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展览
icon
搜索文档
未来4个多月超300场高能级文旅商体展联动活动轮番上演 “上海之夏”更好看更好玩更便利
解放日报· 2025-07-05 09:58
文旅商体展联动活动 - 上海将在4个多月时间里举办超300场高能级文旅商体展联动活动 [1] - 活动包括梵克雅宝"时间的诗篇"高级制表展全球首发和乐高"世界玩乐节"等网红点位 [1] - 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在徐汇西岸大剧院启动,吸引海内外游客和市民打卡 [1] 国际品牌活动 - 路易威登全球第一艘巨轮"路易号"启航,同步推出"路易威登非凡之旅展览"融合首展+首店+首秀 [1] - 江诗丹顿在张园开启"臻途"限时体验空间,活动持续至7月20日 [1] - 乐高集团在上海西岸梦中心打造多个沉浸式体验空间,向公众免费开放至7月27日 [2] 国际赛事与消费热点 - 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9月在上海举办,7月中旬开启门票预售 [1] - 活动围绕IP消费、次元消费、潮玩消费等年轻人热点推出"好玩"项目 [2] - 国创动画视听大秀"豫园·夏日奇幻夜"将开启为期46天的活动 [2] 消费数据与服务升级 - 去年"上海之夏"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 [2] - 今年推出15项主题服务产品,放大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效应 [2] - 百联集团上线"i百联小程序全球版"并接入"入境通Easy Go"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 [2]
“同‘甘’绘新篇·‘孜’色铸华魂 ——纪念红军长征入川90周年红色非遗特展”在京开幕
新华社· 2025-07-01 20:00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同'甘'绘新篇·'孜'色铸华魂——纪念红军长征入川90周年红色非遗特展",以唐卡艺术等非遗为核心载体,结合沉浸式体验展现长征精神与民族团结 [1] -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甘孜会师·红韵丹心""非遗刻史·九轶弥坚""雪域迎红·历史回响""赤粮千钧·征途共负",重点展示汉藏同心故事及甘孜州红色遗产保护成果 [7] 主办方与参与机构 - 主办方包括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甘孜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 [3] - 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新华每日电讯》社、甘孜州委州政府等机构代表出席开幕式 [3] 展览内容与特色 - 核心展区"甘孜会师·红韵丹心"由8幅唐卡组图构成,再现朱德与格达活佛的深厚友情,观众可通过二维码进入沉浸式音频剧 [7] - 展览展示甘孜州民族民间手工艺非遗协会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共建的"甘杭工艺大师联创中心"作品,体现汉藏两地合作 [9] - 设置唐卡绘制、雕版印刷等互动体验区,非遗传承人现场引导观众感受技艺魅力 [9] 文化交流与巡展计划 - 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刘洪代表向蒙藏学校旧址捐赠非遗展品,深化京甘两地文化交流 [5] - 展览将在杭州、延安等城市陆续举办,作为全国巡展的首站 [9]
文化展密集登场,上半年北京进出境文化类展品货值达3.96亿美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7 21:36
文化类展会数据 - 今年上半年北京会展中心海关共备案进出境文化类展会21个 占展会备案总量的61 76% [1] - 展品总货值达3 96亿美元 [1] - 4场以古希腊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在故宫博物院 国家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举办 [1] - 848件代表地中海文明的文物来到北京 [1] 海关监管措施 - 北京会展中心海关为文化类展会打造更便捷的监管模式 [1] - 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和展会主办单位信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1] - 对信用良好的办展主体提供驻场免担保 绿色通道等便利措施 [1] - 应用"艺术品AID鉴证-区块链"技术进行展品特征影像采集和对比 [3] 文物回归情况 - 流失美国79年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和《攻守占》回归祖国 [3] - 文物飞行11000多公里 历时16小时抵达北京 [3] - 海关全程无缝对接 从机场到天竺综合保税区仅用时40分钟 [3] - 这批文物将于7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3] 文物走私打击 - 今年上半年首都机场海关共查获禁止出境文物38件 [3]
丝路特展将亮相杭州
杭州日报· 2025-06-26 10:47
活动概述 - "2025丝绸之路周"将于7月11日开幕 主题为"丝连古今 路通山海" 主宾国为巴西 主宾省为内蒙古自治区 [2] - 主场活动包括丝路特展"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 展品共计200余件 其中一级文物60余件 [2] 展览内容 - 丝路特展将通过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耶律羽之墓、陈国公主墓等出土文物 结合多媒体展示手段 展现草原丝绸之路多元文化融合 [2] - 主宾国巴西活动将于10月底11月初开展 包括"丝系山海——从桑蚕之府到桑巴之国"展览 全方位展现中国丝绸文化魅力 [2] - 将在巴西巴拉那省伊瓜苏市建设"国丝海外展厅" 举办"丝路绮粲——中国丝绸艺术展" 成为南美洲首个"中国展厅" [2] 文化活动 - 将开展"遗产点亮丝路"线上直播、百馆百物短视频和丝路文物海报线上接力 [3] - 举办"荟萃—多元融合的巴西摄影展" 推出丝路纹样填彩游戏、"丝路之夜"、丝路主题工坊、丝路进校园等社教活动 [3]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促进深度融合发展
辽宁日报· 2025-06-26 09:05
文化活动策划与执行 - 辽宁省推出"千里共辽宁振兴文化行"城市主题文化活动夏季营口篇 主题为"河海营口在水一方" 包含四大板块19项省级文化活动[1] - 营口市配套推出三大主题40余项活动 包括"夏竞营口·燃动山海活力""夏韵营口·文润辽河底蕴""夏游营口·畅享盛夏时光"[1] - 活动形式涵盖芭蕾舞 戏剧 交响乐 展览 文物鉴宝 快闪等 形成"省级艺术精粹+地域文化特色"复合矩阵[1] 文化资源整合与创新 - 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推出跨界融合情境剧《国宝辽宁》和芭蕾舞剧《七夕》巡演 举办9个主题文物展吸引观众达百万人次[2] - 开发沉浸式文化项目如"唐宋风华"数字展和《探秘海昏侯国》XR大空间体验 运用VR/AR技术增强参与性[2] - 创新开展文化演艺IP授权 成立辽宁省博物馆文创产业联盟 开发近200种文创产品实现销售额2450万元[2] 文化品牌建设与推广 - 持续打造辽宁省百姓春晚 新年音乐会 新春民族音乐会 "大河之澜"演出季等传统品牌项目[2] - 新推出"千里共辽宁振兴文化行"城市主题文化活动 促进各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2] - 通过"六进"策略引导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包括进馆看展 进场看演 进校学习 进店购物 进号加粉等[2]
未来一周,在上海感受香港“西九文化区”
新浪财经· 2025-06-20 07:15
沪港文化周活动概况 - "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于6月18日在上海开幕,由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主办,涵盖展览、演出及沙龙等七大文化艺术节目,系该机构成立以来首次在香港以外举办大型跨领域文化展演[1][3] - 开幕式汇聚沪港两地嘉宾,超100位香港艺术家参与,香港舞蹈团及口琴世界冠军何卓彦献演[3] - 活动覆盖上海六大文艺地标,包括张园、上海国际舞蹈中心、JZ Club等,持续至6月23日[1][6][9] 核心展览项目 -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已吸引8万观众,展期延长至8月10日[4]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张园策划"城市脉动"展,集结16位香港当代艺术家,通过多媒体作品重新诠释传统文化,展期至7月31日[4][6][7] - 策展人郑婵琦邀请龙家升、又一山人等艺术家,以张园历史及双城风貌为蓝本创作[6] 重点演出内容 - 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12场,系该剧内地巡演首站[6] - JZ Club举办三场"爵士荟",林恺铃、何卓彦等香港新生代音乐人参与[9] - 小剧场粤剧《霸王别姬》在宛平剧院上演,该作品曾获中国小剧场戏剧40年影响力奖项[9] - 香港舞蹈团舞×武剧场《凝》及编舞家盘彦燊《鸣》(独舞版)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演出[11][12] 联动商业推广 - 上海新天地推出"西九艺游"限定摊位,两周内派发超5,000份礼品,包括每日18,000"亚洲万里通"里数大奖[15][17] - 西九与MANNER COFFEE合作推出限定联名产品,设计融合维港天际线及香港城市符号,并在两家门店打造主题空间[16]
从敦煌到大足 两大世界文化遗产首次在重庆联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09:50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从敦煌到大足——石窟艺术中国化流变展",首次联展敦煌莫高窟与大足石刻两大世界文化遗产 [1] - 展览共呈现200余件展品,包括国宝级文物2件、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8件,复制洞窟6座 [1] - 展览模式为"原迹重现+当代诠释",搭建"北敦煌·南大足"对话舞台 [1] 技术应用 - 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整窟复制敦煌莫高窟第158窟、第3窟、第45窟、第17窟和大足石刻宝顶山小佛湾第9号毗卢庵、大足石刻北山第245号窟 [1] - 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借助AI技术与交互科技实现"点亮千手观音"光影互动装置,游客可通过电子屏合掌实时生成图像参与观音贴金体验 [1] - 运用大语言模型实现北魏敦煌禅定佛像与南宋大足释迦牟尼佛像的跨时空"对话" [1] 合作机构与展期 - 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等9家单位共同策划 [2] - 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5日 [2]
广西首次为“刘三姐”建立文化档案并举办展览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6:18
文化档案展览 - 广西首次为"刘三姐"建立文化档案并举办展览,展览主题为《"民族瑰宝 千年记忆"——刘三姐文化档案展》[1] - 展览分为5个板块,包括序厅、文献史料里的刘三姐、新中国成立后"刘三姐"文化发展、改革开放后"刘三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等[1] - 展览通过300多份档案文献展示刘三姐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繁荣[1] - 展期暂定为两年,今后还将不断增加刘三姐文化档案精品[4] 展品亮点 - 近百件刘三姐文化档案首次亮相[1] - 珍贵展品包括彩调剧《刘三姐》剧本第一方案原稿、1960年胡志明主席观看歌剧后与演员合影照片、1963年文化部批复同意向印尼华侨提供《刘三姐》资料等[1] - 彩调剧《刘三姐》(第九方案)封笔之作的手稿原件由创作者曾昭文之子捐赠[2] 捐赠活动 - 活动现场举行了刘三姐文化档案捐赠仪式[2] - 捐赠者包括柳州《刘三姐》创作组成员家属、"刘三姐"扮演者傅锦华女儿等[2] - 捐赠物品包括创作手稿、相关照片等[2] - 广西档案馆为捐赠者颁发收藏证书[2]
2025明文化论坛将于14日举办,设分论坛、文物专题展等
新京报· 2025-06-09 21:18
2025明文化论坛概况 - 2025明文化论坛将于6月14日在昌平区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主题为"印象大明 世遗华章" [1][2] - 论坛由开幕式、四场分论坛和一场文物展览组成,开幕式围绕"明文化传承创新与文旅融合发展"展开研讨 [2] - 四场分论坛分别聚焦"大明经略"治国韬略、"医药传承"济世匠心、"数智文旅"科技赋能、"明乐雅音"艺术回响 [2] 明代文物展览与科技应用 - 明代文物专题展览6月14日全天开放,设置"礼制之章""威仪之象""器用之华""文脉之传"四大主题单元 [2][3] - 展览采用VR、AR、全息投影、4K超清扫描、AI色彩修复与三维动画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1][3] - 数字孪生技术将用于构建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展陈-跨界传播全链条矩阵,专设"明文化数智文旅"分论坛研讨智慧景区建设 [3] 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规划 - 昌平区计划2030年前实现明十三陵主体陵寝全部开放,推动兆域边墙保护修缮与全域旅游发展 [4] - 北京市编制《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重点实施箭扣长城、大庄科长城、天坛等研究性修缮项目 [4][5] - 昌平区已连续举办三届明文化论坛,将打造"全球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整合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等标志性遗存 [5] 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 中国明史学会将合作编撰《赫赫有明》通俗读物,深化明史研究体系建设,涵盖政治制度、经济变迁等多维度成果 [6] - 论坛开幕式联动明十三陵、明祖陵等五地直播,邀请高寿仙、单霁翔等专家解读明文化历史价值 [2] - "医药传承"分论坛系统展现明代医家在《黄帝内经》实践和中药炮制工艺的革命性进展 [3] 文旅融合与品牌活动 - 昌平区推出《明见万历》VR体验项目,打造"明潮"嘉年华、千帆音乐节等品牌活动,采用大空间娱乐(LBE)技术 [3] - 通过生态、文化、旅游统筹布局,构建文化创意与全域旅游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4]
江西文化和旅游推广活动在悉尼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01:01
文化和旅游推广活动 - 活动由江西省政府新闻办、江西省外办支持,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景德镇市政府新闻办、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澳大利亚江西商会协办 [1] - 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卢小青推介江西的历史底蕴、自然资源和旅游环境,强调中澳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潜力 [1] -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王愚表示江西是人文荟萃的精神文化重地,希望活动成为中澳在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深化合作的新起点 [1] 旅游内容创新 - 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兼驻悉尼旅游办事处主任刘东指出江西在旅游内容创新方面展现活力,包括博物馆之旅、康养文化之旅、茶文化体验、乡村民宿深度游和"红色旅游" [2] - 推介会上发布了"非遗江西""人文江西""潮玩江西"等5条入境旅游线路,以及针对入境游客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信息 [2] 文化展示活动 - 活动同期举办"丝路瓷行"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展、"如画江西风景独好"图片展以及中医药文化展示体验活动 [3] - 澳民众通过活动近距离感受江西的陶瓷文化、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中医药文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