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
icon
搜索文档
期现融合筑基 为花生行业注入新动力
期货日报· 2025-07-15 00:17
公司发展历程与期货市场参与 - 河南粮投前身豫粮集团自1992年硬白小麦期货上市即参与期货市场,2020年成立后5年内搭建系统化期货团队[1] - 2024年获批郑商所花生产融基地,深入参与花生期现货市场建设[1] 期现融合体系构建 - 公司年贸易量近一千万吨,涵盖小麦、玉米、花生等品种,近年因国际冲突、内需疲软及价格联动性增强导致花生波动风险加剧[2] - 形成"组建团队、锚定产品、申请仓库、建设平台、落地模式"的期现结合业务体系,设立期货事业部并制定《期现结合业务管理办法》[2] - 运用期货和期权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锁定销售价格,或通过卖出虚值看涨期权增厚收益,子公司采用含权贸易控制采购成本[3] - 建立风险评估监控机制、定期报告制度等内控流程,确保交易合规可控[3] 基差贸易模式探索 - 河南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但缺乏龙头企业导致贸易以一口价为主,价格波动风险高[4] - 2021年花生期货上市后企业参与度提升,但基差贸易普及率仍低于成熟品种,主因缺乏主流贸易商推广[4] - 计划扩大花生经纪人规模,引导向专业化贸易商转型,以郑商所价格为基础尝试基差销售,打造河南花生"价格品牌"[4][5] - 2024年提交花生交割库申请,旨在改变产业弱势格局[5] 行业赋能与风控推广 - 与郑商所、永安期货合作举办"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活动,覆盖30家企业近百人,公司高管加入郑商所讲师库[6] - 未来将持续开展市场活动,通过培训、咨询及经验分享带动更多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6] - 建议未建立期货团队的企业可借助期货公司或同业合作,明确风险类型、工具选择及风控措施[7] 未来战略规划 - 依托仓储布局、贸易渠道和体量优势,扩大花生贸易规模,深化产业链渗透[7] - 发挥产融基地功能普及期货知识,服务中小企业参与市场,助力产业稳健发展[7]
机器人粮仓起舞、“凉仓”锁鲜……粮食行业装备上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4 11:20
2025中国粮食交易大会 - 大会聚焦"两新""两重"项目建设 设置优质粮油 粮油机械设备 消费帮扶三大展区 吸引超4000家参展企业 [1] - 成为粮食行业新装备首发地 展出粮仓机器人等创新技术 [3] 智能储粮技术应用 - 平仓机器人实现自主避障与协作 效率提升显著 1小时完成传统3-5人7天工作量 [5][7] - 智能粮情监测 自动通风系统 害虫防控机器人加速普及 推动绿色储粮体系智能化 [9] - 移动质检车实现田间地头实时检测 具备快捷灵活机动优势 [26] 仓储设施升级进展 - 全国1200余家粮企参与高标准粮仓建设 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 [21] - 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突破2亿吨 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达5500万吨 [21][22] - 中储粮完成900余家直属粮库智慧化改造 应用云计算 大数据等技术 [24] 创新技术亮点 - 六面"凉仓"通过全方位隔热改造提升储粮品质 [16][18] - 新型检测设备可同时分析小麦杂质 水分 蛋白面筋等指标 [13] - 气调储粮技术实现低氧抑菌 杀虫不用药 储粮保质率提升 [31] 行业数据与趋势 - 低温储粮保持平均粮温≤15℃ 准低温储粮≤20℃ 显著延长粮食"休眠期" [29] - 2025年夏粮旺季收购量预计约1亿吨 维持近年高位水平 [33]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拥抱科技 解锁智慧“粮”方
中国新闻网· 2025-07-14 00:55
科技创新驱动粮食产业升级 -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展示粮食产业全链条科技应用 包括机器人平仓系统 智能化无人检测系统 无人机和移动应急加工车等[1] - 中储粮芯禾机器人自动平仓系统效率提升10倍 1小时完成过去3-5天的平仓作业[1]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展示真菌毒素全自动检测仪 每小时可检测20个样本的三种毒素[2] 智能化装备提升粮食检测与应急能力 - 粮食智能化无人检测系统30分钟内完成四大粮种13项质量指标 6类毒素 4种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批量检测[2] - 车载移动式粮食应急加工装备单套机组可满足每天3万人的主食需求 实现储备原粮快速加工[2] - 农业无人机技术助力玉米种植 亩产最高超2000斤 实现"吨粮田"目标[2] 产学研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 大会搭建涉粮院校 粮食企业 粮机企业深化产学研用融合的载体[2] - 科技应用覆盖粮食流通全环节 从颗粒归仓到端上餐桌[3] - 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显著提升农民收入[2]
机器人、AI与“黑灯工厂”——从粮交会看中国粮食产业智能跃迁
新华社· 2025-07-13 21:04
粮食产业智能化升级 - 机器人在粮堆内自由行走快速平仓 AI控制整个粮仓精准计算和调节温度 精炼车间实现24小时机器人值守 [1] - 中科芯禾平仓机器人仅书包大小 搭载雷达系统实时构建三维粮面地图 已在多个粮库示范应用 [1] - 智能粮情监测系统 自动通风装置 害虫防控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重塑传统粮仓 [2] - 中粮科工技术实现远程实时查看粮仓 AI测算温度并自动化通风降温除湿 已落地多个粮仓 [2] 粮食生产加工技术创新 - "十四五"期间实施粮机升级改造项目1057个 推广应用粮机装备约3.3万台(套) [4] - 中粮东海粮油产业园实现大豆到食用油12小时生产 连续式卸船机每小时输送1000吨大豆 [4] - 灌装车间配备16套智能视觉检测设备 榨油车间1600多个传感器仅需4名工作人员管理 [4] - 精炼环节"黑灯工厂"无照明无人员 机器24小时运转 工作人员通过平板电脑监控数据 [4] AI技术应用与产学研融合 - AI智选天眼Pro大米色选机搭载可见和红外镜头 可识别透明尼龙丝微小烟蒂等杂质 [5] - 辽宁省深化校企合作推动20余项科研成果落地 解决行业难题30余个 新增产值2.24亿元 [5] - 沈阳农业大学渤海大学等高校创新成果受关注 搭建产学研用融合载体激发科技兴粮活力 [5]
近四百企业组团推介辽宁“好贺”
辽宁日报· 2025-07-13 08:59
展会概况 -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沈阳开幕 辽宁与13个省区达成战略合作 开幕式签约项目10个 [1] - 辽宁展区签约项目24个 达成交易金额40亿元 "好贺"品牌获得市场认可 [1] - 展会采用1主会场+2分会场模式 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 主会场展览面积8.3万平方米 [1] - 参展企业4000余家 行业人员超2万名 辽宁展区有399家企业参展 面积7400平方米 [1] 区域产业表现 - 营口大石桥市组团30余家企业参会 数量为往届外省参会企业的15倍 [1] - 大石桥市水稻年产量6.6亿斤 年加工能力超100万吨 拥有35家龙头企业 [1] - 鞍山鹏程米业通过签约拟拓展长三角企事业单位采购渠道 [2] - 辽宁展区推出榛子露/冻梨汁/米芽露/人参茶等特色农副加工产品 [3] 技术装备创新 - 辽宁粮机展区展示车载移动式干燥机/立翻式卸车机/集装箱翻转机等设备 [2] - 金丰粮食机械应急烘干设备采用环流工艺 日处理75吨 每吨耗电40千瓦时 比传统设备节省20元/吨 [2] 配套活动 - 举办粮食政策和市场形势分析会 探讨期货现货结合/数字营销等议题 [3] - 同期举办第5届全国脱贫地区粮油展销会 覆盖340个脱贫县674家合作社和企业 [3]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聚焦粮食流通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 2025-07-13 08:42
行业动态 -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沈阳开幕 主题为"粮安天下聚合力 产销融通促发展" [1] - 大会首次采取"主会场+分会场"组合模式 在辽宁盘锦、朝阳分别举办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和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大会 [1] - 展览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 共有4000多家企业、2万余名行业人员参展参会 [1] 产品与技术展示 - 一批粮食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集中亮相 [1] - 大会专设消费帮扶展区 帮助农产品走向市场 [1] - 全国脱贫地区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展销会同期举办 为22个省区市的340个脱贫县、674家合作社和企业安排优质展位 [2] 产销对接成效 - 通过参展让农民生产的产品能够卖出 增加收入 [1] - 村集体投入机械成本 降低农户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投入 [1] - 促进脱贫地区企业农副产品走向"大市场" 帮助农民畅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1] - 展示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帮扶县粮食产业发展新面貌、新成效 [2]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开幕
快讯· 2025-07-12 15:50
行业活动 -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开幕 [1] - 来自全国的4000多家企业和2万余名行业人员参会 [1] 大会焦点 - 聚焦粮食流通领域 [1] - 围绕粮食产业全链条和各环节开展交流 [1] 交流内容 - 涉及产品、技术、服务等多方面交流 [1] - 为企业创新发展和共商合作搭建平台 [1] 大会目标 - 推动粮食流通提质增效 [1] - 服务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新疆夏粮单产增量全国第一
快讯· 2025-07-12 12:36
新疆夏粮产量 - 新疆夏粮单产达到每亩411 5公斤 较上年增加11 1公斤/亩 连续三年增加超10公斤/亩 [1] - 新疆夏粮单产较全国平均单产高35 9公斤/亩 增量全国第一 [1] - 新疆部分地区春小麦成熟较晚 预测产量达684万吨 [1]
上半年辽粮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31
辽宁日报· 2025-07-12 09:15
公司动态 - 辽粮集团入选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并取得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技术创新中心辽宁分中心资格 [1] - 公司探索应用推广智能仓储装备与服务技术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1] - 公司加大数智赋能力度 推进信息化建设 规划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一代数字技术 [1] - 公司落实藏粮于技 打造新质生产力 实现业财数据和集团化管理集中管控 [1] - 公司启动组建以来力度最大的结构性变革 打破区域、层级、隶属关系壁垒 制定13项核心任务和49项细化措施 [1] - 公司调整组织架构 同步新设业务板块布局 [1] 业务表现 - 公司储备业务运营管理、贸易流通、加工品牌、现代服贸、农产品等业务板块协同发力 [2] - 公司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体系 管理效能由低向高转变 [2]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5.5亿元 同比增长53.31% [2] - 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229.1亿元 同比增长27.14% [2] - 公司粮食收/采购量同比增长53.2% 销售量同比增长157.16% [2] 战略举措 - 公司推进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监管新模式 [1] - 公司推广应用智能仓储装备与服务技术 实现风险管控前置化、运营效能最大化 [1]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达2994.8亿斤 夯实大国粮仓根基
央广网· 2025-07-11 16:23
粮食生产与政策支持 - 2025年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播种面积3.99亿亩保持基本稳定,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 [1][2][3] - 25个夏粮生产省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安徽、河北、山西、四川分别增加17.5万、15.1万、11.2万和10.8万亩 [2] - 国家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 [2] 地方粮食收储与农户收益 - 安徽利辛县省级粮库占地262亩,累计收购小麦近3万吨惠及千余农户,政策收购价高于市场价 [1] - 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有效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 [1] - 各地建立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体系作为助农增收新引擎 [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河南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占全省农田78%,郏县恒压喷灌工程使小麦千粒重增加5%-8%,灌溉水利用率提升30% [2][3] -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河南通过维修机井、整治沟渠等措施抗旱保粮 [2][3] - 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工程服役40年后采用智能化管理平台,精准调度水源保障4万亩农田灌溉 [2] 种植结构调整 - 夏收春小麦、薯类、豆类等低产作物面积调减,高产作物冬小麦面积略增 [3] - 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稳定夏粮单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