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生产
icon
搜索文档
赵一德在调研“三秋”农业生产工作时强调不误农时扎实做好抢收抢种工作 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秋播种足种好
陕西日报· 2025-10-11 06:40
在雨金街道任陈村,赵一德听取高标准农田和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走进 田间察看秋粮长势,在水肥一体化管理站了解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运行及恒压供水箱、灌溉调蓄池等 农业设施设备使用情况,对粮食生产全程托管做法表示肯定。他强调,要落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五统 一"要求,做到新建和改造、数量和质量、建设和管护并重,把更多符合条件的农田改造成高标准农 田。赵一德还到任陈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两委"干部交流,强调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更好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10月10日,省委书记赵一德在西安市调研"三秋"农业生产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不误农时扎实做好抢收抢种工作,确保 秋粮颗粒归仓、秋播种足种好。 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临潼区新丰街道湾李村部分农田积水较为严重。赵一德来到受灾农田附近, 了解积水现状和排涝进展,听取农作物受损和农业保险理赔情况汇报。他强调,要科学组织力量、及时 调配设备,尽快排除田间积水。要抢抓降雨间歇有利时机组织大面积机收,挖掘现有空间和设备潜力抓 好粮食烘干晾晒,最大限度减少秋粮损失。要进一步 ...
4.84亿元资金下达!支持7省受灾地区秋粮抢收抢烘
经济观察网· 2025-10-11 00:56
财政救灾资金拨付 -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 [1] - 资金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7个受灾省份 [1] 资金用途与目标 - 资金用于加快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工作 [1] - 主要目标是保障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1]
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下达
新华社· 2025-10-10 22:55
财政救灾资金拨付 -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 [1] - 资金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7个受灾省份 [1] - 资金用途包括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救灾工作,旨在保障秋粮收获 [1]
4.84亿元资金下达 支持河南等7省受灾地区秋粮抢收抢烘
搜狐财经· 2025-10-10 21:26
财政救灾资金 -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1] - 资金用于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个受灾省份[1] 救灾措施 - 支持受灾地区加快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工作[1] - 措施旨在保障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1]
两部门下达4.84亿元 支持7省受灾地区秋粮抢收抢烘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21:08
资金支持 -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 [1] - 资金用于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个受灾省份 [1] 支持用途 - 资金将加快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工作 [1] - 主要目标是保障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1]
4.84亿元资金下达 支持7省受灾地区秋粮抢收抢烘
央视新闻· 2025-10-10 20:49
财政救灾资金拨付 -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 [1] - 资金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7个受灾省份 [1] 救灾工作重点 - 支持受灾地区加快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工作 [1] - 工作目标为保障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1]
两部门下达4.84亿元 支持河北等7省受灾地区秋粮抢收抢烘
新京报· 2025-10-10 20:38
资金支持 -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 [1] - 资金用于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个受灾省份 [1] 资金用途 - 支持受灾地区加快开展农机抢收工作 [1] - 支持受灾地区加快开展潮粮烘干工作 [1] - 支持受灾地区加快开展农田排涝等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工作 [1] 政策目标 - 保障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1] - 积极应对连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科技助力抢收抢烘保秋粮 多部门联动深入一线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央视网· 2025-10-10 13:03
全国秋粮收获总体进度 - 全国秋粮收获进度已超过四成 [1][9] 黄淮地区抢收抢烘应急措施 - 针对黄淮地区持续阴雨,各地正全力开展应急作业,集中力量抢收抢烘,确保秋粮应收尽收 [1][9] - 农业农村部已成立工作专班,跨省份调剂调运履带式收割机24.55万台、移动烘干机2229台以应对需求 [14] 河南省秋粮收获与烘干进展 - 河南省积极调度省内自有8000台及从外省引进3000多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进行抢收 [11] - 通过换装三角履带、加装驱动轮胎改造轮式收获机,提高田间适应性 [11] - 新乡辉县市玉米种植面积67.1万亩,截至10月8日已收获超36万亩,全市52个粮食烘干点已全面启动 [4] - 南阳市新野县新甸铺镇12家烘干厂已累计为农户烘干秋粮15000吨 [4] - 据河南省气象部门预计,未来一周全省仍以阴雨天气为主,降雨过程可能持续至10月19日前后 [6] 山东省创新抢收方式 - 山东菏泽因部分地块积水,采用植保无人机搭载吊装设备从空中转运玉米 [6][7] - 菏泽市郓城县飞防队有40余架无人机进行玉米吊运,每架无人机每天可吊运20亩左右,每天总作业量约1000亩 [7] -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配备粮食烘干设备18台(套),每天能烘干玉米400吨 [14] 安徽省及其他地区保障措施 - 安徽颍上县107家有烘干设备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全部向种粮农户开放 [12] - 不少烘干中心采取将稻谷烘干到六至七成符合收储标准后,进行轮换烘干的方法 [12] - 组织各地开通公布"三秋"机收保障热线电话3223个,加强值班值守,即接即转即办问题 [16]
量质齐升,经济大省逐“高”向“新”——江苏“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一
新华日报· 2025-10-10 07:17
宏观经济表现 -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十四五”期间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13.7万亿元,增量全国领先,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稳定在10%以上 [1] - 2024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万亿元,同比增长5.7%,经济增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3] - 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5个城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元,人均GDP超16万元,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2] 产业发展与结构 - 农业方面,全省夏粮总产量284.3亿斤,有力保障了夏粮稳产 [3] - 制造业支撑强劲,2021-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5.6%,占全国比重从17.3%提高至19.2% [4] - 2024年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 [4] - 服务业提质增效,2024年1-5月全省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达9.5%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21年的39.8%、47.5%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42.1%、51.8% [6] 制造业升级与创新 - 拥有1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全国最多 [5] - 累计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5.6万余个,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1%,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9.1% [6] - 累计创建国家数字领航企业14家、卓越级智能工厂68家,15家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全国第一 [6] -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全国第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5年全国第一 [6] 对外开放与外贸 - 2024年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68.7%,较2020年提升1.9个百分点 [7] - 2021至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累计超1000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达115.4亿美元,规模连续7年全国第一 [7] - 外资利润再投资规模连续5年全国第一,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8家在江苏投资 [7] - 2021至2024年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近400亿美元,企业足迹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牵头建设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18家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全国居首 [9] - 研发投入持续3年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处于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 [9] - 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南京、苏州获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 [9] 文旅消费与绿色发展 - 2024年国庆中秋假期接待国内游客6075.15万人次,游客总花费644.93亿元,同比增长均超两成 [4] - “十四五”期间5A级景区增至2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增至10家,总数均居全国第一 [4] - 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443家、绿色工业园区5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0家 [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金融需求更待关注
金融时报· 2025-10-09 10:12
农业发展核心成就 -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1]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 [1] - 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超过200万家 家庭农场超过400万个 [1] -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超过110万个 2023年服务面积超过22.9亿亩次 [1] 农业经营主体转型趋势 -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从小农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转换 [2] - 经营主体从单一种养向延伸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型 [2] - 经营重点从追求规模效益转向提升产品质量和打造自身品牌 [2] - 经营策略从产业链补强转向专注市场需求并敏捷调整 [2] 新型农业金融需求变化 - 金融机构需调整信贷策略以贴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需求 [3] - 经营主体为获取稳定大额订单 产生流转土地和购买加工设备的资金需求 [3] - 资金需求用于增加环保和质检设备 需要信贷额度和期限的匹配 [3] 规模化生产与绿色金融支持 - 消费者对农产品健康安全的需求日益迫切 推动生产物理环境改善 [4] - 达到一定规模的主体在土壤改良和精细化种养方面的资金需求突出 [4] - 金融机构需借助绿色信贷指标 为绿色有机生产等需求定制金融服务 [4] 农业劳动力结构与金融倾斜方向 - 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约57-58.6岁 部分省份60岁以上务农者占比超40% [5] -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应更多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5] - 金融支持重点包括土地流转、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新型农机具购买租赁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