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isplay
icon
搜索文档
500K/M,翰博高新越南液晶模组项目正式启动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17 13:43
越南智能制造基地建设 - 公司正式推动越南两大智能制造基地建设 包括北江背光显示模组基地与胡志明精密结构件基地 [1] - 规划NB/MNT背光源产能1400K/M LCM产能500K/M [1] - 北江工厂为背光模组与LCM智能生产基地 计划2025年完成全自动化认证并实现规模化量产 [1] - 胡志明工厂专注精密冲压 注塑及模内注塑全制程生产 拟2025年底启动运营 服务于笔记本 车载电子 工业条形屏及通信终端等领域 [1] 滁州博晶显示科技项目 - 2023年在滁州投资设立博晶显示科技项目 总投资50亿元 重点发展Mini LED背板 LCM 背光模组及PCB/FPC等领域 [2] - 项目达产后可年产Mini-LED灯板900万套 LCM 1020万套 背光模组1020万套 掩膜版3万片 导光板模具6000件 实现产值5亿元 [2] - 2024年博晶科技累计产值7 1亿元 同比增长2714 6% 税收464万元 同比增长58 9% [2] 产品与应用领域 - 主要产品包括背光显示模组 导光板 精密结构件 光学材料等 应用于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桌面显示 车载显示 医疗显示器 工控显示器及VR等终端产品 [1] - 博晶科技主要为京东方 TCL华星光电 创维等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2]
12家!京东方、TCL科技等扎堆成立新公司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16 17:39
合资公司成立 - 常熟世合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由世名科技与TCL科技全资子公司TCL产投共同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世名科技出资1320万元持股66%,TCL产投出资680万元持股34% [1][2] - 合资公司主营业务为显示光刻胶色浆的研发和销售,落户江苏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将纳入世名科技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 - 世名科技表示与TCL合作将提升技术竞争优势,依托TCL显示面板全产业链资源推动光刻胶专用纳米颜料分散技术自主可控发展,同时深化市场合作机制优化产品升级 [2] 2025上半年显示行业新公司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显示厂商密集成立新公司,主要战略意图包括聚焦细分领域、分散风险、扩张市场 [3] - 京东方成立上影东方(暂定)聚焦MLED电影领域,成立雅江京东方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进入能源领域 [4] - TCL科技除常熟世合华外,还成立无锡鸿俦智能科技聚焦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 [2][4] - 深天马在泰国设立分公司建设显示模组工厂,采用本地化生产服务模式拓展海外市场 [4][5] - 维信诺成立苏州国显创新科技专注电子元器件/材料,友达与元太科技合资成立电子纸模组公司 [4] - 群创成立群超显示科技专注Micro LED业务,JDI成立AutoTech Magnolia Purple等子公司聚焦车用显示和专利管理 [4][5] 行业战略布局分析 - 企业通过分拆业务和成立合资公司实现多元化转型,灵活应对市场环境并加速新技术孵化 [6] - JDI将汽车业务剥离至AutoTech子公司赋予更大管理自主权,并将专利资产转移至Magnolia系列子公司以缓解债务压力 [4][5] - 京东方通过"上影东方"强化MLED影院布局,完善"1+4+N+生态链"战略 [5] - TCL科技通过显示光刻胶公司强化供应链韧性,合资模式有效分摊运营风险与财务压力 [2][5] - 友达与元太科技合作拓展大型电子纸显示应用,深天马泰国建厂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4][5]
韩国宣布:25亿发力Micro LED、QD LED等显示技术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16 17:39
韩国政府投资iLED技术 - 韩国将在2032年前投资4840亿韩元(约3.5亿美元)发展iLED显示技术,包括Micro LED、QD LED及nano LED等 [1] - 投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本地化产业生态链,为韩国显示产业挖掘新的增长引擎 [3] 韩国显示产业现状 - 韩国目前在OLED市场保持领导地位,但在iLED领域落后其他国家,LED外延、芯片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 [3] - 韩国在高端柔性OLED市场仍占优势,但中国厂商在中低端OLED市场份额迅速攀升,技术差距不断缩小 [5] iLED技术优势与竞争格局 - iLED技术(如Micro LED)采用无机材料,在寿命、亮度、画质、能效等方面优于OLED,避免了烧屏问题 [5] - Micro LED产业链更接近半导体产业,中国拥有强大的LED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6] - 韩国企业在Micro LED、QD LED技术上起步较早,但关键组件和材料依赖进口,供应链存在短板 [6] 韩国iLED发展战略 - 韩国政府投资旨在解决三大问题:扭转iLED技术落后局面、降低对外国供应链依赖、寻找OLED之后的新增长引擎 [7] - 首尔半导体已量产基于WICOP无封装技术的Micro LED产品,用于商业显示场景 [7] 全球显示技术竞争 - 韩国希望通过iLED技术复制OLED的成功,继续引领全球显示产业发展 [9] - iLED技术将对全球显示技术演进路线产生重大影响,相关竞赛已全面展开 [9]
LG Dispaly车用OLED屏获知名车企订单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15 13:56
公司动态 - LGD获得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车用显示屏项目合同 [1] - 公司突破传统供应路径 直接与汽车制造商签订合同 [3] - 项目将采用P-OLED技术 屏幕具备轻便 可弯曲和高画质特性 [4] 业务表现 - 2024年LGD车载显示业务营收达2 281万亿韩元(约120亿人民币)首次突破2万亿韩元 [5] - 公司产品涵盖LCD和OLED面板 应用于中控屏 仪表盘 娱乐屏及电子后视镜等 [5] - 客户包括奔驰 宝马 奥迪 通用 丰田等知名车企 [5] 技术应用 - P-OLED技术采用柔性塑料基板 兼具轻便性和可弯曲性 [4] - 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款量产车型 [5]
京东方董事长:液晶显示中国已经领先,仍将是中长期主流技术
观察者网· 2025-07-15 11:17
行业格局与技术趋势 - 全球显示产业进入再平衡时期,供给端进入存量时代,需求端库存加速去化,行业竞争从"规模和市场份额"转向"高盈利、高技术、高附加值"[3] - LCD仍是未来中长期主流技术,TV大尺寸化趋势显著,OLED在折叠屏、IT、车载等中尺寸市场持续突破,Mini/Micro LED等新兴技术注入创新活力[3] - 中国大陆显示企业已占据全球LCD产业领先地位,京东方等头部企业主导全球市场份额[1]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京东方提出"第N曲线"理论,围绕显示技术、玻璃基加工能力、智能制造三大优势布局钙钛矿光伏器件、玻璃基封装等"未来业务",玻璃基封装已实现样机产出,钙钛矿中试线首片样品达2.4×1.2m[3][4] - 京东方精电2024年营收突破百亿人民币,车载显示出货量及面积全球第一,海外收入占比38%且同比双位数增长,欧洲及日韩客户项目持续突破[4] - 资本运作聚焦产业整合与股东价值,并购中电熊猫产线、彩虹光电等优质资产,孵化能源科技新三板挂牌,并计划通过独立上市提升专业平台竞争力[8]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公司营收1983.81亿元(同增13.66%),归母净利润53.23亿元(同增108.97%),扣非净利润38.37亿元(同增706.60%),显示器件业务营收1650亿元(同增12.55%),毛利率提升至12.75%(2023年为8.21%)[7] - LCD五大主流应用显示屏出货量全球第一,柔性OLED出货量全球第二达1.4亿片,折叠产品出货增长约40%[7] - 推出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4年完成10亿元库存股注销,启动2025年A股回购计划并实施利润分配[7]
京东方:资本战略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股东价值创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9 15:27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资本战略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股东价值创造的全新发展阶段 [1] - 大规模产线投资已不再是公司发展主旋律 [1] - 将于2025年迎来资本开支和折旧"双高峰",此后有望步入盈利提升通道 [1] - 提出"屏之物联"战略下的"第N曲线"理论,围绕显示技术、玻璃基加工能力、大规模集成智能制造能力三大优势打造全新业务增长极 [2] - 布局钙钛矿光伏器件、玻璃基封装等领域,培育"未来业务" [2] 股东回报计划 - 推出历史上首个全面涵盖分红、回购的股东回报规划 [2] - 承诺未来三年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归母净利润的35% [2] - 每年用于回购并注销的资金总额不低于15亿元 [2] -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中期分红 [2] 显示行业发展趋势 - 显示行业供给端正进入存量时代,格局实现重塑 [1] - 从过去"规模和市场份额"竞争逐渐转向高价值驱动 [1] - 液晶显示(LCD)仍将是未来中长期显示行业的主流应用技术 [1] - 大尺寸化成为趋势,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产品带来液晶显示技术旺盛的市场生命力 [1] - 柔性OLED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技术创新加速向IT、车载等中尺寸领域渗透 [1] 新业务进展 - 钙钛矿光伏已建成实验线和全行业第一条最大的中试线,产业化迈出重要一步 [2] - 玻璃基封装业务已布局试验线,实现样机产出 [2]
莱宝高科(002106) - 002106莱宝高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7
2025-07-08 21:00
调研活动概况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参与单位有海南燕华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海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时间为 15:30 - 17:50,地点在深圳市光明区光源四路 9 号公司光明工厂二期办公楼三楼 306 会议室,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王行村、证券事务代表曾燕 [2] MED 项目介绍 产品及定位 - 采用自主及合作开发的微电腔显示技术,属于微腔电子纸显示器件类别,是反射式显示器件,具有双稳态、纯反射等优点,彩色显示画质不如主流显示面板,主要定位于彩色电子纸市场,涵盖全尺寸系列,产品为微电腔显示屏及配套触控显示一体化产品,应用于多种护眼、省电、类纸张显示终端领域 [4][5] 目的及影响 - 目的是应对生存与发展危机,把握全球中大尺寸彩色电子纸细分蓝海市场机遇,保持长远可持续发展。实施后将实现技术及产品产业化生产,完善产品线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宽国际市场,培育新业务和利润增长点,提升资产和营运规模、盈利能力和水平,资产负债率提升但仍合理安全 [6] 建设内容 - 租用浙江湖州南浔经开区“中国制造 2025 产业园”部分厂房及配套设施,新建玻璃基板月投片量 18 万平方米,制作 7.8 英寸至 55 英寸微电腔显示屏生产线,涵盖完整生产工序;建设新型显示触控研发中心,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7] 政策符合情况 - 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规划和政策,属于鼓励和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符合国家智慧教育发展方向 [8] 视频播放支持情况 - 仅可支持少量、短时间视频播放,不适合长时间大量播放,适合护眼、全彩色化类纸张显示、超低功耗、非频繁切换静态画面等应用场景,目前已有部分典型应用场景,受技术、成本等因素限制,终端产品价格高抑制消费需求,随着技术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未来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8][9] 市场前景 - 定位于差异化细分蓝海市场,未来需求前景广阔。2023 年为全球彩色电子纸显示产业化应用元年,2024 年开启全球中大尺寸彩色电子纸显示产业化应用元年,多种技术路线产品推向市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预计 2025 年全球电子纸显示整体终端市场规模达 723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50%以上;2022 年全球电子纸平板出货量 1102 万台,预计 2026 年突破 5000 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 60%以上;全球彩色电子纸书年需求量 5000 万台以上;部分城市已试点推广电子纸公交站牌。公司拥有优质客户资源,MED 产品市场出海口明确 [10][11][12] 技术保障 - 利用现有 2.5 代显示面板产线掌握全制程产品设计和制作工艺技术,具备小尺寸 MED 产品批量生产能力;2022 年建立中尺寸 MED 模组中试线并优化改进,制作出多款产品样品并进行客户验证推广;2023 年获得合作方专利和专有技术 20 年长期授权许可和电浆材料长期供应保障,累计申请、授权 600 多项显示、触控相关技术专利并持续申请微电腔显示技术相关专利;2023 年 6 月出资 3600 万元参与合作方增资;建设新型显示触控研发中心持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13][14] 技术性能提升 - 通过优化电浆材料、显示器件结构等多种措施,彩色 MED 产品在多个技术性能方面有提升空间,有望带来更多终端应用市场空间。建设新型显示触控研发中心持续提升产品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 [15] 未大量推广原因 - 技术和产品成熟度有待提升,近年来相关技术和产品不断成熟并具备产业化生产条件;显示屏产品面临长期稳定供货和成本高昂困境,随着技术和产品进入产业化生产,将有利于产业链繁荣发展 [15][16] 前期工作及小批量生产计划 - 结合现有产线和客户资源,开立多款中尺寸 MED 产品样品并向客户验证推广,拓展新市场,2025 年布局教育、室内及户外中大尺寸电子纸显示市场。优化提升产品制作工艺和技术性能以及中试线资源,力争 2025 年下半年实现部分规格中尺寸 MED 产品小批量生产销售 [17] 项目进展及投产计划 - 已完成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等前期手续并获批复;资金筹措方面,股东完成 55 亿元注册资本出资,2024 年 9 月完成 35 亿元银团贷款签约,暂未使用。有序开展设备选型和关键核心进口设备国际招标及合同签署,进口设备 2025 年起陆续到货,首台自动物流搬运系统设备 2025 年 4 月 16 日到货安装调试,首台曝光机设备 2025 年 6 月 17 日搬入安装调试,同日新建模组车间主体结构封顶。项目建设期预计 2 年,计划总投资 90 亿元,其中建设投资 83 亿元,达产年铺底流动资金 7 亿元,设备投资约 73 亿元。设备预计自项目投产起计提折旧,实际进展存在不确定性 [18][19][20] 投产前影响 - 2023 年合作投资项目,成立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合作方 20 亿元出资确认为“金融负债”,每年确认财务费用;2024 - 2025 年处于投资建设期,产生人工、管理、研发等费用,对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积极推进项目实施,控制费用支出,做好投产前准备 [21][22] 公司其他业务情况 2025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下降原因 - 2025 年 1 - 3 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502.27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4239.18 万元、下降 36.10%,主要因车载盖板玻璃产品销量增加、全贴合产品销售收入下降导致产品销售结构变化,销售毛利减少及研发费用等期间费用增加,MED 项目前期费用支出及含回购条款投资款计提利息费用也造成不利影响 [23] 2025 年笔记本电脑用触摸屏销售情况 -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改善、Windows 10 操作系统终止升级、商务笔记本电脑换机需求刺激以及 AI PC 产品需求增长,预计 2025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 1.83 亿台,同比增长 4.9%,笔记本电脑用触摸屏需求有望受益增长。公司依托客户资源优势,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努力实现销售同比增长,但面临行业竞争激烈、嵌入式结构触控显示一体化产品替代竞争等挑战,销售能否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24][25][26] 应对替代竞争措施 - 开发 GMF、AOFT 等结构新产品和新市场,拓展应用领域;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应用;稳固客户并配合开发新产品在 AI PC 上的应用;加大汽车总成一级厂商客户开发,扩充车载触摸屏产能,拓展车载触摸屏业务附加值产品市场;推进 MED 项目建设,优化 MED 产品设计、工艺和技术性能,实现小批量生产销售,拓展新市场;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力度,培育新业务增长点 [27][28] 特别提示 - 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新业务推广应用、MED 项目建设及投产实际进展存在不确定性,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可能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投资者应客观理性看待,具体进展以公司后续正式公告为准。调研过程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情况 [29]
总金额超2200亿!京东方、惠科、TCL华星等面板厂项目进度一览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03 13:47
面板行业2025年上半年发展概况 - 2025年上半年面板厂商业务繁忙,液晶面板主业务受益于关税备货和国补政策双重刺激,需求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1][2] - 面板厂商持续改善产品结构,布局多元化技术与应用领域,同时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新显示项目 [2] - 2025年以来主要面板厂商新显示项目总投资达2244.3亿元,涉及LCD、OLED、Mini LED、Micro LED、电子纸等技术 [2] 惠科投资布局 - 2025年惠科在显示项目建设上最为活跃,2-5月有5个项目进入签约、开工、投产状态 [3] - 重点项目包括:南充全色系M-LED新型显示芯片基地(总投资100亿元,一期月产能15万片)、绵阳Mini LED项目(50亿元)、长沙Mini LED项目(90亿元) [3] - 惠科已拥有a-Si TFT-LCD、Oxide TFT、Oxide RGB OLED、Oxide LCD、Mini LED等多种显示技术 [3] - 惠科6月30日获深交所受理IPO申请,拟募资85亿元用于OLED研发升级、Oxide研发及产业化、Mini LED智能制造等项目 [4] 京东方项目进展 - 京东方积极推进MLED技术布局,3月完成全球首条6英寸Micro LED量产线产品交付,年产Micro LED晶圆2.4万片组、像素器件45,000kk颗 [6] - 京东方晶芯科技MLED珠海项目正式量产交付,总投资10亿元,COB月产能达1万㎡+ [6] - OLED产能布局加速:北京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全面量产(总投资290亿元,月产能5万片);第8.6代AMOLED生产线设备搬入(总投资630亿元,月产能3.2万片) [7] - 越南智慧终端二期项目提前量产,总投资20.2亿元,年产TV/显示器终端超1400万台、电子纸终端超5000万台 [7] TCL华星动态 - 持续强化LCD业务,完成LGD广州第8.5代线并购及华星半导体11代线股权收购,总投资254亿元 [8] - 推进Micro LED产线项目,与泉州三安合资的芯颖显示完成中试线建设(总投资3亿元) [9][10] 其他厂商动态 - LGD专注OLED技术,投资1.26万亿韩元(约66.56亿元)在韩国坡州建设OLED面板工厂 [11][12] - 合肥国显建设全球首条无FMM技术8.6代AMOLED生产线,总投资550亿元,月产能3.2万片 [13] - 深天马厦门TM19项目全面量产(总投资330亿元,月产能12万片),同时投资11亿元建设G3.5代Micro LED生产线 [14][15] - 龙腾光电越南项目投产(总投资40亿日元/1.88亿元),主要生产车载显示面板和工控屏 [16][17] - 友达光电与元太科技合资设立公司(投资3.9亿新台币/9300万元),建设大型电子纸模组生产线 [18] 新型显示技术发展前景 - OLED技术:2025年显示器面板出货量预计340万片(同比增长69%),2028年达810万片 [19] - Mini LED背光技术:2025年电视出货量预计超1150万台(占全球市场6%),未来有望在显示器、平板、VR、车载等领域扩大渗透 [19] - 电子纸技术:在物联网、低碳化趋势下,有望在笔记本、广告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发展 [19] - Micro LED技术:2024年芯片产值2790万美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7.4亿美元 [20] 行业趋势总结 - 面板厂商在稳固LCD技术同时,加大OLED、Mini LED、Micro LED、电子纸等技术布局 [21] - 投资金额占比:OLED领域最高,其次是LCD、MLED与电子纸领域 [21] - 未来投资预计以OLED为主、LCD为辅的方式持续进行 [21]
【私募调研记录】盘京投资调研维信诺
证券之星· 2025-06-30 08:04
行业趋势 - MOLED全球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渗透率持续提升 从智能手机向平板 笔电 车载显示等领域渗透 [1] - 2023至2028年 IT产品MOLED面板出货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56% 车载显示MOLED面板出货年复合增长率达49% [1] - MOLED中尺寸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智能手机 智能穿戴等小尺寸领域渗透率持续提升 IT类产品 车载显示等中尺寸应用迎来增长拐点 [1] 公司技术优势 - 合肥维信诺布局的智能像素化技术(ViP技术)具有无精密金属掩模版 独立像素 高精度特点 [1] - ViP技术通过69%高开口率设计和Tandem叠层架构 可实现面板亮度提升4倍或使用寿命延长6倍 支持1700ppi超高分辨率和更好色彩表现 [1] - 微米级独立封装技术使水氧阻隔能力提升3倍 配合先进光刻工艺 解锁异形切割和透明显示等创新应用形态 [1] - 搭载ViP技术的产线可在单一厂房生产1英寸到80英寸多种类应用 提升产线运营效率 灵活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 [1] 公司动态 - 正在持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近期公告了更新后的相关材料 [1] - 交易对方承诺在交易实施完毕后 于2028年12月31日前不减持通过本次交易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 [1] 机构背景 - 盘京投资成立于2016年 是中国优秀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之一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注册 [2] - 公司由多位长期业绩卓越的资深投资人创办 以合伙人制度为基础 平台化运营 [2] - 立足中国证券市场 聚焦中国上市公司投资机会 同时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中概股有广泛布局 [2] - 建设以投研为导向 以深度产业和个股研究为投资决策唯一依据 搭建领先于同行的内部研究团队 [2] - 拥有广泛外部研究资源 与国内各大顶级券商研究所建立良好投研服务关系 [2]
维信诺(002387) - 2025年6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7 16:28
公司基本情况 - 维信诺是全球领先的新型显示整体解决方案创新型供应商,聚焦新型显示业务,研发、生产和销售小尺寸 AMOLED、中尺寸显示器件及 Micro - LED 显示屏,应用领域广泛 [2] - 公司与荣耀、小米等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头部品牌终端厂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2] 财务情况 -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15 亿元,毛利率持续修复 [2] AMOLED 市场前景 - 2023 年至 2028 年,预计 IT 产品 AMOLED 面板出货年复合增长率达 56%,车载显示 AMOLED 面板出货年复合增长率达 49%,中尺寸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3] - AMOLED 全球市场处于高速扩张期,小尺寸领域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尺寸应用迎来增长拐点 [2][3] ViP 技术情况 - 公司参股的合肥维信诺布局的 ViP 技术,具有无精密金属掩模版、独立像素、高精度特点 [4] - 通过 69%的高开口率设计和 Tandem 叠层架构,可实现面板亮度提升 4 倍或使用寿命延长 6 倍,实现 1700ppi 超高分辨率和更好色彩表现 [4] - 重构器件底层架构,水氧阻隔能力提升 3 倍,解锁异形切割和透明显示等创新应用形态 [4] - 搭载 ViP 技术的产线能在单一厂房生产 1 英寸到 80 英寸多种类应用,提升产线运营效率,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 [4][5] - ViP 技术已推出手表、手机以及中尺寸全系列展品,正快速推进量产 [5] 重大资产重组情况 - 公司正在持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近期公告了更新后的相关材料 [5] - 交易对方承诺在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于 2028 年 12 月 31 日前,不会减持通过本次交易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