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按病种付费!你的医保有这些新变化→
金融时报· 2025-08-20 10:18
医保支付改革政策框架 - 国家医保局印发《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 建立病种分组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 [1] - 改革目标为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替代传统按项目付费模式 遏制过度医疗行为 [1] 改革实施进展与挑战 - 自2019年启动支付方式改革试点 六年时间实现从试点到全国统筹地区全覆盖 付费管理机制持续完善 [1] - 改革成效体现在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1] - 改革过程存在病种分组动态调整预期不足 地区配套措施建设不平衡 精细化治理能力差异大等问题 [1] 标准化框架构建 - 以"全国统一、上下联动"为目标 从总额预算、分组方案、核心要素三方面构建标准化框架 [2] - 规范总额预算管理 要求合理编制支出预算并确定按病种付费总额 强调预算刚性约束 [2] - 明确分组方案制定主体和调整机制 要求每两年调整一次分组方案 [2] - 厘清权重、费率、支付标准等核心要素内涵 要求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协商达成一致 [2] 配套管理措施 - 将按病种付费要求纳入协议管理 加强改革成效监测评估 强化基金监管 完善医保信息平台建设 [2] - 政策设计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强化数据治理、建立协商机制 缩小地区管理差异并赋予医疗机构更多参与权 [2]
按病种付费!国家医保局正式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8-19 17:38
医保按病种付费改革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医保局正式印发《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建立病种分组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1] - 按病种付费通过对疾病诊疗进行分组或折算分值,实行医保对医疗机构的"打包付费"方式[2] - 政策调整依据包括客观数据、临床特征规律、政策变化等因素,重点调整DRG核心分组和DIP病种库中的核心病种[2] 医疗机构影响 - 改革将医疗机构收益模式从"多开项目"转变为"控制成本",目前按病种付费已覆盖全部医保统筹地区[5] - 设立"特例单议"机制,支持复杂重症患者收治和新药新技术使用,审核通过病例可按项目付费或调整支付标准[3][5] - 政策规范总额预算管理,强调预算刚性,并将按病种付费要求纳入协议管理[2] 患者影响 - 改革不改变患者出院结算体验,仍实行按比例报销,但因减少不必要医疗服务可能降低个人负担[6] - 明确禁止医疗机构将医保支付标准"均值"变"限额",严禁以"医保额度到了"为由强制患者出院[6] 技术实施 - 政策要求完善医保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按病种付费标准化水平[2] - DRG分组调整保持主要诊断大类稳定,重点优化核心分组;DIP调整侧重核心病种和综合病种[2]
医保局明确下半年重点:创新药、长护险新政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8-19 16:43
医保政策创新与产业支持 - 下半年医保工作聚焦医疗机构发展、医药产业创新、长期护理保险全面实施和生育保险扩容等领域 [1] - 医保制度将从被动支付转向主动赋能 从疾病补偿转向健康投资 [1] - 逐步扩大医保基金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范围 超90%统筹地区已实现即时结算且拨付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 [1][3] 创新药支持与目录管理 - 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121个药品通用名通过形式审查 [1][2] - 落实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措施 体现支持真创新和差异化创新 [1] - 通过政策换价格机制 打通创新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 [2] 支付方式改革与医疗机构赋能 - 启动按病种付费3.0版分组方案 助力医疗机构提质增效 [3] - 完善按病种付费政策设计 对疾病分组进行动态调整 [3] - 探索集采协议期满后全国统一接续采购 降低企业逐省投标成本 [2] 长期护理保险推进 - 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 合理规划配置定点长护服务机构 [3] - 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鼓励商保机构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产品 [3] - 推进长期照护师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提升居家社区照护服务可及性 [3] 生育保险制度升级 - 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至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人员 [4] - 探索将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制定产前检查项目基本服务包 [4] - 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3亿人 上半年待遇支出678.32亿元 [4] 医保结算与价格机制 - 积极推进医保基金对医药集采企业直接结算 [2] - 健全全周期全渠道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2] - 5个省份实现住院分娩医疗费用全额保障 18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发参保人 [4]
巴菲特“带头”买入后,应跟投联合健康(UHN.US)吗?美银给出参考答案
智通财经· 2025-08-19 15:56
核心观点 - 美国银行维持联合健康中性评级但上调目标价至325美元 基于更优的同行市盈率17.1倍[1] - 联合健康需解决三大关键问题才能实现2027年潜在上涨 任何问题未解决将导致表现不佳[1] - 伯克希尔增持证实医疗保健公司盈利状况不佳 长期视角可能获得良好收益但短期存在不确定性[1] 盈利能力与评级调整 - 联合健康具有显著盈利能力但2025年每股盈利指引下调至16美元 2026年预期稳健增长至16.80-17美元[2] - 目标价从290美元上调至325美元 基于市盈率从15.3倍提升至17.1倍[1] - 需通过医疗成本收入比增长实现"优质季度" 两年多未出现理想业绩表现[2] 医疗保险优势计划风险 - 2027年星级评分结果10月公布 直接影响5%质量奖励获取比例[3] - 星级表现对目标利润率3.5%的业务至关重要 哈门那和西维斯健康曾因星级下降受阻[3] - 若2027年星级显著下降 恢复正常利润率最早需到2028年[3] 政策编码调整影响 - 2027年MA费率更新将于2026年2月发布 为最关键数据点[4] - V28编码调整预计从联合健康MA和Optum总收入中削减160亿美元[4] - 2026年为V28最后过渡年 2027年可能推出V29新编码调整[4] 业绩实现条件 - 需要持续业绩超预期且适度上调指引 同时增加准备金保持低标准[2] - 管理层需证明已掌控医疗成本趋势问题[2] - 联合健康最需要保持较低标准而非大幅突破指引范围[2]
医保工作年中座谈会要求:赋能医药产业创新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07:39
医保政策与行业发展 - 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3亿人,1-6月生育保险待遇支出678.32亿元 [1] - 5个省份实现政策范围内住院分娩医疗费用全额保障,18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1] - 29个省份预付医保资金786亿元,全国超90%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拨付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 [1] - 医保基金对医药集采企业直接结算,平均结算周期压缩至30天以内 [1] 医药产业创新支持 - 落实《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1][2] - 开展2025年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探索集采协议期满后全国统一接续采购 [2] - 健全完善全周期、全渠道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支持差异化创新 [2] 医疗服务体系改革 - 启动制定按病种付费3.0版分组方案,逐步扩大医保基金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范围 [2] -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坚决把协议约定的结余分配给守法守规的定点医药机构 [2] - 促进分级诊疗,引导群众看病"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2]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 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将基本医保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 [2] - 鼓励商保机构开发与保障功能相衔接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3] - 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全方位参与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健康服务 [2] 生育保险制度完善 - 鼓励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1][3] - 探索制定产前检查项目基本服务包,逐步将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3] - 支持引导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3] 长期护理保险推进 - 合理规划配置定点长护服务机构,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3] - 推进长期照护师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引导服务下沉至居家和社区 [3] 医保数智化转型 - 实现医保制度从"被动支付"转向"主动赋能",从"疾病补偿"转向"健康投资" [3] - 助力开展疾病预测建模、药物经济学、疾病归因分析等研究 [3] - 带动新型医疗服务、AI健康管理、智慧养老等产业链发展 [3]
赋能医药产业创新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06:22
医保政策与制度完善 - 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3亿人 1-6月生育保险待遇支出678.32亿元 [1] - 5省份实现政策范围内住院分娩医疗费用全额保障 18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1]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1][3] - 探索制定产前检查项目基本服务包 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3] - 2025年底全国基本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使用 [2] 医保支付与结算机制 - 创新实施预付金制度 29省份预付医保资金786亿元 [1] - 全国超90%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 拨付时限压缩至申报后20个工作日内 [1] - 积极推进医保基金对医药集采企业直接结算 平均结算周期压缩至30天以内 [1][2] - 启动制定按病种付费3.0版分组方案 逐步扩大医保基金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范围 [2] - 探索开展集采协议期满后全国统一接续采购 降低企业逐省投标成本 [2] 创新药支持与产业发展 - 落实《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1][2] - 开展2025年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 充分体现支持真创新、真支持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 [2] - 健全完善全周期、全渠道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2] - 赋能医药产业创新 助力医药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药物经济学等研究 [3] 健康服务与保障拓展 - 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障 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将基本医保目录外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 [2] - 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全方位参与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健康服务 [2] - 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 合理规划配置定点长护服务机构 [3] - 鼓励商保机构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推进长期照护师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3] 医保数字化转型 - 实现医保制度从被动支付转向主动赋能 从疾病补偿转向健康投资 [3] - 推动医保与科技融合 带动新型医疗服务、AI健康管理、智慧养老等产业链 [3] - 助力开展疾病预测建模、疾病归因分析等研究 [3]
赋能医药产业创新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04:14
医保政策与制度完善 - 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3亿人,1-6月生育保险待遇支出678.32亿元,5个省份实现住院分娩医疗费用全额保障,18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 [1] - 创新实施预付金制度,29个省份预付医保资金786亿元,全国超90%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拨付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 [1] - 医保基金对医药集采企业直接结算,平均结算周期压缩至30天以内 [1]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1][3] - 探索制定产前检查项目基本服务包,逐步将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3] 医药产业创新与支持 - 落实《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体现"支持真创新、真支持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 [2] - 开展2025年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探索集采协议期满后全国统一接续采购,降低企业逐省投标成本 [2] - 健全完善全周期、全渠道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医保基金对医药集采企业直接结算 [2] 医疗服务与支付改革 - 发挥医保支付引导作用,促进分级诊疗,启动制定按病种付费3.0版分组方案,逐步扩大医保基金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范围 [2] -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分配结余给守法守规的定点医药机构 [2] - 合理规划配置定点长护服务机构,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长期护理服务,鼓励商保机构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3] 健康保障与数智化转型 - 稳步提高普通门诊、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疾病保障水平,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障 [2] - 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将基本医保目录外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全方位参与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健康服务 [2] - 2025年底全国基本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使用 [2] - 推进医保数智化,从"被动支付"转向"主动赋能",助力医药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疾病预测建模、药物经济学等研究 [3] - 推动医保与科技融合,带动新型医疗服务、AI健康管理、智慧养老等产业链 [3]
2025年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在陕西召开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08:11
医保工作重点部署 - 总结2025年上半年医保工作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1] 医药机构发展 - 医保工作需赋能医药机构发展 [1] 医药产业创新 - 医保工作需赋能医药产业创新 [1] 人民群众健康保障 - 医保工作需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1] 医保基本盘巩固 - 医保工作需巩固扩大医保基本盘 [1] 生育保险制度完善 - 医保工作需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1] 长期护理保险实施 - 医保工作需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 [1] 医保标准化推进 - 医保工作需推进医保标准化 [1] 医保数智化推进 - 医保工作需推进医保数智化 [1] 医保科学化推进 - 医保工作需推进医保科学化 [1]
机构美股调仓动态曝光 抄底科技黄金坑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7:21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持仓变动 - 伯克希尔二季度新建仓6只股票,涉及医疗、钢铁、地产等板块,包括联合健康500万股(季末市值15.7亿美元)、纽柯钢铁660万股(8.6亿美元)、莱纳建筑700万股(7.8亿美元)、霍顿房屋148.5万股(1.9亿美元)、拉马尔户外广告117万股(1.4亿美元)、安朗杰78万股(1.1亿美元),合计市值超36亿美元 [2] - 减持苹果2000万股(减仓幅度6.67%),仍为第一大重仓股;减持美国银行2630万股(4.17%);清仓T-MOBILE US并减持特许通讯 [3] - 增持雪佛龙、星座品牌、POOL、海科航空、达美乐比萨,前五大持仓为苹果、美国运通、美国银行、可口可乐、雪佛龙 [3] 李录旗下喜马拉雅资本操作 - 二季度重仓拼多多460万股(季末市值4.8亿美元,持仓占比17.93%),使其成为第二大重仓股,仅次于美国银行 [4] - 减持美国银行340万股(减仓幅度超24%),当季仅进行这两笔操作 [4] - 高瓴旗下HHLR同期加仓拼多多40万股(季末市值7.3亿美元,组合占比23.5%),景林减持拼多多约三成 [5] 科技股成为机构加仓重点 - 景林、桥水、摩根大通、先锋领航、贝莱德、老虎环球基金集体加仓英伟达等科技股,抄底4月调整后的黄金坑 [6] - 景林加仓META、英伟达、谷歌;文艺复兴科技增持英伟达、苹果;老虎环球基金加仓亚马逊、英伟达、微软、META;柏基投资买入英伟达 [6] - 摩根大通前五大重仓均为科技股,增持英伟达、微软;先锋领航持仓市值6.18万亿美元,前五大为英伟达、微软、苹果、亚马逊、META,均获加仓 [6] 其他机构动态 - 联合健康获伯克希尔、Appaloosa、Scion、文艺复兴科技、索罗斯基金等多家机构买入,股价单日涨超10% [3] - HHLR新建仓数字投资平台微牛3300万股,老虎环球基金同期建仓微牛1172万股并买入Circle [7]
机构美股调仓动态曝光 抄底科技黄金坑 中概股投资有亮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5:51
伯克希尔哈撒韦二季度持仓调整 - 新建仓医疗、钢铁、地产等防御性低估值板块标的 包括联合健康500万股(季末市值15.7亿美元)、纽柯钢铁660万股(8.6亿美元)、莱纳建筑700万股(7.8亿美元)、霍顿房屋148.5万股(1.9亿美元)、拉马尔户外广告117万股(1.4亿美元)、安朗杰78万股(1.1亿美元) 合计新建仓市值超36亿美元 [2] - 减持苹果2000万股(减仓幅度6.67%) 减持美国银行2630万股(减仓幅度4.17%) 清仓T-MOBILE US并减持特许通讯 [3] - 增持雪佛龙、星座品牌、POOL、海科航空、达美乐比萨等标的 前五大持仓维持苹果、美国运通、美国银行、可口可乐、雪佛龙 [3] 机构对联合健康的集体布局 - 伯克希尔建仓联合健康期间该股自4月1日至8月14日股价下跌超45% [3] - 同期多家知名对冲基金同步建仓 包括Appaloosa、Scion、文艺复兴科技及索罗斯基金 [3] - 机构建仓消息披露后联合健康8月15日单日涨幅超10% [3] 喜马拉雅资本重仓拼多多 - 二季度新建仓拼多多460万股 季末市值4.8亿美元 持仓占比17.93% 跃居第二大重仓股 [4] - 同步减持美国银行340万股(减仓幅度超24%) 当季仅进行这两笔调仓操作 [4] - 此次为2021年四季度清仓后再度重仓 体现对中国电商板块坚定看好 [5] 高瓴与景林对拼多多的分歧操作 - 高瓴旗下HHLR增持拼多多超40万股 季末市值7.3亿美元 持仓占比23.5% 维持第一大重仓股 [5] - 景林资产减持拼多多约30%持仓 与多数机构操作方向相反 [5] 科技股成为机构集体加仓方向 - 景林资产加仓META、英伟达、谷歌等科技股 成功捕捉4月调整后反弹收益 [6] - 老虎环球基金加仓亚马逊、英伟达、微软、META 柏基投资建仓英伟达 文艺复兴科技增持英伟达与苹果 [6] - 摩根大通前五大重仓股均为科技企业 二季度继续增持英伟达与微软 [6] 头部资管公司科技持仓集中度提升 - 先锋领航美股持仓总市值6.18万亿美元 前五大重仓股为英伟达、微软、苹果、亚马逊、META 且二季度均进行加仓 [6] - 贝莱德增持英伟达、苹果、亚马逊 减持微软与META [7] - 摩根大通、先锋领航、贝莱德集体加仓行为反映主流机构对科技产业前景乐观 [7] 数字投资平台获机构新兴布局 - HHLR新建仓数字投资平台微牛3300万股 老虎环球基金同步建仓1172万股 [7] - 老虎环球基金同期建仓Circle 显示机构对新兴数字投资领域的布局意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