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

搜索文档
车贷新政撕开行业潜规则:金融乱象整顿倒逼市场回归理性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0 09:46
行业监管动态 - 银行业协会叫停"车贷高息高返"及"诱导提前还款"等操作 行业潜规则面临监管重拳 [4] - 监管层出手防范系统性风险 要求经销商公示全款与贷款完整费用清单 禁止强制捆绑销售 [7] - 行业协会建立金融产品备案制度 专项检查清理存量业务 传递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本源的信号 [9] 汽车金融模式问题 - 银行向经销商支付贷款金额10%~15%返佣 某国有大行17万元贷款案例中亏损达万元 [4] - 经销商通过贷款渠道综合利润可达1 4万元 是全款销售利润的两倍多 诱导客户虚报收入伪造资料 [5] - 金融机构设定70%贷款渗透率考核 将消费者捆绑进5年还款周期 实际年化利率高达12% [6] 经销商盈利结构 - 金融返点模式贡献经销商近半利润 20万元车辆贷款渠道利润比全款高8000元 [5] - 经销商将手续费包装为"数字化服务费" 自掏腰包补贴利息制造总价更低的幻象 [5][6] - 长期依赖金融返佣的盈利模式遭遇颠覆 经销商转向后市场服务谋求生路 [7] 消费者影响 - 贷款优惠从2万元缩水至5000元 提前还款违约金从5%跳涨至10% 部分消费者从省8000元变为多付3000元 [8] - 消费者陷入忽略隐性成本 误认低月供为低负担 接受高溢价保费套餐等三大认知误区 [6] - 政策倒逼消费者关注真实利率和违约金条款 评估全生命周期成本而非短期返点 [9] 行业发展趋势 - 经销商弱化车辆品质竞争转向话术比拼 消费者负债压力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 [7] - 银行比拼风控能力而非返佣比例 经销商转型服务生态 市场回归"产品+服务"本质竞争 [9] - 汽车金融市场经历凤凰涅槃 走向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9]
办车贷才能优惠?汽车金融大变革
36氪· 2025-06-19 12:13
汽车金融市场现状 - 汽车金融市场参与者包括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竞争激烈[1] - 部分银行通过"高息高返"模式争夺市场份额,返佣比例达8%-15%[2] - "高息高返"模式下贷款渗透率超过80%,消费者可获得车价优惠[4] - 行业利润空间被过度压缩,部分银行已取消"高息高返"业务[6] 政策环境 - 2023年2月出台政策加大交通物流行业金融支持,鼓励优化货车贷款条件[6] - 2023年6月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不超过3万元[6] - 2023年7月发布措施促进汽车消费,要求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6] - 2023年8月修订《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加强对汽车金融公司监管[6] - 2023年9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方案,目标2023年汽车销量2700万辆[6] - 2023年10月发布通知支持扩大汽车消费[6] 市场问题 - 部分经销商诱导客户提前还款以重复获取返佣,扰乱市场秩序[7] - 消费者权益受损,包括强制搭售金融产品和不透明服务条款[7] - "免息贷款"实为营销话术,利息成本通过车价内折算转移[10] - 银行面临"长贷短还"风险,车主普遍选择两年后提前还款[11] - 车贷提前还款投诉量达数千条,主要涉及拒绝提前还款等问题[13] 监管措施 - 重庆金融监管局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以高额返佣等不正当手段竞争[15] - 四川省银行业协会要求降低对客实际利率、合理确定佣金比率[15] -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因贷前调查不审慎被罚款30万元[16] - 开封市银行业协会要求杜绝推介高佣金汽车金融产品[16] 银行动态 - 多家银行上调还款门槛,延长提前还款期限、提高违约金比例[18] - 交通银行2024年汽车分期余额增加674.16亿元,增幅240.10%[19][21] - 平安银行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937.95亿元,新能源汽车贷款增长73.3%[21] - 浦发银行新能源汽车贷款规模90.82亿元,占比提升11.2个百分点[22] - 兴业银行汽车分期交易量同比提升276.65%[22] 行业趋势 - 行业将从高额返佣驱动转向回归金融服务本质[22] - 银行需提升风控能力和服务体验,采用精细化风控模式[24] - 银行将向"场景经营者"转型,深耕汽车消费场景[24] - 市场将呈现多元化竞争,建立透明化体系保护消费者权益[24] - 行业将走向规范共赢、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24]
扩大消费金融服务高质量供给
经济日报· 2025-06-18 06:23
金融支持消费的总体情况 - 2024年末全部消费贷款余额58.7万亿元 是2010年末的7.8倍 [1] - 传统信贷占比较高 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比偏低 [2] - 信贷产品适配性不足 需构建与消费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2] 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 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较为完善 [1] - 金融机构围绕以旧换新、冰雪运动等消费场景创新推出多元化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 [1] - 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高于上年同期 [1] 消费领域结构性矛盾 - 文体旅游、养老托育、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领域个性化、高品质供给存在缺口 [1] - 县域服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完善 [1] - 服务消费具有较大增长潜力 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对高品质服务的消费需求持续上升 [2] 金融政策支持方向 - 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政策工具 [2] - 探索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 [2] - 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的指导性文件 强化对旅游、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重点领域的高质量金融供给 [2] 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 - 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可增加2500亿元的消费增量 [3] - 需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提高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水平 [3] - 借贷消费需考虑消费者偿债能力 注重挖掘有真实消费需求支撑的消费信贷客户 [3]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6月16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6 07:51
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 - 上交所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制度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上交所将增强科创板制度包容性,系统性提升服务科技创新效能,并加大低波动型基金产品创新力度 [1] - 上交所将持续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产品体系,引导创新资本向科技与产业创新领域集聚 [1] 小家电行业ESG表现 - 小家电行业22家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较低,温室气体排放披露情况欠佳 [2] - 行业在环保投入及ESG治理结构方面呈现显著分化,客户服务、产品安全、信息安全等议题受市场重点关注 [2] - 专家认为提升ESG表现对小家电公司长期发展具有战略价值 [2] 汽车金融市场调整 - 监管部门叫停汽车金融"高息高返"业务,该模式因损害消费者权益和扰乱市场秩序被整顿 [3] - 业内预计汽车金融市场将回归服务本质,通过科技赋能和差异化竞争实现健康发展 [3]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多只医药主题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回报超60%,港股创新药ETF回报超50% [4] - 机构对创新药板块存在分歧,部分基金经理提示估值透支风险 [4] - 机构开始关注AI和大消费板块作为下半年投资新方向 [4]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协同 - 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大湾区港股企业在深交所上市,专家认为此举将增强投资者对科技资产的信心 [5] - 港股优质科技公司回归A股有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5] A股指数样本调整 - 主要规模指数样本调整后,信息技术、通信服务、工业等行业样本数量上升,市场代表性增强 [6] - 中证A系列指数纳入更多新兴领域龙头公司,细分行业覆盖度提升 [6]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固态电池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特性被视为解决人形机器人续航难题的关键技术 [7] 上市公司半年度业绩预告 - 10家A股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8家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8] - 中策橡胶、影石创新、优优绿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超1亿元,立讯精密等5家公司预计增幅超10% [8] 指数增强基金发展 - 年内新成立指增基金70只,同比增长438%,合计募集金额超358亿元 [8] - 业内人士认为量化策略是获得稳健超额收益的理想路径之一 [8] 生猪养殖行业动态 - 新希望5月生猪销量环比下降16.42%,温氏股份销量同比增32.64%,猪价同比均下滑5%以上 [9] - 行业已连续12个月盈利,预计年内价格波动有限,龙头企业仍将保持盈利 [9]
把准汽车金融“方向盘” 金融机构稳踩促消费“油门”
证券日报· 2025-06-13 00:46
政策推动汽车消费提速 -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和"优化金融支持",随后中国人民银行等发布《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以加大汽车消费金融支持力度 [2] - 2025年"两新"政策较2024年补贴资金更多、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商务部等八部门进一步明晰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细节,包括扩大报废更新支持范围、优化补贴审核流程等 [3] -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2024年汽车报废更新超290万辆,置换更新超370万辆,带动汽车销售额9200多亿元 [2] 汽车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1-5月汽车销量达1274.8万辆,同比增长10.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560.8万辆,同比增长44%,占新车总销量44% [4] - 截至2025年5月11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报废更新103.5万份,置换更新219万份),自2024年政策实施以来累计申请量突破1000万份 [3] - 北京、深圳等地汽车销售门店客流激增,消费者因车贷优惠和政府补贴显著降低购车门槛 [1][6] 金融机构创新汽车金融服务 - 中国人民银行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增强其信贷供给能力 [4]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等推出特色汽车分期业务、全链条金融方案及数字化在线车贷服务,接入超1000家经销商门店 [6] - 微众银行、广汽汇理等推出0首付、气球贷、低息产品,特斯拉、小米等车企提供5年0息分期等灵活方案 [6][7] - 2024年交通银行汽车分期余额同比增240.10%,平安银行新能源汽车贷款发放额同比增73.3% [7]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政策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同时带动产业链创新和汽车金融市场多元化 [4][5] - 金融机构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金融,未来服务将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包括定制化新能源车贷和供应链金融 [5][7] - 银行需加强风控体系建设,运用多维度信用评估模型并严格合作方管理,以应对贷款市场竞争不规范等问题 [10][11]
点评报告:票息为盾,提前“卡位”利差压缩行情
长江证券· 2025-06-12 10: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债市震荡、信用利差被动走阔,应优先布局高票息资产获取确定性收益,为7月理财季节性进场驱动的利差压缩行情提前蓄力 [1][5] - 多空因素交织使债市震荡格局持续,信用利差被动走阔,提供逢调布局机会 [6] - 票息策略是震荡市最优解,需依负债特性分层构建组合 [7] - 提前“卡位”7月季节性利差压缩行情,把握结构性品种机会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收益率与利差总览 各期限收益率及变动 - 国债、国开债等各券种不同期限收益率有不同程度变动,如国债0.5 - 5年期收益率分别为1.41% - 1.55%,较上周变动 - 4.0 - - 1.8bp [14] 各期限利差及变动 - 各券种不同期限信用利差有变动,如地方政府债1 - 5年利差为12 - 11bp,较上周变动6.5 - 3.8bp [16] 信用债分类别收益率与利差(Hermite算法) 城投债分地区收益率与利差 - 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重点期限收益率有变动,如安徽0.5 - 5年期收益率为1.77% - 2.15%,较上周变动2.6 - - 2.9bp [19] - 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重点期限信用利差有变动,如安徽0.5 - 5年利差为30.41 - 55.45bp,较上周变动4.6 - - 1.5bp [22] - 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各隐含评级收益率有变动,如安徽AAA - AA - 级收益率为1.80% - 2.10%,较上周变动3.8 - - 3.0bp [26] - 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各隐含评级信用利差有变动,如安徽AAA - AA - 级利差为28.96 - 59.67bp,较上周变动4.8 - - 2.0bp [31] - 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各行政层级收益率有变动,如安徽省级 - 区县级园区收益率为1.80% - 2.10%,较上周变动3.5 - - 3.5bp [35]
AI助力汽车金融破解千人千面密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10:50
汽车金融行业AI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客户信用风险评估准确性,并深度挖掘用户消费偏好、购车意向和金融需求,实现精准营销 [2] - 易鑫集团将于年内推出汽车金融行业首个Agentic大模型,通过自主决策智能体解决行业效率瓶颈和痛点 [2] - 新车和二手车出口高速增长背景下,金融服务企业利用AI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如XTransfer借助AI和大数据技术提升反洗钱风控能力 [2] 易鑫集团AI技术实践 - 易鑫已本地化部署和应用DeepSeek大模型,成为汽车金融行业首家实现开源的企业 [3] - AI在信息录入环节提升人效160%,智能风控方面转化率和通过率提升超两位数百分点,资金通路处理效率提升120%,客户服务人效提升60%,资产管理修复率提升1倍 [3] - 2024年易鑫成为中国汽车金融领域首个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备案的企业,并开源YiXin-Distill-Qwen-72B模型推动行业技术共享 [3] Agentic AI技术发展 - Agentic AI能够通过自然语言输入独立完成端到端任务,具有自主决策和学习能力,可转变业务运营和客户互动 [5] - 汽车金融行业3.0阶段的Agentic AI可实现动态流程设计,通过与客户及环境交互做出决策,从根本上提高行业效率 [6] - 易鑫投入大量资源研发Agentic AI,包括人才储备、高质量Agent规划数据和决策数据、推理决策模型风洞试验等 [7] AI在汽车金融场景应用 - AI在运营管理中可预测区域业务量峰值,动态分配客服资源降低人力成本20%,实时分析社交媒体提升品牌风险响应速度80% [7] - 财务管理方面AI实现自动化对账和现金流预测,法务合规领域用于智能合同审核 [7] - 传统汽车金融业务环节存在流程繁琐、信息不对称和个性化服务缺失等痛点,AI可显著改善客户体验 [4] 跨境金融AI风控应用 - XTransfer通过自研外贸金融大模型TradePilot提升反洗钱风控审核效率,为超过60万家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 [8] - TradePilot在2024年6月完成训练,在外贸金融专业知识测评中综合得分超过GPT4等知名大模型获得第一名 [9] - XTransfer构建了B2B外贸金融反洗钱风控的行业壁垒,通过多模态信息抽取实现自动买卖家匹配和审核入账 [9]
“长周期+高返佣”冲击 汽车金融公司亟待模式重塑
中国经营报· 2025-06-07 03:1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汽车金融行业总资产规模从2023年的8223.71亿元下降至7462.58亿元,呈现收缩态势 [1] - 超20家持牌机构中近半数公司营收同比下滑,超过半数遭遇净利润与资产规模双降 [1] - 行业零售贷款余额为7466.25亿元,同比下降4.92% [3] - 新车金融渗透率从2023年的56%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69.1% [3] 头部公司动态 - 上汽通用汽金2024年资产规模同比下降39.8%至676亿元,被奔驰汽金和奇瑞徽银超越 [2] - 奔驰汽金资产规模同比下降10%至831.80亿元,净利润从23.45亿元降至17.89亿元 [2] - 东风日产汽金资产总额下降19.3%至302.45亿元,净利润从16.32亿元降至8.59亿元 [2] - 宝马汽车金融净利润同比下降超80%,从21亿元跌至4亿元 [3] - 上海东正汽车金融净利润同比上升超过370%,但基数较小(2023年0.56亿元→2024年2.65亿元) [2] 竞争格局变化 - 商业银行通过五年期分期产品(返佣比例达10%-15%)抢占市场份额,挤压传统汽车金融公司空间 [4][6] - 银行产品导致渠道权力重构,4S店自主引入银行分期业务削弱主机厂金融产品控制力 [6] - 部分经销商将五年期银行产品包装为两年免息产品,导致银行单户业务实际亏损约5% [7] 业务模式转型 - 汽车金融公司传统贷款产品占比过高,融资租赁业务(尤其是直租模式)发展滞后 [5] - 行业需开发与厂商战略深度契合的直租产品,发挥主机厂资源协同优势 [5][8] - 标准化二手车金融业务需以融资租赁为底层工具,构建厂商认证二手车闭环体系 [9] 核心挑战与方向 - 行业存在业务模式单一化问题,抗风险能力薄弱且盈利渠道狭窄 [5] - 未来竞争将围绕资产运营能力(如二手车非标属性管理)与金融服务水平展开 [7] - 新能源汽车市场迭代加速对资产管理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 [7]
【保值率】2025年5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
乘联分会· 2025-06-06 16:55
政策方向 - 机动车环境监管政策优化,旨在解决行业弄虚作假问题并促进公平竞争,同时提出货车差异化检验、提升数智化水平等新办法 [4][5] 热点事件 - 央行定向降准将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降至零,释放低成本资金以刺激汽车消费,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定位 [8] - 零首付、零息购车福利成为厂商重要促销手段,但同时对汽车金融公司风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8] 线上车源量变化 - 二手车源量显现疲态,行业需调整增长预期,置换补贴刺激的二手车行情持续性存疑 [11] - 新车价格战持续抑制二手车市场活跃度,实际交易以老旧车辆为主,新款车型流入二手市场速度较慢 [11] 各级别保值率 - 市场整体价格回升缓解行业内卷,二手车市场未出现亏损倾销现象 [14] - 低端和高端市场价格弹性较大,中间级别因竞争车型密集价格波动较小 [14] 新能源车市场变化 - 湖南省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案例展示地方标准与建设速度,新能源车推广有望提升中南部交通效率与经济活力 [18] - 交通运输部发布《营运纯电动汽车换电服务技术要求》,规范换电服务系统技术架构与功能 [18] - 典型案例涵盖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应用 [18] 不同类型新能源车保值率 - 新能源车保值率保持稳定,但二手车交易量较小且主要依赖4S店置换渠道 [19][20] - 车商渠道尚未高效畅通,车源多为老旧车辆,"零公里"新能源二手车受税费优势推动引发舆论关注 [20]
灿谷走势说明,选择大于努力
搜狐财经· 2025-06-06 14:38
公司转型与业务调整 - 公司由汽车服务、汽车金融业务转型为数字货币挖矿企业,采用"Mine+Hold"模式 [1] - 2021年后逐步剥离汽车金融业务,进入3年"业绩真空期" [1] - 2024年11月以2.56亿美元现金收购32EH/s算力,全面转型挖矿业务 [3] - 上月将中国区汽车服务、汽车金融业务以3.5194亿美元出售给Ursalpha Digital Limited [3] 财务表现与业务成果 - 营业收入从2021年6.129亿元下滑至2023年2.344亿元,2024年升至16.645亿元历史新高 [3] - 2024年末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3.45亿美元,加上出售业务获得3.5194亿美元,自由现金流约7亿美元 [13] - 生产一枚"大饼"现金成本约6.7万美元(不含折旧费),S19 XP矿机折旧摊销费用约1.3万美元/枚 [5] - 近几个月平均哈希算力29.8EH/s-30EH/s,算力使用率90%以上 [7] 数字货币持仓与算力规模 - 5月底持有3429.3枚"大饼",位列上市矿企第四位 [9] - 一季度末持有32EH/s算力,上市矿企第四位 [11] - 6月3日公告将发行146670925股A类普通股收购18EH/s算力,完成后算力规模将升至全网第二 [11] 实控人变更与战略布局 - 5月底完成中国区业务出售,董事会及高管变更,CEO改任临时首席财务官 [12] - Enduring Wealth Capital成为最大投票权方,实控人变更为比特大陆詹克团 [12] - 新股东中"大饼"含量十足,Golden TechGen Limited将获18.79%股份 [12] - 公司市值4-5亿美元,相比同行MARA(55亿美元)、CIFR(13亿美元)明显低估 [13] 行业环境与市场机遇 - 汽车经销商行业经营风险加剧,头部经销商营收、净利润大幅逊于2023年 [3] - "大饼"价格在10万美元+/枚附近震荡,行业处于4年周期尾声 [4][5] - 公司选择在大型机构涌入数字货币初期进入行业,把握币价上涨良机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