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产养殖
icon
搜索文档
水产品食物消费显著增长 成居民优质蛋白重要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12:01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4日讯(记者朱晓倩)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9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办,本届大 会以"营养创新——推动全民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期间举办多场学术交流活动,包括主论坛、分论 坛及成果展览等。在"海洋食品与烹饪营养"分论坛上,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徐海泉 围绕我国水产品生产与消费情况进行了介绍。 徐海泉表示,从生产与消费数据来看,我国水产品食物的人均生产和消费量显著增长。 从生产数据看,我国水产品食物产量(指毛重,包括壳、骨、刺等的重量)从1980年的4.5千克/人/年增长 至2023年的50.4千克/人/年,增长了10.2倍。水产品食物的能量产量、蛋白质产量、脂肪产量在总食物 中的占比分别提高了2.6%、9.1%和1.9%。 从消费数据看,我国水产品食物消费量(指毛重,包括壳、骨、刺等的重量)从1980年的4.4千克/人/年增 长至2023年的43.5千克/人/年,增长了8.9倍。水产品食物的能量消费量、蛋白质消费量、脂肪消费量在 总食物中的占比分别提高了4.1%、13.8%和1.7%。 数据显示,四十多年间,水产品食物已成为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特别是成为居民膳食中优质 ...
苏州市活动在常熟沙家浜举行 “最忆是苏乡”晒乡村短视频大赛启动
苏州日报· 2025-09-24 08:32
已连续举办8届的"'蟹'逅沙家浜"螃蟹达人挑战赛今年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至环阳澄湖周边板 块。比赛中,多支参赛队伍围绕"团队捆蟹"和"一抓准称重"两个项目展开激烈角逐,展示精湛技艺和丰 富经验,促进区域交流与学习。 活动期间,"最忆是苏乡"苏州人晒乡村短视频大赛启动,邀请全民用镜头记录苏式乡村。 昨天(9月23日),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上午,"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2025中 国农民丰收节苏州市活动在常熟沙家浜镇芦荡村开幕。 沙家浜镇深耕"蟹文章",镇域登记养殖面积达2.72万亩,年产量2984吨。活动现场,沙家浜"蟹经 济"再升级。常熟市大闸蟹产业链党委有效聚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校院所等资源要素,创新打 造"链通聚能蟹逅四季"党建品牌,建立健全组织、技术、品牌、市场、文旅、金融等6大赋能机制,全 方位支持大闸蟹产业提档升级。 ...
守护阳澄湖大闸蟹“真”滋味
苏州日报· 2025-09-24 08:32
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个头多大、产量几何?如何买得明白、吃得放心?在阳澄湖大闸蟹将于9月26 日正式开捕前夕,记者向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蟹农了解到,今年苏州多措并举,进一步把好"品质 关",织密"监管网",拓展正规销售渠道,阳澄湖大闸蟹地道"真"滋味得到了更多悉心守护。 品控升级:统一直接发放蟹扣全程可溯 阳澄湖面,秋风吹起涟漪。这里碧波荡漾,水浅底硬,湖中水草丰茂,种类丰富。得天独厚的水域 环境,让阳澄湖大闸蟹的味道更加鲜嫩肥美。养了20多年大闸蟹的蟹农张小生试捞起一笼蟹,向记者展 示其"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典型特点。他告诉记者,今年气温适宜,尤其是第四次蜕壳时没有遇 上高温,大闸蟹个头大、产量高,是个丰收年。"我们今年大闸蟹养得好,希望上市以后消费者能好好 尝尝,千万别买到不正宗的,辜负了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名。"张小生说。 "一蟹一扣,确保真实。"这已成为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共识。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办主 任姚水生告诉记者,今年起,防伪蟹扣由市协会统一直接发放和管理,每一只正宗阳澄湖大闸蟹都有了 统一制作的唯一"数字身份证",实现了全程可追溯。此外,全市5577家会员单位的授权信息全部在协会 官网公 ...
这家蟹商本周六开启大闸蟹全国供应
每日商报· 2025-09-24 06:15
"从杭州第一家专卖店发展至今,过硬的品质始终是我们的根基。"周氏水产相关负责人周佳伟表示,今 年恰逢企业成立20周年,更需以优质产品回馈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作为集自产自销、自有土地及工厂于 一体的品牌,其核心竞争力源于后端供应链的精细化运营。从大闸蟹培育到送达消费者手中,各环节均 有保障,目前已服务亚冬会、海康威视(002415)、中石化等企业,获市场长期认可。 商报讯(记者蔡杭吉)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品尝大闸蟹的时节也悄然到来。作为陪伴消费者二十 载的老牌企业,浙江周氏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周氏水产")将于9月27日正式开启本年度大闸蟹提货 周期,持续至11月15日。以二十年品质积淀为基石,周氏水产正以供应链精细化运营与暖心服务,为全 国消费者送上秋日鲜味。 为应对"双节"提货高峰,周氏水产提前布局供应链。货源储备上,全国配载中心的暂养池数量从26个增 加至39个,可容纳10万斤大闸蟹,同时扩大冷库规模,储备更多保温冰,确保冷链运输的鲜活度;库存 调配方面,门店备货周期从去年的两天一备升级为一天一备,实时补充库存;品质把控上,挑蟹师团队 从15人扩充至30人,严选符合标准的大闸蟹。物流配送环节,依托 ...
连云港岗埠对虾喜获丰收 “蓝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扬子晚报网· 2025-09-23 21:53
公司经营 - 岗埠农场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特色水产养殖 通过技术升级和科学管理实现对虾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1] - 公司着力打造从苗种 养殖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 下一步计划在品牌建设和深加工上做文章以提升产业附加值 [1] - 对虾丰收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临时就业岗位 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1] 行业动态 - 对虾养殖产业迎来丰收季 养殖基地捕捞作业繁忙有序 产品被收购商抢购一空并发往连云港本地及周边城市生鲜市场 [1] - 重点推广水质实时监测 病害预警防控等关键技术 保障对虾成活率和规格 [1] - 对虾平均单只重量接近一两 具有个头大 肉质饱满的特点 [1]
喜迎农民丰收节!南京高淳一农民合作社北京签下5296万元农产品订单
扬子晚报网· 2025-09-23 21:49
公司订单与业务发展 - 公司签订为期一年的农产品供货协议 订单总供应量约1515吨 预计金额达5296万元 [2] - 订单产品包括生态养殖的固城湖螃蟹和特色深加工的蟹虾等水产品 [2] - 该订单是公司与菁锋易多鲜中渔物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十年合作基础上的续签协议 [2] 公司运营模式与技术应用 - 公司采用"稻虾共作"和"蟹螺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 既提升产品品质又减少农业污染 [2] - 在现代种植板块引入智能温控和滴灌施肥等技术 培育精品瓜果蔬菜 [2] - 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200余户农户 提供统一种苗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服务 [3] 公司产业链拓展 - 公司从最初的水产养殖发展为集水产养殖 蔬菜种植 食材配送和电商直播的综合性农业企业 [3] - 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和研学体验基地 将初级农产品加工成即食型休闲食品 [3] - 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售至全国市场 [2] 行业推广活动 - 2025中国·南京品牌农产品北京推介会作为重要推广平台 展示南京都市现代农业成果 [1] - 推介会通过产品展示 品鉴体验和产销洽谈等环节吸引京津冀地区采购商和经销商 [1] - 展示产品包括固城湖螃蟹和"食礼秦淮"品牌旗下的粮油 果蔬 水产等特色农产品 [1] 社会经济效益 - 公司帮助合作农户实现每户年均增收0.8万余元 [3] - 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3] - 订单成功体现高淳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3]
中国“河豚之乡”,居然在河北?
36氪· 2025-09-23 16:29
行业地位与规模 - 曹妃甸是中国最大的河豚养殖基地,养殖面积1.9万亩,年产量1150吨,产值1.2亿元 [3] - 土池养殖河豚产量占全国90%以上,鱼苗产量占全国60%以上 [3] - 2021年河北省河豚出口量253.1吨(占全国61.1%),其中曹妃甸占全省出口量的90% [5][6] - 2020年河豚产业总产值1.62亿元,占曹妃甸水产养殖总产值12.6%,年出口日韩700多吨 [6] 产业特色与发展模式 - 打造全国唯一河豚文化小镇,融合养殖、旅游、餐饮业态,2019年获评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 [8][12] - 形成从活鱼、冰鲜到预制菜、饺子、罐头等深加工产品体系 [32] - 天正水产公司为亚洲最大红鳍东方鲀出口企业,出口份额占全国70% [16] - 天河水产公司为国内最早河豚养殖企业,1991年突破养殖技术,被誉为行业"黄埔军校" [14][15] 地理与资源优势 - 位于渤海湾寒暑交界带,多条河流入海口带来丰富养分,海水盐度低,适宜海洋生物生长 [18] - 海底贝类资源丰富(约20平方公里),为河豚提供天然食物来源 [20] - 渤海内海特性使风浪平静,叠加泥沙沉积形成营养海床 [18][20] 技术积累与政策背景 - 1992年突破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早于国内政策开放20余年 [22] - 2016年国内河豚经营放开后,仅允许销售加工后的养殖河豚 [22] - 养殖河豚已实现无毒化,加工流程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 [25] 市场前景与战略转型 - 2022年中国海水养殖河豚产量16,626吨(同比增8.02%),淡水养殖14,434吨 [27][29] - 国内人均消费量仅为日本1/12,市场潜力巨大 [32] - 国内市场开放助力企业重塑出口定价权,摆脱日韩价格压制 [30] - 河豚毒素具医药与商业价值,拓展产业链至医药科研领域 [34][36] 品牌与认证 - 2015年获"曹妃甸河豚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6] - 2018年被授予"中国河豚鱼(红鳍东方鲀)之乡"称号 [3] - 天正河豚于2014年获"中国驰名商标" [16]
广东培育“千百十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3 15:19
蜜柚产业丰收 - 梅州大埔蜜柚种植基地预计总产量突破35万吨,产量再创新高 [1] - 单个柚园案例显示,800多亩柚园预计总产量达200万斤 [1] 千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 广东省重点培育10个千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粮食为其中之一 [2] - 2024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55.1万亩,比上年增加10.9万亩,增长0.3% [2] - 2024年全省粮食单产391.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7.2公斤/亩,增长1.9% [2] - 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313.4万吨,比上年增产28.2万吨,增长2.2%,达2006年以来历史高位 [2] - 荔枝产业被列为千亿级集群,全省荔枝栽培面积约423万亩,产量超160万吨 [3] - 荔枝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80万人 [3] - 海洋渔业作为千亿级集群,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增长5.47%,增速创10年新高 [4] - 深水网箱养殖产量和工厂化养殖产量实现3年翻一番 [4] - 阳西县海水鱼苗年产量占全省市场份额超60%,种苗生产场增至202个,面积约2万亩 [4] 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 广州市花卉产业年交易额已超过150亿元 [6] - 白云区蝴蝶兰产业园亩产值高达50万元 [6] - 黄埔区立达尔公司从万寿菊提取叶黄素,年产值超4亿元 [6] - 茂名化州化橘红产业建成2个万亩高标准种植基地,良种覆盖率达98% [6] - 化橘红开发出200多种产品,加工转化率达100%,2024年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 [6] - 珠海“白蕉海鲈”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86亿元 [6] - 东方甄选生鲜号白蕉海鲈溯源专场创下单日销售额650万元 [6] - 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超26亿元 [6] 十亿级特色农业产业 - 潮州凤凰单丛茶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89亿元,带动超20万人就业 [8] - 当地投入近200万元资金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宣传 [8] - 肇庆高要区2025年肉桂种植面积达70.05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52.5亿元 [8] - 通过加工小规格桂枝带动桂农亩增收约4000元 [8] - 阳春市春砂仁2024年种植面积9.51万亩,鲜果产量3631吨,农业产值14.38亿元 [9] - 当地成功打造21个春砂仁品牌,其中8个获评省级品牌 [9] - 河源连平鹰嘴蜜桃种植面积达8.8万亩,年产值突破21亿元,带动8100余户桃农增收 [9] - 产业培育出古坑、小水等4个“亿元村” [9]
海大集团20250922
2025-09-23 10:34
**海大集团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一 公司及行业概况** * 纪要涉及公司为海大集团 行业为饲料及养殖业 核心业务包括水产饲料 畜禽饲料 生猪养殖及种苗动保[1] * 水产养殖产业链分散 头部企业易主导变革 渗透种苗 饲料等环节 形成综合服务闭环 提升养殖效益[2] * 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高 大型养殖企业掌握话语权 水产规模化进程慢于畜禽 稳定性较差[2][6] **二 核心业务表现与竞争力** * 水产饲料是利润核心 国内市占率约20% 部分核心品种区域市占率达40%-50% 长期有望提升至40%-50%[2][9] * 畜禽饲料市占率约10% 长期有望达15%以上[2][9] * 核心竞争力包括创新研发 规模与成本优势 管理与激励机制及企业文化 通过综合经营多品类实现采购协同降低成本[4][12][13] * 水产动保产品成长性强 畜禽动保竞争激烈尚未构建显著壁垒[10] **三 各业务板块发展策略与预期** * **水产饲料**:2025年是旺季 销量表现良好 预计2026年景气度保持高位 高端虾蟹料和高端水产鱼饲料保持高景气度[3][5] * **生猪养殖**:策略为优化成本而非激进增长 今明两年养殖量稳定在600-700万头 通过优质饲料 管理模式和期货套保强化成本控制 预计盈利性保持10亿以上水平[5][11] * **种苗板块**:虾苗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鱼苗快速发展 口碑分化但已有强势积累[9][25] * **国际化战略**:在越南 埃及 印尼等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计划进一步渗透更多国家 预计到2030年海外业务量将翻倍至700多万吨 水产饲料为主[5][16][28] **四 财务数据与盈利预期** * 预计2025年纯饲料业务板块利润增长20%以上 生猪养殖板块盈利性保持10亿以上水平[5] * 不考虑生猪养殖板块 2025年利润约为37-38亿人民币 2026年可能达47-48亿人民币 增长率约25-30%[29] * 加上生猪养殖板块 2025年总利润或超50亿人民币 2026年达60亿人民币以上[29] * 预计公司市值可达1300亿元 相较目前仍有30%以上上涨空间[29] **五 行业趋势与市场分析** * 水产饲料精细化程度高 差异化水平高 产业链价值分配优势明显 但畜禽饲料体量更大[7][8] * 2025年特水品种表现一般 但2026年景气度预期差明显 普水品种2026年增速可能缩水[21][22] * 猪价未来半年可能保持低迷 猪料需求判断为前高后低[23] * 禽料市场分化较大 白鸡养殖量预计下降 黄鸡可能增加 肉鸭震荡增加[24] * 无刺鱼和桂花鱼饲料市场潜力巨大 桂花鱼市场容量约50-70万吨[26] **六 其他重要信息** * 通过片区型管理模式强化中后台 推动饲料 种苗和动保的闭环发展 增强竞争壁垒[14] * 国际化面临竞争对手挑战 但公司战略坚定有信心应对[17] * 组织架构变革强化中后台重要性 包括研发 配方 采购和销售赋能[18] * 水产饲料受鱼价或虾价影响较小 投喂密度可调整 投资需关注鱼虾价格景气度及存塘量级[19]
广西探索离岸深水区白蝶贝养殖技术
广西日报· 2025-09-23 10:18
养殖技术突破 - 广西虾类贝类创新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在离岸8公里、水深15米海域进行的白蝶贝试养取得成功,幼苗经过2个多月管护,规格从2-3毫米生长至平均2厘米,成活率高且生长均匀[1] - 此次试养采用“浮排吊养+海底沉养”双模式,突破了以往只能在内湾传统养殖珍珠的局限,攻克了深远海养殖珍珠的难题[2][3] - 离岸深水区水体交换多、污染物少、天然饵料充足,水温稳定,为白蝶贝提供了优于近岸水域的良好生长环境[2] 白蝶贝物种与产品价值 - 白蝶贝是大型珍稀珍珠贝类,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孕育的珍珠颗粒硕大,直径可达18毫米,兼具珠宝与药材双重价值[2] - 白蝶贝壳高一般为25-28厘米,是马氏珠母贝的4-5倍,所产珍珠直径超过12毫米,远胜马氏珠母贝的6-7毫米,市场售价更高[2] - 白蝶贝对水质、水温、饵料要求苛刻,传统滩涂与内湾因污染和过度捕捞导致其野生种群几近灭绝[2] 产业历史与发展意义 - 产于广西北海合浦海域的南珠素有“天下第一珠”美誉,1959年中国第一颗海水珍珠养殖成功,结束了海水珍珠纯天然采集的历史[1] - 自20世纪60年代起,相关单位即对白蝶贝及其珍珠养殖进行研究,但此前未有成熟技术应用于生产[1] - 此次离岸深水区养殖成功表明北部湾海域条件能满足白蝶贝早期生长需求,为科技赋能振兴南珠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