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概念追踪|人型机器人需求增长快 机构普遍看好产业链组件迎机遇(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30 14:17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 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10亿台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 年收入达5万亿美元 [1] - 美国银行预测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达18000台 2030年增至100万台 2035年达1000万台 [1] - TrendForce预估2027年全球人型机器人市场产值超20亿美元 2024-2027年CAGR达154% [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 AI技术改进推动需求增长 [1] - 生成式AI技术显著提升服务型机器人市场吸引力 [2] - 2025年或成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2026年进入小规模生产阶段 [1][2] 关键技术领域 - 执行器和AI算法是短期主要发展领域 具身智能技术迭代是长期重点 [1] - 行星滚柱螺杆成本占比最高达22% 复合材料件占9% 6D力矩感测器占8% 空心杯马达占6% [2] - 关键部件自产率和成本降低速度超预期 [1] 供应链特征 - 人型机器人供应链将与智能终端设备 工业机器人及无人机供应链高度重叠 [2] - 现有三类供应链具竞争优势的供应商更易切入人型机器人市场 [2] 相关上市公司 - 整机企业:优必选 美的集团 越疆 [3] - 零部件企业:金力永磁 德昌电机控股 英诺赛科 敏实集团 速腾聚创 [3]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涨超3%
快讯· 2025-04-30 13:17
机器人ETF表现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涨幅超过3% [1] - 成交额达到9574.22万元 [1] - 较昨日同时段成交量放大49.52% [1] - 连续3日融资净流入804.89万元 [1] - 近1月份额增加40.76% [1] - 份额增加2.33亿份 [1] 人形机器人行业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 [1] - 行业有望提前锁定万亿级市场规模 [1]
机器人再度爆发!机器人2026年或跨越10万台产能拐点,机器人ETF基金(159213)上市涨1.59%喜迎开门红!
搜狐财经· 2025-04-30 12:34
机器人ETF基金上市表现 - 机器人ETF基金(159213)4月30日上市首日高开高走,半日涨幅达1.59%,换手率超37%,交投活跃 [1] - 当前折价0.75%,存在场内折价买入机会 [1] - A股机器人概念股全线走强,瑞松科技涨超9%,迈赫股份涨近7%,华辰装备、泰川机床等涨超6% [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 - 预计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跨越10万台产能/销量临界点,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2] - 量产规模突破万台后,产品单价有望下探至5万元区间,彻底打开C端市场空间 [2] - 我国凭借产业链协同与场景验证能力,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高强度运动场景规模化实践 [2] 机器人技术发展历程 - 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机器人龙头首提机器人概念,2022年发布原型机,2023年技术升级,2024年进入百家争鸣阶段 [3] - 关键技术持续突破,国产谐波减速器良品率突破98%,较三年前提升30个百分点,核心零部件成本降幅达40% [7] - 杭州六小龙之一的机器人龙头完成高难度动作,国产机器人加速追赶补齐短板 [8]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自2021年起人形机器人被列为新型工业化战略核心赛道,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6] - 多项政策出台加速产业落地,包括《"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 [7] - 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部分主机厂已处于量产前夕,国内制造业大厂加速入局 [8] 全球主要企业量产计划 - Tesla Optimus预计2025年量产5000台,2026年生产约50000台 [9] - Figure Al计划2025-2028年交付10万台,优必选Walker系列2024年量产1000-2000台 [9] - 智元远征系列2024年下线超900台,傅利叶GR系列2025年有望达1000台以上 [9] 行业增长潜力 - 机器人行业未来10年复合增速有望达50%及以上,2035年市场规模预计在1000亿到2000亿美元之间 [11] - 增长逻辑类似智能电动车,从技术突破到量产普及,再到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 [11] - 机器人ETF基金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覆盖上游硬件、中游系统集成和下游应用层全产业链 [11]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涨超1% 算力、机器人概念股集体走强
快讯· 2025-04-30 11:35
市场表现 - 市场早盘震荡分化,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指跌0.08%至3283.97点,深成指涨0.73%至9921.88点,创业板指涨1.01%至1951.43点 [1][2] -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7140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683亿 [1] - 全市场超3800只个股上涨,个股涨多跌少 [1] 板块表现 - 算力概念股走强,常山北明等涨停 [1] - 机器人概念股活跃,精工科技涨停 [1] - 芯片股震荡反弹,瑞芯微涨停 [1] - 软件开发、鸿蒙概念、算力、人形机器人等板块涨幅居前 [1] - 银行股集体调整,华夏银行跌超8%,银行、电力、港口、钢铁等板块跌幅居前 [1] 短线资金动态 - 封板率69%,封板48家,触及22家 [5] - 昨涨停今表现1.95%,高开率61%,获利率68% [5]
杭州首个“黑科技乐园”4月29日开园
每日商报· 2025-04-30 11:05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9日杭州首个以AI机器人为核心的沉浸式主题乐园——2025梦想天堂:AI机器人酷玩乐园开园,园区有七大核心展区、60余项互动体验、150余台智能机器人,还有多种趣味互动和活动,门票已开售 [2] 乐园概况 - 4月29日杭州首个以AI机器人为核心的沉浸式主题乐园——2025梦想天堂:AI机器人酷玩乐园在武林之星博览中心开园 [2] - 园区融合七大核心展区、60余项互动体验、150余台智能机器人,打造人类与AI共生共融的梦幻空间 [2] 七大展区情况 - 乐园设置“意识苍穹”“心象家园”“疾风航迹”“史前纪元”“机械伙伴”“脑力疆场”“奇幻万象”七大核心板块 [3] - 乐园大门处有全球首款飞碟型纯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智航iUFO”,可模拟太空飞行体验 [3] - “机械伙伴”展区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与大小朋友互动,宇树科技、云深处四足机器狗及小米机器狗“铁蛋”组成“AI宠物军团”进行障碍赛 [3] - “AI医生”专区三臂护理机器人可理疗按摩,手法比人工护理更精准,曾用于杭州女子半程马拉松赛事 [3] - “史前纪元”展区市民通过VR眼镜进入“消失的侏罗纪”,体验10分钟会遇到16种恐龙等,受小朋友欢迎 [4] - “脑力疆场”展区市民可与《黑神话:悟空》数字悟空对战,招式实时进化,还有悟空半身像和1:1复刻紧箍咒实物 [4] 趣味互动活动 - 孩子们可现场报名参加无人机竞速比赛,4月29 - 5月1日每天有一场三十架无人机表演 [6] - 零零科技哈浮飞行相机可让孩子置于掌心起飞,体验“导演视角”拍摄短视频 [6] - 斯坦星球有物理化学实验秀表演,如面粉大爆炸等 [6] - 5月1日起有《天眼归来》动画放映 [6] - 每日游园设置有奖打卡任务,按要求打卡朋友圈或参与线上评选,每日限量前800人可获抽奖机会 [6] 门票信息 - 单人票75元,双人票99元,可在微信“武林之星ADM MORE”小程序购票 [6] - 参观时间为4月29日 - 5月5日10:00 - 18:00(17:30之后停止检票),展览地点在武林之星博览中心 [6]
机器人产业链重磅更新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产业链、锂电板块 - **公司**:奥比中光、华医科技、柯力传感、华辰、秦川机床、极致股份、恒立液压、禾川科技、景业智能、中旗新材、宁波华翔、聚和材料、中兴电、新坐标、浙江荣泰、银龙股份、富临精工、弗林德斯公司、科达利公司、震裕科技、金阳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机器人产业链发展趋势及催化因素 - 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受北京机器人马拉松等活动、特斯拉更新模型、宇树机器人直播展示及政策重视推动板块上升[2] 核心赛道 - T 店是共振最强赛道,灵巧手和传感器赛道有较大创新潜力,传感器分力觉、触觉、视觉和惯导四类,视觉和惯导较成熟,力觉和触觉发展空间大[1][3][4] 传感器领域关注公司 - 视觉传感器以奥比中光为首的国产供应链强势;惯导方面华医科技、新中源科水平较高;力觉传感器国内六维力公司如柯力传感等有潜力成龙头;触觉传感器汉威科技和日盈电子有应用前景[5] 国内产业链扩产关注环节 - 关注丝杠和减速器两个重资产赛道,利好国产设备商,丝杠技术关注华辰、秦川机床等,电机平衡机领域极致股份表现突出[1][6] 恒立液压 - 一季度扣非增长 16%,线性驱动器项目进展顺利,与多家企业对接,预计今年滚珠丝杠出货 8,000 万及导轨 1.6 亿规模,总收入达 3 亿,预计每年三倍增长[7][8] 禾川科技 - 因光伏和锂电行业不景气 2024 年亏损,2025 年预计大幅减亏,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核心产品有线性总成和旋转总成,去年交付两台机械本体,今年预计业务收入达 3,000 万[1][11][13] 景业智能 - 2025 年进入业绩拐点期,预计利润达一亿以上,增长来自军工装备业务放量,与云深处战略合作,有望受益于机器狗应用市场打开[1][14] 投资时机及推荐赛道 - 机器人行业具备低估值、业绩真空期和政策驱动因素,是布局时点,推荐 PI 材料赛道,如中旗新材和宁波华翔[15] 聚和材料 - 因上游浮法铜箔材料成本下降,进入降本和竞争格局清晰阶段,降本后价格接近 30 万元以下甚至 20 万元一吨[17] 中兴电 - 通过新剑传动配备核心零部件间接进入特斯拉产业链,被推荐为优质标的[18] 宁波华翔 - 有安全垫,今年卖掉欧洲业务后预计归母净利润 4 - 5 亿元,明年恢复至 15 亿元并增长,估值倍数 8 - 9 倍,在机器人领域有 PIC 中下游材料制作能力,董事长决心投入发展机器人赛道[19] 垄断技术路线 - 通过挤压变形解决伺服电机一致性和传动效率问题,国内新坐标 6 月投产 C3 精度设备,超特斯拉要求,降低成本[21] 新坐标与浙江荣泰 - 新坐标 6 月实现 C3 精度加工,锂电池赛道龙头确保高净利率,具自主改造能力;浙江荣泰成熟应用冷镦滚压床生产丝杠,获大量订单,在特斯拉供应链有进展,预计业务规模 250 - 300 亿,每年增长 30%[22] 银龙股份 - 有人形机器人散热专利,6 月推出灵巧手产品,今年预计利润约 10.5 亿元[23] 机器人材料领域 - 高端工程塑料、碳纤维和电子皮肤三类新材料有潜在需求增长,PEEK 树脂与碳纤维复合后轻量化且耐磨,在机器人关节环节单机价值约 2000 元[24][26] 锂电板块 - 推荐富临精工,其磷酸铁锂产品受益于快充趋势,供需格局偏紧,采用草酸亚铁工艺路线,产品性能优,宁德时代有核心股权投资[27] 弗林德斯公司 - 磷酸铁锂业务量价齐升,预计 2025 年盈利 3 - 4 亿元,2026 年 7 - 8 亿元,整体利润预计从 2024 年 4 亿元增长至 2025 年 10 亿元,2026 年 15 - 16 亿元,主业估值低估,在机器人领域有布局和合作[28][29][31] 科达利公司 - 主营电池结构件,是行业龙头,盈利和市场份额稳健,今年 PE 约 20 倍,与多家企业成立合资企业,有望成谐波减速器重要供应商[32][33] 震裕科技和金阳股份 - 震裕科技主营业务向上发展,铆定机器人产业链布局;金阳股份是小米链核心企业,参与柔性显示器及小米机器人本体代工,开发金属结构件[3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恒力在该领域市场规模约 150 亿元,日系上银国内年收入约 30 亿元,台湾银泰年收入约 50 亿元,恒力精密工厂一期预计收入 20 亿元,二期完成后预期 50 亿元,未来盈利空间可能达 10 亿利润[9] - 第一季度利空因素释放后,预计恒力第二季度业绩正常释放,受益于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催化,行业呈上升趋势[10] - 禾川科技电机起家,能自制无框立体电机和空气电机等产品,减速器外购[12]
九号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36%;因时机器人完成近亿元B3轮融资|未来商业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30 07:34
因时机器人融资 - 公司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3轮融资 由神骐资本领投 源禾资本 华盖资本跟投 久谦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专注于微型伺服电缸和灵巧手研发与量产 核心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医疗 3C制造 新能源 半导体等领域 [1] - 融资反映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领域投资热度 微型精密运控零部件作为核心部件市场需求增长 [1] 九号公司业绩 - 一季度营业收入51.12亿元 同比增长99.5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6亿元 同比增长236.22% [2] -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电动两轮车 电动滑板车 服务机器人等业务销量提升 以及创新和经营策略优化 [2] - 智能短交通行业受益于便捷环保出行需求增加和技术进步 [2] 阿里千问3模型 - 阿里巴巴推出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并进行开源 是国内首个混合推理模型 [3] - 模型参数量为DeepSeek-R1的1/3 成本大幅下降 在ChatBot Arena等榜单性能超越DeepSeek-R1和OpenAI o1等顶尖模型 [3] - 开源举措有助于推动国内AI技术发展和应用普及 混合推理模型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具有优势 [3]
激进调仓!6只基金重仓股“大换血”,AI硬件化路线图曝光
华夏时报· 2025-04-30 06:59
公募基金一季度调仓动向 - 6只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出现剧烈变动,超半数个股更迭甚至全部替换 [1] - 调仓路径围绕"AI硬件化"逻辑展开,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和智能驾驶领域 [1] - 港股互联网巨头及半导体设备材料企业成为资金纵深布局的第二战场 [1] 科技主线强化:硬件迭代与智能驾驶 - 平安先进制造主题股票基金彻底转向科技领域,新进华曙高科、峰岹科技等机器人关节部件及感知系统标的 [2] - 华富科技动能混合型基金清仓传统执行器标的,加码隆盛科技、中大力德等智能底盘系统及RV减速器供应商 [2] - 中欧盛世成长混合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全员迭代,新增双林股份(线控转向)、捷昌驱动(医疗机器人)等智能驾驶标的 [4] 港股科技与半导体产业链布局 - 嘉实科技创新混合基金加仓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等港股互联网龙头,同时新增江丰电子、思特威等半导体材料设备厂商 [4] - 兴全合宜基金增持中芯国际(半导体国产替代)、小米集团-W(AIoT生态)等港股标的 [5] - 银华心怡灵活配置提升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持仓比例,看好港股科技全年表现 [5] 调仓背后的产业逻辑 - 资金沿"算力芯片-传感器-执行机构"路径布局,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精密传动成为重点 [6] - 智能驾驶板块因L3法规催化,线控转向、智能底盘等系统级供应商获密集加仓 [6] - 港股科技股估值修复与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构成双重预期 [4][5]
AI产业链反弹 电力板块陷入回调
每日商报· 2025-04-30 06:23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股指窄幅震荡 沪指微跌0 05% 深证成指跌0 05% 创业板指跌0 13% 北证50指数逆势涨1 24%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0419亿元 较昨日减少350亿元 [1] - 港股恒生指数收涨0 16% 恒生科技指数涨0 62% [1] - 全市场超3500股上涨 涨多跌少 [1] AI产业链相关板块 - AI产业链集体反弹 PEEK材料 人形机器人 算力租赁等板块上涨 [2] - PEEK材料概念板块整体收涨5 6% 位列行业概念板块第一 聚赛龙 新瀚新材20%涨停 富恒新材涨超15% 中欣氟材近6个交易日4涨停 [2] - 人形机器人概念板块表现强势 兆丰股份 平治信息20%涨停 恒工精密 德马科技 南山智尚等涨超10% [2] - 芯片股震荡走高 兆易创新尾盘涨停 新相微 微导纳米盘中涨超11% [2] - AI医疗概念股午后拉升 润达医疗一度涨停 泓博医药 开勒股份跟涨 [4] 机器人行业动态 - 特斯拉明确Optimus量产预期 产业化进程推进 [3] - PEEK材料应用受关注 在降低能耗 提高续航 运动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具优势 [3] - 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亮相车展 展示稳定行走能力 计划2026年工业化量产 已在广州工厂实训落地 [3] - 人形机器人是中美AI科技竞争主战场 长期空间广阔 建议关注外骨骼机器人 灵巧手和传感器等方向 [3] 电力板块表现 - 电力板块大幅回调 韶能股份 乐山电力 西昌电力等跌停 湖南发展 明星电力跌超9% [5] - 乐山电力此前1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近翻倍 公司提示股价涨幅较高 估值偏高 [6] - 西昌电力此前10个交易日累计大涨近70% 公司表示经营正常 无重大调整 [6]
Teradyne(TER)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4-30 01:2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销售额为6.86亿美元,接近指引范围上限,非GAAP每股收益为0.75美元,高于预期上限0.68美元,非GAAP毛利率为60.6%,高于指引,主要因产品组合所致 [7][17] - 非GAAP运营费用为2.75亿美元,同比增加,因加大对目标机会的投资以推动长期增长,但环比下降,因实施了支出控制措施,非GAAP运营利润率为20.5% [18] - 第一季度自由现金流为9800万美元,主要受收益和净营运资金改善推动,回购了1.57亿美元股票,支付了1900万美元股息,季度末现金及有价证券为6.22亿美元 [23] - 第二季度销售额预计在6.1亿 - 6.8亿美元之间,毛利率预计为56.5% - 57.5%,环比下降,因产品组合和销量降低,运营费用预计占第二季度销售额的40.5% - 44.5%,非GAAP运营利润率中点为14.5%,非GAAP每股收益预计在0.41 - 0.64美元之间,GAAP每股收益预计在0.35 - 0.58美元之间 [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半导体测试业务(Semi Test) - 第一季度收入为5.43亿美元,其中系统级芯片(SOC)收入为4.06亿美元,内存收入为1.09亿美元,集成系统测试(IST)收入为2700万美元,SOC业务表现超计划,内存业务符合预期,IST收入环比和同比均增长 [19] - 内存业务单元获得一家主要DRAM制造商的HBM4性能测试订单,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发货,这是在该客户处的首个DRAM晶圆分选订单 [9] 产品测试业务(Product Test) - 第一季度收入为7400万美元,同比下降4%,无线测试收入为29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但生产板测试业务受汽车行业疲软和国防航天项目进度影响而表现不佳 [20] 机器人测试业务(Robotics) - 第一季度收入为6900万美元,环比和同比均下降,其中优傲机器人(UR)贡献4900万美元,移动工业机器人(MiR)贡献2000万美元,运营亏损为2200万美元,符合预期 [20][21] - 进行了结构重组,将UR和MiR的面向客户的销售、营销和服务团队进行整合,降低了运营盈亏平衡收入,从2024年的4.4亿美元降至今年的3.65亿美元 [2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19%的收入运往中国,其中12%支持跨国客户,7%支持中国本土客户,过去两年运往中国本土客户的收入占比为5% [22] - 第一季度不包括离散项目的税率在GAAP和非GAAP基础上均为13.5% [2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垂直化和电气化仍是推动行业和公司增长的主要因素 [5] - 为应对贸易政策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公司谨慎管理费用,同时利用强大的资产负债表和可变运营模式,继续进行关键投资,以抓住新兴机会 [12] - 半导体测试业务中,IST与SOC团队合作,帮助AI计算领域的客户优化测试插入点;产品测试业务中,生产板测试业务在AI计算领域取得进展;机器人业务将半导体市场作为多元化增长的目标市场之一 [13][14] - 公司认为在测试市场竞争中,关税未对竞争地位产生影响,客户未因关税而选择其他供应商 [6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贸易政策和客户对终端市场需求的高度不确定性导致订单推迟,公司对终端市场需求受关税的影响表示担忧,二季度之后的可见度非常有限,因此不评论或重申二季度之后的预期 [6] - 虽然当前经营环境具有挑战性,但公司历史上在宏观经济困难时期后都能更加强劲地复苏,预计2025年也将如此 [16] - 公司对长期增长驱动因素充满信心,认为人工智能、电气化和垂直化将在未来几年推动行业和公司业务发展,同时公司的可变业务模式和强大资产负债表使其能够在等待终端市场全面复苏的过程中继续投资战略重点领域 [2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将参加由摩根大通、道明科文和斯蒂费尔主办的科技和工业主题投资者会议,静默期将于2025年6月20日收盘后开始 [4] - 公司预计在二季度完成对Quantify Photonics的收购,以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硅光子测试方面建立领先地位 [10]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关于关税相关的订单动态及HBM订单情况 - 提问:七周前分析师日提到关税相关订单推迟,现在一些OSAT客户出现关税相关订单提前情况,公司看到的动态如何,来自哪些终端垂直领域,以及HBM订单的客户情况和获胜原因 [31][35] - 回答:订单提前主要影响已有的产能,未看到显著的订单提前以提供额外的资本设备支持;订单推迟情况与分析师日时基本相同,主要来自服务汽车和工业领域的客户;HBM4订单是在一个此前没有HBM3或3E业务的新客户处获得,该订单是在晶圆级进行的HBM性能测试订单 [33][37][38] 问题2:关于全年毛利率和运营费用的看法及SLT订单情况 - 提问:因缺乏可见度不提供下半年指引,能否谈谈全年新的毛利率范围和对运营费用的最新看法,以及SLT订单在AI加速器和移动领域的情况 [41][45] - 回答:由于营收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不提供全年毛利率指引,上半年毛利率大致符合预期;运营费用方面,根据营收情况会有相应变化,会优先考虑半导体测试、工程和市场推广方面的投入,机器人业务的运营费用预计同比下降,产品测试业务的运营费用与上年大致持平;在移动领域,2025 - 2026年有额外的移动插槽将推动业务,2纳米过渡将在2026年带来积极需求;在AI加速器领域,为领先的AI加速器实施了系统级测试解决方案,该产品已被接受并投入生产,预计将在2026年带来显著收入 [41][42][48] 问题3:关于最大机器人订单情况及TAM更新 - 提问:最大的机器人订单情况,对业务的影响及发货时间,以及TAM是否有更新 [53][56] - 回答:该订单来自汽车客户,是公司收到的最大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订单,也是首次以机器人业务单元的形式与该客户合作,展示了销售团队向战略客户销售全产品线的能力;AMR主要用于工厂的物料搬运,协作机器人手臂用于自动化现有工厂的手动流程;订单发货时间从一季度持续到二季度;由于不确定性,不提供全年TAM及细分数据的更新 [53][54][58] 问题4:关于关税的二次影响及长期毛利率目标 - 提问:关税是否导致国际客户转向非美国竞争对手,以及长期实现60%毛利率的措施 [61][63] - 回答:在测试市场竞争中,关税未对竞争地位产生影响,客户未因关税而选择其他供应商;公司整体业务模式的毛利率目标是59% - 60%,短期毛利率受产品组合影响,中长期仍将维持在该范围内 [61][64][65] 问题5:关于VIP TAM及先进后端测试和封装线的本土化情况 - 提问:VIP TAM规模是否包含SLT收入,SLT对TAM的影响,以及是否预计美国会有更多有意义的先进后端测试和封装线本土化,时间框架及是否与美国先进逻辑晶圆厂产能扩张同步 [68][70] - 回答:VIP TAM数据是关于半导体自动测试设备(ATE)的,不包括SLT收入,SLT TAM预计占总TAM的10% - 30%,有影响但不大,公司可能会在明年1月更新相关数据;客户购买测试设备取决于需要测试的部件,生产地点不影响芯片的终端市场需求,美国本土化制造可能会导致发货地点改变,但总需求不太可能有显著变化,本土化对前端设备影响可能更大,因为前端设备需要大量前期投资 [68][70][71] 问题6:关于内存市场需求及测试仪利用率情况 - 提问:2025年DRAM主导内存市场,NAND需求低迷,需要什么条件来推动NAND测试需求,以及测试仪的利用率情况和客户购买新测试仪而非升级的临界点 [74][78] - 回答:推动NAND需求增长的因素包括手机销量显著增长、AI智能手机对本地存储需求增加、新的接口标准以及云计算对存储需求的增长;公司无法提供具体的测试仪利用率数据,但利用率呈上升趋势,2024年初升级销售占主导,下半年开始出现大量系统订单,目前可升级系统数量比六个月前大幅减少 [75][79][80] 问题7:关于HBM堆叠测试订单及机器人产品收入情况 - 提问:HBM堆叠测试订单是否意味着获得了所有三家HBM供应商的订单,以及在分析师日展示的机器人产品的收入时间和市场规模 [83][84] - 回答:该订单并非意味着获得了所有三家HBM供应商的订单;机器人业务在一季度已从半导体垂直领域获得收入,类似分析师日展示的半导体工作流程已在多个半导体客户的生产现场投入使用,2025年该业务收入为单数百万美元,预计未来会增长,且是向客户提供企业级价值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 [83][84][85] 问题8:关于计算业务和机器人业务前景 - 提问:计算业务未出现显著订单推迟,是否意味着该业务将按分析师日的预期发展,以及机器人业务是否仍预计大幅超越工业同行 [88][91] - 回答:计算业务在一季度和二季度未受显著影响,但下半年存在不确定性;机器人业务旨在显著超越传统工业自动化同行,因为其针对的是未充分渗透的先进机器人市场,尤其是与人协作的机器人领域,且该市场有望受AI推动,但目前受终端市场低迷影响,公司进行了重组以降低盈亏平衡点 [8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