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卓创资讯:贸易环节出货积极性提升 华北市场粮源供应增加
新华财经· 2025-07-08 11:45
新华财经北京7月8日电 7月4日开始华北市场玉米均价由涨转跌,产区部分市场玉米价格较3日下跌10- 30元/吨,截至7月4日,华北地区玉米均价为2427.85元/吨,环比跌幅0.26%,同比涨幅1.86%。价格 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贸易商出货性提升,玉米有效供应阶段性增加,需求相对稳定,供应面对玉米价格 支撑减弱,玉米价格承压窄幅下跌。 贸易商为锁定出库利润多积极出货 6月下旬开始,随着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上调,贸易商的出库利润提升,据卓创资讯电话调研了 解,6月底、7月初华北部分贸易商的出库利润在300元/吨左右,上下100元/吨的差值。因出货利润为 近几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且截至7月3日,华北地区玉米均价较1月2日已涨405元/吨,涨幅远超预期; 进入7月份以后,进口玉米拍卖启动,部分贸易商担忧后期玉米拍卖量增加,玉米供应增多,价格再涨 空间有限;另外,随着气温升高,玉米存储难度增加。多重因素影响下,华北地区贸易商玉米出货积极 性提升,当地玉米有效供应增加。 华北玉米价格短期偏弱后市或仍偏强 近期受华北及东北贸易商出货积极性提升影响,玉米供应阶段性提升;下游深加工企业刚需采购为主, 且开工存下降预期,饲料企 ...
外企持续“加仓”中国:向更高端产业升级转变
证券时报· 2025-07-07 02:17
外资企业加码在华投资 - 荷兰半导体公司恩智浦在中国投资半导体封装测试工厂并计划将晶圆制造转移到中国本土,执行副总裁李晓鹤提出"在中国,为中国 在中国,为全球"的发展策略 [1] - 中国市场占据恩智浦三分之一的销售额,中国工业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8%,汽车市场达到10%以上,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和销售量占全球70%,76%的电池在中国生产 [4] - 恩智浦正在中国选择晶圆厂合作伙伴,计划将产品从晶圆到封装测试全部在中国市场完成 [4] 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预期 - 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外资机构集体调高2025年中国经济预期,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市场"增持"立场 [2] - 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和股指目标,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出现能引领全球技术竞争的科技领袖 [2] - 2025年1-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同比增长10.4% [2] 汽车行业外资投资案例 - 宝马集团增资200亿元用于华晨宝马大东工厂升级,过去两年已在沈阳生产基地投资250亿元 [5] - 大众汽车集团投资25亿欧元(约212亿元人民币)拓展合肥生产及创新中心 [5] - 梅赛德斯-奔驰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 [5]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调研显示近70%会员企业将在2025年及今后加大对华投资,其中78%聚焦研发领域 [5] - 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在上海动工,是日企在华最大投资项目之一 [5] 外资流入领域扩展 -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开业,中国是乐高重要增长市场 [6] - 前5个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4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46%,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74.9%,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9.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20% [6] - 部分跨国公司关闭手机、家电、电脑产线,新增新型显示、新能源电池等生产线并扩大研发中心投资 [6] 外资战略定位 - 路易达孚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认为中国营商环境、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和庞大消费市场为全球贸易创造巨大机遇 [3] - 恩智浦加码中国投资旨在保障全球市场竞争力,中国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4] - 丰田汽车社长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进程将影响雷克萨斯转型轨迹 [5]
阿根廷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阿根廷2025年上半年粮食及其衍生品出口创纪录,达6,450万公吨。
快讯· 2025-07-02 00:18
阿根廷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阿根廷2025年上半年粮食及其衍生品出口创纪录,达6,450万公吨。 ...
美国地下首富:坚决不上市,年营收已经超越了当今的“世界首富”
搜狐财经· 2025-06-11 16:31
嘉吉公司概况 - 全球四大粮商之一 非上市企业营收第一 富可敌国[1] - 2020年营收1146亿美元 2023年1770亿美元 2024年1600亿美元[7] - 2023年营收比特斯拉(967亿美元)高出近两倍 2024年仍领先特斯拉(976亿美元)[9] 行业格局与市场控制 - 全球80%粮食贸易由ABCD四大粮商掌控 中国掌握剩余20%[3] - 控制粮食全产业链 从种子到加工运输再到终端销售[5] - 拥有大宗商品定价权 常被视为市场波动的幕后推手[7] 公司历史与业务发展 - 1865年创立于美国爱荷华州 最初为小型粮仓[13] - 二战后业务多元化 涵盖粮油 可可 咖啡 棉花 肉类 钢铁等领域[13] - 19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 现覆盖粮食 饲料 肉类 食品配料等业务[31] 公司治理结构 - 家族持股88% 采用三权分立董事会结构(6家族成员+5职业经理人+6独立董事)[19] - 每年80%利润再投资作为"战斗基金"[21] - 非上市带来决策高效 商业保密等优势[23]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全球粮价波动时公司利润创纪录 接近50亿美元[27] - 传统"四大粮商"概念演变为"十大农商" 中粮已成重量级玩家[33] - 新加坡丰益国际 日本伊藤忠等新兴竞争者崛起[33] 经营特点 - 利用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优势 在危机中实现利润增长[25][27] - 家族成员财富因粮价上涨跻身全球富豪榜[29] - 中国业务始于哈尔滨 现为重要战略市场[31]
逊克海事处多措并举助3.1万吨配额俄粮安全完成进口
中国新闻网· 2025-06-09 22:52
运输完成情况 - 6月9日16时30分许,"哈个推501"船队载运1000吨玉米从俄罗斯波亚尔科沃口岸返回逊克口岸,标志着这批俄粮全部安全完成进口,比合同提前一天完成运输 [1] - 逊克海事处完成进出口岸船舶查验115艘次,进口粮食3 1万吨 [3] 运输背景与挑战 - 5月23日2025年明水期逊克口岸正式通航,俄罗斯波亚尔科沃口岸的3 1万吨配额粮食(均为玉米)因合同约定须在6月10日前完成回运,日均运量需超1500吨 [2] - 俄粮仓储周期短、跨境物流链条复杂,叠加极端气象条件预判与船舶运力协调等多重风险变量,任何环节的流程阻滞均可能触发违约责任 [2] - 此次紧急调运涉及中方企业重大经济利益,更关系到中俄跨境贸易体系的信誉 [2] 解决方案与措施 - 逊克海事处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开通"7×24小时"通关绿色通道,实行"预约申报+随到随检"模式,最大限度压缩单船通关时间 [2] - 对参与运输的6艘船舶开展专项安全检查,整改隐患18项,确保适航性100%达标 [2] - 通过CCTV、北斗定位系统全天候监测黑龙江水域通航动态,提前预警3次恶劣天气 [2] 成果与意义 - 避免中方企业有可能违约的潜在损失 [3] - 体现中国口岸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国际化服务水平 [3] - 为"一带一路"北向通道建设注入新动力 [3]
茅台集团与中粮集团座谈
快讯· 2025-05-28 23:52
公司合作 - 中粮集团与茅台集团举行高层座谈 双方围绕深化合作、文化出海、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交流 [1] - 中粮集团提出以资源共享为核心 探索更广泛领域的创新合作模式 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1] - 茅台集团希望将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共同书写互利共赢新篇章 [1] 公司评价 - 中粮集团评价茅台为中国白酒行业领军企业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卓越品牌影响力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践行国企担当 [1] - 茅台集团评价中粮集团着眼全球布局 聚焦核心主业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粮商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方面作用显著 [1] 公司发展 - 茅台集团强调其发展得益于对质量的坚守、工艺的传承和技术的创新 造就始终如一的品质 成为香飘世界的名片 [1] - 中粮集团介绍自身发展情况 回顾与茅台合作历程及成果 期待未来推动双方事业高质量发展 [1] 参会人员 - 中粮集团参会人员包括副总经理庆立军、对外合作部总监陈刚、中粮酒业投资公司董事长高峰、中粮我买网投资公司总经理羊凯等 [1] - 茅台集团参会人员包括董事长张德芹、总会计师刘刚、茅台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向平等 [1]
川普天塌了,不是说好互相减税吗?为啥中国人还是不买美国货
搜狐财经· 2025-05-16 16:33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演变 - 加入WTO时被迫全面开放粮食市场 美国四大粮商(ADM 邦吉 嘉吉 路易达孚)迅速进入中国市场 [3] - 2003年美国农业部制造大豆减产假消息 国际大豆价格从2000美元/吨暴涨至4400美元/吨后暴跌 导致中国上百家油厂破产 [3] - 转基因大豆凭借高出油率20%和价格低30%的优势 迅速占领中国市场 目前超市80%大豆油原料来自美国转基因大豆 [4] 南美供应链布局 - 在巴西建设年吞吐量6000万吨的巨型码头 在秘鲁修建深水港 并配套建设农业腹地铁路网 [6] - 自主建设的南美物流体系使巴西大豆运输成本低于美国西海岸发货 [8] - 通过"基建换粮食"模式 实际掌控南美粮食供应链 [8] 产业格局变化 - 东北大豆种植90%使用孟山都种子 形成种子依赖 [4] - 南美农产品质量媲美美国且价格更具竞争力 改变中国进口来源结构 [6] - 当前中美贸易谈判中 大豆 玉米 棉花成为重要反制筹码 [8] 行业竞争态势 - 美国四大粮商曾通过价格操纵手段 三天内导致国际粮价暴跌 [3] - 中国消费者偏好从价格敏感转向更重视食品安全 影响进口选择 [6] - 基建投资正帮助中国摆脱对美国农产品供应链的依赖 [8]
增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经济日报· 2025-05-02 06:03
关税反制与进口多元化 - 对美国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加征关税是应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必要反制措施 [1] - 来自美国的粮食进口量显著下降,但不会影响国内粮食稳定供应 [1] - 入世初期大豆、玉米进口超90%依赖美国,2003年大豆贸易战导致国内压榨企业部分破产 [1] - 目前巴西已成为大豆和玉米最大进口来源地,澳大利亚成为小麦最大进口来源国 [1] - 2024年美国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量占我国消费量比重很低,且可替代性强 [1] 粮食生产能力提升 -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2] - 去年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 - 大豆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油料产量稳步增加 [2] - 今年将稳定水稻、小麦生产,巩固提升大豆产量,同步提升油料自给能力 [2] 粮食储备调控体系 - 已建立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的粮食储备体系 [2] - 粮食库存充足、结构优化,口粮储备保持较高水平 [2] - 可通过释放储备粮和最低收购价粮满足市场需求 [2] - 需加强政府储备粮管理,优化储备结构,强化穿透式监管 [2] 粮食节约减损措施 - 实施全谷物行动,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型 [3] - 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利用加工副产物提高食用油自给率 [3] - 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 [3] - 利用菜籽粕、棉粕、花生粕等替代豆粕,减少大豆进口 [3] 粮食安全保障策略 - 通过进口多元化、产能挖潜、储备调控、全链减损四重防线提升粮食安全 [3] - 强化底线思维,运用政策组合拳应对外部冲击 [3] -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3]
日本大米进口商将采购量提高20倍
搜狐财经· 2025-04-28 03:23
大米进口量激增 - 预计日本私营部门2025财年大米进口量将比前一年增加约20倍[1] - 主要贸易公司和批发商本财年将进口4万多吨大米 相当于约70万人的年消费量[1] - 大部分进口大米将来自美国[1] 进口政策变化 - 日本正考虑扩大大米进口的免关税最低准入配额 作为美国贸易谈判的一部分[3] - 日本政府每年通过该框架进口77万吨大米 最多拍卖10万吨 2024年全部售出[3] - 私营部门进口关税为每公斤341日元(2.40美元)[3] 公司进口动态 - Kanematsu将在12月前从美国进口2万吨大米 是最初计划的两倍[3] - 已与餐馆、零售商等客户签订超过1万吨的合同 预计需求将继续增长[3] - Shinmei将在7月前进口2万吨大米 其中大部分已经售出[3] - Kitoku Shinryo计划2025年通过政府拍卖和私营部门进口采购近1万吨大米[3] - 伊藤忠商事、丸红商事和住友商事预计也将从海外购买大米[3] 价格与市场情况 - 日本私营部门2024财年前11个月进口1497吨大米 是2023财年全年进口量的四倍多[4] - 5公斤平均零售价已连续15周上涨至4217日元 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4] - 进口大米每5公斤售价约3000日元 日本名牌大米售价4000-5000日元 储备大米约3500日元[4] - 永旺4月开始销售8:2混合的美国和日本大米 4公斤2780日元[4] 餐饮业应用 - Colowide在其Gyukaku和Shabu Shabu On Yasai连锁店使用加利福尼亚州的Calrose大米[5] - 吉野屋控股公司和松屋食品控股公司2024年改用国产和进口大米的混合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