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汁

搜索文档
安德利(605198):产能扩张驱动高增长 浓缩果汁龙头份额加速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7-22 08:45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6年,深耕浓缩果汁行业近30年,产品矩阵丰富,包括浓缩苹果汁、梨汁、桃汁等 [1] - 浓缩苹果汁产能规模行业领先,近两年通过新建和竞拍方式扩大产能,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1] - 24年营收同比增长61.85%至14.18亿元,25Q1同比增长58.98%至4.3亿元 [1] 行业格局 - 行业中原有4家年产销量10万吨以上的大型生产企业,目前陕西恒通和海升果汁出现经营困难 [1] - 市场份额向国投中鲁和安德利进一步集中,安德利通过竞拍果汁资产持续提升产能产量 [1] - 22年以来因苹果减产导致苹果汁价格上涨,24年小幅回落,预计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 [1] 研发与产能 - 建设先进研发实验室和检测中心,产品线丰富且品质稳定,与知名饮料厂商保持长期合作 [2] - 围绕苹果主产地布局10个浓缩果汁加工基地,竞拍其他企业工厂资产扩大产能 [2] - 新建脱色脱酸浓缩果汁、NFC果汁、桃汁、山楂汁等产线,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26亿元、20.97亿元、23.06亿元,同比增长28.75%、14.86%、10.00%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5亿元、4.23亿元、4.73亿元,同比增长47.59%、9.95%、11.89% [2]
培育企业蓬勃生长的沃土——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线观察之八
新华网· 2025-07-14 22:53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展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151项压减至106项,压减比例约30% [3] - 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 [3] - 截至5月底民营经济组织达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96.76% [3] - 前5个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同比增长10.4% [3] 民间资本参与关键领域 - 核电项目民资参股比例从2020年2%提升至当前最高20% [2] - 国务院核准的五个核电项目均引入民资且参股比例达10% [2] - 民资参与促进核电产业链协同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 [2] 公平竞争环境优化 - 1-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4] - 1亿元以下项目民企中标数量占比超80% [4] - 招投标领域取消不合理资质要求,降低企业成本 [4] 跨区域协同发展 - 川渝高竹新区实现跨省域社保办理,企业办事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 [5] - 新区作为首个跨省域实体化运行省级新区,改革成果显著 [5] 中小企业融资支持 - 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注册企业约5500万家 [6] - 广州"信易贷"平台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500万元纯信用贷款 [6] 商贸物流效率提升 - 新西兰鲜奶实现72小时从牧场到中国消费者餐桌 [7] - 创新监管模式推动乳制品从一二线向四五线城市渗透 [7] 特色产业市场拓展 - 东方甄选刺梨原汁累计销售1930万瓶,加工1.15亿颗刺梨果 [8] - 直播电商助力区域特色农产品融入国内大循环 [8] 商业航天创新发展 - 商业航天供应链企业从100余家扩展至1300余家 [9][10] - 银河航天以每3天一颗星的速度构建低轨宽带通信星座 [10] 产业链协同创新 - 复兴号动车组串联6900余家供应链企业,数字化平台提升韧性 [11] - 云南白药联合全国机构开展中药材种业攻关,缩短科研周期 [10]
近四百企业组团推介辽宁“好贺”
辽宁日报· 2025-07-13 08:59
展会概况 -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沈阳开幕 辽宁与13个省区达成战略合作 开幕式签约项目10个 [1] - 辽宁展区签约项目24个 达成交易金额40亿元 "好贺"品牌获得市场认可 [1] - 展会采用1主会场+2分会场模式 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 主会场展览面积8.3万平方米 [1] - 参展企业4000余家 行业人员超2万名 辽宁展区有399家企业参展 面积7400平方米 [1] 区域产业表现 - 营口大石桥市组团30余家企业参会 数量为往届外省参会企业的15倍 [1] - 大石桥市水稻年产量6.6亿斤 年加工能力超100万吨 拥有35家龙头企业 [1] - 鞍山鹏程米业通过签约拟拓展长三角企事业单位采购渠道 [2] - 辽宁展区推出榛子露/冻梨汁/米芽露/人参茶等特色农副加工产品 [3] 技术装备创新 - 辽宁粮机展区展示车载移动式干燥机/立翻式卸车机/集装箱翻转机等设备 [2] - 金丰粮食机械应急烘干设备采用环流工艺 日处理75吨 每吨耗电40千瓦时 比传统设备节省20元/吨 [2] 配套活动 - 举办粮食政策和市场形势分析会 探讨期货现货结合/数字营销等议题 [3] - 同期举办第5届全国脱贫地区粮油展销会 覆盖340个脱贫县674家合作社和企业 [3]
这届985毕业生直播带货一把好手!50余款产品热销全网供不应求
量子位· 2025-07-11 12:00
科技小院项目成果与模式 - 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通过拼多多直播带货50余款农产品,累计吸引3000万观众围观并热销[1][5] - 科技小院项目由张福锁院士2009年首创,已扩展至1800多个,覆盖全国乡村,采用"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模式[7][8] - 三亚榴莲科技小院创新使用鱼蛋白肥料加速榴莲生长,首批2000吨国产树上熟榴莲将于7月底上市[9][10][12] 农产品技术创新案例 - 北京通州蔬菜科技小院通过新品种选育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育出冰淇淋萝卜,使村集体收入增长4倍[15][16] - 云南古生村科技小院毕业生创业将油菜亩产值从1000元提升至5000元,并建立数商兴农科技小院解决销售问题[21][22][24] - 拼多多支持河北曲周"绿色吨半粮"项目,目标实现亩产1.5吨粮食、化肥效率50kg/kg、增产30%及减排30-50%[25] 拼多多的生态化助农战略 - 平台搭建科技小院专区并举办三届全国大赛,累计带动1500名农学研究生参与[26][27] - 捐赠1亿元设立农大研究基金,开设"多多课堂"培训1200万新农人数字化技能[30][31] - 联合FAO举办国际数字农业训练营,覆盖8国18名农业创业者,推动技术跨国输出[32][33][34] 产业闭环与政策支持 - 形成"科研-产业-市场"直接闭环,科技小院承担技术试验田、人才孵化器、模式示范窗三重角色[19][20] - 项目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乡村振兴关键抓手[24][28] - 拼多多从销售平台升级为全链条生态构建者,覆盖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市场渠道全环节[28][29][31]
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第三期(第二批)食品监督抽检结果公示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1 14:21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第三期第二批食品抽检共150批次 不合格3批次 不合格率2% [3] - 不合格产品涉及餐饮具 调味料 肉制品等类别 [3][4][5] - 抽检覆盖餐饮 流通 生产等多个环节 包括学校食堂 超市 农贸市场等场所 [3][4][5] 食品品类抽检情况 - 调味品类抽检发现黄辣椒王 花椒粉等产品不合格 [4] - 肉制品抽检发现自制猪肉丸 牛肉丸等产品不合格 [4][12] - 餐饮具抽检发现复用汤碗等产品不合格 [3] - 农产品抽检覆盖蔬菜 水果 水产品 畜禽肉等 [16][17][18][19][20][21][22][23][24][25][26] 抽检范围与执行 - 抽检按照广东省2025年食品抽检计划执行 [3] - 抽检区域覆盖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 [3] - 抽检结果依法进行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3] 重点抽检对象 - 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单位是重点抽检场所 [3] - 自制食品 散装食品是重点抽检品类 [4][12] - 农产品抽检重点关注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等指标 [16][17][18][19][20][21][22][23][24][25][26]
把更多农产品变成工业品
经济日报· 2025-06-24 06:03
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意义 -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农业和工业的关键纽带 能实现错峰销售 均衡上市 促进减损增收 提质增效 释放农业内部潜力 [1] - 该行业带动资本回乡 人才返乡 科技下乡 激发农村外部活力 形成乡村产业最大体量 [1][3] - 中央政策强调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需从初级农产品向加工农产品升级 产后加工成为农业主责主业 [1] 行业典型案例与发展模式 - 贵州刺梨 山东金乡大蒜 四川眉山泡菜等典型案例显示 土特产已延伸至加工环节 形成种植-加工-商品交易中心-科研服务的全产业链 [2] - 玉米加工价值链显著:初加工得玉米淀粉/蛋白粉 深加工制胚芽油/果糖 精加工产维生素B12 鲜食玉米需求增长依赖科研攻关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名单 涵盖乳制品 饮料 酿酒 精制茶等主要门类 [1] 市场机遇与产业升级路径 - 农业规模化经营 消费多元需求 工业技术渗透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吸引资本下乡 [3] - 加工深度决定产品附加值:茶叶通过不同加工工艺形成绿茶/红茶/黑茶等品类 传统技艺与现代拼配方式并存 [4] - 产业需差异化发展以避免同质化竞争 初加工适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 精深加工适合大中型企业 [4] 政策导向与未来重点 - 培育名单推动从田间到车间的转型 重点提升产品质量 优化口感风味 实现循环利用与高值开发 [4] - 产业链需延伸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 加工产能向产地集中 与销区对接 [4]
数字金融送“黔货出山”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15 21:42
电商产业发展现状 - 毕节市形成"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 涵盖农特产品、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领域 [2] - 截至去年末 全市拥有电商企业211家 活跃网店2455家 培育网销优品300余款 网络零售额近百亿元 其中农特产品线上销售占比达53% [2] - 直播带货蓬勃发展 80后返乡创业者通过直播实现单品销售额8000万元 [4] 金融创新支持电商 - 工行毕节分行推出"电商e贷" 通过整合电商平台经营数据 信用评级 构建"用户画像+智能风控"双引擎 [3] - 增加适用于网络主播 视频创作者等新业态群体的授信评价维度 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空白 [3] - 提供"分钟级授信 线上一键提款"的极速体验 满足电商产业客户短 频 快的融资需求 [3] - 通过调取"92.5%好评率 4.7分店铺评分 10万多粉丝"等企业抖音后台数据 现场为企业进行授信评估 [4]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 毕节依托电商产业生态建设 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2] - 从"乌蒙山货出山"工程到"黔货云仓"项目建设 从直播带货到跨境电商崭露头角 [2] - 手机变身"新农具" 直播成为"新农活" 毕节谱写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4] - 从"养在深闺"到"天下知晓" 从"提篮兜售"到"数字工厂" 展现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 [4]
从田间到舌尖 新技术带来新滋味(经济新方位·特产背后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15 05:37
种植技术升级 - 北京市平谷区京瓦温室园艺示范园采用智能玻璃温室大棚技术,实现每平方米小番茄年产量达22公斤 [2] - 大棚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调节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二氧化碳浓度,透光率高达91.5% [2] - 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滴箭"精准供给,避免资源浪费,生菜年收获可达9-10茬,远超露天种植的2-3茬 [3][4] - 温室采用钢化漫散射玻璃和通风系统,夏季降温、冬季保暖,营造四季适宜的微气候环境 [3] 农产品加工创新 - 贵州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将刺梨加工成果汁等20多种产品,年产能达5.3万吨 [5] - 采用膜浓缩提取工艺保留95%维C,出汁率提高5%,污水排放减少80%,原汁体积缩小25%-33% [7] - 优化破碎机刀片参数和气囊带式压榨技术,避免破坏刺梨籽,提升果肉营养保留率 [7] - 公司年消化5000吨刺梨鲜果,生产原汁3000吨,年产值1亿元 [7] 冷链物流智能化 - 山东胶州利群智慧物流基地通过自动化流水线将里岔黑猪肉从收货到加工时间压缩至3小时以内 [9][10] - 气调包装技术调节氧气与二氧化碳比例,抑制氧化和细菌生长,延长保质期 [10] - 冷链物流车配备实时监控系统,全程保持0-4℃胴体中心温度,700公里配送可在24小时内完成 [11][12] - 智慧物流平台实现车辆位置、温度、路线的全程可视化追踪 [12]
6月15日广州见!贵州刺梨携健康密码来袭
搜狐财经· 2025-06-08 13:27
贵州刺梨产业推进会 - 贵州刺梨产业融合助力消费升级推进会将于6月15日在广州市白云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主题为"从贵州来 到世界去"和"同心'黔'行,'粤'来越好",旨在推动贵州刺梨公共品牌走向全国及全球 [3] - 推进会由贵州省驻广州办事处、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广药集团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聚焦粤黔协作与大湾区市场资源链接 [3] 产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活动将搭建贵州刺梨企业与广东采购商、投资企业的对接平台,通过招商推介、产品展示推动产销合作,促进"黔货出山" [4] -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优势,提升"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影响力,推动其从地方特色食品升级为全国性健康食品 [5] 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 - 推进会聚焦刺梨深加工技术升级与产品研发,邀请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分享前沿成果,探讨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策略 [6] - 贵州刺梨产业正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目标拓展大健康市场新蓝海,打造"小果子撬动大产业"的产业生态 [6] 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 - 活动旨在深化粤黔协作,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贵州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3][6] - 贵州刺梨汁已入选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未来将借助粤黔协作东风进一步扩大全球影响力 [7]
把“土特产”煅为“金招牌”
广州日报· 2025-06-06 04:14
行业政策与培育名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39个重点培育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 涵盖乳制品制造 饮料制造 酿酒工业 精制茶制造等主要门类 [1] - 重点培育对象包括云南小粒咖啡 广式凉茶 柳州螺蛳粉 镇江香醋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 [1] - 该名单被视为"特产地图"和"产业升级路线图" 旨在推动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品牌化 标准化 国际化发展 [1] 产业发展现状与案例 - 部分传统食品已实现产业升级 如云南普洱茶从农副产品发展为百亿级产业集群 贵州刺梨汁通过深加工实现价值翻倍 [1] - 传统食品面临现代化生产挑战 包括口味更新 工艺标准化 产能提升等问题 [2] - 国际成功案例包括法国勃艮第红酒 意大利帕尔玛火腿 印度大吉岭红茶等 均通过保持特色工艺实现高附加值 [2] 产业升级路径 - 需平衡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 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工艺活化 如贵州茅台镇采用5G智能温控系统辅助传统酒曲发酵 [2] - 品牌重塑是关键 需挖掘文化故事提升附加值 推动从"小而美"到"大而强"的跨越 [2] - 最终目标是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消费名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