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收费公路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基础设施REITs申报工作,加快成熟资产类型项目常态化申报
北京商报· 2025-09-12 17:11
政策框架 - 国家发改委发布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申报推荐工作通知 涵盖市场扩围扩容 扩募新购项目 项目把关和组织保障四大方面 [2] - 高度重视基础设施REITs申报工作 加快成熟资产类型项目常态化申报 [2] - 简化新购入项目申报流程 允许REITs上市满6个月后通过省级发改委或央企申报新购资产 [2] 资产类型拓展 - 加快收费公路 清洁能源 仓储物流 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成熟资产类型项目申报 [2] - 加大供热 水利 数据中心等潜在发行空间较大资产类型项目的组织力度 [2] - 积极研究探索铁路 港口 特高压输电 通信铁塔 市场化租赁住房 文化旅游 专业市场 养老设施等新资产类型发行路径 [2] 扩募机制创新 - 支持已上市REITs通过扩募筹集资金购入优质资产 包括行业内同类项目及具有关联性的不同行业领域项目 [2][3] - 新购项目与首次发行项目原则上应同属于所有权类或经营收益权类 [3] - 支持跨区域通过扩募整合存量资产 做大做强REITs产品并打造资本运作平台 [3]
新财观|多维发力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市场扩容与规范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9-12 15:5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进一步细化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申报推荐工作 从扩围扩容、支持扩募、高效审核、组织保障等多维度推动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对促进资本与实体资产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1] 多方向拓展市场规模与资产类型 - 鼓励大体量项目发行 大型交通枢纽和跨区域能源基地等优质资产具有现金流稳定、运营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强特点 有利于吸引保险、社保、公募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 形成"大型项目引领、中小项目跟进"格局 [2] - 加快收费公路、清洁能源、仓储物流、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成熟资产类型项目申报 从稳供给、强信心、优结构三个层面筑牢市场发展根基 [3] - 加大供热、水利、数据中心等潜在资产类型项目发行力度 供热水利等基础设施资产规模庞大但证券化率较低 数据中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随5G、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发展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3] - 探索铁路、港口、特高压输电、通信铁塔以及文化旅游、养老设施等新资产类型发行路径 大幅丰富市场资产类型 解决资产供给瓶颈问题 形成多资产类型、多收益层级、多风险维度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4] 支持扩募助力规模化发展 - 符合条件的新购入项目直接受理优先评估 通过前端把关+后端提速组合模式为扩募项目打通绿色通道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和中央企业提前筛选项目合规性、资产质量和收益稳定性 [5] - 扩募机制优化体现在降成本、提时效、强保障三个层面:降低项目申报沟通与时间成本 缩短从申报到获批周期 提升资产配置及时性与精准性 前端筛选保质量后端提速促落地 [5][6] - 支持跨行业跨地区新购入资产 突破同类资产扩募局限 通过关联性资产组合实现风险分散与收益互补 构建抗风险能力更强、收益结构更优的资产组合 [7] - 跨行业跨地区配置意义体现在分散风险、提升收益弹性、挖掘协同价值三方面:有效对冲单一行业区域波动风险 带来稳健收益+成长收益双重回报 形成资源互补业务联动的协同效应 [7] 提升基础设施REITs服务水平 - 建立健全民间投资项目发行REITs专项协调服务机制 通过靠前服务、主动协调、申报单列精准举措为民间投资项目搭建绿色通道 申报单列意味着分开审核单独统计 [8] - 上线基础设施REITs项目信息系统 实现全流程标准化信息化管理 结合进度可查询、流程可追溯功能设计 实现申报环节标准化、审核依据透明化 [9] - 建立工作台账 优先推荐净回收资金占发售基金总额比例较高项目 对工作表现突出地方通报表扬 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 为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9]
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推动REITs市场扩围扩容 支持跨区域扩募
新华财经· 2025-09-12 15:27
市场扩围扩容 - 加快成熟资产类型项目常态化申报 优先申报对实现国家重大战略 重大规划 重大政策等具有推动作用的优质基础设施项目 鼓励申报发售基金规模较大的项目[1][4] - 加快收费公路 清洁能源 仓储物流 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成熟资产类型项目申报 加大供热 水利 数据中心等潜在发行空间较大资产类型项目的组织力度[1][4] - 积极研究探索铁路 港口 特高压输电 通信铁塔 市场化租赁住房 文化旅游 专业市场 养老设施等新资产类型项目的发行路径 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1][5] 民间投资项目支持 - 建立健全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专项协调服务机制 实行靠前服务 主动协调 申报单列[2][5] - 帮助民间投资项目完善投资管理合规手续 加快推动解决项目培育中的问题 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上市[2][5] 扩募机制优化 - 简化新购入项目申报流程 基础设施REITs首次发行上市满6个月后可通过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或中央企业申报新购入项目 符合条件项目将直接受理 优先评估[6] - 拓宽新购入项目资产范围 支持新购入行业内同类项目及具有关联性的不同行业领域项目 支持跨区域整合存量资产[2][6] - 新购入项目与首次发行上市项目原则上应同属于所有权类或经营收益权类[6] 项目培育与储备 - 按照储备一批 组织一批 申报一批的工作要求 建立基础设施REITs项目工作台账 形成滚动接续的项目动态推进机制[5] - 对具有一定收益 发行上市前景良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前做好项目培育 在投资建设阶段依法依规办理投资管理手续 理顺产权关系[5] 项目审核标准 - 聚焦项目基本条件符合性 宏观政策符合性 投资管理合规性和回收资金使用合规性等推荐重点[7] - 申报项目应当权属清晰 资产完整 运营稳定 收益良好 资产规模应满足要求 相关参与方应信用状况良好[7] - 项目应依法依规取得各项投资管理手续 说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用的投资管理手续和具体行业关键手续的取得情况[7] 回收资金管理 - 鼓励提高项目净回收资金规模 对于净回收资金占发售基金总额比例较高的项目 在符合推荐条件的基础上优先推荐[8] - 持续跟踪已上市基础设施REITs项目回收资金使用情况 按规定时间要求组织做好回收资金使用情况报送工作[8] 组织保障措施 - 严格落实发起人向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直接报送项目的要求 优化工作流程 加快项目组织[9] - 上线基础设施REITs项目信息系统 开展项目申报全流程标准化 信息化管理 实现进度可查询 流程可追溯[10] - 定期听取地方发展改革部门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 金融机构 中介机构等方面意见建议 动态完善政策体系[10]
上海实业控股中报解读:过滤“噪声”,不改长线成长底色
智通财经· 2025-09-04 15:0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股价自2022年10月低点5.18港元上涨至2025年8月最高15.32港元 最大涨幅达195.8% [1] - 南向资金持股数量一度突破6400万股 持股比例升至5.9% [1] 2025年中期业绩表现 - 实现营收94.76亿港元 同比下降8.6% [3] - 归母净利润10.42亿港元 同比下降13.2% [3] 房地产业务分析 - 收入下降主要因交楼结转销售同比减少 [4] - 计提房地产存货跌价及投资物业公允值减少合计11.5亿港元减值拨备 [4] - 7月出售泉州三项房地产资产回笼20.5亿元人民币 [4] - 重点聚焦核心城市更新及REITs发行提升资产管理能力 [4] 基建环保业务表现 - 贡献分部净利润9.33亿港元 占公司业务净利润92.2% [9] - 上实环境收入31.77亿元人民币 归母净利润3.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 [9] - 收费公路业务通行费收入10.19亿港元同比增长5.1% 净利润5.48亿港元同比增长0.5% [9] - 粤丰环保私有化回收约40亿港元现金 虽产生5683万港元账面亏损但整体投资回报率可观 [5][6] 消费品业务表现 - 实现净利润4.03亿港元 同比增长26.0% 占公司业务净利润39.8% [10] - 南洋烟草销量74.6万箱同比增长31.1% 收入12.73亿港元同比增长16.4% 净利润3.37亿港元同比增长20.0% [10] - 大健康业务净利润1.41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118.4% 主要因上药集团净利润8.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 [10] 财务状况分析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维持在285亿港元较高水平 [7] - 有息负债降至585.1亿港元 较2024年底减少10亿港元 [7] - 净负债比率由65.12%下降至60.99% [7] - 融资成本下降15%至8.75亿港元 [7] - 中期每股派息42港仙 派息总额4.57亿港元 派息率由38%提升至43.8% [7] 业务战略与展望 - 通过周期互补业务结构实现抗风险能力 基建环保业务起压舱石作用 消费品业务成为增长引擎 [8] - 环保领域受益于双碳政策 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11] - 消费品业务推进南洋烟草海外免税渠道拓展及永发印务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11] - 大健康业务依托上药集团拓展医疗健康投资机会 [11] - 处置资产回笼现金为后续优质项目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11]
深圳国际(00152.HK):1H25业绩符合预期 股息率具备吸引力
格隆汇· 2025-08-30 11:59
核心业绩表现 - 1H25收入66.7亿港元 同比增长0.9% 归母净利润4.9亿港元 同比下滑24.9% 符合预期[1] - 净利润下滑主因去年同期发行华夏深国际REIT确认一次性税后收益约5.87亿港元[1] 收费公路业务 - 1H25收入26.4亿港元 同比基本持平 扣除益常出表影响后同比增长4%[1] - 增长主要由沿江高速和机荷高速收入增长带动[1] 大环保业务 - 1H25收入同比增长2%至8.1亿港元 实现净利润9532万港元 扭亏为盈[1] - 股东应占盈利同比增长12%至4.8亿港元 受益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财务费用大幅下降[1] 物流园业务 - 1H25收入同比增长5%至7.9亿港元 股东应占盈利同比下滑90%至5591万港元[1] - 盈利下滑主因去年发行公募REIT基数较高 且多个项目处于培育期[1] 物流服务业务 - 1H25收入同比增长47%至2.0亿港元 股东应占亏损4798万港元[1] - 亏损主因业务架构调整 竞争加剧且营运成本上涨[1] 港口业务 - 1H25收入同比下滑13%至13.9亿港元 股东应占盈利同比下滑72%至1204万港元[1] - 盈利下滑主因市场需求放缓 竞争加剧 靖江港项目投产带来折旧摊销成本增加[1] 物流园转型升级 - 1H25收入同比增长9%至6874万港元 股东应占盈利2.0亿港元[2] - 盈利增长受益于前海住宅项目物业销售收益确认[2] 未来发展前景 - 华南物流园首期留用土地确认整备税后收益23.67亿港元[2] - 物流园转型升级将在未来6-8年持续释放土地增值收益及开发收益[2] - 公司将继续推动公募REIT扩募和私募基金发行 实现现金回流获取增值收益[2] 分红政策 - 近五年平均分红比例51%[2] - 现价对应2025/2026年股息率均为9.7%[2] 估值与评级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5.1倍市盈率[2]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9.38港元目标价 对应6.3倍2025年市盈率和6.3倍2026年市盈率[2] - 目标价较当前股价有23.8%上行空间[2]
上海实业控股上半年绿色健康业务持续突破 派息率达43.8%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3:2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额94.76亿港元 同比下跌8.6%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0.42亿港元 同比下跌13.2% [1] - 中期股息每股42港仙 派息率达43.8% [1] 业务板块表现 - 基建环保业务盈利9.33亿港元 同比下跌11.6% 占净利润92.2% [1] - 房地产业务股东应占亏损4.92亿港元 主要因物业销售毛利减少 [2] - 大健康业务盈利1.41亿港元 同比大幅增长118.4% 占净利润14.0% [2] - 消费品业务中南洋烟草净利润3.37亿港元 同比增长20.0% 销量74.6万箱增31.1% [2] 子公司业绩详情 - 上实发展营业额12.32亿元人民币 同比上升19.7% 净亏损7.54亿元人民币 [2] - 上实城开营业额18.28亿港元 同比下跌38.7% 因多个项目交付销售额下降 [2] - 持股20%的上药集团收入1419.01亿元人民币 增长1.61% 净利润8.34亿元人民币增39.5% [2] 资产处置与现金回收 - 私有化粤丰环保回收4.75亿股 每股4.90港元注销 [1] - 提前赎回可交换债券 本金利息及补偿共约17亿港元 [1] - 合共回收约40亿港元现金 [1] 战略举措与市场应对 - 公司坚持改革创新 加快主营业务升级转型 优化资产和业务布局 [1] - 聚焦水处理与水资源利用主业 扩展市场份额 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1] - 南洋烟草积极应对香港烟草税上调 开展终端推广 精细化营销管理 [3] - 整合产品结构 推出新品 巩固香港免税市场并开拓海外市场 [3] - 收费公路业务继续提供稳定现金流 [1]
上海实业控股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溢利10.42亿港元 中期股息每股42港仙
智通财经· 2025-08-28 16:55
核心财务表现 - 收入94.76亿港元,同比减少8.61%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0.42亿港元,同比减少13.25% [1] - 每股盈利0.958港元,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42港仙 [1] 业绩变动原因 - 收入下跌主要由于房地产业务交楼结转销售较去年同期减少 [1] - 盈利下跌主要由于房地产存货跌价计提大额拨备及投资物业公允值减少 [1] 业务运营策略 - 收费公路业务继续为集团带来稳定现金流 [1] - 聚焦水处理与水资源利用主业,致力扩展市场份额并优化业务布局 [1] - 持续强化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和规模效益 [1] 外部环境与挑战 - 国际地缘局势持续紧张及贸易单边主义抬头导致经济前景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2] - 国家经济呈现趋稳态势且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2] 未来发展战略 - 加快主营业务转型升级步伐并深化融产结合 [2] -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提升盈利能力 [2] - 适时推进资产结构优化调整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
上海实业控股(00363)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溢利10.42亿港元 中期股息每股42港仙
智通财经· 2025-08-28 16:53
业绩表现 - 收入94.76亿港元 同比减少8.61%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0.42亿港元 同比减少13.25% [1] - 每股盈利0.958港元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42港仙 [1] 业绩变动原因 - 收入下跌主要由于房地产业务交楼结转销售较去年同期减少 [1] - 盈利下跌主要由于房地产存货跌价计提大额拨备及投资物业公允值减少 [1] 业务运营策略 - 收费公路业务持续提供稳定现金流 [1] - 聚焦水处理与水资源利用主业 致力扩展市场份额 [1] - 持续优化业务布局 强化运营效率 提升规模效益 [1] - 加快主营业务转型升级步伐 深化融产结合 [2] 发展前景与战略 - 经济前景面临国际地缘局势紧张及贸易单边主义等不确定性 [2] -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提升盈利能力 [2] - 推进资产结构优化调整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 - 为股东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2]
中金:维持深圳国际(00152)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9.38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0:31
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深圳国际2025年和2026年盈利预测不变 目标价9.38港元对应23.8%上行空间 [1] - 公司1H25业绩符合预期 收入66.7亿港元同比增0.9% 归母净利润4.9亿港元同比降24.9% [2] - 物流园大小闭环模式将持续贡献业绩 华南物流园项目预计在未来6-8年释放土地增值收益 [4] 财务表现 - 1H25收费公路业务收入26.4亿港元同比持平 扣除益常出表影响实际同比增4% [3] - 大环保业务收入同比增2%至8.1亿港元 实现净利润9532万港元扭亏为盈 [3] - 物流园业务收入同比增5%至7.9亿港元 股东应占盈利同比降90%至5591万港元 [3] - 物流服务收入同比增47%至2.0亿港元 股东应占亏损4798万港元 [3] - 港口收入同比降13%至13.9亿港元 股东应占盈利同比降72%至1204万港元 [3] - 物流园转型升级收入同比增9%至6874万港元 股东应占盈利2.0亿港元 [3] 业务分析 - 收费公路业务增长由沿江高速和机荷高速收入增长带动 [3] - 大环保业务扭亏受益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财务费用大幅下降 [3] - 物流园盈利承压因去年REIT发行基数高及多个项目处于培育期 [3] - 物流服务亏损因业务架构调整、竞争加剧及营运成本上涨 [3] - 港口盈利下滑因市场需求放缓、竞争加剧及靖江港项目折旧摊销成本增加 [3] - 前海住宅项目物业销售收益确认推动物流园转型升级业务盈利 [3] 资产盘活策略 - 华南物流园首期留用土地确认整备税后收益23.67亿港元 [4] - 大闭环模式下物流园转型升级将逐步释放土地增值收益及开发收益 [4] - 小闭环模式下继续推动REIT扩募和私募基金发行实现现金回流 [4] 分红政策 - 近五年平均分红比例51% [5] - 现价对应2025/2026年股息率均为9.7% [5]
中金:维持深圳国际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9.38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28 10:29
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深圳国际2025年和2026年盈利预测不变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9.38港元目标价 对应23.8%上行空间 [1] - 公司1H25业绩符合预期 收入66.7亿港元同比增0.9% 归母净利润4.9亿港元同比降24.9% 主要因去年同期REIT发行确认一次性收益5.87亿港元 [2] - 物流园大小闭环模式有望持续贡献业绩 华南物流园转型升级预计在未来6-8年持续释放土地增值收益及开发收益 [4] 财务表现 - 1H25收费公路业务收入26.4亿港元同比基本持平 扣除益常出表影响同比增4% 沿江高速和机荷高速收入增长带动 [3] - 1H25大环保业务收入同比增2%至8.1亿港元 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9532万港元 股东应占盈利同比增12%至4.8亿港元 [3] - 1H25物流园业务收入同比增5%至7.9亿港元 股东应占盈利同比降90%至5591万港元 因REIT发行基数高及多个项目处于培育期 [3] - 1H25物流服务收入同比增47%至2.0亿港元 股东应占亏损4798万港元 因业务架构调整、竞争加剧及营运成本上涨 [3] - 1H25港口业务收入同比降13%至13.9亿港元 股东应占盈利同比降72%至1204万港元 因市场需求放缓、竞争加剧及靖江港项目折旧摊销成本增加 [3] - 1H25物流园转型升级收入同比增9%至6874万港元 股东应占盈利2.0亿港元 受益于前海住宅项目物业销售收益确认 [3] 资产盘活与转型 - 华南物流园首期留用土地确认整备税后收益23.67亿港元 参考前海项目 转型升级将逐步释放土地增值收益及开发收益 [4] - 公司推动物流园资产公募REIT扩募和私募基金发行 实现现金回流及获取增值收益 [4] 估值与分红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5.1倍/5.1倍市盈率 目标价对应6.3倍2025年市盈率和6.3倍2026年市盈率 [1] - 近五年平均分红比例51% 现价对应2025/2026年股息率为9.7%/9.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