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服务

搜索文档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具备跨周期增长能力,关注头部企业规模增长
中银国际· 2025-07-10 09: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具备全周期增长能力,逆周期下稳步增长,顺周期下有望快速提升市场规模,且行业起步晚,增长空间大,发展潜力足,当前多家上市公司估值水平较低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 基本概况 - 人力资源服务是平衡人力资本供需、促进开发与配置的服务,狭义指招聘服务,广义包括管理系统、咨询等服务 [11] - 行业覆盖招聘、外包、管理和其他服务四个板块,涵盖人力资源全流程 [12] - 行业发展历经初创探索、拓展创新、统筹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四个阶段,目前“互联网 + 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发展,灵活用工增长空间大 [21][22][23] 发展现状 - 2025 年行业规模预计超 3 万亿,供需错配情况待解决,未来行业总体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 [26]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未来集中度有望提升,头部企业各具优势,细分领域专业化、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或将成为行业竞争优势 [38][53] - 疫后促就业主线未变,政策端不断加码驱动人力资源行业发展 [56] 行业未来展望 - 劳动力供给或将减少,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及新兴行业劳动力需求增加 [59][63][66] - 政策、需求、技术推动人力资源数字化发展进程,未来更多企业或将进行人力资源数字化替代 [72][73] - 灵活用工市场潜在空间大、集中度低,具备逆周期属性,未来渗透率有望提升成为人服行业增长引擎 [80] - 人服行业起步较晚,规模低,参照发达国家未来增长空间广阔,且与 GDP 增长呈较强正相关性,伴随经济增长有望保持长期增长态势 [91] 以邻为镜 - 日本灵活用工行业在经济、社会层面变化推动下快速增长,后进入短暂调整期,后续重归增长趋势 [96] - 中日两国经济社会层面存在诸多相似点,中国人服行业发展可参考日本路径,灵活用工市场有望推动中国人服行业市场总规模增长 [103] 北京人力 公司发展历程 - 上市公司资产置换后,北京人力登录 A 股,公司名称和证券简称变更 [121] 股权结构 - 公司是国有控股背景,当前无股权激励计划,未来将积极筹划 [123] 公司经营业务 - 公司业务覆盖范围广,包括传统和新兴业务,收入增长趋势稳健,业务模式具备全周期增长能力 [127][130][131] - 公司拥有高质量、高粘度客户,聚焦大客户管理,与客户战略合作,品牌影响力足 [136][139][140] - 公司市占率相对较高,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德科助力下实现国际化业务布局,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141][147][148]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 25 - 27 年公司营收约为 482.16/538.26/599.72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9.49/10.09/11.07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53]
针对性提出十六项政策措施 呼和浩特诚意满满留人才
内蒙古日报· 2025-07-08 10:07
人口政策组合拳 - 呼和浩特市针对青年群体推出16项政策措施 涵盖产业 就业 住房 生育 落户 教育 医疗 养老 出行 文化和消费等领域 包括育儿补贴 购房补贴 创业补贴 产妇"一杯奶"等具体措施 [1] - 实施"青创助航"创业服务行动 构建"创业培训+贷款+补贴+孵化+活动"五创联动支持体系 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补贴4507.5万元 惠及59户经营主体及个人 [1] - 新建"呼和浩特市购房补贴申请系统" 实现与不动产登记中心数据实时对接 3月以来新建商品住宅补贴申请2867套 带动新房成交额43亿元 [2][3] 政务服务优化 - 卫健委简化育儿补贴手续 审核周期从30天压缩至3天 发放率达63% 较初期提升41.5% [3] - 产妇"一杯奶"实行"免申即享" 通过大数据比对自动发放电子券 已有706人享受服务 [3] -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破除8个系统数据壁垒 试运行"人口集聚大数据平台" 非本地户口参保人数从2105人增至6971人 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量从850人增至1200人 [3] 就业市场促进 - 举办505场线上线下特色招聘活动 提供就业岗位33万个次 达成就业意向9.1万人次 [4] - 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整顿专项行动 对中介机构实现全覆盖检查 欠薪案件办结率达98.6% [4] - 创新开展劳动权益直播活动 由仲裁员在线指导维权流程 提升劳动者维权能力 [4]
我省首批亿元稳岗返还资金直达参保企业
大众日报· 2025-07-08 09:09
政策实施效果 - 政策出台当月为1293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亿元 [1] - 稳定就业岗位24.7万个 [1] 政策覆盖范围与标准 - 政策延续至2025年12月31日 [1] - 参保企业需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以上且上年度裁员率不高于5.5%(30人及以下企业不高于20%) [1] - 大型企业返还比例为30%,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达60% [1] - 社会团体、基金会等机构参照中小微企业政策执行 [1] 经办模式创新 - 采用"免申即享"模式,通过大数据比对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 [2] - 资金直接拨付至企业对公账户或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账户 [2] - 无对公账户的小微企业可返还至税务部门提供的社保缴费账户 [2] 特殊企业处理 - 劳务派遣企业需向参保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并提供材料 [2] - 资金分配遵循"谁用工、谁受益"原则,被派遣劳动者部分全额拨付给实际用工单位 [2]
多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和机构倡议规范招聘市场秩序 瞄准哪些招聘乱象?拿出什么规范措施?
央广网· 2025-07-04 23:26
招聘市场乱象 - 求职者遭遇"租车陷阱",被诱导签署租车合同而非劳动合同,承诺的高薪和补贴未兑现 [1][2] - 租车费用包括每月699元租金、300元定位装置使用费,还需支付充电费和服务费,总额达1032元 [1][2] - 商家利用求职者信用分进行先用后付租车,21天内需完成600单配送任务才能免除998元租赁费用,对新手几乎不可能完成 [3][4] 黑中介套路 - 以"高薪日结""官方招聘骑手""保底派单""达标免租金"为幌子,诱导求职者高价租车或购买装备 [4] - 签约后退租难、维权难,多数人被迫交钱 [4] - 美团官方声明未授权任何机构要求骑手贷款买车或推荐电动车分期产品,提醒"以租代购高价电动车"是骗局 [4] 行业规范倡议 - 多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和机构发布倡议书,呼吁规范招聘市场秩序,打击"黑职介" [4][5] - 行业需主动公示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收费标准等,杜绝虚假招聘和扣押证件行为 [5] - 协同打击无证经营、虚假用工违法行为,向有关部门举报,与人事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 [5]
万联天泽牵头筹设,广州将打造百亿级人力资源产业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7-04 15:30
基金设立背景与目标 - 广州市首批人力资源产业基金签约仪式举行 包括图南人力资源产业基金和广州市人力资源产业鼎元创业投资基金 [1] - 基金由万联天泽资本牵头筹设 力争打造百亿规模 采取自有资金与社会资本结合模式 [2] - 基金战略导向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科技生态 深度耦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 [2] 基金具体信息 - 首批签约两只基金 分别落地广州南沙区和广州开发区、黄埔区 [3] - 图南人力资源产业基金由科金控股集团、万联天泽与仕邦控股共同发起 重点支持人力资源与AI融合创新 布局AI Agent、大数据精准匹配等技术 [3] - 鼎元创业投资基金由万联天泽牵头 联合广州开发区人才教育工作集团、广东红海人力资源设立 首期规模4500万元 服务人力资源产业高端化发展 [3] 基金运作模式与优势 - 基金将协同属地资源、资本市场和产业龙头优势 聚焦人力资源产业转型升级 [3] - 鼎元创投基金针对高层次人才"引才难、用才贵"痛点 探索资本反哺人才工作的创新路径 [3] 行业影响与政策支持 - 基金设立为广州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倍增计划"注入动力 推动行业规模攀升和国际化升级 [4] - 基金将围绕人社局重点产业方向开展股权投资 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4]
北京国际人力与北咨公司一行座谈交流
搜狐财经· 2025-07-04 14:57
公司动态 - 北京国际人力资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国际人力",品牌"FESCO")与北京市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咨公司")举行座谈交流 [2][3] - 北京国际人力总经理郝杰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核心业务及未来规划,强调公司拥有完备的服务资质、专业的服务水平和丰富的市场经验 [2] - 北咨公司总经理王长江提到公司近40年参与了北京市及部分国家级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咨询服务,形成了贯穿规划研究、项目前期咨询、设计咨询、建设咨询、投资管理的工程咨询业务链条 [3] 业务合作 - 北京国际人力希望与北咨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深化交流互动,促进优势互补,携手服务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 [2] - 北咨公司希望与北京国际人力继续保持密切交流,深化合作领域,拓展市场机遇,在北京国管大家庭里守望相助,共同携手、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3] - 双方团队在业财融合建设、法律合规内控风控体系、市场化选人用人、数字技术赋能业务转型等具体内容展开专题讨论 [3] 会议成果 - 此次座谈为未来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3] - 北咨公司副总经理李晟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北京国际人力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同参会交流 [3]
上海人力资源服务助企出海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8
人力资源服务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 - 上海市人社局联合静安区人社局启动2025年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千帆出海"行动 通过政策赋能、平台搭建、资源对接三大举措支持跨境招聘、全球薪酬管理、合规咨询等领域创新 [1] - 上海必博人力资源自主研发的全球薪酬管理系统已落地15个国家和地区 支持多币种结算和实时税务合规校验 跨境薪酬管理效率提升60% [1] - 上海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完成从"服务引进来"到"服务走出去"的角色蜕变 提供劳动力使用、跨文化管理、合规咨询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1] 上海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转型与创新 - 德筑企业管理为出海企业提供高管猎寻、签证支持、合规雇佣与薪酬管理服务 实现全球化布局与本地化运营协同 [1] - 建可企业管理基于专业团队提供政策变化指引和合规解决方案 帮助企业从"被动应对合规"转向"主动预防风险" [1] - 行业从传统中介转向战略伙伴 通过技术、人才、合规全链条服务助力企业将出海变为增长引擎 [2] 未来发展方向 - 上海人社局将重点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技术升级 利用AI、大数据提升劳动力使用智能化水平 [2] - 加强培养既懂国际规则又熟悉本土需求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打造全球人力资源配置枢纽 [2]
浙江创新打造人力资源大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7-04 02:29
人力资源大市场平台建设 - 浙江创新打造省域统一人力资源大市场 解决市场分立分割、政策服务分散、产才协同度低等问题 平台实现"一网贯通、要素融合、服务全链、监管覆盖" [1] - 平台累计吸引14.4万家招聘单位入驻 发布岗位128万个 注册个人151万人 日均访问量达8万多人次 [1] - 整合全省60家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站、419家线下人力资源市场及超1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资源 [2] 智能化人岗匹配功能 - AI技术对简历多维分析 精准推送匹配岗位 案例显示应届生3天内收到半导体企业录用通知 [1] - AI人才政策小助手可智能比对推荐435项服务事项 覆盖个人职业发展全周期及企业招人用人全流程 [2] - 建设数字经济、地理信息、半导体及光电等产才协同平台 分析产业人才需求 每月生成热门行业职位排行榜指导技能培训 [2] 企业服务与监管机制 - "用才宝"微信小程序实现人力资源机构"抢单"模式 已入驻1.2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成功配置22.8万人次 [3] - 平台打通市场监管、司法、社保等数据 对1.2万家人力资源机构开展大数据分析 实现精准监管 [3] - 未来将聚焦人岗匹配智能化、人才服务精准化、服务生态全面化持续迭代升级 [3]
多家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和机构倡议规范招聘市场秩序
快讯· 2025-07-03 12:49
行业自律倡议 - 当前正值毕业季,各类求职招聘活动火热举办,行业加强自律以构建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 - 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重庆市人才研究和人力资源服务协会等地方协会参与倡议 [1] - 中智集团、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同发布倡议书 [1] 市场规范措施 - 全行业共同规范招聘市场秩序,打击"黑职介"等不法行为 [1] - 倡议旨在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 [1] -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
多家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和机构倡议规范招聘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快讯· 2025-07-03 12:37
行业自律倡议 - 多家行业协会和机构联合发布倡议书,呼吁规范招聘市场秩序,打击"黑职介",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 - 参与方包括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重庆市人才研究和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中智集团、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 [1] 合法经营要求 - 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需严格遵守《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等法规,持证经营 [1] - 建立高效信息核查机制,抵制"黑职介"等违法违规行为 [1] 诚信服务措施 - 在经营场所及官方平台公示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资质文件,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监督信息 [1] - 提议建立违规名单共享机制,对违规机构暂停服务,形成失信受限的行业氛围 [1] 招聘信息规范 - 发布真实、合法、有效的招聘信息,公平招聘,不设置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歧视性条件 [2] - 不扰乱市场价格秩序,杜绝强制收费、捆绑收费、隐性收费等侵害求职者权益的行为 [2] 内部管理强化 - 企业需自查自纠,建立健全内部审核及风险防控制度 [2] - 加强对合作单位审查,对侵害求职者权益的行为零容忍 [2] 社会责任履行 -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需发挥促就业作用,为重点就业群体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 [2] - 开展诚信招聘宣传等公益活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人力资源有序流动 [2] 行业治理机制 - 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三重机制,增强行业规范发展共识 [2] - 目标为营造公平透明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