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10月24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4 21:59
农业农村现代化 - "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1][6] - 我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1] 物流与交通行业 - "十四五"时期中国物流以速度改写距离,以网络串联世界,刻下中国经济活力印记 [2] - 高效畅通的物流网络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6] - 前三季度民航运输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同比分别增长10.3%、5.2%和14% [7] - 空客在中国启用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 [8]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4] - 我国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4] 工业经济 -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5][6] 区域发展与重大项目 - 长三角将建设万亿级规模数字产业集群 [8] - 合武高铁曹家坳特大桥成功转体 [8] - 首颗"雄安造"卫星完成下线 [8] - 第138届广交会第二期即将开展 [8]
2025成都青白江区投资环境(厦门)推介会举行
环球网· 2025-10-23 14:05
活动概况 - 成都青白江区在厦门举办投资环境推介会 主题为“陆海枢纽 链动未来” 旨在深化闽蓉区域协作 [1] - 会议由成都青白江区投促经合局驻厦分局主办 厦门市驻厦机构商务联合会承办 近60名智能制造 服务贸易 现代物流 航空航天领域企业代表及媒体参会 [1] 区域战略定位与优势 - 青白江区是中欧班列(成渝)始发地 拥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国家开放口岸等五大国家开放功能 [3][5] - 该区是四川唯一集国家级经开区 自贸试验区 综合保税区于一体的对外开放平台 [5] - 从青白江区始发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3.6万列 链接全球156个城市 货物最快9天抵达欧洲 3天可达东南亚 [5] 产业发展方向 - 青白江区聚力打造现代物流 新型材料 先进能源 装备制造 航空航天五大主导产业 [7] - 该区连续6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区 并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及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区 [7] 招商合作机制 - 推介会发挥四川省驻厦办及厦门市驻厦机构商务联合会的在地优势 以打通鹭蓉两地合作通道 [5][6] - 厦门市驻厦机构商务联合会拥有70余家省市区县政府驻厦办 招商分局及200多家企业资源 探索出整合资源转化招商的创新路径 [6] 企业反馈与互动 - 罗普特 云仓配 见福等三家企业已被精准引荐至青白江区调研 这些企业契合区域发展方向 [7] - 厦门泰鹭福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表示已制定下一步投资计划 希望与青白江区合作 [8] - 厦门市圣将集团等企业负责人对青白江区的开放姿态和创新政策表示认可 认为商机无限 [8]
科蓝软件等新设数字科技公司,含AI业务
企查查· 2025-10-23 14:02
公司新设实体 - 科蓝软件等共同新设一家名为辽宁蓝和智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实体 [1] - 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1] - 新公司经营范围包含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硬件销售及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等 [1] - 新公司经营范围同时包含互联网数据服务 [1]
当参观者成为体验者(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10-23 05:57
行业技术应用 - 在文化遗产领域应用VR、AR技术,使游客从参观者转变为体验者,与历史文明“相遇”[1] - 技术迭代升级和广泛应用为活化历史、提升游客体验提供了支撑[1] 行业影响与转变 - 技术应用激发了游客的探索欲,促使讲解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1] - 文化传播从传递知识、引导兴趣转变为激发人文思考、增强文化自信,向更多元、更深刻的方向加速转变[1] - 数字科技推动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行业期待其走近更多遗址文物[1]
园区行活动携首都学子漫步南中轴,邂逅“文化+科技”赋能新场景
新京报· 2025-10-22 22:27
园区转型升级背景与规划 -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前身为大红门地区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服装批发市场大红门服装商贸城 [2] - 项目于2022年10月启动改造升级 通过违建拆除 增加室内中庭和室外屋顶花园等交互空间 [2] - 园区目前已成为集产业办公 商业配套 人才公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优质文化产业园区 [2] - 改造理念是让存量建筑焕发新的生机 打造开放友好的科技文化广场 与自然和谐过渡并吸引周边市民 [4] - 园区定位为以文化+科技为主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 元宇宙为特色的高品质园区 [4] 核心技术应用与展示 - 园区内设有数智创新中心 展示数字人对话等互动体验 如学生可与数字人苏轼进行实时交流 [1][6] - XR云演艺中心利用XR技术和摄像机追踪系统与实时渲染技术拍摄 无需切换真实背景并可降低后期制作成本 [6] - 技术可实现人物站在大屏幕前 显示器自动合成逼真画面并同步备份有绿幕背景的视频 [6] - 学生体验到理疗机器人按摩手臂等高科技产品 这些应用均与计算机等专业相关并将在生活中应用 [6] 活动意义与产业影响 - 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多部门主办 旨在让高校学生了解园区从服装商圈到元宇宙秀场的转型升级之路 [2] - 学生通过活动拓宽视野 了解文化企业在文化底蕴赋能下进行空间和产业重塑 实现涅槃重生 [7][8] - 活动有助于专业院校学生了解优秀文化及文化科技融合 对其文化学习和未来工作有非常大帮助 [7] - 园区位于有700多年历史的南中轴线上 在保留基因的情况下进行重塑 希望年轻人感受文化科技融合与城市发展 [8]
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公司业务战略与转型 - 公司当前业务围绕环保科技、园区运营、数字科技三大主业展开 [1] - 公司计划从传统园区运营的“房东”模式向“房东+股东”模式转型,通过旗下基金对园区内优质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获取收益 [1] - 数字化转型是公司战略重点,已通过公开招聘组建专业化并购团队,并设立创新研究院和数字信息部以提升技术能力 [1] - 公司明确“基金培育和股权并购双轮驱动”战略,高新数科聚焦工业自动化及高端装备制造,东湖投资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服务业 [2] 公司财务状况与资金使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8.73亿元,长期借款为24.44亿元 [2] - 公司解释18.73亿元货币资金中包含专款专用资金,如可转债专项资金和预售监管资金,资金管理优先保障安全以满足经营和投资需求 [2] - 投资者质疑资金存在“高息负债+低收益现金”的错配,年化资金收益率低于同期一年期LPR(3.45%)[2] - 公司表示将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策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2] 投资者关注问题与公司回应 - 投资者对高管团队的传统行业背景能否支持数字化转型表示关切,公司回应已通过外部招聘和引入技术专家来强化团队 [1] - 投资者建议控制园区发展规模,退出效益较差园区,集中资源拓展高科技业务,公司强调园区运营是功能底座,为股权投资奠定基础 [1] - 投资者质疑“双轮驱动”战略三年来筛选超百家标的却无一项目落地,询问战略是否实质性停滞,公司回应相关工作均在务实开展,不存在停滞 [2] - 投资者建议公司推出管理层和员工持股计划,以实行利益捆绑,提高投资者信心 [1]
上海徐汇打造“进博机遇+通关提速”投资首选地
中国经济网· 2025-10-21 15:57
招商引资成果 - 徐汇区集中签约24个重点项目 涵盖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数字科技 文化创意等前沿领域[1] - 今年以来一大批亿元级 千万级重点项目落户徐汇区 彰显区域经济蓬勃活力[1] - 启动全球AI青年人才"创业者之家" 发布"重点企业服务包PLUS计划" "千帆计划" "企事快办"等全周期企业服务机制[1] 产业发展战略 - 徐汇区以人工智能为主导产业 全力建设国家人工智能高地 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1] - 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与签约项目高度一致 面向"十五五"发展前景广阔 投资机会丰富[1] - 通过"进博招商全球合作伙伴计划"积极链接全球 推动开放合作[1] 贸易便利化与营商环境 - 同步举行AEO高级认证企业颁证仪式 梅特勒-托利多成功荣获AEO高级认证[1][2] - 徐汇区AEO认证指导中心正式落地 旨在提升企业跨境贸易效率 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2] - 上海海关推介多项创新监管举措 包括医疗器械监管 食品化妆品样品监管 "1+N"属地查检模式 生物医药特殊物品监管[2] - 过去两年在海关支持下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企业借助RCEP等政策有效降低成本[2]
易周资讯2025(10.13—10.19)| 关注行业动态,掌握前沿资讯
搜狐财经· 2025-10-21 15:32
数字人社 - "十四五"时期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9亿人,其中11亿人申领电子社保卡,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等线上服务超600亿人次,全国社保业务线上办理量超70%,办事好评率总体保持在97%以上 [2] - "十四五"期间累计超4200万人次企业职工、超3100万人次农民工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累计4400多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000多人次获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 [2] - 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全面展开,已推出283场特色服务活动,重点面向2026届高校毕业生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000多人,活动将持续到11月底 [3] 数字医保 - 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要求2025年底前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均需开展即时结算,2026年底前实现即时结算资金占本地医保基金月结算资金的80%以上,开通即时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占比达到80%以上 [10] - 国家医保局启动按病种付费3.0版分组方案调整工作,实现分组动态调整以提高医保基金支付效能 [8][11] - 《基本医疗保险登记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单位或个人参保登记时限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不超过15个工作日,推行联办登记服务模式精简材料 [8][12] 数字医疗 - 国家卫健委围绕分级诊疗目标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在强化三医政策协同方面建立协作会商机制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5] -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传染病消毒规范》(GB 19193—2025),标准扩展适用范围、新增操作原则、强化质控要求、规范技术方法,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实施 [6] - 《电子病历版式文档技术要求(OFD-H)》公开征求意见,标准共9个章节,明确总体要求、基础格式要求、医疗应用要求、安全要求、软件要求等 [6] 数字科技 -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2.66亿人,用户规模半年翻番,普及率达36.5% [7] - 工信部启动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目标到2027年基本形成全域覆盖、高效畅通的城域毫秒用算网络能力体系,实现算力中心毫秒互连(<1毫秒)、算力资源毫秒接入(<1毫秒)、算力应用毫秒可达(网络时延<10毫秒) [13] - 天津、河北(雄安新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7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出158项改革举措,涵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七方面 [9][13]
宏华数科今日大宗交易折价成交59.2万股,成交额4373.1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0 17:40
交易概况 - 宏华数科于2025年10月20日发生大宗交易,总成交59.2万股,总成交金额为4373.11万元 [1] - 该大宗交易成交额占公司当日总成交额的27.23% [1] - 成交价格为73.87元,较市场收盘价80.31元折价8.02% [1] 交易明细 - 当日共发生9笔大宗交易,成交价格均为73.87元 [2] - 单笔成交金额从221.61万元至1034.18万元不等,成交量从3万股至14万股不等 [2] - 买入营业部信息部分缺失,但出现“机构专用”席位 [2] - 表格中部分证券简称存在“定华数科”的录入错误,证券代码均为688789,实际应为“宏华数科” [2]
让科普“追”上科创(纵横)
人民日报· 2025-10-20 06:08
南京科技馆运营模式与成效 - 焕新升级后国庆中秋假期日均接待观众超1万人次 [1] - 采用“馆—企—研”协同新模式,与本土科创企业密切合作 [1] - 将人工智能、全息显示等前沿成果直接引入展厅,实现科创为科普赋能 [1] 合作企业及技术应用 -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五子棋机器人 [1] - 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产品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全息光影秀 [1] - 合作基础源于南京拥有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一科普资源“富矿” [1] 科普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行业需打破前沿科技与公众认知隔阂,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夯实基础 [1] - 部分场馆存在布展一成不变、展示成果滞后、缺乏应用场景剖析等问题 [1] - 未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可感可知的体验,难以引发青少年兴趣与思考 [1] 科普模式创新方向 - 科普应从静态知识陈列转向创新成果的动态呈现 [2] - 从单向知识灌输转向多方的互动共创 [2] - 需缩短科普与科创的“时间差”,让研究机构与企业为场馆带来持续更新的展品资源 [2] 行业生态构建与政策支持 - 需打造同频共振、双向赋能的良性生态,实现科研探索、产业应用和公众科普同步推进 [2] - 科普工作需打破围墙,追赶时代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 [2] - 既需要科普场馆主动求变,也需要有关部门做好政策支持和引导服务,打通机制堵点与资源壁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