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

搜索文档
招商局中国基金(00133.HK)斥资3000万元参与JBD的B轮融资 加码MicroLED微显示技术赛道
格隆汇APP· 2025-05-27 17:17
公司投资动态 - 招商局中国基金全资附属公司天正投资完成向JBD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参与其B轮融资 [1] - 增资协议签订日期为2025年3月31日 [1] - JBD成立于2015年10月,专注于MicroLED微显示技术研发和制造,在中国内地合肥、上海设有研发部门和工厂 [1] 行业与技术分析 - JBD是全球率先实现MicroLED微显示芯片量产出货并应用于AR眼镜的公司 [2] - JBD产品具备高亮度、低功耗、小体积的业界领先特点,技术领先性获海内外头部客户认可 [2] - MicroLED作为AR眼镜轻量化显示解决方案,未来成长性较高 [2] 公司竞争优势 - JBD创始团队拥有光电材料和光电器件研发背景,自2015年起深耕MicroLED微显示技术,具备深厚技术储备和先发优势 [2] - 公司期待通过产品持续迭代和下游AR终端商业化落地,巩固其在MicroLED微显示领域的头部地位 [2]
Micro OLED热持续,这家公司拟投建18亿微显示背板项目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6 13:43
核心观点 - AI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下,AR眼镜市场热度持续回升,带动上游近眼显示项目投资热度上升,国内企业奕瑞科技拟建设大型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项目以满足下游需求 [1] - 奕瑞科技拟投资18亿元建设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项目,预计新增产能5,000张/月,建设周期12个月,与视涯科技及特定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2][5] - 多个国产企业如宏禧科技、熙泰科技、睿显科技等推动Micro OLED项目落地建设,扩充国产产能,未来对核心材料与部件需求将加大 [7][8][9] - 2024年Micro OLED在AR装置市场占比预计达54%,中短期内Micro OLED在AR眼镜应用仍占重要地位,未来应用发展值得期待 [10] 奕瑞科技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项目 - 奕瑞科技拟投资不超过18亿元用于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生产项目,对全资子公司奕瑞影像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增资6亿元 [2] - 项目预计新增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产能5,000张/月,建设周期12个月,在现有厂房内购置设备实现规模化量产 [5] - 奕瑞合肥主营业务为数字化X线探测器CMOS传感器业务,可利用现有CMOS传感器产线生产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因原材料、设备、工艺等具有通用性 [6] - 公司与视涯科技及特定客户建立合作,视涯科技向特定客户提供硅基OLED微显示模组产品,公司作为供应商向视涯科技供应核心材料硅基OLED微显示模组背板 [5] 行业动态与产能扩张 - 视涯科技现拥有一条12英寸蒸镀线,可生产晶圆9,000片/月,单品出货量超过1kk,未来将扩产至三条12英寸蒸镀线,生产晶圆27,000片/月 [7][8] - 宏禧科技总投资20亿元多的硅基OLED微型显示模组(一期)项目开工,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的12英寸Micro OLED半导体微显示产业化项目签约落户四川绵阳 [8] - 熙泰科技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的12英寸Micro OLED半导体微显示产业化项目签约落户四川绵阳高新区,南充12英寸Micro OLED产线开工建设,首条Micro OLED全流程检测产线顺利交付 [8][9] - 容显科技总投资30亿元的Micro OLED产线签约落户长沙,通过"8 + 12英寸"双线布局覆盖全系列硅基OLED微型显示产品 [8] - 国兆光电总投资2.2亿元的超高分辨率硅基OLED微显示器件产业化项目进行环评,建成后将具备年产200万片超高分辨率微显示器件的能力 [8] 市场前景与应用 - 2024年Micro OLED在AR装置市场占比预计为54%,中短期内Micro OLED在AR眼镜应用仍占重要地位 [10] - Micro OLED应用范畴还包括安防监控、数码相机取景器、军事瞄准设备、医疗设备、工业检测、车载显示器等领域 [10] - 超过十家中国厂商开始布局12英寸Micro OLED量产产线,未来对Micro OLED核心材料与部件需求将日渐加大 [9] - Micro OLED技术在2025年迎来进一步发展,带动上游核心器件项目投资加大,产业链将扩大发展 [11]
高管离任、募投延期 莱特光电“前路”在何方?
上海证券报· 2025-05-26 01:51
管理层变动 - 公司5名董事集体辞职,包括薛震、董振华、范奇晖、马若鹏、李祥高,其中薛震、董振华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 [1][2] - 辞职董事中范奇晖由股东君联成业和君联慧诚推荐,马若鹏由股东深圳国中中小企业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推荐 [2] - 公司董事会人数从11名调整为7名,旨在优化法人治理结构 [2] - 上市以来公司已有财务总监、证券事务代表、研发总监等多位高管离职 [3] 股东减持 - 重要股东君联成业与君联慧诚持续减持,合计持股比例从IPO时的9 48%降至3 9% [1][3] - 君联成业与君联慧诚为一致行动人,IPO前分别持有5 86%和4 67%股份,限售期结束后开始多轮减持 [3] - 截至2025年3月末,君联成业与君联慧诚合计持股1568 85万股,占比3 9% [3] 募资计划 - 公司拟通过简易程序定增募资3亿元,用于主营业务相关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议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1][4] - 募投资金具体投向尚未披露 [4]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4 72亿元同比增长56 9%,归母净利润1 67亿元同比增长117 17% [4]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6087 42万元同比增长39 90% [4] 募投项目进展 - 原定2023年完工的IPO募投项目"OLED终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两度延期至2026年8月 [1][5] - 截至2024年11月项目投资进度46 2%,累计投入2 604亿元,占调整后计划投入5 636亿元 [6] - 项目部分生产及检测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及验收 [6] - 公司解释延期原因为经济形势、行业竞争及市场需求变化影响,采用边建设边投用策略 [6] - 公司OLED终端材料已形成产能12吨/年,2025年将继续推进募投项目产能建设 [5]
集约发展促主导产业蝶变升级——来自长春新区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5-23 06:11
长春新区发展概况 - 长春新区是第17个国家级新区,设立于2016年2月,定位为"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1] - 主导产业包括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光电信息三大领域,集聚130余户装备制造企业(年产值533亿元)、360余户光电信息企业[2] -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达530亿元,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6] 光电信息产业 - 长春禹衡光学研制国内首台工业编码器,光栅尺测量长度达30040毫米(精度5微米),填补国内空白[3] - 传感器领域上下游企业30余家,光电信息企业年均复合增长率30%[3] - 光华微电子激光调阻机国内市场份额超60%,打破国外垄断[9]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 麦迪克智行研发自动轮智行底盘技术,可减少40%部件、节能40%、减重30%,整车装配成本降30%以上[5] - 捷翼科技从汽车线束拓展至充电枪/座等产品,2022年销售额32亿元,入选"独角兽"企业[6] - 吉林大华机械双质量飞轮累计交付超100万套,正开发智能电动尾门系统[11] 医药健康产业 - 长春新区拥有亚洲最大疫苗和基因药物生产基地,金赛药业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5%-20%[12] - 迪瑞医疗打造"7+1"临床体外诊断产品组合,重点布局医疗AI领域[12] 显示材料技术突破 - 海谱润斯实现9种OLED有机发光材料国产化替代,拥有189项国内发明专利[7] - 奥来德光电打破国外蒸发源设备垄断,中标国内首条8.6代AMOLED生产线订单[8] 产学研协同创新 - 依托吉林大学等11所高校及中科院"一院三所",推行科技成果"先投后股"等改革[8] - 长光卫星实现117颗"吉林一号"在轨运行,建成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14] - 长光博翔研发全球首创双飞翼垂直起降无人机,适应零下40℃极端环境[14]
兴业证券:化工行业仍处底部区间 建议主要聚焦具相对确定性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05-20 14:10
行业现状 - 化工行业仍处底部区间 多数化工品价格和价差处于磨底阶段 [1] - 需求端国内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待政策巩固 海外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1] - 供给端海外产能开工率弹性有限 资本开支放缓且多投向特种化学品 国内在建产能逐步释放 供给增速显著放缓 [1] 投资机会 龙头白马 - 化工核心资产估值跌至底部水平 具有强安全边际 [1] - 龙头白马具备产业链一体化、规模、成本优势 储备项目充足 中长期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长 [1] - 重点推荐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华峰化学、龙佰集团、扬农化工、新和成、卫星化学、宝丰能源、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 [1] 刚需/内需相关子行业 - 农化行业需求刚性 粮食种植面积稳步增长 复合肥进入量、利修复通道 龙头集中度持续提升 [2] - 海外农药库存去化 细分品类农药价格有望触底反弹 建议关注新洋丰、史丹利、扬农化工等 [2] - 民爆行业内需驱动 新疆、西藏等地增量需求旺盛 供给端严约束集中度不断提升 建议关注广东宏大、易普力、雪峰科技等 [2] 化工新材料国产替代 - 吸附分离材料高端产品多被海外垄断 创新型龙头企业推动国产化进程 建议关注蓝晓科技 [3] - 润滑油组分全球供应格局重塑 进口产品价格上行加速国内产业升级及国产替代 建议关注瑞丰新材、利安隆等 [3] - OLED材料和设备受益于OLED渗透率提升及国内高世代产线建设 国产专利材料打破海外垄断 建议关注奥来德、莱特光电 [3] - 光刻胶高端产品国产化率较低 自主可控背景下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 建议关注彤程新材、鼎龙股份、八亿时空 [3] 价格见底后涨价机遇 - 供给增速放缓或政策约束的子行业盈利有望改善 如有机硅、氨纶、磷化工、氯碱化工、钛白粉等 [4] - 油价阶段性回调见底或带来石化行业战略布局机遇 关注炼化及下游涤纶长丝行业 [4]
UDC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06 15:12
公司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1.663亿美元(约人民币12.01亿元),营业利润达6970万美元 [1] - 材料销售收入为8620万美元,同比下降7.6%(去年同期为9330万美元) [1] - 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收入为7360万美元,同比增长7.8%(去年同期为6830万美元) [1] - 总毛利率为77%,较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为78%)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专注于OLED材料研发、专利授权及技术支持 [1] - 磷光OLED技术可提升显示效率和寿命,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1] 未来展望 - 公司确认2025年收入预期在6.4亿美元至7亿美元之间 [1] - 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带来不确定性,公司仍维持原有预期 [1]
Micro LED/OLED设备厂福拉特完成Pre-A轮融资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4-24 13:47
福拉特融资及业务发展 - 江苏福拉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紫金新创、经开聚智、东方产融等 狂奔资本担任独家融资顾问 [1] - 公司业务涵盖LCD、AMOLED、Micro LED/OLED、半导体等领域的高端湿法、研磨、检测及相关工艺制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湿法清洗设备领域的国产化研发和生产制造 支持大规模量产交付 融资后计划更名为"江苏福拉特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1] - 公司成立于2011年8月 位于江苏省昆山市 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定位为半导体湿法设备及服务的"一站式"供应商 与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1] Micro LED领域融资动态 - 瑞典Polar Light Technologies完成340万美元(约2447.32万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 [3] - 诺视科技完成A轮融资(金额未披露) 2024年3月Pre-A2轮融资达亿元 用于Micro LED微显示芯片量产线建设及VSP技术研发 [3] - Hyperlume完成1250万美元(约9062.2万元人民币)种子轮融资 投资者包括英特尔资本 [3] - 湖南普照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完成7.4亿元B轮融资 2024年初完成5.6亿元A轮融资 总融资额达13亿元 [3] - 加拿大VueReal获得4050万美元(约2.90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用于Micro LED及其他微型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市场推广 [4] Micro OLED领域融资动态 - Micro OLED厂商Metaways(宏禧科技)完成A轮近5亿元融资 获安徽省智能家电家居产业基金投资 计划落户安徽滁州并设立全资子公司 [4] 行业合作与市场机会 - 美国KOPIN获得美国国防部一级承包商750万美元多年期合同 为飞行员头盔显示系统(HMDS)供应具备AR能力的微显示器 [5]
东北夫妇IPO敲钟了,200亿
投资界· 2025-04-24 11:32
公司概况 - 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登陆上交所主板,发行价93.5元/股,开盘大涨49%,市值超200亿元,成为A股2025年迄今发行价最高的新股 [4] - 公司成立于黑龙江绥化市,由70后东北夫妇王文博和吕冬芳创立,前身为1997年成立的哈尔滨天有仪表厂,启动资金仅2万元,第一年净利润达50万元 [6] - 公司专注于汽车液晶仪表及智能座舱产品研发生产,首创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如汽车仪表步进电机关键技术、智能座舱联屏技术等 [9] 股权结构 - 王文博、吕冬芳夫妇合计控制91.49%股份表决权,为公司实控人 [9] - 2022年引入外部投资方均为国资背景(黑龙江创投、长信智汽、绥化创源等),投前估值21亿元 [9] - 家族企业色彩浓厚,实控人亲属(包括五姐至九姐、吕冬芳哥哥及母亲)通过间接持股方式持有公司股份 [9]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9.72亿元、34.37亿元、44.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96亿元、8.43亿元、11.36亿元 [12] - 2024年全液晶组合仪表和双联屏仪表收入占比分别为46.01%和36.93% [12] - 2024年资产负债率降至44.67%(2022年为62.7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49.40% [13] 客户与市场 - 客户集中度高,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84.42%、82.81%、83.53%,其中现代汽车集团占比超50% [13] - 产品覆盖现代汽车、比亚迪、长安汽车、奇瑞集团等国内外知名车企,实现国产替代突破 [11] 区域经济影响 - 公司带动绥化市形成汽车仪表产业集群,如天晶光电(年产值超5000万元)等上下游配套企业 [13] - 黑龙江省近年新增5家上市公司(敷尔佳、广联航空等),天有为成为当地稀缺的百亿级IPO [14] 行业趋势 - 夫妻档创业模式在IPO案例中凸显,如尚鼎芯(刘道国、吴映灵)、遇见小面(宋奇、罗燕灵)等企业均采用"董事长+董事"分工模式 [16] - 汽车电子国产替代趋势加速,智能化产品转型成为行业主流方向 [11][12]
抢占无机发光显示市场,韩国成立事业推进小组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4-14 17:33
韩国显示产业协会成立无机发光事业推进小组 - 韩国显示产业协会成立"无机发光事业推进小组" 旨在抢占无机发光显示市场并提升竞争力 该小组将统筹研发项目全周期管理 包括技术协同 成果扩散和供应链构建等核心任务 预计运行8年 [1] - 无机发光显示器(如Micro LED)相比OLED具有更高化学稳定性和更长使用寿命 应用领域正从XR设备 智能手表扩展至高端电视和广告显示屏 [1] 韩国无机发光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 - 韩国无机发光产业核心部件和制造工艺主要依赖进口 亟需构建自主供应链并加速小型产品技术开发以抢占市场先机 [3] -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计划重点攻克外延生长 芯片转移与接合 AR/XR高分辨率设备开发等核心技术 确保初期市场主导地位 [3] - 推进小组将通过技术协调 政策联动 产业趋势分析等方式整合研发全生命周期 构建坚实产业生态系统 [3] 韩国OLED产业发展战略 - 尽管韩国在中小型OLED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但预计2023年起中国将在生产能力上占据优势 韩国亟需制定应对策略 [3] - 韩国将重点开发车载OLED XR设备用OLEDoS 超真实感光场等技术 提高汽车 元宇宙等新产业市场准入门槛 [3] - 同时突破现有OLED技术限制 开发超薄高可靠性器件结构 新一代大面积柔性面板设计等高附加值应用技术 [3]
OLED材料厂商夏禾科技再获融资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3-07 17:08
公司融资情况 - 毅达资本于2025年3月7日完成对夏禾科技数千万元E轮投资 [1][2] - 夏禾科技自2018年起累计完成8轮融资 其中披露金额最高的为2021年11月D轮3亿元人民币 [2] - 2023年8月完成D+轮1.2亿元融资 投资方包括芯动能投资等机构 [2] - 2021年8月完成C轮1亿元融资 主要用于OLED核心材料自主研发 [2] - 2020年9月及之前完成B++轮、B+轮、B轮和A轮融资 具体金额未披露 [4] 公司业务与技术 - 专注于OLED有机发光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涵盖发光掺杂材料(GD、RD、PD)和发光主体材料(RH、GH)等核心品类 [1] - 应用领域覆盖智能手机、电脑、电视、可穿戴设备及车载显示等主流场景 [1] 产能与研发投入 - 子公司夏禾江苏拥有一条18.9吨/年OLED材料生产线 总投资10.5亿元 于2023年6月投产 [5] - 2025年1月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OLED材料研发平台 研发规模为18吨/年中试产物量 主要研究掺杂材料、主体材料及传输材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