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医疗
搜索文档
关于央企重组,国资委最新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5:20
"十四五"央企重组整合成果 - "十四五"期间实施战略性重组涉及6组10家企业,并新组建9家中央企业 [2][3] - 重组整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增强产业协同、优化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展开 [3][4] - 具体案例包括为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卫星互联网组建中国星网,以及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形成"南宝武、北鞍钢"格局 [3][4] 中央企业资产与效益增长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至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至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7.3%和8.3% [7]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至6.7%,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59.4万元增长至81.7万元 [7] - 经济增加值(EVA)从2010年的3800多亿元增长至当前约1.2万亿元 [7]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与发展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营业收入占比接近30% [8] - 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中央企业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以培育新质生产力 [8] - 2021至2024年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万亿元,年均增速达6.3% [9]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表现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9]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 [9] - 一批"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长江电力、中航成飞等标志性重组项目顺利实施 [9]
越秀证券每日晨报-20250917
越秀证券· 2025-09-17 14:18
主要市场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收报26,438点 单日下跌0.03%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1.80% [1] - 恒生科技指数收报6,077点 单日上涨0.56%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6.02% [1] - 国企指数收报9,386点 单日微涨0.02%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8.76% [1] - 沪深300指数收报4,523点 单日下跌0.21%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4.95% [1]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道琼斯指数下跌0.27% 标普500下跌0.13% 纳斯达克下跌0.07% [1][6] - 欧洲主要指数跌幅显著 德国DAX指数下跌1.77% 法国CAC40下跌1.00% 英国富时100下跌0.88% [1][6] 货币与商品市场 - 人民币指数报96.600 月度上涨0.58% 半年下跌2.47% [2] - 美汇指数报97.012 月度下跌0.85% 半年下跌6.46% [2] - 欧元兑美元月度升值1.24% 半年累计升值8.09% [2] - 黄金价格报3,695.66美元/盎司 月度大涨10.94% 半年累计上涨23.22% [2] - 白银价格报42.735美元/盎司 月度上涨12.43% 半年上涨26.23% [2] - 布伦特原油报67.13美元/桶 月度上涨2.92% 半年微跌1.23% [2] 港股市场动态 - 港股成交额达2,941亿港元 科技指数上涨0.6% ATMXJ走势分化 [5] - 汽车股表现强势 理想汽车和吉利汽车涨幅近3%或以上 [5] - 体育用品股表现良好 安踏体育和申洲国际涨幅近3%-4% [5] - 医药医疗板块承压 阿里健康跌3.89% 京东健康跌5.82% [5][19] - 药捷安康-B股价剧烈波动 盘中急升64%后收跌53.73% [5][19] - 新股禾赛科技首日上市收涨9.96% [19][26]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综指微升0.04%至3,861点 深证成指涨0.45%至13,063点创三年半新高 [5] - 创业板指数上涨0.68%至3,087点 同步创三年半新高 [5] - 互联网电商、机器人和汽车板块领涨 养殖与有色金属板块下跌 [5] 行业与公司要闻 - 8月访港旅客量达515万人次 创疫后单月新高 按年增长16% [12] - 华检医疗与仁和药业合作在美国筹建全球首家非处方药RWA交易所 [13] - 菜鸟全球五日达跨境快线升级 年底拓展至越南等六大欧亚国家 [14] - 英伟达中国特供AI芯片RTX6000D市场反应冷淡 部分科技公司未预订 [15][16] - 山高控股宣布最高1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回购价不超17港元/股 [17] - 协鑫科技澄清执董盈利陈述并非参照2025年收入预测 [18] 经济数据与就业市场 - 香港6-8月失业率维持3.7% 低于市场预期的3.8% [10] - 就业不足率由1.4%升至1.6% 餐饮服务业失业率上升 [10][11] - 就业人数增加9,300人至368.06万人 总劳动人口增加15,400人 [10] - 失业人数增加6,000人至15.1万人 就业不足人数增加4,200人 [11] 板块表现分析 - 医疗保健提供者和服务板块领涨 涨幅达1.91% [22] - 半导体与半导体设备板块上涨1.13% 汽车板块上涨0.94% [22] - 互动媒体与服务板块表现最差 下跌2.83% 保险板块下跌1.23% [22] - 银行板块微跌0.18% 房地产管理与开发板块下跌0.19% [22] 新股市场信息 - 劲方医药-B拟于9月19日上市 招股价20.39港元 [26] - 不同集团拟于9月23日上市 招股价区间62.01-71.2港元 [26] - 佳鑫国际资源上市后累计上涨171.79% 银诺医药-B累计涨143.15% [26] - 近期拟上市企业包括奇瑞汽车、可孚医疗、飞骧科技等27家公司 [27]
将大力推动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国务院国资委答中证报记者问
中国证券报· 2025-09-17 12:57
央企重组整合进展 - "十四五"期间实施6组10家企业战略性重组,新组建成立9家中央企业[2] -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实施重组整合,例如组建中国星网以建设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2] - 围绕增强产业协同实施重组整合,例如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形成"南宝武、北鞍钢"格局,整合组建中国电气装备以支撑能源电力保供[2] - 围绕优化公共服务实施重组整合,例如组建中国资环集团打造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通用技术集团整合拥有医疗机构超400家、床位超5万张、年服务患者超3500万人次[3]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表现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4]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4] - 一批"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标志性重组项目如长江电力、中航成飞顺利实施[4]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十四五"以来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5] - 30家现代产业链链长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5] - 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5] - "AI+"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智能工厂1854个[5] "AI+"专项行动成果 - 在能源、制造、通信等16个重点行业打造超800个应用场景,发布40项高价值场景[6] - 成立交通物流、绿色低碳、智慧能源3个行业数据产业共同体,建设行业数据集超1000个[6] - 通信运营商加快向AI基础底座供应商转变,累计投资超百亿元,建成4个"万卡集群",智算规模比行动前增长超2倍[6] - "九天""星辰""元景"等大模型基本具备全模态、复杂推理及智能体构建能力,在能源电力、工业制造等领域加快应用[7] - 发起"焕新社区"开源生态,免费提供国产智算芯片超2000张,汇聚244个垂类行业模型、近160个高质量数据集[7]
国资委:“十四五”期间新组建、设立9家中央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9-17 12:25
中央企业重组整合进展 -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完成6组10家企业市场化重组并新组建9家央企 [1] - 重组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及公共服务四大领域 [1] 服务国家战略重组 - 组建中国星网以建设自主可控卫星互联网系统 [3] - 整合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提升供应保障能力 [3] 产业协同优化 - 鞍钢重组本钢形成"南宝武、北鞍钢"发展格局并提升区域引领作用 [3] - 组建中国电气装备整合输配电装备制造领域资源以支撑能源电力保供 [3] 公共服务升级 - 中国资环集团打造全国性资源回收平台促进绿色转型 [4] - 通用技术集团整合医疗资源拥有超400家医疗机构及5万张床位 年服务患者3500万人次 [4] 未来发展方向 - 通过系统性重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 [4] - 强化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以增强经济支撑作用 [4]
国务院国资委:下一步仍将大力推动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7 11:4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旨在优化布局结构 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1][2][3] 服务国家战略的重组整合 - 以服务战略大局和维护国家安全为导向 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快重组整合 增强国有经济战略支撑托底能力 [1] - 为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 组建中国星网 [1] - 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整合融合 切实提升供应保障能力 [1] 增强产业协同的重组整合 - 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目标 推动同类型业务横向联合和上下游业务纵向整合 解决重复投资和资源分散问题 [2] - 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 提高企业竞争力 形成"南宝武、北鞍钢"发展格局 发挥区域引领带动作用 [2] - 整合中央企业在输配电装备制造领域资源 推动组建中国电气装备 为能源电力保供提供重要支撑 [2] 优化公共服务的重组整合 - 以提供质优价低的公共服务为价值取向 加强资源整合融合 发挥国有经济公益性和保障性作用 [2] - 组建中国资环集团 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2] - 持续推进中央企业医药医疗资源整合 仅通用技术集团就拥有医疗机构超过400家 开放床位超过5万张 年服务患者超过3500万人次 [2] 未来工作方向 - 下一步将着眼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系统性思维前瞻性谋划和创新性举措推动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3] - 目标为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 放大国有经济整体功能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3]
国务院国资委:将大力推动国资央企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第一财经· 2025-09-17 11:19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通过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1][4] 中央企业重组整合情况 - "十四五"期间以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新组建和设立了9家中央企业 [2] - 重组整合主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增强产业协同和优化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展开 [2][3] 服务国家战略的重组整合 - 组建中国星网以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 [2] - 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的整合融合以提升供应保障能力 [2] 增强产业协同的重组整合 - 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形成"南宝武、北鞍钢"发展格局,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区域引领作用 [3] - 整合输配电装备制造领域资源,组建中国电气装备以支撑能源电力保供 [3] 优化公共服务的重组整合 - 组建中国资环集团打造全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3] - 整合中央企业医药医疗资源,通用技术集团拥有医疗机构超400家、床位超5万张、年服务患者超3500万人次 [3]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A:2025年上半年利润12.64亿元 净值增长率32.25%
搜狐财经· 2025-09-08 10:32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为12.64亿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为0.338元 [3] - 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为32.25%,截至上半年末基金规模为48.74亿元 [3] - 截至9月5日,中欧医疗创新股票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101.88%,近三个月为36.15%,近半年为59.59%,近三年为8.71% [3][6] - 基金近一年业绩在同类53只基金中排名第5,近半年在54只基金中排名第13,近三个月在54只基金中排名第7 [6] - 截至9月5日,单位净值为1.827元 [3] 基金风险与效率指标 - 基金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1579,在同类46只基金中排名第35 [27] - 基金近三年最大回撤为53.68%,在同类47只基金中排名第1,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2年三季度,为31.15% [28] 投资组合与持仓特征 - 基金长期投资于医药医疗股票,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89.96%,高于同类平均的88.2% [3][31] - 2025年上半年末基金股票仓位达到93.59%,为报告期内最高水平 [31] - 基金持股集中度较高,近2年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长期超过60% [4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基金十大重仓股为三生制药、科伦博泰生物-B、康方生物、药明合联、药明生物、百利天恒、药明康德、凯莱英、新诺威、恒瑞医药 [42] - 基金最近半年换手率约81.41%,持续5年低于同类均值 [40] 估值与成长性分析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持股加权市盈率(TTM)约为70.39倍,高于同类均值的-135.64倍 [12] - 持股加权市净率(LF)约4.8倍,高于同类均值的4.24倍,加权市销率(TTM)约8.95倍,高于同类均值的6.53倍 [12] - 2025年1-6月,基金持有股票的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TTM)为0.08%,加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TTM)为0.18%,加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为0.07% [19] 基金持有人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持有人共计25.68万户,合计持有35.44亿份 [37] - 个人投资者占比99.16%,机构持有份额占比0.84%,管理人员工持有669.05万份,占比0.19% [37] 行业展望与投资策略 - 医药行业在2025年下半年将主要依靠创新突破、消费回暖及国产替代维持增长动力 [3] - 政策的支持和产业持续创新升级将为行业提供有力支撑 [3] - 基金维持长期价值投资框架,重点布局创新药械产业链、OTC及消费医疗等核心领域,依据企业盈利周期、估值吸引力和经营趋势进行动态评估 [3]
兴业医疗保健A:2025年上半年利润2581.62万元 净值增长率11.02%
搜狐财经· 2025-09-05 19:28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为2581.62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为0.0707元 [2]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为11.02% [2] - 截至9月3日,近三个月、近半年、近一年和近三年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4.05%、35.62%、44.61%和23.96%,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分别为68/138、82/138、97/136和45/108 [5]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1359,位于同类可比基金43/105 [24] - 近三年最大回撤为33.4%,同类排名89/107,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4年一季度,为24.06% [26] 基金规模与持仓特征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基金规模为2.49亿元 [2][30]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83.34%,低于同类平均的86.95%,最高仓位为89.75%(2021年三季度末),最低仓位为66.16%(2024年一季度末) [29] - 持股集中度较高,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苑东生物、华海药业、毕得医药、恒瑞医药等 [3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最近半年换手率约为166.89% [37] 估值与成长性分析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持股加权市盈率(TTM)为51.78倍,显著低于同类均值的120.96倍 [10] - 加权市净率(LF)为3.03倍,低于同类均值的4.07倍 [10] - 加权市销率(TTM)为4.01倍,低于同类均值的6.52倍 [10] - 2025年1-6月,基金持有股票的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TTM)为0.04%,加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TTM)为0.02%,加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为0.06% [18] 投资者结构与基金经理观点 - 基金持有人共计8290户,合计持有3.46亿份,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91.60%,机构投资者占比8.40%,管理人员工持有93.68万份,占比0.27% [34] - 基金管理人对下半年医药行业保持审慎乐观,认为创新药的产业趋势将延续,海外大额BD交易将发生,国内创新药资产面临全球化下的估值重塑 [2] - 国内诊疗环境经过长周期调整后正逐步改善,基金配置坚持以产业趋势为视角,进行个股的均衡投资 [2]
上银医疗健康混合A:2025年上半年利润2380.46万元 净值增长率27.48%
搜狐财经· 2025-09-05 17:40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2380.46万元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1545元 [2]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为27.48%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26.39% 近半年50.44% 近一年69.76% 近三年33.48% [2][5] - 截至9月3日单位净值为0.904元 [2] - 近三年夏普比率0.1767 同类排名35/105 [24] - 近三年最大回撤35.07% 同类排名77/107 2024年一季度单季度最大回撤20.49% [26] 基金规模与持仓 - 截至上半年末基金规模1.07亿元 [2][31]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85.22% 同类平均86.95% 2024年三季度末最高仓位89.37% 2021年上半年末最低仓位69.83% [29] - 截至6月30日基金持有人1958户 合计持有1.49亿份 机构持有占比18.64% 个人投资者占比81.36% [35] - 最近半年换手率约108.9% [38] - 十大重仓股包括科伦博泰生物-B、益方生物、信立泰、三生制药、恒瑞医药、科伦药业、信达生物、泽璟制药、惠泰医疗、海思科 [40] 估值指标 - 持股加权市盈率(TTM)110.14倍 同类均值120.96倍 加权市净率(LF)5.11倍 同类均值4.07倍 加权市销率(TTM)6.86倍 同类均值6.52倍 [11] - 持有股票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TTM)0.02% 加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TTM)-0.01% 加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0.05% [18] 投资策略 - 基金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 长期投资于医药医疗股票 [2] - 管理人看好创新药行情 认为本轮创新药行情才开始不久 同时看好有新品放量的耗材公司以及受益于创新周期反转的科学服务上游公司 [2]
工银医疗保健股票:2025年上半年利润4.19亿元 净值增长率14.61%
搜狐财经· 2025-09-05 11:32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4.19亿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3688元 [2]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14.61%,截至上半年末规模27.97亿元 [2]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19.81%(同类排名38/54),近半年32.33%(同类排名35/54),近一年48.52%(同类排名36/53),近三年11.40%(同类排名20/47) [4] - 近三年夏普比率-0.0674(同类排名25/46),近三年最大回撤36.5%(同类排名30/47) [27][29] 投资组合特征 - 持股加权市盈率51.01倍(同类均值-135.64倍),市净率4.18倍(同类均值4.24倍),市销率5.2倍(同类均值6.53倍) [11] - 持股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0.02%,净利润同比增长率-0.01%,年化净资产收益率0.08% [19]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88.71%(同类平均88.2%),2025年上半年末换手率65.87%且持续低于同类均值 [32][40] - 前十大重仓股为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百济神州、海思科、新诺威、艾力斯、华东医药、药明康德、泽璟制药、迈瑞医疗 [42] 基金结构与持有人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持有人13.98万户,总份额10.71亿份 [37] - 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3.97%,个人投资者占比96.03%,管理人员工持有75.98万份(占比0.07%) [37] 行业观点与展望 - 长期看好屈光手术技术迭代、近视防控渗透率提升、种植牙放量和医美等中长期趋势 [2] - 医疗设备公司2024年业绩普遍较差,2024年四季度招投标数据出现拐点,但2025年上半年仍存在渠道去库存压力,预计2025年下半年行业可能迎来拐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