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种植

搜索文档
(乡村行·看振兴)湖北松滋西瓜“甜蜜产业”激活振兴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00:06
西瓜种植产业规模与效益 - 松滋市八宝镇西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万亩以上,年均产量10万余吨,年产值达2.8亿元,是湖北省"无籽西瓜第一镇"[1] - "八宝西瓜"于2019年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 - 合作社带动25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1] 科技与品牌发展策略 - 胜利村联合4家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和10家种养大户组建"胜利村瓜菜产业联合社",并与湖北省农科院合作选优品种[1] - 八宝镇推动设施农业升级,建成4500个现代化大棚,打造万亩棚膜经济带[2] - 下一步将强化"滋宝西瓜"品牌效应,构建从技术升级到品牌增值全产业链[2]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发展 - 八宝镇蔬菜种植面积达2.7万亩,产量6.7万吨,产值达2.2亿元,打造"瓜菜小镇"[2] - 招引建设果蔬科技示范产业园,推动瓜菜产业向育种育苗、仓储购销、农旅融合等全产业链升级[2] - 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高标准农家乐,推进休闲农业主体提档升级,并扶持电商产业完善寄递物流网络[2] 销售与市场覆盖 - 滋宝西瓜专业合作社的西瓜销往四川、湖南等地[1] - 西瓜通过称重、装车后销往全国各地[1]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蜜经济”促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09:35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产业 - 衢州市常山县芳村镇上猷阁村蓝莓种植基地今年产量约2.5万公斤 市场价每公斤40元至50元 [2] - 上猷阁村2019年利用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扶持资金开始种植"蓝美1号"蓝莓新品种 现已开发蓝莓汁 蓝莓酒 蓝莓酱等延伸产品 [2] - 宁波市余姚市丈亭镇渔溪村杨梅种植户超1.5万户 今年鲜果销售额预计超3亿元 梅农王家定70亩大棚杨梅去年收入80万元 [4] - 浙江省杨梅总产量预计达74万吨 形成浙东 浙南 浙中三大优势产区 [4] - 绍兴市嵊州市长乐镇开元村"90后"新农人周丹采用水旱轮作模式 承包2000多亩水田种植水果玉米 甜糯玉米等品种 [8] 农业创新发展模式 - 上猷阁村计划探索"农业+文旅+研学"融合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2] - 余姚梅农采用大棚种植技术使杨梅采摘期提前20多天 提升果实品质 [4] - 开元村新农人实施水稻 玉米协同轮作 玉米秸秆作为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 [8]
特色农产品错峰上市销路旺 夏日“鲜”经济助增收
央视网· 2025-06-24 20:43
江南特色水产"六月黄"螃蟹 - "六月黄"螃蟹是青壳白肚的大闸蟹"童子蟹",完成最后一次蜕壳后大多能长到2两左右,凭借鲜嫩肉质和独特风味成为市场热门 [3] - 常州当地养殖户调整养殖模式后"六月黄"占比显著提升,每天有数千斤通过批发、零售渠道销往江浙沪和广州等地区 [4] - 当地建立加工厂将"六月黄"做成醉蟹线上销售以拓宽销路 [4] 河南滑县彩色圣女果 - 滑县3.5万余亩彩色圣女果迎来盛果期,通过错峰上市可使果农每斤增收0.6元左右 [5] - 种植户采用错开时间种植模式,8亩地每天可采摘4000斤,每亩地能多增收一万多元 [7] - 当地推广改良品种并推行"错峰种植"模式,在提高单价的同时成功打开全国销售渠道 [9]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绿色通道达境外 输送三江“一口鲜”
央广网· 2025-06-20 08:58
黑龙江省首条果蔬出口绿色通道开通 - 黑龙江省首条果蔬出口绿色通道于2024年2月在佳木斯市郊区开通,实现本地及周边果蔬"朝发夕至"运往俄罗斯远东地区 [2] - 该通道大幅缩短通关时间,货物约两天即可摆上俄罗斯消费者餐桌 [1] - 海关实行关口前移、驻企检验等便利措施,与交投集团建立智联机制,货车凭海关单据即可快速通行 [14] 佳木斯郊区果蔬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佳木斯郊区现有果蔬种植面积达3万亩,拥有日光温室和普通大棚7528栋 [14] - 种植户杨永太10栋大棚年收入约20万元,其中西红柿和黄瓜为主要作物 [5] - 务工村民日收入超100元,年务工时长可达6个月 [7] - 2025年1-4月郊区外贸进出口总额9435万元(同比+8.1%),其中对俄果蔬出口187万元 [14] 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运营情况 - 该中心是黑龙江省唯一国家级农产品公益性示范市场,年交易量66万吨,交易额53亿元 [10] - 佳天德颐实业已建立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出口量达数百吨,目标使地产蔬菜占比超50% [13] - 主要出口品类包括西红柿、甘蓝、土豆等大宗蔬菜 [13][17] 产业技术升级与地理优势 - 新建13栋石墨烯温室大棚,利用太阳能和石墨烯热水袋循环系统实现精准温控 [9] - 佳木斯郊区位于三江平原黑土带,所有耕地获无公害产地认证 [9] - 四合科技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科技应用,如紫生菜等新品种种植 [11]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黑龙江省交投集团对俄籍运输车辆提供单次400元通行费减免 [14] - 郊区组织种植户申报备案基地,扩大出口品类备案范围 [14] - 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出口种植基地,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品种 [13]
琼中中平镇打造热带优稀果蔬产业园项目助农增收
海南日报· 2025-06-17 09:05
项目概况 - 琼中中平镇黎明村利用1000亩荒地打造热带优稀果蔬产业园 种植燕窝果 黄金山竹 高产油棕 红毛丹等原产国外的"新奇特优"品种 [1] - 项目采用生态智慧农业模式和数字农业平台 计划建设智慧果蔬园并创建有机高端水果品牌 [1] - 产业园规划新增种植100亩妈咪果 100亩椰柿和200亩澳洲坚果 这些高价热带水果预计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30万元 [2] 区位优势 - 选址琼中因其低纬度高海拔地理特征和热带雨林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自然条件适宜果蔬种植 [2] - 项目紧邻万洋高速中平出口 毗邻万泉河和红岭水库 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景观资源 [3] 运营模式 - 企业4年前已在琼中营根镇建立燕窝果种植基地 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 [2] - 中平镇政府主动引进企业 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开发荒地资源 [2] - 计划延伸产业链 发展热带果蔬研学 四季采摘 共享农庄等业态 实现农业与旅游结合 [3] 社会效益 - 项目覆盖脱贫户和监测对象617户2450人 预计惠及中平镇2450名村民 [2] - 通过"产学研一体化 产供销一站式"模式提升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价值 [3]
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公布,阜新西红柿入选!
辽宁日报· 2025-06-12 11:00
福兴地西红柿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福兴地西红柿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1] - 产品产自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福兴地镇,当地沙壤土透气性好排水性强,光照充足热量丰沛,干燥少雨降低病害概率 [1] - 果实具有果腔充实、坚实有弹性特点,维生素C、铁、番茄红素含量显著优于标准值 [1] 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 - 2023年建设40栋4080延长米高标准暖棚,占地100亩,采用租赁经营模式使2200农户受益 [1] - 全镇拥有10余个西红柿种植专业合作社,统筹管理基地、品种引进、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2] - 2023年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拥有一级产地批发市场经营权,建设阜北蔬菜转运配送处理中心 [2] 销售渠道与市场拓展 - 已开拓北京、上海、沈阳及满洲里口岸等销售渠道 [2] - 销售渠道通畅带动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农户收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 技术支持与产业升级 - 市县农技部门定期举办培训班,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种植技术 [2] - 通过发挥光热资源优势、规避干旱劣势,持续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发展 [1]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大棚经济收入将超过6000万元
新华财经· 2025-05-31 16:47
大棚经济发展现状 -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已建成各类温室大棚2898栋,占地面积7274.4亩,预计全年收入超6000万元 [1] - 义勒力特镇设施农业园区采摘园通过原生态种植理念,单个种植户年收入超20万元 [1] - 葛根庙镇种植户通过大棚种植实现四季丰收,年收入至少8万元,较露天种植显著提升 [1] 大棚种植结构与技术 - 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推行"一户一庭院、院院有大棚"模式,单个种植户新建大棚面积达1600平方米,种植茄子、豆角、西红柿、黄瓜等多品种 [2] - 农技人员定期指导绿色种植技术,并对上市果蔬进行抽检以保障品质 [2] 产业带动效应 - 大棚经济有效提升果蔬产量和品质,成为乌兰浩特市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 [1] - 葛根庙镇人大主席指出大棚经济为居民增收和产业基础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1]
帕米尔高原的樱桃如何实现身价倍增?
新华网· 2025-05-26 17:55
帕米尔高原樱桃产业分析 - 核心观点: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原樱桃错峰上市和品质提升,带动当地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 [1][3][5][6] 种植技术与产量 - 采用智能温控系统、地暖管道和保温被等"立体调控"系统,在戈壁滩打造适宜樱桃生长的环境 [3] - 2023年首批移植樱桃树亩产不足几十公斤,2024年亩产突破500多公斤,与平原优质产区产量持平 [3] - 通过精准控温将樱桃挂果期提前2-3个月,实现错峰上市 [3] 产品优势与市场表现 - 帕米尔高原樱桃含糖量高、色泽鲜艳,每公斤售价超百元 [1][3] - 4月前已被抢购一空,成为消费市场"爆款" [1] - 利用高原光照时间长和昼夜温差大的独特优势提升品质 [3] 产业规模与设施 - 提孜那甫乡温室大棚项目区占地六百多亩 [1] - 项目区包含樱桃大棚及其他果蔬种植温室,形成连片现代化温室 [6] 农民转型与收入 - 当地牧民转型为"樱桃管家",月收入达4000元以上 [5] - 年收入较过去单纯放牧时显著增长 [5] - 农户通过手机可实时监控大棚环境数据 [5] 区域农业发展 - 塔县推动设施农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6] - 改变了过去蔬菜水果依赖外地供应的局面 [5] - 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戈壁滩实现农业创新 [6]
突破三大瓶颈,以科技创新为圣女果产业撑起一把“保护伞”
南方农村报· 2025-05-18 23:00
行业背景 - 廉江市作为广东省首批典型县,正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圣女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果"和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支柱[2][3] - 气候变化加剧导致圣女果产业面临大面积连片种植病害多、果实裂果品质低及采后贮藏保鲜手段不足等挑战,造成减产和价格低现象[4][5] 科技创新举措 - 岭南师范学院制定"双百行动"工作方案,以"兴农小院"为载体,联合企业开展圣女果高效栽培和采后贮运技术研究[6][7][8] - 通过增加株距和畦宽提升通风透气性,有效避免裂果现象,果实含糖量提高2个百分点[11][12][13] - 推广自研新型叶面肥优化番茄光合利用效率,减少施肥时营养失衡问题[14][15] - 使用绿色防控药物结合生物拮抗菌,成功降低由小不整球壳菌引起的叶斑病发生率[16][17][18][19] - 应用自研新型水果保鲜网袋和海绵垫,有效延缓果实衰老并延长货架期[20][21][22] 技术成果 - 技术改进使廉江市圣女果亩产增加350-400斤[23] - 大行距种植技术节省人工成本,减少病害发生和农药使用,整体节本增效1800至2000元[24] - 技术指导显著提高种植效益,为当地农户带来实际经济收益[25] 未来发展 - 岭南师范学院团队将继续在种植、病虫害防控及果实保鲜等领域深入研究[26] - 通过校企合作和技术推广推动地方农业产业现代化,支持农民增收致富[27] - 圣女果产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廉江乡村振兴的新亮点[28]
河南封丘: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17:05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 惠寨村合作社采用"双蔓整枝"技术种植牛奶小西瓜 亩产达8000斤 糖度高且皮薄肉嫩 同时种植羊角蜜和小番茄等特色果蔬 [1] - 2021年投资300万元建设7座瓜果大棚 采用全生育大棚覆盖和滴灌施肥技术 种植周期缩短至90天 显著提升效益 [1] - 大棚经济带动20余个就业岗位 村民日收入可达80-100元 实现土地和务工双重收益 [1] 中药材种植模式 - 佩兰种植具有省时省力特点 一次种植可多年采收 机械化操作降低人工成本 与安徽亳州药商建立稳定供销关系 [2] - 金银花基地规模达50亩 高峰期需近百人采摘 配备烘干设备实现当天加工 保持药性和品质 [3] - 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 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 产业带动机制 - 通过示范户提供种源和技术指导 降低村民种植风险 形成佩兰种植扩散效应 [2] - 政府引导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推动金银花规模化种植 [2] - 计划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结合政策扶持和技术培训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