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店
icon
搜索文档
“亏得没办法了”!去年全国关闭药店约3.9万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4:12
行业规模变化 - 2009年全国药店数量38.14万家 市场规模1531亿元 截至2024年底全国药店总数突破68万家 平均每万人拥有4.6家药店 远高于日本和美国水平 [1] - 2024年全国关闭零售药店约3.9万家 零售药店数量首次进入负增长阶段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净减少约3000家 [3][5] - 实际关店数量远超统计值 因政策允许半年内保留资质重开 估计2024年实际关店数量比3万家多一倍 [5] - 国外药店密度为5000-6000人支撑一家药房 国内正常水平应为30-40万家 当前近70万家意味着至少三分之一药店将关门 [6] - 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全国药店数量回归到40万家左右 2025年估计关店10万家 [11] 企业经营策略转变 - 上市药房企业明确传递暂停扩张信号 老百姓2025年计划开店1000家 主要为加盟门店且以老店转加盟为主 上半年净增108家门店中加盟增305家 直营减197家 [3] - 行业从扩规模转向收缩 资本主导的高价收购模式终结 收购价从销售额1.7倍降至市值仅销售额30%-40% [5][11] - 关店成为最有效止损手段 区域连锁药房2024年关120家店裁500人 亏损2000多万元 2025年通过关店勉强维持盈利 [8][11] - 线上销售普遍亏损 例如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 线上促销价2元 卖一盒亏12元 平台抽成和配送费占15%利润 [9] - 行业毛利率普遍降至20%左右 扣除线上成本后几无利润 自有品种较多企业毛利率仅7%-8% [9][10] 盈利能力与行业前景 - 上市公司纯利润率降至1%-3% 即1亿元销售额仅200万元左右利润 特别好的企业约600万元 [12] - 行业现金流较好但纯利润下降匪夷所思 预计1%-3%利润水平难以维持 将导致更多关店 [12][13] - 药店行业不再被视为好生意 根源在于误将红利当能力 处方外流利好未兑现 线上低价冲击及过度饱和导致结构性调整 [4][7][13][14][16] - 行业进入结构性增长新阶段 告别过去普涨和规模驱动模式 需要调整过度饱和的药店数量 [16]
三位药店人讲述:从疯狂开店到加速关门,药店数量将再减少三分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0:11
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 - 全国药店数量从2009年38.14万家增长至2024年68万家,15年间增长78% [1] - 药店市场规模从2009年1531亿元持续扩张 [1] - 2024年零售药店数量首次负增长,关闭约3.9万家,2025年第一季度净减少约3000家 [1][2] - 行业密度达每万人4.6家药店,远超日本和美国水平 [1] - 合理药店数量应为30-40万家,当前超饱和状态导致约三分之一药店需关闭 [3] 企业经营状况 - 老百姓大药房2025年上半年净增108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净增305家,直营店净减197家 [1] - 上市药房企业纯利润率降至1%-3%,销售额1亿元对应净利润约200万元 [8] - 区域连锁药房案例显示2024年净亏损2000多万元,关闭120家门店并裁员500人 [6] - 行业毛利率约20%,扣除平台抽成和配送费15%后盈利空间极小 [6] - 线上订单占比在省会城市超20%,三四线城市仅5%-6% [7] 市场竞争与并购动态 - 资本推动高价收购,历史收购价达销售额1.7倍(10亿元销售额对应16-17亿元出价) [7] - 当前上市公司市值仅为销售额30%-40%(100亿元销售规模对应30-40亿元市值) [7] - 资本主导的连锁药房因收购成本过高难以出售门店 [2] - 线上平台低价倾销: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线上售2元,三九感冒灵进货价13-14元/线上售4-5元 [6] 行业转型挑战 - 处方外流预期未兑现,2017年技术通路打通但处方未能流出 [9] - 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关店瘦身,老百姓大药房2025年计划新开1000家店以加盟店为主 [1] - 尝试产品多元化、私域流量和客户黏性提升等措施效果有限 [3] - 行业从粗放式规模驱动转向结构性增长新阶段 [10] 行业认知转变 - 过去误将行业红利视为自身能力,实际100%增长得益于时代红利 [9] - 经营者讨论主题从"如何发展"转变为"如何生存",从"如何赚钱"转变为"如何减亏" [3] - 2024年药店数量绝对值下降为20多年来首次,标志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10] - 实际关店数量远超官方数据,估计2024年真实关店数量达官方3万家的两倍 [2]
深度中报观察丨三位药店人讲述:从疯狂开店到加速关门,药店数量将再减少三分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0:06
行业规模与历史发展 - 2009年全国药店数量38.14万家 市场规模1531亿元 截至2024年药店总数突破68万家 平均每万人拥有4.6家药店 远高于日本和美国水平 [1] 行业转折与负增长 - 2024年全国关闭零售药店约3.9万家 零售药店数量首次进入负增长阶段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净减少约3000家 [2] - 实际关店数量远超官方数据 因政策允许半年内保留资质重开 据上市药房董事长估计去年实际关店数量比3万家多一倍 [4][6]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收缩 上市企业明确传递暂停扩张信号 [2][6] 企业策略调整案例 - 老百姓药房2025年上半年净增门店108家 其中加盟店净增305家 直营店净减197家 2025年计划新开1000家店 主要为加盟店且以老店转加盟为主 [2] 线上冲击与盈利困境 - 线上平台低价销售导致严重亏损 例如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 线上促销价2元 卖一盒亏12元 三九感冒灵进货价13-14元 线上常卖4-5元 [10] - 平台抽成和配送费约占15%利润 扣除后毛利率仅剩约5% 若成本控制好且自有品牌多 毛利率可达7%-8% [10][11] - 区域连锁药房线上订单占比超20% 远高于三四线城市5%-6%的占比 线下盈利反哺线上亏损 [10] 资本泡沫与估值变化 - 资本曾高价收购药店 收购价达销售额1.7倍(例如10亿销售额出价16-17亿元) 当前上市公司市值仅为销售额30%-40%(例如100亿销售额市值30-40亿元) [12] - 资本主导的连锁药房因收购成本过高 现难以出售门店 [6] 行业饱和与结构调整 - 国际标准5000-6000人支撑一家药房 国内正常水平应为30-40万家 当前近70万家意味着超三分之一药店需关闭 [7] - 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全国药店数量将回归40万家左右 2025年关店数量可能达10万家 [12] 盈利能力恶化 - 上市公司纯利润率仅1%-3% 即1亿元销售额纯利润约200万元 最高约600万元 且该利润水平难以维持 [13] - 区域连锁药房2024年净亏2000多万元 2025年通过关店裁员勉强维持盈利 [9] 发展驱动因素反思 - 行业高速发展主要依赖政策红利而非经营能力 2017年处方外流预期吸引资本涌入 但2024年确认利好难兑现 [14][15] - 行业过度依赖"用药赚钱"惯性 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结构 [15] 行业分类与生存状态 - 药店经营者分为三类:上市公司必须活下去 中等规模连锁关店瘦身并探索经营 小规模经营者随时可能撤退 [13] - 行业进入结构性增长新阶段 不再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 [17]
上市连锁药店半年业绩出炉
国际金融报· 2025-09-04 00:2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7家头部连锁药店中4家营收下滑3家保持增长 [1] - 行业整体面临增长放缓与盈利分化局面大参林以135.2亿元营收居首益丰药房以8.8亿元净利润成为最赚钱企业华人健康以42.17%净利润增速成为增长最快企业 [3][4] - 一心堂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营收89.14亿元同比下滑4.20%净利润2.50亿元同比下滑11.44% [3] 企业具体财务数据 - 老百姓营业收入107.74亿元同比下降1.51%归母净利润3.98亿元同比下降20.86% [3] - 大参林营业收入135.2亿元同比上升1.3%归母净利润7.98亿元同比上升21.4% [3] - 益丰药房营业收入117.22亿元同比下降0.35%归母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10.32% [3] - 健之佳营业收入44.57亿元同比下降0.6%归母净利润7238万元同比上升15.1% [3] - 漱玉平民营业收入48.81亿元同比上升1.3%归母净利润3625万元同比上升49.8% [3] - 华人健康营业收入25.04亿元同比增长15.52%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42.17% [3] 门店扩张策略调整 - 行业门店扩张策略整体调整出现关店潮老百姓直营门店净减少197家国大药房减少643家益丰关闭272家一心堂关闭241家健之佳调整关闭60家 [6] - 一季度全行业约3000家药店关闭退出市场行业存量近70万家洗牌刚刚开始 [6] 线上竞争与政策压力 - 线上平台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美团等凭借供应链优势打破传统药店价格壁垒导致线下药店客单价与毛利率双降 [6]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带量采购扩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冲击药店盈利模式医保飞检常态化导致中小药店销售额大幅下滑 [7] - 租金人工费用上涨及数字化转型成本加重运营负担 [7] 业务多元化转型 - 连锁药店扩展至健康管理和药妆领域提供用药指导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如健之佳健康管理中心使单价提升25% [9][10] - 增加美妆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大健康商品销售老百姓非药品类收入同比增长超9%一心堂计划将非药销售占比提至40% [10] - 漱玉平民自有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约4%占比零售总额14%大参林建立O2O24小时送药服务体系 [10] 行业未来机遇 - 处方外流趋势持续2025年预计规模达5000亿元为零售药店带来增量市场 [11] - 带量采购常态化与医保支付改革持续影响行业毛利率 [11]
国药一致:药店行业在未来整个医药流通的环节中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3 17:17
行业定位与价值 - 药店行业在未来医药流通环节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1] - 零售药店在中长期仍具备重要的社会价值 [1] 政策影响与行业趋势 - 国家政策加大对于零售药店的管理形成短期行业增速减慢压力 [1]
江苏省仪征市市场监管局新城分局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检查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3 16:18
此次检查以药品购进、验收、存储、近效期管理等为重点,检查药店是否存在非法渠道购进药品、销售 假劣药、药品陈列不符合要求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针对高温天气特点,重点查看了店内温控设备的 运行状态、温湿度记录,督促经营者主动落实药品安全主体责任,保障药品购进渠道合法、储存环境适 宜,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下一步,新城分局将持续加大检查力度,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筑牢药品质量 安全防线,为群众构建安全、放心的用药环境。(江苏省仪征市市场监管局 宦琪)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江苏省仪征市市场监管局新城分局针对辖区药店开展药品安全检查工作,全 力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
药店也调改 一心堂未来专业药房、泛健康药店“三七开”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2:3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面临整体供给过剩 店均服务人数下降 需提升单店产出与坪效 [1] - 2025年医药零售行业正式进入转型期 2024年四季度出现增长拐点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总量跌破70万家大关 净减少约3000家 [2]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89.14亿元 同比下滑4.20% 归母净利润2.5亿元 同比下滑11.44% [2] - 零售收入下滑超2个百分点 分销 中药原料供应及中药饮片业务大幅下滑为主动性调整 [2] - 门店数量近年来首次净减少 新开业203家 关闭241家 期末门店11372家 对比2024年净新增超千家 [2] 门店转型战略 - 启动万家门店全面转型 30%转向专业药房 70%转向多品类药店 [1][3] - 多品类药店引入美妆 个护 母婴 功能食品 潮玩等品类 保持药品核心优势 [3] - 专业药房聚焦DTP和慢病管理 配备专业药师及医疗资源 承接处方外流及医保统筹支付 [3] - 截至8月底已完成超400家门店调改 [3] 转型实施规划 - 2025年计划完成1000家多品类门店改造 2027年完成所有门店品类与场景建设 [4] - 专业药房计划2-3年内完成打造 2027年完成慢病用药与服务体系系统化升级 [4] - 调整店员考核指标 纳入非药销售额 复购率 客品次等服务类指标 [3] 转型初步成效 - 专业药房单店产出较高 当前调改的400余家多元化药房单店销售额略高于平均水平 [4] - 2025年很难因门店调改产生大幅财务指标改变 因净利润受多因素影响 [4] - 公司将持续控费提效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仍有优化空间 [4]
医药板块中报总结及投资展望
2025-09-02 22:41
**医药板块中报总结及投资展望 20250902** **一 行业整体表现与子板块分化** * 医药板块2025年上半年整体业绩分化明显[2] * 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 仿制药向创新药切换成为增长动能[2] * 流通板块业绩承压 回款周期增加[2] * 医疗器械板块净利润同比下滑28% 体外诊断下滑37% 医疗耗材下滑6% 但预计已过低谷期[2] * 中药板块受院外去库存及院内影响短期承压[2] * 药店板块收入同比下滑但净利润提升 降本增效显著[2] * 医疗服务与消费医疗需求回暖 在技术升级和消费需求双重驱动下走出低迷[2] **二 创新药与Biotech公司** * 创新药公司业绩优于仿制药公司 应关注多抗 双抗 ADC 小分子赛道及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治疗领域[1][4] * 22家代表性Biotech公司累计营收从2019年77亿元增长至2024年668亿元 年复合增速达54%[9] * 2025年上半年Biotech总收入389亿元 同比增长近30% 产品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39%[9][10] * 核心大单品放量受益于产品出海(如百济神州美国销售额增52% 欧洲增81%)疗效优势(如艾力斯伏美替尼增速51%)和独家适应症(如诺诚健华奥布替尼收入增53%)[11] * 研发和销售费用率持续下滑 商业化团队人均单产超300万元/每人/每年[13][14] * 国内创新药企临床管线全球竞争力提升 多家通过BD出海证明研发能力 预计进一步步入业绩收获期[12] **三 医疗器械板块** * 政策端频繁出现利好 医疗设备招标恢复 渠道库存压力减轻 头部企业份额提升[1][5]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约5% 利润端下滑24%[20] * 医疗设备细分领域二季度收入同比消耗约5% 归母净利润下滑28% 毛利率从53%降至49%[21] * 预计下半年迎来拐点 招标数据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加速[22] * 医疗耗材板块单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33% 利润同比下降6%[23] * 体外诊断板块利润同比下滑约38% 毛利率从62.43%降至59.66%[25] * 头部企业海外市场增速快于国内市场(如迈瑞 联影 新产业 安图 南威新迈 鱼跃 三诺)[26] * 建议关注海外市场拓展领先 国内设备龙头及创新能力优秀的公司(如南威迈瑞 三诺 新迈)[28] **四 中药板块**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承压 第二季度扩维规模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27] * 名贵中成药如片仔癀 东阿阿胶和同仁堂核心产品营收相对稳健[27] * 东阿阿胶实现双位数增长 同仁堂医药工业前五名系列收入近30亿元同比正增长 毛利率47%[29][30] * 云南白药器物剂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约21% 羚锐制药核心产品通络驱痛膏稳健增速 奇正藏药提高剂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15% 马应龙治治药品收入同比增长超7%[32] * 中药创新管线布局推进 如方盛制药选期健骨片2024年收入1.1亿元增28% 2025年上半年销量增超70%[33] * 中药企业积极布局化学及生物制品创新管线(如华润三九与博瑞医药合作减重降糖注射液 吉川与南京正祥合作玛西洛沙韦片)[34] **五 药店行业**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收入持平 但二季度利润端双位数同比增长[35] * 扩张节奏放缓 关店数量超过新增门店数量[35] * 降本增效显著 益丰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82个百分点(房租减少约7200万元 工资减少约3400万元)大参林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15个百分点(房租减少约2400万元 工资减少约6900万元)[37] * 中西成药销售规模波动不大 刚需属性明显[38] * 药品追溯码政策助力行业合规 政策支持强化药店健康促进功能[39] * 行业竞争格局优化 全国门店数回落至70万以下 小连锁出清明显(占比从28%降至26.5%)龙头公司市占率有望提升[40] * 看好门店调整效果 品类结构优化 政策合规及降本增效空间[41] **六 生物制品与流通企业** * 生物制品板块表现分化 14家代表性企业上半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5] * 疫苗板块多数企业由盈转亏 二类疫苗核心品种HPV销售达峰值 国产创新疫苗同质化竞争严重[17][18] * 血液制品板块收入端相对稳健 但原料端供给持续双位数增长 主要产品价格中枢下行导致毛利率和净利润显著下降[19] * 流通企业收入基本持平 但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1.2% 毛利率小幅下滑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加[6] * 国控 华润医药和上海医药表现相对优异[6] **七 制剂与医疗服务** * 制剂类公司整体业绩稳健 上半年营收持平 归母净利润增速达20% 主要受益于创新制剂产品出海(如拉西萨)[7] * 研发费用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高壁垒且转型快的头部企业(如恒瑞 翰森)盈利能力更强[7] * 医疗服务板块2025年上半年收入中个位数增长 毛利率有所下滑[42] * 消费医疗领域眼科和齿科复苏明显 屈光手术新技术带动ASP企稳 视光业务增长坚实 齿科以价换量推动证金业务高增长[45] * 严肃医疗领域企业降杠杆 稳资产负债表 控制资本开支 提升运营效率[46] * 看好AI落地应用提升服务效率与可及性的公司(如爱尔眼科 通策医疗 顾生堂 普瑞眼科 锦欣生殖 时代天使)[47]
调研速递|一心堂接受东北证券等60家机构调研,上半年营收89.1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20: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9.14亿元 同比下滑4.2% 零售收入下滑2个多点 分销及中药原料业务下滑幅度较大[2] - 净利润呈两位数下滑 现金流健康稳定 资产负债率处于健康水平[2] - 仅四川本草堂子公司有银行贷款融资 其他子公司无有息负债[2] 门店运营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门店总数11,372家 上半年净减少126家[2] - 新开门店导致房租人工等刚性费用增长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仍有优化空间[2] - 近三分之一门店增加医疗属性 截至8月底完成门店调改超400家[3] 业务转型战略 - 2025年计划完成1000家门店调改 2026年完成剩余70%门店的70% 2027年完成全部门店品类与场景建设[3] - 推进数字化建设 通过一心数科子公司实现数据流程链通[3] - 中药业务向药食同源配方颗粒方向转型 加大研发投入[3] 新兴业务发展 - 医养业务首个中心两年实现盈亏平衡 已筹备第二个中心计划2026年上半年投用[3] - 分销与原料业务主动收缩 停止有信用风险客户业务[3] - 在9省市开展11种商业保险业务 探索新模式但不重投入[4]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10-11月将进行战略复盘 规划未来3-5年发展[4] - 将非药品类销售额和顾客复购率纳入绩效考核[4] - 目标未来3-5年非药销售占比达到40% 下半年非药销售增速加快[4] 市场应对措施 - 云南四川处方药销售下滑 通过开拓新区域和扩充非药品类弥补[4] - O2O业务增长快速但医保销售占比可忽略 毛利率回归理性[4] - 省外门店调改进度较快 海南等地选品由集团统一指导[4]
一心堂(002727) - 2025年9月1日调研活动附件之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5-09-02 19:3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9.14亿元,同比下滑4.2% [2] - 零售收入下滑2个多点,分销、中药原料供应及中药饮片业务下滑幅度较大 [2] - 净利润呈两位数下滑 [2] - 非药销售占比近20%,目标未来3-5年非药占比达40% [11] - 器械及其他品类占比16.4%(2024年13%) [11] 门店运营 - 截至2025年6月门店数量11,372家,上半年减少126家 [2] - 计划70%门店向泛健康品类的"多品类"药店转型,30%向"专业药房"转型 [4] - 截至8月底调改门店超400家 [4][6] - 2025年计划完成1000家门店调改,2026年完成近一半门店,2027年完成所有门店品类与场景建设 [8] - 专业药房单店产出略高于平均水平 [13] 业务调整与战略 - 主动收缩分销与原料业务,停掉有信用风险的客户业务 [4] - 数字化建设由成都子公司一心数科负责 [4] - 中药业务向药食同源、配方颗粒及国标产品方向推进 [4] - 首个医养中心两年实现盈亏持平,筹备第二个中心计划2026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4] - 2025年10-11月进行战略复盘,规划未来3-5年发展战略 [4] 区域与政策影响 - 云南、四川两省处方药销售下滑十几个点,中西成药整体下滑超过4% [7] - O2O业务增长较快,医保业务销售占比可忽略 [9] - 省外海南、贵州、重庆、山西、四川调改进度快,重庆调改门店销售变化大于云南 [14] - 在9省市开展11种商保业务,近期探索与保险公司新合作 [15] 费用与成本控制 - 新开门店带来房租、人工等刚性费用增长 [3]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仍有优化空间 [3] - 三季度将优化房租、营销费、运输费及日常办公费等费用 [10] - 运营成本略降,毛利率回归理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