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

搜索文档
脑机接口,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6-29 13:05
Neuralink最新进展 - Neuralink已为7名患者植入N1脑机接口,包括4名脊髓损伤患者和3名ALS患者 [2] - 受试者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意念控制计算机,完成文字输入、网页浏览、邮件处理、游戏操作及CAD设计等专业工作 [2] - 公司2023年6月完成6.5亿美元E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方舟投资、德丰杰成长基金等知名机构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脑机接口技术普及及设备创新,深化生物智能与AI连接 [2] - 自2023年8月D轮融资后,公司已在美国、加拿大和阿联酋启动临床试验,并扩展设备连接的神经元数量和大脑区域范围 [2] 脑机接口行业概况 - 脑机接口技术通过解码神经信号实现人机交互,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类 [3] - 2023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达19.8亿美元,预计2028年突破60亿美元,五年CAGR为25.22% [3] - 中国市场规模约10亿元,占全球不足10%,预计2040年超1200亿元,CAGR约26% [3] - 医疗健康是当前最成熟赛道,非侵入式产品占市场份额86% [3] - 技术路线呈现"非侵入式商业化领衔,侵入式潜力巨大"的格局 [3] 政策支持动态 - 中国药监局正制定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国家标准,规范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4] - 2024年3月国家药监局提出优化审批程序,加强脑机接口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 [5] - 北京计划到2030年培育3-5家全球领军企业,打造1-2个产业集聚区 [6] - 上海目标2030年前实现脑机接口产品全面临床应用,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6] - 政策推动标准化建设以促进国际合作和产业规范发展 [4][6]
刚刚,马斯克切脑全场震撼!插脑只要1.5秒,26年治愈失明,28年全人类变AI
猿大侠· 2025-06-29 11:45
核心观点 - Neuralink发布会展示了脑机接口技术的重大突破,包括七名志愿者成功植入设备并实现意念控制[4][6][13] - 公司提出三年路线图:2026年让盲人重获视觉,2028年实现全人类与AI集成[2][11][75][76] - 最终目标是构建全脑接口,突破生物学限制,彻底改变人类与机器交互方式[61][63][78] 技术进展 - N1植入体已帮助四肢瘫痪者通过意念控制计算机,实现游戏操作、机械臂控制等功能[14][16][21][27] - 第二代手术机器人将电极植入速度提升11倍至1.5秒/根,可深入大脑皮层下50毫米区域[80][82] - 当前设备平均每周使用50小时,峰值超100小时,深度融入用户生活[56][57] 产品规划 - Telepathy:针对运动障碍患者,恢复基础控制能力[40][67] - Blindsight:通过视觉皮层植入与摄像头眼镜组合帮助盲人复明[42][43][68] - Deep:覆盖全脑区域,治疗神经系统疾病[69][70] 未来计划 - 2025年:解码言语皮层信号实现脑控语音[75] - 2026年:电极增至3000个,实现低分辨率导航视觉[75] - 2027年:通道数量扩展至10000个,支持多设备植入[76] - 2028年:单植入体通道超25000个,覆盖全脑区域并与AI深度集成[76][78] 社会影响 - 技术已帮助脊髓损伤、渐冻症患者恢复部分生活能力与工作能力[16][21][23][27] - 潜在应用包括超人视觉(红外/紫外感知)、意识上传至机器人躯体[6][52] - 长期目标是通过提升脑机带宽解决AI文明风险[47][52]
帮主郑重:马斯克脑机接口放大招!7人受试者将意念控机器人
搜狐财经· 2025-06-29 09:39
脑机接口技术进展 - Neuralink已有7名真人受试者使用其设备 每周平均使用50小时 最高达100小时 相当于每天14小时与大脑"对话" [1] - 受试者Alex将连接特斯拉Optimus机械手 实现意念控制机器人 展示脑机接口在智能家居和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潜力 [3] - Neuralink计划2026年实现"盲视"功能 让盲人通过大脑直接"看"图像 甚至识别紫外线和红外线 可能催生全新感知技术 [4] 技术挑战与突破 - 去年首位受试者出现电极线脱落导致数据丢失问题 新受试者能稳定使用较长时间 显示部分可靠性问题可能已解决 [3] - 清华大学专家指出Neuralink的优势在于"全植入"和"高通量" 但长期安全性仍需验证 设备需确保十年二十年不出问题 [3] - 行业仍处早期阶段 上游设备未标准化 芯片和算法是核心壁垒 渐冻症治疗等应用可能还需5-10年才能大规模商业化 [3] 行业投资动态 - Neuralink近期融资6.5亿美元 吸引红杉、方舟等顶级投资机构参与 [3] - 国内相关企业如脑再生科技股价暴涨283% 反映市场对脑机接口领域的高度关注 [3] 未来发展方向 - 马斯克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机融合和意识上传 超越医疗应用范畴 [5] - 技术迭代需重点关注电极数量和信号处理能力的提升 [5] - 政策监管动向将直接影响行业发展节奏 需密切关注临床试验数据和项目进展 [5]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创新力”变“生产力”——科技创新点燃发展引擎
新华社· 2025-06-28 20:49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1] - 科技与产业深度交融、同频共振,源头创新蓬勃涌动,前沿成果加速落地,越来越多的"创新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1] 量子技术突破 - 我国首款面向千比特规模设计的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ez-Q Engine 2.0正式交付使用,这是我国在量子计算核心设备领域实现的重大自主突破 [2] - 该测控系统价格不到国外产品的一半,已批量交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电信量子集团等9家科研、产业单位,累计提供超5000比特测控服务 [2] - 量子通信产品如国盾密邮、国盾密盘、量子安全会议平板一体机已走进人们的生活,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为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完成超50万个量子计算任务 [4] 商业航天发展 - 北京亦庄"火箭大街"是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2024年完成入轨发射13次,入轨卫星超80颗 [5] - 北京亦庄汇集了160多家空天企业、600多家航天生态企业,商业火箭集聚度达到全国的75%,互联网卫星集聚度全国最高 [6] - 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6] 煤制油技术突破 -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项目整体国产化率达98.5% [8] - 该项目累计生产油化品超2000万吨,接近全国煤制油产能的一半,吨煤价值提升了7倍左右 [8][9] - 自主研发的"神宁炉"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克服了外国气化炉只能"吃"精煤的缺陷 [8]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 - 重庆云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已在40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应用,服务超50万人次 [10] - 该公司的脑机接口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为患者康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10] - 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由被动康复向主动康复转变,为患者生活自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0]
脑机接口产业最新趋势和挑战是什么?这场论坛划重点
第一财经· 2025-06-28 13:39
上海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上海已形成覆盖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技术的完整研发体系 [1] - 上海科研人员成功开展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 [1] -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1] - 上海提出2027年前脑机接口创新生态初步构建的目标 [1][6] 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岩思类脑研究院首款非侵入式商业化大脑调控产品即将在年底推出 [3] - 脑机接口系统由硬件(电极/外设)和算法系统构成 [3] - 团队正以海量人类植入式脑电活动数据训练脑电大模型 [3] - 已建立起一定规模的侵入式脑电数据库并开发出基础模型 [3] - 阶梯医疗完成3.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7] - 阶梯医疗建成2000平方米符合国际GMP标准的生产厂房 [7] 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 - 脑机接口面临安全高效获取高质量信号的挑战 [5] - 需解决神经编解码机制理解和算法适应性问题 [5] - 需关注脑数据采集处理的伦理与法律规范 [5] - 近期目标集中在治疗神经类和精神类疾病 [4] - 未来愿景是构建类似互联网普及程度的"脑联网" [4] 产业规划与布局 - 上海建立专业化项目经理队伍实施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 [6] - 《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前目标 [6] - 2030年前目标包括实现脑机接口产品全面临床应用 [7] - 浦东成为脑机接口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核心枢纽 [7]
马斯克脑机接口重磅更新!5名患者联机玩马里奥赛车,未来或能控制Optimus机械臂
搜狐财经· 2025-06-28 12:35
技术进展 - 接受Neuralink脑机接口的患者数量已增长至7位,新增功能包括多人联机游戏、意念操作机械臂、用Fusion 360画图纸等 [2] - 光标校准体验升级,植入手术后仅需15分钟实现流畅控制,新版手术机器人植入一条线状电极仅需1.5秒(原为17秒),速度提升11倍 [4] - 首位用户Nolan通过设备实现纯意念控制电脑光标,操作精度首日打破数十年脑机接口研究纪录 [7] - 患者平均每周独立使用脑机接口时长超过50小时,最高每周使用量超过100小时 [7] - 新一代手术机器人针头可深入大脑50毫米,覆盖99%人群的解剖结构,植入时间从17秒缩短至1.5秒 [23] - 针头模块制作成本从350美元降低至15美元,制作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30分钟 [25] 产品规划 - 2026年计划将植入体植入语言皮层实现词汇思维解码,Blindsight项目明年开始首例临床测试 [4] - 未来数年内植入体电极数量将增长至2.5万条,最终目标是实现全脑接口 [4] - 正在研发三种产品:Telepathy(帮助运动障碍患者)、Blindsight(帮助盲人恢复视力)、神经调节(治疗精神疾病和疼痛) [10] - 2026年电极数量从1000个增至3000个,迎来首位盲视参与者 [12] - 2027年通道数量提升至10000个,首次实现多区域同步植入 [14] - 2028年每个植入物通道数超过25000个,覆盖全脑区域并与AI深度集成 [16] 技术突破 - 机器学习团队将脑机接口系统校准时间从数小时/天缩短至15分钟 [18] - 定制S2芯片专为电刺激优化,支持1680个通道,可精准控制不同脑区激活模式 [20] - 已完成从有线版本到完全无线化植入物的技术迭代,N1植入物采用无线充电和数据传输技术 [27] - 与西门子合作获取先进扫描设备,已扫描超过50人建立人类结构和功能解剖学数据库 [27] 商业化进展 - 已完成7例植入手术,获得在加拿大、英国和阿联酋启动试验的批准 [5] - 6月初完成一轮6.5亿美元融资,估值突破100亿美元 [29] - 计划进一步提高产量,扩大临床试验范围,增强植入体功能拓展应用场景 [29] 行业动态 - 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已完成,患者2-3周训练后实现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 [30]
强脑科技韩璧丞出任香港特首顾问
华尔街见闻· 2025-06-28 12:12
香港特首顾问团新成员委任 - 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新一届特首顾问团34名成员名单,新增3名成员包括脑机接口专家韩璧丞、IMF前副总裁朱民和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 [2] - 韩璧丞作为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入选"创新与创业"领域顾问,该公司是脑机接口领域首家独角兽企业 [2] - 强脑科技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业务覆盖康复医疗、大健康和人类交互等领域 [2] - 特首李家超4月访问杭州时与韩璧丞会面,表示将支持强脑科技拓展国际市场 [2] 顾问团核心成员背景 - 蔡崇信作为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入选顾问团,曾主导阿里多项重大资本运作,个人身家超680亿元 [3]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chael Spence以其信息不对称市场理论入选,现任纽约大学教授 [3] -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是神经生物学权威专家,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3] - 新增成员朱民具有国际金融界影响力,将助力香港发展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 [3] 顾问团战略意义 - 新一届顾问团委任体现香港政府对科技创新和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重视 [4] - 顾问团将就香港经济转型、对接国家战略、深化国际合作等议题提供策略建议 [4] - 成员构成反映香港在经济转型期对多领域顶尖人才的需求 [4]
我国完成自主研发的侵入式脑机接口首例临床试验 意念,从大脑“直达”电脑(探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6-28 05:49
技术突破 -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仅次于美国 [1] - 临床试验受试者通过意念控制电脑触摸板达到常人水平,仅需2-3周适应性训练 [1] - 研发的超柔性神经电极具有横截面积小、柔性大特点,降低脑组织损伤 [1] - 植入体直径26毫米、厚度不到6毫米,实现"手术友好"设计 [2] - 整个植入过程为微创手术,耗时20-30分钟 [2] - 系统能在十几毫秒内完成神经信号特征提取到控制指令生成全流程 [2] 手术实施 -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CT影像技术重构受试者专属三维模型 [3] - 手术借助高精度导航系统,精确到毫米级别 [3] - 在唤醒手术状态下将电极植入大脑运动皮层指定区域 [3] 应用前景 - 下一步将尝试让受试者使用机械臂完成抓握等物理操作 [3] - 后续计划涉及对机器狗、具身智能机器人等设备的控制 [3] 研究团队 - 由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队开展 [1] - 合作单位包括赵郑拓研究组、李雪研究组、吴劲松、路俊锋团队及相关企业 [1]
小中见大!这个博览会专为全球中小企业搭台
新华网· 2025-06-27 22:41
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概况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州开幕,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企业参展 [1] - 展会面积约8万平方米,设置超3400个展位,吸引近2000家境内外企业参与 [2] - 中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万家 [2] 国际参展情况 - 国际展区展示加拿大3D机器视觉、韩国先进导热材料等科技产品,以及斯里兰卡红茶、巴布亚新几内亚咖啡等特色商品 [3] - 尼泊尔有机茶业通过上届展会获得订单,本届寻求扩大中国市场合作 [3] - 埃及作为主宾国组织80余家企业参展,覆盖纺织品、食品加工、化工产品等领域 [3] 科技创新展示 - 中国省区市专精特新展区展示人形机器人、分体式飞行汽车、智慧焊接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4] - 成都芯脑科技展示脑机接口设备,探索跨界合作机会 [5] - 专精特新展区面积达2.4万平方米,1100余家企业参展 [5] 配套活动与平台功能 - 举办"一月一链"融资促进活动,探讨中小企业信贷创新 [6] - 配套举行APEC产业集群研讨、人工智能赋能工业等近60场活动 [6] - 展会从国内展示平台发展为整合全球资源的国际合作桥梁 [6]
脑机接口落地竞速:从技术到临床试验的加码赛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0:27
临床突破 - 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成功开展 受试者为四肢截肢患者 术后系统运行稳定 未出现感染和电极失效 仅用2-3周训练即可通过意念控制电脑进行象棋和赛车游戏 达到普通人控制水平 [1][2] - 临床试验证明我国已具备侵入式技术临床应用保障能力 在生物兼容性和信号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 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规模28亿元 同比增长20.1% 占全球15% 主要集中在非侵入式领域 [3] 技术路线 - 脑机接口三大技术路径:侵入式需脑部手术 半侵入式需脑皮层连接 非侵入式不涉及手术 [3] - 侵入式技术面临生物兼容性和信号稳定性挑战 需研发更柔软电极材料和抗干扰算法 [5] - 非侵入式需解决电极材料生物相容性 轻巧性和噪声控制问题 [3] 行业发展 - 我国对侵入式脑机接口态度从谨慎转向积极 2023年以来被列为重点攻关方向 [4]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药监局立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 医保局设立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北京上海发布五年规划 [5] - 湖北医保局定价:侵入式置入费6552元/次 取出费3139元/次 非侵入式适配费966元/次 价格合理有利于技术落地 [6] 国际对比 - Neuralink已完成6.5亿美元E轮融资 中国阶梯医疗完成3.5亿元B轮融资 为国内最大单笔融资 [1] - 美国在微电极材料和神经解码算法有优势 Neuralink柔性电极技术实现高效神经元连接 [9] - 中国公司快速追赶:阶梯医疗产品尺寸为Neuralink的1/2 电极尺寸为1/5 脑虎科技自主研发256通道接口 [11] 应用场景 - 侵入式应用于严重运动功能障碍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和语言功能重建 [12] - 半侵入式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如癫痫病灶定位 [12] - 非侵入式用于神经康复治疗和精神疾病干预 消费级市场潜力大 [12][13] 产业生态 - Neuralink推出Neuralake多模态数据管理平台 计划开源生态系统组件 [14] - 行业推动建立人体脑电数据库 深化对脑电架构理解 [15] - AI大模型将从临床治疗 交互能力和人体增强三方面驱动脑机接口发展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