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communications

搜索文档
北斗短报文技术开始大众化应用
科技日报· 2025-06-17 08:18
近日,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北斗民用短报文产品由中国时空集团正式发布。国防科技大 学北斗团队带头人王飞雪介绍,2022年9月,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北斗短报文的大众智能手机 Mate50。如今,我国已拥有超过3000万手机用户可使用这一功能。新产品的发布有望进一步推进我国 北斗短报文的大众化应用。 伴随着北斗一号卫星到北斗三号卫星的发展,北斗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RDSS)短报文技术不断创新 与进步。短报文技术的载体,也从最初大体积、高功耗的"大块头",发展到了如今可以"植入"到手机 里、寻常人用得起的高科技。 要实现大规模民用,信号体制核心指标必须实现至少一个数量级的提升。2011年,王飞雪组织项目组, 基于已有科研成果开始调试设备,用于信号体制验证。最终,他们提出的创新性信号体制实现了全部关 键指标的提升。 2018年起,北斗团队依托于天津"北斗民用短消息增强服务系统",在不改变手机结构前提下将短报文功 能直接集成到手机中,由此增加的手机制造成本不到50元。此后,多家北斗短报文推广能力领先的单位 在国防科技大学的方案基础上,联合中国移动和华为等公司共同完成了北斗民用短报文进手机的工程, 实现了"手 ...
这批项目将代表深圳角逐国家科技奖 包括7个深圳市拟提名项目和7个专家拟提名项目
深圳商报· 2025-06-17 06:44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深圳市提名项目 -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公示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共14个,其中7个为深圳市拟提名项目,7个为专家拟提名项目 [1] - 深圳市拟提名项目中包括2个自然科学奖提名:"多元视觉特征交互学习机制"(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双离子电池器件及关键材料研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1] - 技术发明奖提名1项:"组合结构桥梁先进建造关键技术与应用"(深圳大学等单位) [1] - 科技进步奖提名4项:包括"'鹏城云脑'超大规模国产智能算力系统及产业化工程"(鹏城实验室、华为)、"大规模阵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兴通讯)、"高性能智能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比亚迪)、"高通量基因测序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1]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专家提名项目 - 专家拟提名7个项目,其中4项为自然科学奖提名,涉及二次电池、生物信息、资源开采和蛋白质研究等领域(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大学等单位) [2] - 技术发明奖提名1项:"可信先验驱动的资源受限空天遥感高性能成像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 - 科技进步奖提名2项:包括"超大规模基础设施毫米精度高效巡检技术"(深圳大学等单位)和"多高层建筑预制混凝土结构工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建海龙科技等单位) [2] 深圳科技创新成果 -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深圳共获25个通用项目和1个人选获奖,创历史新高,其中薛其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 - 2023年获奖项目包括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7项、科技进步奖17项,显示深圳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3]
上海: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超大型城市全面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7 01:27
政策支持与AI技术发展 - 上海市出台一系列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和AI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为AI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提供广阔空间 [1] - 政策为城市大脑的智能化升级指明方向 [1] 企业合作与AI应用 -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发布双万兆AI能力升级行动,启动万兆园区算网升级 [3] - 成立"AI合作联盟",汇聚行业合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3] - 上海移动利用AI技术提供银发守沪、成长陪伴、悦己生活等应用场景 [3] - 滴滴企业版推出"AI+一站式"商旅解决方案,解决差旅流程割裂、体验断层、成本失控等行业痛点 [3] - 滴滴企业版基于70万企业累积的B端服务数据,采用Multi-Agent架构开发AI小滴差旅助手、管理助手、解决方案助手智能体 [3] AI技术具体应用案例 - AI小滴差旅助手具备行程规划、多品类推荐、行程预订、行中服务等能力,结合企业差旅政策和员工偏好生成一站式行程规划 [5] - 差旅助手采用"购物车"式结算方式,节省员工搜索、比价时间 [5] -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指挥平台启动运行,覆盖乐园及周边区域的数字化生态管理 [7] - 指挥平台提供乐园体征、道路交通、综合监管、乘车服务、智慧停车等模块的实时数据 [7] - 徐汇区发布六大人工智能治理场景,覆盖城市底座、安全管理和产业服务三大领域 [7] - 徐汇区与10家企业签署战略协议,聚焦数字孪生、区块链、大模型等领域,预计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超20亿元 [7] 城市数字化管理 - F1中国大奖赛使用数字化服务保障平台,实时监控道路实况、入场客流、停车管理等信息 [9] - 上海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动治理模式创新 [9] - 浦东新区城运中心实现交通、气象、环境、水电等数据的实时监控,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已迭代至4.0版本 [9] AI技术驱动城市转型 - 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驱动力 [10] - AI技术加快构建数字政府,反哺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激活市场活力 [10]
城市会思考、工厂自进化、物流天上飞 河南把科幻搬进现实
搜狐财经· 2025-06-16 23:51
智慧城市建设 - 鹤壁市已部署2.7万个感知设备与2.5万个视联设备,融合33类AI算法,推动城市治理智能化[4] - 智慧灯杆形成"资源一张图"管理体系,主城区已建成九千多根[6] - 基于雷视拟合技术实现6.5公里绿波通行,高峰期通行效率提升48%[6] - 智慧停车使车主平均寻位时间缩短60%[9] - 城市事件中心实现"发现-分拨-处置-反馈"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9] 5G-A技术应用 - 郑州油化厂创意园部署2个3CC站点、6个3CC小区,用户速率提升80%,时延降低50%[12] - 5G-A基站覆盖郑州四环内2730个,显标比例达到97%[13] - 微信上传文件时间从5G的108秒缩短至5G-A的22秒[13] - 5G-A通感一体化基站支持无人机在半径3000米、真高200米范围内执行任务[12]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 中铁装备集团透明工厂综合管控平台集成六大智能化场景[15] - 河南省农担公司智慧农担云平台实现数据分析时效性从天级提升至分钟级,人力成本节省90%以上[15] - 单笔担保放款时间从7-15天缩短至2小时以内,累计担保规模1127.99亿元[15] - 垂天科技打造国内首条智慧合杆智能制造生产线[6] 新能源与绿色技术 - 河南首座华为"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配备4把600kW液冷超充枪,实现"一秒一公里"充电速度[17] - 超充站结合215kWh储能设备与光伏系统,形成能源自循环[17] 低空经济与创新应用 - 河南首个寄递物流与低空经济融合项目实现无人机医疗物资投送[12] - 市级低空监管服务平台具备六大核心职能模块[13]
让科技走进身边 鄂尔多斯康巴什区举办“科普五进”系列活动
新华财经· 2025-06-16 21:06
新华财经北京6月16日电作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2025年科技活动周的系列活动,5月底以来康巴 什区组织科普进家庭、科普进社区、科普进企业、科普进校园、科普进机关等"科普五进"系列活动,让 科技走进百姓日常学习生活,有助于提高社区群众、机关员工的科技素养,同时也为企业转型升级把脉 问诊、导向建言。 小实验引发大兴趣科普种子进家庭 5月25日上午,以传统手工文化和科普创新相结合的"科普手工进家庭活动"在鄂尔多斯市早教中心举 办,标志着康巴什区2025年科技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在活动中,"火山喷发""会跳舞的硬币""火焰 掌"等科学小实验引发了在场孩子和家长们的极大兴趣,纷纷互动参与其中。 活动全程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家庭整体的科学认知水平,也在孩子心中种下了学科学 爱科学的种子,为鄂尔多斯市家庭科学教育注入了创新动能,也为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 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打下了基础,推动了文化传承创新。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科技之光照进社区 此外,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推动区域教育创新发展,康巴什区还举办了学生研究成果宣讲 比赛,来自康巴什区多所中小学的学生们齐聚一堂,带着他们的 ...
西安交大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助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12:37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 西安交通大学大力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开展"访企拓岗"和"供需对接"等就业育人项目,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1] - 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航天十二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多个菁英班,培养综合素质良好、创新思维活跃的优秀学子 [2] - 落实"双导师"制度,邀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指导等环节 [2] 5G无线通信菁英班 - 与中兴通讯合作设立"西安交通大学·中兴通讯5G无线通信菁英班",面向5G/B5G无线通信重大产业需求,建立校企一年联合培养机制 [2] - 该菁英班已合作三期,培养学生121人,参与后续实习的学生70人 [3] - 近三年来与中兴通讯开展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精准培养研究生人才 [3] 职业发展活动与实习实践 - 邀请合作企业共同开展职业发展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宏志助航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用才趋势和要求 [6] - 组织学生通过"名企行"和"攀登计划"等实习实践活动深入行业一线,促进高校人才和社会用才高效匹配 [6] - 毕业生前往227家共建联合研究院的龙头企业就业人数实现明显增长 [6] 产学研与就业联动 - 校企深度合作成为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引擎,学校将就业育人培养体系有机融入产学研用链条各环节 [7]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需求的同向同行,提升对真实职场的认识 [7] - 推动产学研与就业协调联动,促进高校人才和社会用才高效匹配 [7]
三大运营商韶关数据中心动作频频,算力市场军备开始白热化?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21:10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韶关已建成13条连接大湾区的400G全光运力网络,韶关到广州、深圳核心机房单向时延分别为1.3ms、1.66ms,构建了"市区1ms、大湾区3ms、省内5ms、枢纽中心和主要省会城市20ms"高速算力时延圈 [1] - 韶关集群已有四大运营商、腾讯、万国、中联等头部企业入驻,总投资达621亿元,华为、科大讯飞、软通动力等行业巨头也纷纷来韶洽谈合作 [2] - 中国联通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韶关)数据中心一期规划布局4.8万个标准机柜,总能耗规模达120MW,具备十万卡超大集群承载能力、万亿级AI大模型训推能力 [2] 运营商数据中心布局 - 中国联通正在韶关集中建设华南6省智算推理池,一期算力规模超千卡,预计7月投产,重点布局政务、经济、工业、医疗、教育、文旅六大行业25类细分领域 [4] - 中国移动粤港澳(韶关)数据中心总投资56亿元,规划建设4栋数据中心、2栋动力中心及1栋算力运维中心,部署3.2万个标准机柜,项目全部投运后可形成超1万P智算承载能力 [4][5] - 中国电信粤港澳大湾区(韶关)算力集群发布全球首个商用智算昇腾超节点,采用新型高速总线架构,天然适配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 [5] 运营商算力投资战略 - 三大运营商2024年数字化转型收入实现增长:中国移动2788亿元(同比增长9.9%),中国电信1466亿元(同比增长5.5%),中国联通算网数智业务收入占服务收入24%(同比提升9.6%) [6] - 中国电信已规划建设覆盖全国的"2+3+7+X"公共智算云池,自建智算22EFLOPS,接入合作伙伴算力27EFLOPS [7] - 中国移动算网大脑实现规模商用,中国联通建成300多个训推一体的算力资源池 [7] 行业前景与预测 - 中国电信初步安排算力资本开支22%的增长但不设限,中国移动对推理资源投资不设上限,中国联通预计2025年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8% [9][10] - IDC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EFLOPS(同比增长74.1%),中研普华预计到2026年国内算力租赁潜在收入市场规模达2600亿元(年增速超20%) [10]
大唐移动在德国起诉小米侵犯4G/5G专利
观察者网· 2025-06-13 19:22
专利诉讼事件 - 大唐移动在德国慕尼黑第一地方法院对小米发起三项4G相关专利诉讼,涉及专利包括EP2237607、EP3713313和EP2315369 [1] - 三项专利均为LTE/4G关键技术,同时也是5G技术的基础 [1] - 诉讼时间点恰逢小米发布自研4G手表芯片玄戒T1之后,但分析认为诉讼与芯片无关,主要针对小米智能手机等通信产品 [2] 涉诉专利技术 - EP2237607专利利用大唐集团持有的时分双工(TDD)技术,实现基站与智能手机在移动中的无缝连接,已在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注册 [2] - 2024年4月慕尼黑地方法院曾裁定三星电子侵犯该专利,要求对2021年8月21日起在德国销售的相关智能手机进行赔偿 [2] 大唐移动专利授权情况 - 大唐移动已与苹果、联想等全球智能手机厂商达成专利许可协议,其中与联想于2024年4月22日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 [3] - 三星电子在德国法院颁发禁令后不久与大唐移动达成协议,此前双方自2020年起就4G和5G专利使用问题谈判多年未果 [3] 诉讼策略分析 - 中国企业近期选择在域外司法管辖区解决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案件,如联想在英国起诉中兴通讯 [3] - 德国法院在授予专利侵权禁令方面相对宽松,可能导致产品下架等后果 [3] - 小米以往应对专利纠纷多采取申请专利无效或主张FRAND费率合理性抗辩策略 [3]
任正非为何提到这三人?(创新谈)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02
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 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决定国家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后劲 [1] - 基础研究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需要长期主义精神,如陈景润花费10多年证明"1+2",屠呦呦经历190多次失败提取青蒿素 [1] - 华为公司1/3的经费投入基础研究且不考核,体现对基础研究的战略耐心 [2] 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 - 中国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499亿元增长至2024年2497亿元,占研发经费比重从4 8%提升至6 91% [2] - 中国在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纳米材料等领域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产出铁基高温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等重大原创成果 [2] - 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显示中国科研产出保持世界第一并扩大领先优势 [2] 基础研究人才的作用 - 高水平人才是基础研究的顶梁柱,如"两弹一星"科学家理论先行,华为上万人15年将数学论文转化为5G技术 [3] - 中国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建立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企业"黄大年茶思屋"等平台 [3] - 赋予科研人才更大自主权,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评价体系 [3] 基础研究的未来展望 - 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源自科技工作者长期坚守,如华为持续投入基础研究 [4] - 坚持做困难而正确的事,中国基础研究将创造更多世界级成果 [4]
华为数字化工厂:开启智能制造新时代的钥匙(PPT)
搜狐财经· 2025-06-13 05:18
华为数字化工厂战略 - 公司制定"三流合一、边云协同"的制造数字化转型战略,通过数据流、价值流与实物流深度融合及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实现高效智能决策 [2] - 业务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撑九大产品线,承担全球交付质量管控职能 [2][17] - 核心目标包括产品上市周期缩短、客制化订单及时交付、产品近零缺陷、设备近零故障、工厂产能快速创建及员工经验共享复用 [7][20] 业务架构与技术实现 - 构建多层级联动体系,实时监测计划达成率、良品率、TEEP(总体设备效率)、OEE(设备综合效率)等12项关键指标 [3][22] - 采用智能调度排产、工艺先进控制(APC)、工单作业管理等手段实现生产流程优化,良品率提升通过AI质检等技术达成 [3][36] - 数据平台整合静态工厂对象数据、动态交易数据及实时采集数据,通过标准模板与工业协议确保数据完整性 [4][22] 5G与智能技术应用 - 5G全栈解决方案支持高速运动控制、机器间协同、工业AR等场景,时延降低至毫秒级 [8][27][28] - EI平台提供视觉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通用服务,DWS/RDS等基础服务支撑虚拟制造等智能应用 [6][35][38] - ROMA平台实现ERP、PLM、MES等系统跨国集成,国内与海外子公司数据无缝对接 [5][31][32] 核心能力与创新场景 - 九项能力包括设备自治(近零故障)、产线协同(自动防错)、流程贯通(三流合一)及空间神游(CPS远程管控) [11][39][41] - 5G技术实现人员实时定位与认知计算,设备故障率下降90%以上 [8][9][40] - 时间穿越能力支持历史场景重建与未来趋势推演,优化周期缩短30%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