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
搜索文档
 张家港发布三年行动计划,锚定“九大领域”协同发力
 苏州日报· 2025-11-03 10:01
张家港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纪峰表示,力争到2028年成功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区域竞争力的服务 业创新发展高地,让"张家港服务"与"张家港制造"双向赋能、相得益彰。 同时,该市在商务中介、人力资源、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等领域将构建强有力的要素支撑体系;在 农文体旅领域通过组建文化产业招商中心,拓展"文旅+""体育+"模式打造消费新引擎;在金融服务领 域,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实体经济发展注 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坚实的产业基础离不开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张家港市将系统构筑"四个一批"支撑体系,规划建设一 批功能复合、特色鲜明的高标准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一批高质量服务业载体,搭建一批高水平服务业平 台,引育一批高素质服务业人才。 服务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关键体现。昨天(10月31日),张家港 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开启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会上,《张家港市推动服务业高质 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到2028年,该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超过2050亿元,形成2至3 个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服务业集群。 围绕这一宏伟蓝 ...
 万林物流:本次解除质押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约2831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18:42
每经AI快讯,万林物流(SH 603117,收盘价:5.27元)10月3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日,江 苏万林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共青城苏瑞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约9331万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57%。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控股股东共青城苏瑞及其一致行动人樊继波先生、 共青城铂瑞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青城铂宸投资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约1.9亿股,占公 司总股本的31.68%。本次解除质押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约2831万股,占其合计 持有股份的14.91%,占公司总股本的4.72%。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接到控股股东共青城苏瑞的通知, 获悉共青城苏瑞所持有公司部分股份已解除质押,本次解除质押股份数为1930万股。 每经头条(nbdtoutiao)——多地出现"负电价",既然卖电"不挣钱",为何电厂不愿停机? (记者 曾健辉) 2024年1至12月份,万林物流的营业收入构成为:现代服务业占比95.19%,其他业务占比4.81%。 截至发稿,万林物流市值为32亿元。 ...
 不断塑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新华日报· 2025-10-31 05:50
"十四五"期间,连云港市赣榆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赋能生产、服务生活"为导向,以"量质 并举、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推动第三产业提质扩容,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 务业新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聚焦能级提升 扩大产业规模"基本盘" 赣榆区将扩大服务业总量、提升产业能级作为首要任务,以"引、育、转、聚"四大举措推动产业集聚发 展,夯实经济增长根基。 精准"引"资,锚定高端赛道。聚焦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主攻软件信 息、现代物流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生活性服务业瞄准高端商业、文体旅游等消费升级方向,着力引 进带动性强、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的优质项目,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精心"育"企,壮大经营主体。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部省共建苏鲁海产品市场、中储粮等重点项目加速落 地见效;实施头部企业培育计划,支持纳福人力资源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分类指导、梯次培 育"机制,形成"龙头引领、中小协同"的服务业企业发展生态。 加速"转"型,激活传统动能。成立海洋科创中心、组建海洋科创联盟,依托省市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 支持传统服务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业态升级 ...
 赵刚主持召开省政府第三十六次常务会议
 陕西日报· 2025-10-28 07:12
会议强调,要强化政策衔接和政策协同,着力增强政策整体效果,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 效。要夯实工业支撑,稳定煤、油、气、电行业生产运行,持续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深入开展"暖企行 动",着力推动工业稳产增效。要扩大有效投资,完善"四个一批"项目管理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 度,用好各类政策资金,细致做好项目谋划,做深项目前期、强化要素保障,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 量。要多措并举稳消费,办好各类促销活动,发挥好文旅、体育、娱乐等服务消费带动作用,助推批零 住餐业发展,加快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效提升支撑服务 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要守牢风险底线,做好秋粮抢收抢烘和秋种工作,抓好高校毕业生、脱贫人 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防范化解金融、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细致做好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 范、信访积案化解、冬季供暖等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全省"一盘棋",压紧压实各地 稳增长责任,加强工作督导和部门协同,强化偏离度管理,集中力量解决各类难点堵点问题,统筹推进 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奋力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要按照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安排,科学编制好我省"十 五五"规划,更好引 ...
 上海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在挑大梁作贡献上展现新作为
 解放日报· 2025-10-25 08:25
 经济发展主题与方向 - 推动高质量发展被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 - 上海将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稳增长促转型上展现新作为 [2]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摆在战略任务第一条,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立身之本和强盛的重要支柱 [3]   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布局 - 浦东新区将以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为目标,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强化“五个中心”核心区功能 [2] - 宝山区将深化“一地两区”建设,以“活力宝山 科创新城”为主线,构建“大吴淞、东产业、西科创”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 [2] - 青浦区将发挥科技龙头企业作用,培育新质生产力,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3] - 奉贤区将聚焦实体经济,深耕美丽大健康、绿色新能源、通用新材料、数智新装备细分赛道,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3] - 松江区将着力构建“2+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质产业集聚区建设,做深做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6] - 嘉定区将聚力做强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集成电路重要“北翼”发展能级 [5] - 杨浦区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建设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 [5]   企业战略与产业升级 - 华谊集团将瞄准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布局,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 - 上海电气集团将以推动高端装备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做强做优主责主业,发挥先进制造业发展主力军作用 [4] - 上影集团将拥抱数智科技,布局新兴业态,推动融合发展,提升内容创作力、科技应用力、品牌传播力、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 [12]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肩负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 [5] - 市数据局将前瞻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探索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数据要素市场,全面释放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经济社会价值 [4] - 市市场监管局将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规则、规制、标准衔接,聚焦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实施,赋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7] - 市工商联将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助力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激发民营企业主体活力 [6] - 上海交通大学强调要坚持把教育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先导性支撑,把科技作为教育变革、人才成长的重要牵引 [6]   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建设 - 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将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完成“两旧一村”改造,推进商办楼宇更新和“一江一河”功能品质提升工程 [8] - 奉贤区将建设南上海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奉贤新城 [3] - 崇明区将以轨交、高铁上岛为契机,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完善城乡功能 [9] - 金山区将深化落实“南北转型”战略要求,加快建设创新智慧的活力湾区、绿色韧性的美丽湾区、文明宜居的幸福湾区 [11]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商丘篇丨河南东大门势正扬
 河南日报· 2025-10-24 10:02
 文章核心观点 - 商丘市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显著发展成就,定位为殷商文化起源地、四省交界协同区、豫东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经济新高地,并将在“十五五”期间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4][11]   历史文化定位与发展 - 商丘是商人、商品、商业发源地,拥有近4000年商业文明史和500多年历史的商丘古城,地下叠压六座古城最早有4000多年历史 [5] - 文明探源工程有序推进,宋国故城遗址展示“城摞城”奇观,印证商丘3000多年不移位、不断代的中国古城池建设史,永城王庄遗址获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5] - 实施殷商之源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构建“一区一群两带四径”文旅发展格局,擦亮“殷商之源·立春之城”文化名片 [5]   区域协同与跨省合作 - 商丘市立足豫鲁苏皖四省交界战略节点,与四省9个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1份,与山东枣庄、菏泽等市开通“跨省通办”合作事项168项 [6] - 豫鲁苏皖四省10座城市签订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消除省际办事壁垒,与山东多地开展全产业链对接合作 [6] - 与菏泽、济宁等市签订《黄河故道生态联防联治协议》,携手抓好黄河故道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6]   对外开放与交通枢纽建设 - 商丘市作为河南“东大门”和共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积极建设铁路、公路、航运、机场联动的立体交通,构建“东西南北海”全方位开放格局 [8] - 向东对接长三角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向西对接郑州都市圈与陆上丝绸之路,向南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向北深化豫鲁联动对接京津冀,向海推进沱浍河航运与商丘港建设 [8] - 商丘市被授予全国“城乡政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优秀地区”,全市10个县(市、区)“码上监督、马上服务”平台全部建成运行,12345热线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8]   枢纽经济与产业发展 - 商丘市作为省级枢纽经济先行区,实施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物流业增加值达400亿元以上,商丘国际陆港、中原智慧冷链物流园等20个重大物流项目进展顺利 [9] - 加快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先导城市建设,开展整产业链、整产业园区、整产业集群招商,“一县一特色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9][10] - 超硬材料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5条产业链入选全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链30强、总数居全省第1位,2024年共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51个,总投资1017.5亿元 [10]   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 - 商丘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联动” [10] - 统筹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持续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面推进健康商丘建设 [10]
 河南东大门势正扬
 河南日报· 2025-10-24 08:0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商丘市在“十四五”期间聚焦“两高四着力”发展目标 [2] - 构建“一区一群两带四径”文旅发展格局,实施殷商之源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3] -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豫鲁苏皖四省9个城市签署21份战略合作协议 [4]   产业与投资发展 - 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商丘国际陆港等20个重大物流项目进展顺利 [8] - 超硬材料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5条产业链入选全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链30强且总数居全省第1位 [8] - 2024年共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51个,总投资额达1017.5亿元 [8]   交通与物流枢纽建设 - 积极建设铁路、公路、航运、机场联动的立体交通,构建“东西南北海”全方位开放格局 [6] - 向东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6] - 推进沱浍河航运与商丘港建设,以实现通江达海、货通全球 [7]   营商环境与政务服务 - 与山东枣庄、菏泽等市开通“跨省通办”合作事项168项 [4] - 10个县(市、区)全部建成运行“码上监督、马上服务”平台 [7] - 12345热线工单首接责任制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获评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A级等次 [7]   文化旅游资源 - 商丘是商人、商品、商业发源地,拥有近4000年商业文明史 [3] - 商丘古城地下叠压六座古城,最早可追溯至4000多年前,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发祥地之一 [3] - 永城王庄遗址获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提供新样本 [3]
 江苏预拨5000万元贴息资金 为生产性服务业注入金融“活水”
 搜狐财经· 2025-10-19 08:47
原题:江苏预拨5000万元贴息资金 根据《方案》,在2025—2027年政策实施期限内,对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 服务等五大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进行设备及软件购置、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投入的项目贷款(不包 括流动资金贷款且利率不超过中长期LPR+50bp),省财政给予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单个项目年度省 级财政贴息资金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据了解,预拨资金由合作银行专项用于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财政贴息,预计将撬动银行发放贷款50亿 元、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年度投资310亿元,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注入政策红利。 为生产性服务业注入金融"活水" 江苏省财政会同省发展改革委今年7月出台支持生产性服务业财政贴息政策,制定印发《江苏省生产性 服务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近日,省财政按照"先预拨、 后清算"方式,向14家合作银行拨付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财政贴息资金5000万元。 ...
 聚焦“三城五地”建设 陇南“十四五”开创发展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10-18 19:02
 经济发展总体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 [3] - 城镇化率由36.18%提升到41.72%,增幅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3]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4.7%、39.6% [3]   产业发展与投资 - 产业类项目数量、投资较2020年分别增长281.3%、220.5% [3] - 培育形成14条优势产业链,其中有色冶金、中药材、现代物流、花椒4条产业链产值已突破百亿元 [3] - 累计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438个、实现省外到位资金981.9亿元,紫金矿业等一批500强企业在陇南投资兴业 [3]   农业与特色产业 - 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农业特色产业综合产值增长至350亿元,是"十三五"末的1.9倍 [3] - 油橄榄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经济效益四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3]   工业与能源 - 规上工业企业由75家增至151家 [3] - 武都区、宕昌县建成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3]   文旅康养产业 - 官鹅沟成功创建5A级景区,全市4A级以上景区数量、国家级民宿数量居全省第一 [3] - 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4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较"十三五"末增长213% [3]   数字与电商产业 - 电商累计销售额546亿元 [3] - 2024年跨境电商出口同比增长118% [3] - "陇南乡村大数据"荣获多项国家级表彰 [3]   生态建设 - 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27% [3] - 2024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 [3]
 以制度型开放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新华日报· 2025-10-17 07:20
 当前苏州产业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 - 全球供应链重构导致出口竞争加剧,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等政策推动产业链向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转移,与苏州在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等行业形成同质化竞争 [2] - 苏州外贸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对美出口依赖度降低,对东盟等新兴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但外贸依存度仍处于较高水平,需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并培育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2] - 制度和产业创新试点政策亟待突破,国家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总体仍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地方在先行先试政策争取上待发力,事权集中限制了制度型开放的推进速度 [3] - 生物医药行业面临政策瓶颈,2024年版负面清单禁止外资投资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而相关地区获批试点导致苏州存量项目可能因融资和境外上市需求迁往政策试点区域 [3] - 国际顶尖人才吸引力有待提升,相比一线城市,苏州在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等顶尖人才集聚度上有差距,且国家级实验室、顶尖科研机构数量较少,导致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和关键技术供给有限 [4] - 高端人才不足导致创新型龙头企业和本土“链主”企业较为缺乏,产业需加快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转型升级 [4]   以制度型开放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建议 - 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依托苏州自贸片区平台,推动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数据跨境流动等试点,高水平建设苏州国际数据港和国际商事法庭 [6] - 以中新合作为抓手,落实两国政府合作愿景和数字贸易合作备忘录,探索中新数字身份互认,推进数字贸易合作试点,并共建中新绿色数码港、生命科学园、具身智能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6] -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发挥苏州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推广“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等新型科技攻关组织方式,协助先导企业攻关“卡脖子”问题 [7] - 优化“金鸡湖人才计划”,搭建“1+4+x”政策体系,实施高层次青年人才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拓展海外引才渠道,推动人才评价与产业需求对接,并试点科技成果先确权后转化 [7] -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的一体化模式 [8] - 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设立专项资金鼓励龙头企业孵化产业服务子公司,支持共建“设计+服务”平台,并全面推动“智改数转”,通过财政补贴引导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8] - 建设双向开放的枢纽城市,国内层面提升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运营效率及苏州东站枢纽能级,国际层面推动中欧班列(苏州)与苏州港融合,并借助与秘鲁钱凯港友好港口契机支持企业把握“一带一路”机遇 [9] - 鼓励企业在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布局营销网络与仓储节点,构建本地化运营体系,形成面向拉美、东盟、中亚的外贸新格局,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9] - 建设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大外资总部机构引育力度,鼓励存量总部提升管理能级并拓展离岸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同时常态化汇总企业创新诉求,依托中新协调联合理事会等平台积极向上争取政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