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全资公司提起仲裁的公告
文章核心观点 云南旅游全资企业设计院就永州湘源未按合同约定付款事宜提起仲裁,涉案金额暂计151,415,427.36元,案件已受理未开庭,对公司利润影响尚无法判断 [2][3][4] 本次仲裁事项的基本情况 仲裁各方当事人 - 申请人为华侨城(深圳)文化旅游设计有限公司 [5] - 被申请人为永州湘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5] 仲裁机构 -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5] 案件基本情况 - 2019年12月13日设计院与永州湘源签订《项目总承包合同》,项目已基本完工 [5] - 永州湘源自2021年9月以来长期拖欠进度款,经催告拒不付款 [5] - 设计院就前期费余款及室内设备费进度款提起仲裁,保留对其他欠付款项主张权利 [5] 仲裁请求 - 请求裁决永州湘源支付前期费100,000,000元 [6] - 请求裁决永州湘源支付室内设备进度款49,105,000元及逾期付款违约金(暂计1,810,427.36元) [6] - 请求裁决永州湘源承担本案仲裁及实现债权费用(暂计500,000元) [6] 其他尚未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 - 除已披露事项外,公司及下属公司无应披露未披露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8] 对公司的影响 - 仲裁案件未开庭,对公司本期或期后利润影响不确定,公司将按要求处理 [8] 备查文件 - 《仲裁申请书》 [8] - 《DP20250470号项目总承包合同争议案仲裁通知》 [8]
曲江文旅: 曲江文旅信息披露管理制度
证券之星· 2025-04-02 21:51
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总则 - 信息披露制度旨在规范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维护公司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 [1] - 信息披露范围包括可能对证券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及监管要求披露的信息,涵盖定期报告、临时报告、招股说明书等文件 [1] - 信息披露义务人包括公司及董事、监事、高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主体 [2] 信息披露基本原则 - 信息披露需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原则,不得有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同时需简明易懂 [2] - 信息应公平披露,不得提前泄露,内幕信息知情人在披露前不得公开或利用信息交易 [2] - 涉及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的信息可按规定豁免或暂缓披露 [3][6] 定期报告要求 - 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4个月内披露)、中期报告(2个月内披露)和季度报告(1个月内披露) [5] - 年度报告需包含公司基本情况、主要财务数据、股东持股情况、董监高任职及报酬等16项内容 [5] - 定期报告需经董事会审议,董事、监事需签署书面确认意见,无法保证真实性时应投反对票或发表异议 [7] 业绩预告与快报 - 预计年度净利润变动超50%或亏损等情形需在会计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预告 [8] - 业绩快报需包含营业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等关键指标,与预告差异超20%时需更正 [9][10] - 半年度业绩变动超50%需在结束后15日内预告 [8] 临时报告要求 - 重大事件如大额赔偿责任、资产减值、股东权益为负等需立即披露 [10] - 控股股东股份质押超5%、主要资产被冻结、会计政策变更等事项均属披露范围 [11][13] - 重大诉讼涉案金额超1000万元或占净资产10%以上需及时披露 [21] 交易披露标准 - 交易资产总额占最近一期总资产10%以上或净利润影响超100万元需披露 [17] - 关联交易金额超300万元且占净资产0.5%以上需披露,超3000万元需提交股东会 [20] - 连续12个月内与同一关联人累计交易需合并计算披露标准 [20] 信息披露职责分工 - 董事长承担首要责任,董事会秘书负责组织协调信息披露事务 [23] - 董事需对定期报告签署确认意见,监事会需审核并提出书面意见 [23] - 高管需及时向董事会报告重大经营事件,财务总监配合董秘财务信息披露工作 [24] 信息保密与问责 - 信息披露义务人不得泄露未公开信息,董秘需制定保密措施 [30] - 中介机构泄露信息需承担法律责任,违规披露责任人可能被追偿 [31] - 制度由董事会解释修订,与监管规定冲突时以监管要求为准 [31]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增加消费金融供给|每周金融评论(2025.3.10-2025.3.16)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17 19:27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金融领域热点事件展开,涵盖消费提振政策、金融监管举措、市场异常现象打击及黄金价格走势等内容,反映当前金融市场动态及政策导向,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3][4][6][7] 热点聚焦 - 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方案旨在提振消费、扩大需求,通过增收减负等解决制约消费问题 [3] - 政策将从提升服务供给质量、提供财政补贴、优化信贷政策等多方面支持居民消费,注重培育新兴消费领域,目标是年底消费回暖,将公布消费数据并调整方案 [4] 重大会议 - 2025年3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要增加消费金融供给,金融机构需围绕各类消费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消费服务行业信贷投放 [4] - 国家多部门密集出台政策,关注保护消费者权益,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 [5] 重大政策 - 中国证监会将整治股市虚假信息作为重要工作,会同公安、网信等部门全链条联动,打击编造、传播股市谣言行为,具体举措包括加强监测查处、主动辟谣和投资者教育 [6] - 股市“小作文”会引发市场异常波动和操纵股价牟利,多部门打击旨在保护投资者、维护市场原则,建议投资者通过官方渠道验证信息 [7] 重大事件 - 3月14日凌晨,COMEX黄金期货价格一度站上3000美元/盎司,傍晚现货黄金首次突破该关口,2025年以来涨幅超14% [7] - 黄金突破3000美元关口原因包括特朗普加征关税带来全球经济动荡、近期全球出现“黄金荒”现象、美国政府考虑延期兑付债务 [8] 重要数字 - 2025年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14万亿元,2月单月新增近万亿元,社融增量2.24万亿元,同比多增7416亿元,2月贷款增量达万亿元属历史较高水平 [8] - 2025年2月贷款增量虽处传统信贷“小月”但保持较高水平,传递出政策支撑实体经济、信贷结构优化、未来政策仍有发力空间等信号 [10]
把提振消费,放在更突出位置!消费不再是慢变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19:24
政府工作报告消费政策解读 - 核心观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作为首要任务,通过以旧换新、增收减负、优化供给等系统性措施拉动内需,推动消费提质升级[1][4][6][9] 消费市场表现 - 2024年商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0%,显示居民消费显著增长[1] - 设备更新投资和家电销售额增速均达12%以上[1]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家电3C品类实现150%以上增长[7] 以旧换新政策 - 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6] - 极米科技建议将智能投影仪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7] - 海信指出县乡中小商家参与门槛高问题,建议扩大乡镇个体工商户参与范围[7] 消费供给优化 - 放宽准入限制,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8] - 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8] - 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入境消费,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8] 收入与消费联动 -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5] - 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5] - 落实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旅体消费潜力[8][10] 消费环境建设 - 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11] -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11] - 加快推进部分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10] 外资企业机遇 - 消费市场潜力释放为外企提供广阔发展空间[8] - 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优化外资营商环境[8] - 中国文化IP走红预计带动2025年来华旅游消费热潮[10]
解码2025年经济预期目标:5%GDP、2%通胀、4%赤字率怎么看
证券时报网· 2025-03-05 13:57
GDP增长目标 - 2024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2023年目标持平,符合市场预期 [1][2][4] - 设定5%目标基于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同时考虑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 [2][4] -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仍处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新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光伏、人工智能等成为增长新引擎 [3][4] - 制造业PMI、房地产销售、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显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2] - 实现5%增长有助于为"十四五"收官和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基础 [4][5] CPI目标调整 - 2024年CPI涨幅目标从3%下调至2%,为2004年以来首次低于3% [1][6] - 调整反映当前物价下行压力大于上涨压力,政策旨在推动物价温和回升 [6][7] - 2023年实际通胀率低于1%,政策期望将通胀率推高至接近2%水平 [6][7] - 地方政府普遍将通胀目标从3%下调至2%,显示政策更加务实 [7] 财政政策 - 2024年赤字率拟按4%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 [9]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9] - 赤字率创2008年以来新高,体现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决心 [9][10] - 增量财政资金将用于基层"三保"支出、科技创新和中央预算内投资 [10] - 广义财政赤字率接近10%,显示政策操作空间扩大 [10] 产业发展 - 新能源汽车、光伏、造船等产业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3] - 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3] - 房地产行业拖累效应逐步减弱,出现积极变化 [3] - 政策将强化对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