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
icon
搜索文档
国内首个!巴西甜蛋白100L中试!目标2026年实现吨级产能
巴西甜蛋白技术突破 - 广东筑美生物完成国内首个以毕赤酵母为底盘细胞发酵的重组巴西甜蛋白100L中试,计划2026年实现吨级产能目标[1] - 该技术产量高、纯度达95%,已申请专利,为无糖食品行业注入新动能[1][2] - 巴西甜蛋白甜度是蔗糖的2000倍,在pH 2.5-8和高温下保持稳定[4][5] 巴西甜蛋白特性优势 - 安全性高,能被消化为氨基酸,对血糖零影响[6] - 口感接近蔗糖,无金属味和后苦味,甜味持久[6] - 具有消炎和抗氧化性,对部分细菌和真菌有抑菌活性[6] 全球市场与产业化进展 - 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5亿美元,预计2029年达7.9亿美元[7] - 传统植物提取率仅0.2%,精密发酵和转基因工程成为主要开发手段[7] - 微生物表达系统存在蛋白质表达量低、折叠错误等问题限制应用[9] 行业关键进展 - Sweegen和Oobli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获得FEMA GRAS和FDA GRAS认证[11] - Ginkgo Bioworks与GreenLab合作提高玉米粒中巴西甜蛋白表达[11] - 水滴农厂2025年获得FDA SELF-GRAS认证并开始全球销售[11] 筑美生物概况 - 拥有1000平方米智能化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和五大技术平台[12] - 产品线包括重组人源胶原蛋白、虾青素、抗菌肽等[12] 行业活动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2025年8月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和四大应用领域[14]
8.33亿元!“合成生物巨头” 梅花生物完成海外并购
梅花生物跨境收购进展 - 梅花生物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公司已完成对麒麟控股旗下协和发酵的食品氨基酸、医药氨基酸、母乳低聚糖(HMO)业务及资产的收购 最终交易对价确定为168亿日元(约8.33亿元人民币) 基于交割日标的资产账上货币资金预估情况(约113亿日元 折合5.60亿元人民币)及营运资本因素调整 [1] -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新增多种氨基酸新品类和新菌种 获得十余种氨基酸的发酵菌种及相关专利 延伸产业链 增强下游高附加值医药氨基酸产品的发酵和精制能力 并获取GMP认证和全球多市场氨基酸原料药注册证 [1] - 通过合成生物学精密发酵平台引入三种HMO产品的生产能力及知识产权体系 获得多个国内外生产经营实体 推动产业出海战略落地 [1] 梅花生物业务表现 - 公司从"味精大王"成长为"合成生物巨头" 饲料氨基酸板块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29.39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约46.9% 同比上升6.68% [2]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赖氨酸量价齐升及苏氨酸销量增长 该板块成为公司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核心板块 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 [2] 行业会议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四大应用领域 [3]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品规模化与人才挖掘 [3]
“iGEM中国20年”学术论坛举行
中国化工报· 2025-07-02 11:14
合成生物学发展现状 - iGEM竞赛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性竞赛,综合生命科学、数学、工程学、信息科学、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 [1] - 2024年全球共有438支队伍参赛,产生金奖209个,其中中国队伍获106金 [1] - 合成生物学已从一个小众科学领域发展成为潜力巨大的活跃产业,关键技术如基因编辑和合成基因组学推动了制药、农业、材料及能源等行业的创新 [2] 中国合成生物学进展 - 元英进院士在2007年举办了中国首次iGEM研讨会及亚洲iGEM带队老师培训班,推动中国团队参与国际赛事 [1] - 天津大学作为最早引入iGEM竞赛的中国高校,开设了"基因组设计合成"本科生课程,2017年设立合成生物学专业,2025年将成立合成生物学院 [2] -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领域研究论文发表量近三年居全球第一,并牵头建设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2] 行业应用与创新 - 合成生物学技术推动了制药、农业、材料及能源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 - 初创企业与风险投资的进入加速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有助于构建可持续的生物经济体系 [2] - 学术界、产业界与政府间的全球协作正在加速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进程 [2]
英国启动“合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已获1300万美元资助
合成人类基因组计划(SynHG) - 由牛津大学杰森・钦教授领导,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7所高校参与,首期获得威康信托基金会1000万英镑资助 [1] - 目标是通过化学合成手段构建完整人类基因组,相关成果于《自然》子刊同步发表 [1] - 未来五年内将搭建完成基础技术框架,5-10年内目标人工合成一条完整的人类染色体 [2] - 项目核心目标是解析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不涉及合成生命创造 [3]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合成大型基因组能力可能完全改变对基因组生物学的认知,深刻改变生物技术与医学边界 [3] - 微生物染色体合成已深化人类对DNA认知,将技术应用于哺乳动物染色体是推动创新的关键挑战 [3] - 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组装技术,引领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工程的革命性变革 [3] 行业应用与前景 - 合成生物工程领域新技术可能催生,在完整人类基因组合成实现前就可能带来关于细胞如何使用基因组的新发现 [2] - 可能为重大社会挑战提供颠覆性解决方案,开创更可持续、更健康的未来 [3]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 [4] - 活动包括生物制造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优质项目路演与对接、生物制造青年论坛等 [5] - 分论坛涵盖绿色化工与新材料、AI+生物智造、未来食品&农业、美妆原料等领域 [5]
我国又一合成生物智能研发平台(AI4S)发布!20+单位已合作!
合成生物智能研发平台建设 - 安徽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芜湖市弋江区共建"合成生物智能研发平台(AI4S)",聚焦基因线路设计、酶的挖掘与优化、代谢途径挖掘、合成生物学大数据分析、人工细胞工厂创制及生物医药合成等六大研究方向 [1] - 平台已与芜湖华仁科技、安徽长江药业等20余家企业及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重点突破基因组设计和优化、酶分子改造等关键核心技术 [1] - 平台将构建合成生物学AI模拟与实验验证一体化平台,深度融合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与实验数据,实现"理性设计→智能进化"的高效协同 [3] 国内合成生物智能化平台布局 - 国内已有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布局类似平台,包括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天津大学等 [4]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拥有国内领先的"AI+自动化实验室",其"南燕云-数智化科教示范平台"是全球首个全流程智能化的高通量合成生物科教云平台 [5] - 安徽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的AI4S平台聚焦基因线路设计、代谢工程、生物医药合成等方向,结合AI与自动化实验设备 [6]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融合 -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的交叉融合已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7] - 平台聚焦高效基因设计与优化、实验自动化与高通量筛选、数据驱动的生物制造优化、产业转化与规模化生产、跨学科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等关键挑战 [7][8][9][10][11] - 华大智造、华恒生物、弈柯莱生物、镁伽科技、蓝晶微生物等企业均采用AI+自动化发酵优化平台加速产品研发和布局 [11] 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四大应用领域 [14] - 大会将邀请国际领先企业、代表性产业化专家、政府、园区、资本、协会和联盟等各方共探"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14] - 大会设有生物制造产业宏观论坛、分论坛及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合成生物创新展览等活动 [16]
川大成果!合成生物“长寿分子” 亚精胺实现量产!
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 - 四川大学秦久福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将微生物改造成高效"细胞工厂",探索亚精胺的生产和应用方式 [1] - 亚精胺被誉为"下一个千亿级生物活性分子",在抗衰老、心血管疾病预防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1] - 团队通过技术攻坚提升亚精胺合成效率,并与行业龙头合作探索产业化路径 [1] 亚精胺市场现状与挑战 - 亚精胺在医药、食品、农业领域应用广阔,被列为五大抗衰潜力成分之一 [2] - 传统小麦胚芽提取法纯度仅1%,化学合成制备成本高,导致国际市场被外企垄断 [2] - Sigma-Aldrich的试剂级产品百克定价高达上万元,使用成本制约产业发展 [2] 技术创新路径 - 团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重构酵母代谢网络,大幅提升亚精胺合成效率 [3] - 发现胞外分泌机制,找到能将亚精胺主动排出细胞的转运蛋白,提高杂质去除率 [4] - 新技术路径使发酵液纯化过程效率提升且能耗降低 [4] 产学研结合模式 - 团队深度参与企业真实需求,让学生参与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实践 [4] - 川大设立"生物质技术与工程"创新班,以项目制培养复合型人才 [4] - 高校研究与企业需求结合,避免闭门造车 [4] 市场应用前景 - 亚精胺将成为撬动多个千亿级产业的支点 [6] - 食品领域已有产品进入试生产阶段,医药领域临床试验正在推进 [6] - 麦肯锡报告显示,2030-2040年间合成生物学每年将为全球带来2-4万亿美元经济效益 [6] 政策支持 - 2023年四川省将生物制造列为六大优势产业 [7] - 全国18个省、市将"合成生物"写入"十四五"规划 [7] - 成都已成为合成生物学热土,政策支持加速技术转化 [7]
容锐科技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加速合成生物学产品商业化
公司融资与业务发展 - 浙江容锐科技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加速产品管线开发和推进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1] - 公司成立于2022年 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技术 结合人工智能研发人工生命和功能分子 实现保健食品原料、高值化学品等领域的绿色生物制造 [2] - 公司管线已开发几十种产品 包括工业酶制剂(脂肪酶、腈水合酶等)、医药农药中间体(手性醇、手性胺等)以及健康油脂、代糖等大健康产品 [2] - 公司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达成多项合作 [2] 行业会议与趋势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和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 [2]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品规模化与人才挖掘 [2] - 分论坛设置包括绿色化工与新材料(大宗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等)、AI+生物智造等专题 [4] - 特色活动包括生物制造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和优质项目路演对接 [4] 行业服务平台 - 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提供行业支持 [7]
容锐科技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加速合成生物学产品商业化
IPO早知道· 2025-06-27 09:42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容锐科技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由普华资本与鼎晖VGC共同领投 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产品管线开发及持续推进产业化及商业化进程 [1] 公司技术与产品管线 - 公司以合成生物学为产业技术核心 结合人工智能研发人工生命和功能分子的颠覆性技术 [1] - 管线已有几十种开发成功产品 包括工业酶制剂(脂肪酶 腈水合酶 腈水解酶 酰胺酶等) 医药农药 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手性醇 手性胺 手性非天然氨基酸 酰胺类化合物等) 以及健康油脂 新型结构酯 维生素 代糖等大健康产品 [1] - 公司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达成多项合作 [1]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将进一步强化技术攻关 完善生产设施建设 构建商业渠道体系 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2] - 从市场较大的保健食品原料产品起步 逐步完善产品及产能 [3] - 在食品 高值化学品等多个领域广泛布局 [3] 投资机构评价 - 普华资本认可团队具备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和坚实的研发基础 看好其研产销及运营管理综合能力 [3] - 鼎晖VGC看好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三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化突破 [3] - 凯乘资本认为公司具备敏锐市场洞察力 高效技术迭代能力及出色的产业化商业化思维 [3]
北化史硕博组:定制酵母细胞工厂创新工具
酵母合成生物学创新工具 - 酿酒酵母作为平台细胞工厂已用于生产多种高价值化合物 合成生物学创新工具推动其快速发展 实现高效编辑遗传系统和重新编程基因、回路、途径及代谢网络 [1] - 北京化工大学史硕博团队提出前瞻性论文 系统介绍酵母合成生物学创新工具最新进展 包括基因组编辑工具、计算工具、适应性实验室进化和生物DNA元件标准化 为定制化酵母细胞工厂开发提供指南 [3] 基因组编辑工具 - 基因改造技术从单基因编辑发展到多基因同时编辑 CRISPR-Cas系统可精确高效修改酵母基因组 包括敲除、插入和替换 [6] - 新型CRISPR-Cas变体如碱基编辑和先导编辑 适用于单核苷酸变化场景 前者融合脱氨酶 后者结合逆转录酶与nCas蛋白 [6] 计算工具 - 代谢建模与组学技术整合可指导工程策略和通量调节 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GEMs)已在酵母代谢工程中广泛应用 [7] - 大规模动力学模型对代谢反应设计至关重要 代谢控制分析(MCA)理论具有动态视角和工程应用独特性 [7] 适应性实验室进化 - ALE通过选择性压力促使酵母菌株产生适应性特征 结合全基因组测序可识别有益突变 指导后续工程改造 [8] - 新型基因组进化策略在合成染色体酵母中引入loxP位点和Cre重组酶 实现快速基因重组 表型进化速度显著优于经典ALE [8] 生物DNA元件标准化 - 复杂酵母细胞工厂设计需要标准化生物组件 合成生物学提供可组装的标准元件 支持构建行为可预测的系统 [9] - 现有酵母元件集合包括SynBioHub和JBEI/ice等平台 为研究人员提供标准化资源 [9] 行业动态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在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智造与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 [11] - 大会将探讨非粮碳源突破路径、革新技术对产业生命力的影响 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规模化生产 [11]
4200万!上海将资助18个合成生物项目!有哪些单位和专家?
上海市2025年度合成生物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立项 - 上海市科委资助18个合成生物学项目,总金额4200万元,其中2025年拨款3210万元 [1] - 项目涉及领域包括高通量核酸合成、AI驱动的细胞工厂设计、生物基材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3][4][5][6][7] - 项目实施周期均为3年(2025年8月-2028年7月) [4][5][6][7] 重点立项项目 - 迪赢生物承担"基于喷墨打印微阵列芯片的高通量高精度低成本长片段核酸合成"项目 [4] -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承担"高通量长片段DNA酶促合成系统研发"项目 [4] - 柯泰亚生物承担"AI驱动的微生物细胞工厂智能设计与敏捷验证"项目 [5] - 肆芃科技承担"高价值细胞工厂智能设计系统的创建与应用"项目 [5] - 璞然维生物承担"农林废弃物生物合成菌丝体皮革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5] 参与单位 - 企业参与方包括迪赢生物、百福安生物、柯泰亚生物、肆芃科技等14家企业 [3][4][5][6] - 高校及科研机构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等 [6][7] 行业动态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7] - 大会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绿色化工、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四大应用领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