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martphones
icon
搜索文档
Capture, create and connect: Google Pixel 10 series now available at Verizon
Globenewswire· 2025-08-21 00:00
核心观点 - Verizon于2025年8月20日启动Google Pixel 10系列及Pixel Watch 4的预购 提供包括三年价格锁定保证 免费手机以旧换新 以及基于美国最快最可靠5G网络的套餐服务 [2][3][6][7] Verizon产品与套餐优势 - 提供三年价格锁定保证 适用于所有myPlan和myHome网络套餐 基础月费不变 [3][7] - 四线路Unlimited Welcome套餐结合Auto Pay后每条线月费低至30美元(不含税费) [3] - 客户可通过My Verizon应用获取独家移动+家庭折扣 奖励活动及门票 [4] - 企业客户开通新线路或升级可免费获得Pixel 10(128GB型号)需配合My Biz计划及20美元月附加消费 [9] Pixel 10系列产品特性 - 产品线包括Pixel 10、Pixel 10 Pro、Pixel 10 Pro XL及Pixel 10 Pro Fold 搭载超级智能AI 增强相机功能及更高耐用性 [2][5] - AI功能Gemini Live和Magic Cue革新设备交互方式 并支持免费卫星短信 [6] - Pixel Watch 4采用更薄设计 深度集成Gemini AI 具备高级健康监测及更长续航 [6] 预购促销与定价方案 - 以旧换新活动:符合条件的Google、Apple、Motorola或Samsung手机(任何状态)可免费获得Pixel 10 Pro或享受1000美元折扣(需Unlimited Ultimate套餐) [7][9] - Pixel 10 Pro Fold以旧换新可享受1000美元折扣(需Unlimited Ultimate套餐) [9] - 设备分期价格(36个月 0% APR): - Pixel 10 Pro XL:月付33.33美元(零售价1199.99美元) [8] - Pixel 10 Pro:月付27.77美元(零售价999.99美元) [8] - Pixel 10:月付22.22美元(零售价799.99美元) [8] - Pixel 10 Pro Fold:月付49.99美元(零售价1799.99美元) [8] - Pixel Watch 4:月付12.49美元(零售价449.99美元) [8] - 购买Pixel 10并以旧换新符合条件手表后 Pixel Watch 4月费可低至5美元(需服务套餐) [10] - 购买Pixel 10系列并选择Unlimited Ultimate或Unlimited Plus套餐可免费获得6个月Google AI Pro服务 后续月费10美元(原价19.99美元) [7][10] 上市与渠道信息 - Pixel 10、Pixel 10 Pro及Pixel 10 Pro XL于2025年8月28日在Verizon门店及官网全面上市 [11] - Pixel 10 Pro Fold及Pixel Watch 4于2025年10月9日全面上市 [11] - 企业客户可通过Verizon Business官网获取专属定价及促销 [11] 公司背景 - 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为全球领先技术与通信服务提供商 2023年营收1340亿美元 提供数据 视频 语音服务及解决方案 [12]
CBN丨Pop Mart worths over HKD400 billion on stunning H1 performance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0:26
泡泡玛特财务表现 -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激增362.8%至47.1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同比飙升近400% [1][3] - 营收达138.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04.4% 延续前两个季度的强劲势头 [3] - 调整后净利润为47.1亿元人民币 [3] 股价与市值表现 - 香港股价单日大涨12.5% 收报316港元 市值突破40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2] - 过去一年股价累计上涨超200% 市值达4244亿港元 超过美泰 孩之宝和三丽鸥市值总和 [2] 区域收入分布 - 中国区收入82.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5.2% [4] - 亚太区(不含中国)收入28.5亿元人民币 增长257.8% [4] - 美洲区收入22.6亿元人民币 暴涨1142.3% [4] - 欧洲及其他地区收入4.8亿元人民币 增长729.2% [4] 产品与IP运营 - LABUBU系列产品收入超48亿元人民币 成为全球最受欢迎IP之一 [5] - 13个自有艺术家IP上半年收入均突破1亿元人民币 [5] - 本周将推出可夹在手机上的迷你LABUBU产品 [6] 全球化战略进展 - 4月首次设立四个区域总部 深化全球化布局 [7] - 上半年在英国剑桥和印尼巴厘岛等地标位置开设首批门店 [8] - 计划进军中东 南亚 中南美和俄罗斯市场 [8] - 截至6月30日在18个国家运营571家门店 包括40家新实体店和105家机器人商店 [9] 管理层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营收目标200亿元人民币将顺利达成 [6] - 管理层表示今年实现300亿元人民币营收"应该很容易" [6] 行业动态 - 广东省推出21点行动计划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为卫星星座项目提供审批绿道和频率协调支持 [10][12] - 计划按总投资10%提供资金支持 单节点最高200万元 每企业年上限1000万元 [12] 其他企业要闻 - 香港交易所上半年收入及收益飙升33%至141亿港元 净利润增长39%至85.2亿港元 [14] - 小米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暴涨75%至108亿元人民币 营收增长31%至1160亿元人民币 [14]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213亿元人民币 交付量81300辆翻倍增长 [14] - 平安好医生上半年利润增长137%至1.34亿元人民币 营收增长19.5%至25亿元人民币 [14]
固定收益部市场日报-20250820
招银国际· 2025-08-20 16: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分析固定收益市场各板块证券价格变动及相关企业财务、运营情况,对RNW给出投资建议 [2][8] - 预计RNW继续按债券契约向债券持有人及时发布财务报告,维持良好融资渠道,建议买入INCLEN 4.5 04/18/27债券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交易台市场观点 - 新DBS 3.989 28较参考价收紧3bps,亚洲投资级债券HYUELE 2.375 31s收紧1bp [2] - SK海力士因2025年上半年HBM芯片销售旺盛偿还3.4万亿韩元(约25亿美元)债务 [2] - 金融板块中,STANLN因96亿美元非法交易指控遭抛售,永续债下跌0.1pt,扬基AT1债券走弱 [2] - 寿险板块中,部分债券因利率上升下跌0.4pt,KR TYANLI 35收紧1bp,东洋人寿宣布赎回3亿美元永续债 [2] - 中国AMC板块中,CFAMCI 25/29s上涨0.1 - 0.2pt,中国中信资产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5 - 16.3% [2] - 香港企业板块中,部分企业债券因获利回吐下跌,NWDEVL部分债券上涨 [2] - 中国高收益板块中,HONGQI 28s收紧1bp,中国宏桥回购股份,GWFOOD 30下跌1.1pts,WESCHI 26上涨0.1pt [2] - 中国房地产板块中,FTLNHD 25 - 26上涨0.2pt,Seazen获批发行11亿元ABS并发布盈利预警,Road King上半年亏损扩大 [2] - 东南亚板块中,PTTGCs上涨0.2 - 1.4pts,PERTIJs收紧1 - 2bps,VLLPM 27 - 29下跌0.1 - 1.5pts [2] 当日市场表现 - 新ALVGR 6.55永续债较参考价上涨0.5pt,中国和韩国投资级债券利差扩大1 - 3bps [3] - INCLEN等债券因业绩公布上涨,CTFSHK 29下跌0.4pt [3] - LGFV板块资金流向不一,高收益债券受追捧,部分债券获利回吐和减仓,TSIVMG 1.55 29上涨0.7pt [4] 表现排名 - 表现最佳的前五只债券为PTTGC 5.2 03/30/52、PTTGC 4.3 03/18/51、BIMLVN 7 3/8 05/07/26、BORLTD 9 1/2 08/07/32、TSIVMG 1.55 12/17/29 [5] - 表现最差的前五只债券为VLLPM 9 3/8 07/29/29、GARUDA 6 1/2 12/28/31、GWFOOD 3.258 10/29/30、HYSAN 4.85 PERP、SOFTBK 7 1/2 07/10/35 [5] 宏观新闻回顾 - 周二,标准普尔指数下跌0.59%,道琼斯指数上涨0.02%,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46%,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 [7] 分析员市场观点 - RNW 2026财年第一季度营收和调整后EBITDA增长,主要受组件和电池制造业务驱动 [8] - 2025年5月,RNW获87亿印度卢比投资用于扩大太阳能制造产能,新工厂预计2027财年末投产 [9] - 第一季度营收增长还得益于运营产能增加,总运营产能达11.1GW,风电资产PLF提高,太阳能PLF下降 [10] - RNW重申2026财年调整后EBITDA指引,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占全年目标29 - 31%,维持现金流指引 [11] - 截至2025年6月,现金和银行余额较3月下降6%,第一季度资本支出同比下降86% [12] - RNW净债务与LTM调整后EBITDA比率下降,融资渠道良好,近期再融资压力有限 [13] - 2025年7月2日,RNW收到私有化要约,特别委员会正在评估 [14] 债券发行情况 - 离岸亚洲新发行已定价债券包括赣州城市投资控股2.5亿美元3年期债券和铜陵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2亿美元3年期债券 [20] - 当日无离岸亚洲新发行债券处于管道阶段 [20] 新闻和市场动态 - 昨日发行118只信用债券,金额1140亿元,本月累计发行1319只,金额1.183万亿元,同比增长3.7% [22] - 美国政府探索获取台积电、美光和三星等公司股份 [22] - BHP计划削减资本支出并出售巴西铜资产 [22] - 长实集团被开发商接洽提供短期融资或股权投资 [22] - 旭辉控股预计2025年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最多48% [22] - HPCL - Mittal Energy要约收购部分HMELIN债券 [22] - LG电子寻求扩大印度家电市场份额 [22] - 宝龙地产2025年上半年亏损扩大至最多29亿元 [22] - 西部水泥将于8月26日举行固定收益投资者会议 [22] - 小米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8.2%,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电动汽车市场 [22]
字节跳动回应“豆包手机”传闻:无自研计划 聚焦AI能力开放合作
环球网资讯· 2025-08-20 11:23
公司战略与市场传闻 - 字节跳动明确否认研发"豆包手机"计划 称相关传言不实[1] - 公司强调豆包AI能力向手机厂商等硬件厂商开放 合作仅涉及解决方案尝试而非自有手机产品[1] - 历史收购行为曾引发市场猜测:2019年收购锤子科技部分专利使用权 原团队以"新石实验室"名义探索智能硬件[3] 业务架构调整历程 - 新石实验室2021年1月并入教育硬件团队 合并后专注教育领域 停止研发坚果手机及TNT显示器等非相关产品[3] - 2024年多次出现手机业务传闻:1月努比亚合作开发AI手机及2月荣耀前CEO加盟传闻均被公司否认[3] 产品数据与技术合作 - 豆包大模型2024年累计用户规模超1.6亿 11月日均新增下载用户达80万 单日活跃用户近900万[3] - 技术应用进展:2025年7月30日豆包·图像编辑模型SeedEdit 3.0登陆火山方舟 8月1日小米浏览器通过接入豆包大模型升级AI搜索功能[3]
华为重回第一,小米跌至第四:国产手机的分化时刻到了
新浪财经· 2025-08-20 01:14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第二季度分析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4.1%至6890万台,结束连续六个季度增长态势 [2] - 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达80.1%,其他厂商占19.9% [1] - 全球市场同期增长1.4%(2.97亿台),美国市场增长3.7%,与中国市场形成反差 [15] 厂商竞争格局 华为 - 以1250万台出货量(市场份额18.1%)重返榜首,同比下滑3.4%但环比表现稳定 [1][4] - 核心优势包括:鸿蒙系统差异化体验、Mate系列高端市场占位、品牌忠诚度维持 [5] - 通过技术壁垒和生态锁形成用户留存能力,避免价格战冲击 [11] 小米 - 出货量1040万台(市场份额15.2%),同比+3.4%为前五唯一正增长厂商 [1][7] - 但环比Q1下降21%(减少290万台),主因新品空窗期和库存压力传导 [7][8] - 需从"爆款思维"转向高端生态建设,解决节奏延续性问题 [12] vivo & OPPO - vivo出货1190万台(份额17.3%),OPPO出货1070万台(份额15.5%),同比分别下滑10.1%和5% [1][13] - 双品牌策略(iQOO/OnePlus)分层作战有效,但缺乏系统级技术差异化 [13] - 线下渠道优势面临天花板,高端转型仍需时间 [13] 苹果 - 出货950万台(份额13.9%),同比微降1.3%,降幅为前五最小 [1][14] - iOS生态粘性维持韧性,但面临华为回归带来的份额挤压 [14] - 高价策略和更新节奏可能影响新一代消费者接受度 [14] 行业趋势洞察 - 市场竞争焦点从"冲量"转向品牌护城河、技术差异化和节奏把控能力 [2] - 厂商战略分化明显:华为重技术生态、小米求爆款延续、vivo/OPPO守渠道、苹果保生态 [10][15]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非增长环境下的系统性能力",包括技术储备、产品节奏与战略协同 [16]
XIAOMI(01810)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19 20: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总营收达到11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连续第五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6][24] - 毛利率为22.5%,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6][24] - 调整后净利润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连续第三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6][24] - 研发费用达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研发人员数量创纪录达到22,641人,占总员工数的46.2% [31][3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智能手机业务 - 智能手机收入455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39.3% [25]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240万台,连续第八个季度同比增长,全球市场份额14.7%,连续20个季度保持全球前三 [25] - 中国内地市场4000-5000元和6000元以上价格段市场份额分别提升4.5和6.5个百分点至24.7%和15.4% [13] - 智能手机毛利率11.5%,中国内地高端机销售占比达27.6%,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 [26] AIoT业务 - AIoT收入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7%,毛利率22.5%,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 [26][27] - 智能大家电收入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6.2% [27] - 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长超60% [27] - 冰箱出货量超79万台,同比增长超25% [27] - 洗衣机出货量超60万台,同比增长超45% [27] - 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42.3%,增速居全球前五厂商之首 [28] - 可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第一,中国内地第二;TWS全球出货量第二,中国内地第一 [28] 互联网服务 - 全球MAU达7.31亿,同比增长8.2%,中国内地MAU达1.85亿,同比增长12.4% [29] - 互联网服务收入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毛利率75.4% [29] - 海外互联网收入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占互联网总收入32.9% [30] 智能电动汽车及AI新业务 - 收入213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18.3%,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206亿元人民币 [30] - 毛利率26.4%,季度交付量81,302辆,ASP 253,662元 [30] - 截至2025年7月累计交付超30万辆 [31] - 新业务经营亏损持续收窄,本季度亏损3亿元人民币 [3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 东南亚第一、欧洲第二、中东和拉美第二、非洲市场份额14.4%(同比+2.7个百分点) [9][10] - 中国内地市场: - 智能手机激活量排名第一 [9] - 4000-6000元价格段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13] - 大家电业务量价齐升,空调ASP同比提升约200元 [97][9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坚持技术硬化、品牌高端化、市场全球化、生态模式转型四大战略重点 [22] - 智能手机领域: - 持续投入核心技术和产品创新,目标每年在中国市场提升1个百分点份额 [11] - 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自研3纳米旗舰处理器已应用于三款终端产品 [7][12] - 智能电动汽车: - 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创下6分22秒圈速记录 [19] - U7系列发布18小时内预订量超24万辆 [19] - 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市场 [21] - AI领域: - 推出开源多模态大模型Xiaomi MIMO VL7B [12] - 发布行业首款AI眼镜,JD平台好评率98% [15][28] - 25%研发投入用于AI基础计算能力建设 [10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智能手机行业进入成熟期,整体市场增长乏力,但公司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10][80] - 大家电行业面临价格战压力,但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实现逆势增长 [15][16] - 对长期发展充满信心,认为通过用户需求驱动的创新可将红海市场转化为蓝海 [16][17] - 电动汽车业务目标在下半年实现单季度或单月盈利 [62] - 公司连续七年入选《财富》500强,排名提升100位至第297名 [21] 其他重要信息 - ESG方面: - 上半年办公场所使用绿电72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70% [33] - 电动汽车工厂光伏发电累计节能690万千瓦时,减碳4160吨 [33] - 向中国华北洪灾捐赠500万元现金和价值35万元物资 [33] - 创新基金累计资助2.1亿元人民币,支持中国内地141个研究团队 [34]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AIoT业务表现及新零售影响 [36][42] - AIoT在中国和海外市场均表现良好,中国增长更快主要因线下渠道扩张 - 计划明年在海外开设1000家新零售店以提升渠道效率 智能手机毛利率趋势 [37][45] - Q2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内存价格上涨和产品结构影响 - 预计Q4随着新品发布毛利率将回升 - 长期将通过高端化战略应对成本压力 AIoT毛利率波动原因 [48][51] - Q2环比下降主要受618促销影响 - 大家电业务全年目标保持不变 研发投入方向 [49][53] - 研发投入集中在芯片、AIOS、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等核心技术 - 辅助驾驶技术取得突破,计算效率提升显著 电动汽车毛利率展望 [58][61] - 当前26.4%的毛利率得益于高ASP和平台标准化 - 长期毛利率取决于订单规模,目标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 海外互联网业务增长 [64][67] - 通过本地化运营提升ARPU,目前约4美元 - 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合作 AI发展战略 [68][74] - 布局大模型和SaaS层,应用涵盖汽车座舱、AI眼镜等 - 未来终端侧AI将是主要趋势 智能手机市场展望 [75][82] - 预计全年全球市场基本持平 - 公司目标出货量1.75亿台,同比增长5-6% 电动汽车海外拓展 [77][86] - 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市场 - 将复制中国成功模式,目前品牌认知度调研显示积极信号 机器人业务机会 [93][95] - 已布局4-5年,看好工业机器人应用 - 商业化闭环仍需时间 大家电业务策略 [93][100] - 空调业务规模领先但仍有增长空间 - 不参与价格战,专注产品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AI人才战略 [101][103] - 25%研发投入用于AI基础能力建设 - 已建立强大人才团队支撑创新发展
补贴退潮,暗战升级:2025,手机江湖进入硬核时刻
36氪· 2025-08-19 09:17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4亿台,同比微降0.6% [1] - 第二季度出货量同比下滑4%,中断连续六个季度增长势头 [1] - 消费预期转向理性,换机周期延长至三年左右 [5] 竞争格局变化 - 华为以18.1%市场份额重夺二季度榜首,但出货量同比下滑3.4% [3][6][7] - vivo以17.3%份额居次席,但出货量同比下滑10.1% [6][8] - OPPO以15.5%份额位列第三,出货量同比下滑5.0% [6][8] - 小米以15.1%份额排名第四,是前五名中唯一正增长厂商,同比增长3.4% [3][6][9] - 苹果以13.9%份额排名第五,出货量同比下滑1.3% [6][10] 价格竞争态势 - iPhone 16系列部分版本降价超千元 [4] - 华为nova 14系列同配置首发价下调数百元 [4] - OPPO Reno12系列加大促销力度,包括捆绑赠品和延长免息期 [4] - vivo S19 Pro全系大幅降价 [4] - 小米Civi 4 Pro强化以旧换新补贴 [4] 折叠屏市场发展 - 二季度折叠屏出货量约221万台,同比下降14.0% [11] - 华为以72.6%份额主导折叠屏市场,采用Mate XT和Pocket 2双旗舰策略 [11] - 荣耀以7.6%份额排名第二,推动轻薄化和价格下探 [14] - vivo以5.5%份额位列第三,X Fold 5系列主打轻薄设计 [14] - 小米以5.0%份额排名第四,依托澎湃OS加强生态协同 [14] - OPPO以4.6%份额位居第五,Find N5机身薄至8.93mm [14] AI技术应用进展 - 华为鸿蒙OS 5.1优化AI能效,强化端侧大模型能力 [17] - 小米澎湃OS引入AI子系统,推出提升算力的澎湃T2芯片 [17] - vivo蓝心大模型提供多语言翻译、智能记录等实用功能 [18] - OPPO安第斯大模型赋能小布助手,实现文字识别和AI消除功能 [20] - 荣耀宣布未来5年投入100亿美元发展AI技术 [20] 厂商战略重点 - 华为依靠麒麟芯片回归和鸿蒙OS协同优势 [7] - vivo聚焦影像赛道,X200 Ultra实现30毫秒级零延时抓拍 [8] - OPPO采用双品牌策略,Find系列定位高端,一加主攻性价比 [8] - 小米通过汽车生态反哺手机业务,SU7热度带动小米15Ultra销售 [9] - 苹果通过降价策略刺激销量,但面临品牌溢价透支风险 [10]
华为重返中国手机市场第一,Q2智能手机出货量终结六连增
南方都市报· 2025-08-18 21:21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6886万台,同比下降4.1%,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的同比增长态势 [1] - 同期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2.952亿部,实现1.0%的微弱同比增长 [3] 主要厂商竞争格局 - 华为以1250万台的出货量和约18%的市场份额,时隔四年重返中国市场榜首,尽管其出货量同比仍有3.4%的微弱下滑 [1][2] - vivo和OPPO分别以1190万台和1070万台的出货量位列第二、三名,但同比分别下滑10.1%和5.0% [2] - 小米是前五厂商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牌,二季度出货量为1040万台,同比增长3.4%,但排名从一季度榜首滑落至第四 [2] - 苹果出货量为960万台,同比微降1.3%,在前五厂商中降幅最小 [2] 市场动态与驱动因素 - 华为登顶主要得益于其核心用户群体的高度忠诚,这些用户正在购买新品替换旧机 [2] - 小米一季度依靠K70和14系列等新品集中爆发,但二季度缺乏重磅新品衔接,导致渠道提货减少 [2] - 三星凭借中端A系列机型的热销,以7.9%的同比增速巩固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3] 市场环境与前景 - 经济不确定性压缩了对价格最敏感的低端市场需求,从而拖累了中国市场的整体增长 [3] - 此前备受期待的“国补”政策对市场需求的实际拉动作用有限 [3] - 年中的“618”电商大促主要作用是帮助厂商和渠道商清理现有库存,而非刺激新机出货 [3] - 在宏观经济环境充满挑战、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手机换机需求难以明显提升,预计下半年中国市场将面临更大压力 [3]
华为重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榜首
北京商报· 2025-08-18 15:13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 2025年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97亿台,同比增长1.4% [1] - 出货量份额前五厂商依次为三星、苹果、小米、vivo和传音 [1]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 Q2中国市场出货量6886万台,同比下降4.1%,结束连续六个季度增长 [1] - 市场前五名厂商为华为、vivo、OPPO、小米和苹果,仅苹果为国外品牌 [1] - 华为以1250万台出货量、18.1%市场份额重夺榜首 [1] - vivo保持市场第二位置 [1] - 小米以1040万台出货量、15.2%份额位列第四,是前五中唯一实现同比正增长厂商,增幅达3.4% [1] - 苹果通过价格调整策略使特定机型获补贴资格,同比降幅收窄至1.3% [1]
iPhone相机键“二代而亡”,像素级跟风的国产手机尴尬了?
36氪· 2025-08-18 07:23
行业趋势分析 - 苹果可能在下一代iPhone取消相机键设计 供应链备货信息显示该配置将被评估[1] - 国产头部厂商如OPPO、vivo已跟进相机键但正在重新评估其必要性 2025年影像旗舰可能放弃该配置[3][10] - 行业出现分化现象 小米华为未跟进该设计 华为采用侧边指纹集成相机功能的替代方案[13] 产品设计演变 - 实体相机键最早出现在功能机时代 索尼Xperia系列坚持该设计十余年但未形成行业趋势[5] - 苹果2023年推出相机键后被国产厂商"像素级致敬" OPPO Find X8 Pro实现压感反馈 vivo X200 Ultra加入波轮调节功能[10] - 设计争议集中在功能过度集成导致操作复杂 实测显示触屏操作比实体键更高效[17][25] 用户反馈研究 - 微博调研显示多数用户认为相机键"鸡肋" 更倾向双击音量键等快捷操作方式[4] - 专业摄影用户认可实体键稳定性 但普通用户抱怨误触率高(三级压感仍无法避免)和功能切换繁琐[21][23] - 外网评价认为该设计是"营销噱头" 未能提升核心用户体验[18] 商业决策逻辑 - 增加相机键导致整机成本上升约2-3% 但未能形成差异化卖点[27][29] - 厂商跟进主要出于防御性策略("苹果有我不能没有")而非真实需求[29] - 市场反馈促使厂商转向续航信号等基础功能优化 放弃非刚需设计[30] 功能迭代启示 - 实体键与触屏操作存在根本性冲突 无法同时满足快捷性和专业性需求[30] - 华为的"一键多用"方案展示功能集成新思路 减少设计冗余[13] - 行业需要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 避免为差异化而差异化[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