农业农村局果业科科长张晓斌介绍,近年来,周至县出台《猕猴桃"九大提升工程"全产业链规划》,始终坚持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管 理、品牌化运营。全县已建成猕猴桃贮藏库2680座,培育深加工企业26家,将产业链不断拉长增厚,销售网络覆盖国内大中城市,区域品牌价值 攀升至75.31亿元,形成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
努力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13:15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程存刚发布了甘谷苹果高产高效十大技术,即"品种改良优结构,乔砧 短枝优模式,省力修剪提光效,智能管理提效率,分批采摘提品质,抗旱栽培减水分、有机替代减化 肥、绿色防控减农药、免袋栽培减人工、立体设防减灾害(简称'两优三提五减')"。"省力降本、提质增 效"的苹果轻简优质高效智能化生产技术模式,分别在黄土高原产区、环渤海湾产区和西南冷凉产区实 现了可复制、易推广,辐射带动10余万亩,有力推动了我国不同区域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获悉,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与天水市果树研究所、中 共甘谷县委、甘谷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苹果高产高效技术观摩会"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举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曹永生表示,我国果业发展可分为吃不饱、吃得饱、吃得好、吃健 康、吃美好5个阶段,科技创新重点正在从高产、优质向更注重营养、功能和感官评价转移。加速果业 全产业链培育,可以从特殊品种、特殊用途、加工用途、优质程度、稀缺程度、营养健康、特殊成分、 文化艺术、民俗宗教、休闲旅游、绿色生态等方面拓宽外延。以"五五"成果转化模式为指导,走好"一 新"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