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感器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日盈电子(603286.SH):目前公司无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18:18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公告澄清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相关媒体报道 强调电子皮肤产品无客户、无订单、无收入 且无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 [1] 电子皮肤产品现状 - 电子皮肤产品基于原有汽车领域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技术延伸开发 [1] - 目前产品无客户、无订单、无相关业务收入 [1] - 产品对公司业绩不形成影响 [1] 未来发展不确定性 - 产品未来是否能够如期完成匹配存在不确定性 [1] - 产品未来需求量存在不确定性 [1] 业务澄清 - 公司无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 [1]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04 16:10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定义与特性 - 六维力传感器可同时测量三维空间中三个力分量(Fx Fy Fz)和三个力矩分量(Mx My Mz) [1] - 主流技术为应变片式 具有成熟度高 工艺标准化 精度优异 成本低 稳定性突出等优势 [1] - 核心性能指标包括精度/误差 重复精度 量程 串扰精度 分辨率 灵敏度 安全过载能力 零点漂移和温度漂移 [12] - 除应变片式外 还存在压电式 电容式和光学式等技术路线 各有适用场景和局限性 [15][16]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4年中国六维力传感器整体出货量达1.45万台 同比增长53% [1] - 2024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出货量超2000台 同比增速高达1100% 为增长最快细分领域 [1] - 预计2025年六维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出货占比将超30% [1] - 2027-2030年将成为规模化商用关键期 年出货量预计突破百万台 [1] - 2020-2030年整体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达51% [19] - 2020-2030年销售额复合年增长率为33% [22] 竞争格局与厂商分析 - 国际主要厂商包括ATI和SCHUNK 国内厂商以蓝点触控 坤维科技 宇立仪器和海伯森为代表 [1] - 2024年蓝点触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市场份额约62% 预计2025年将超70% [1] - 内资品牌市场份额从2020年19.1%持续提升 预计2030年达83.8% [25] - 外资品牌价格是内资的3倍以上 但出货占比极小 [36] 下游应用分布 - 2024年下游应用集中在协作机器人(35.1%) 普通多关节机器人(17.3%)和人形机器人(14.1%) 三者合并占比近70% [26] - 汽车领域应用成熟但缺乏新场景 医疗 军工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成本敏感度低 价格较高 [26] - 人形机器人主要配置于手腕和脚踝部位 微型六维力传感器用于多指灵巧手仍处于研发测试阶段 [37][38]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人形机器人于2027年左右步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1] - AI技术发展推动更广泛柔性化装配需求 [1] - 国产厂商在供应链整合方面持续强化 [1] - 规模效应使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1] - 2024年是协作机器人力控应用元年 高柔性产线增多带动需求增长 [26] 人形机器人细分市场 - 2023-2030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复合增长率显著 [31] - 2024年该领域出货集中应用于实验室原型机测试和数据采集工作 [32] - 主要需求厂商包括智元(21.5%) 优必选(4.9%) 银河通用(4.9%) 小米(4.9%)和地方创新中心(25.7%) [36] - 未来配置将逐步从"实验室样机阶段"走向"量产装机阶段" [32]
全球及中国光纤传感器放大器行业规划研究及发展动向分析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8-03 00:17
光纤传感器放大器行业概述 - 行业主要产品类型包括数字和模拟两大类,全球市场规模增长趋势显示2020年至2031年将持续扩张 [4] - 主要应用领域涵盖半导体、电子及其他行业,其中半导体领域需求增长显著 [4] - 行业发展特点包括技术迭代快、下游应用场景多样化,中国企业在全球产能占比逐年提升 [4][19] 全球市场供需分析 - 2020-2031年全球产能、产量及需求量复合增长率预计保持正增长,2031年产量有望突破千件级 [4] - 中国产能占全球比重从2020年的XX%提升至2031年预测的XX%,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4][19] - 价格趋势显示2020-2025年单价稳定在XX美元/件,2026年后受原材料影响可能上浮5-8% [4][19] 区域市场格局 - 北美地区(美加)2025年销售收入预计达XX百万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28% [7][19] - 欧洲市场以德英法意为主导,2031年销量预测为XX千件,年复合增长率4.2% [7] - 亚太地区(中日韩等)收入份额从2024年35%增至2031年42%,增速领先其他区域 [7][19] 竞争格局 - 全球TOP5厂商市场份额集中度达62%,SICK、Keyence、OMRON占据第一梯队 [9][10][16] - 中国企业深圳深浦电气2025年收入预计进入全球前十,毛利率水平达XX% [11][16] - 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头部厂商年均推出3-5款新型号 [9][10] 技术发展动向 - 数字型产品市场份额从2020年45%提升至2031年58%,逐步替代模拟产品 [4][19] - 半导体领域应用技术突破显著,2024年相关产品收入贡献率超30% [4][18] - 产业链上游光学元件成本占比达40%,本土化供应比例提升至60% [8][19] 中国企业表现 - 2025年中国市场销量预计占全球38%,本土品牌市占率从2020年15%增至25% [4][19] - 深浦电气、合熠电子等厂商专注细分领域,在电子应用市场占有率突破10% [11][12] - 政策驱动下,十四五期间行业研发投入年增长率维持在12-15% [7][8]
山西证券给予安培龙增持评级,温度、压力及氧传感器夯实基础,力传感器开辟机器人应用新场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6:38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业从事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家电是公司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的优势领域 [2] - 公司氧传感器最初应用于家电领域 但也顺利向汽车、医疗等行业拓展 [2] 行业发展与拓展 - 汽车等新行业拓展可期 [2] - 公司多技术路线压力传感器发展迅速 [2] - 机器人或成为压力传感器另一重要应用场景 [2]
安培龙(301413):温度、压力及氧传感器夯实基础,力传感器开辟机器人应用新场景
山西证券· 2025-07-30 13: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对安培龙首次覆盖给予“增持 - A”评级 [1][8][8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自主掌握从材料到芯片到传感器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 传感器产品丰富、型号多样 [8][87] - 压力传感器及氧传感器主要市场份额仍被进口品牌占据 贸易摩擦加剧态势下传感器产品的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8][87] - 人形机器人是当前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 公司在力传感器以及力矩传感器的开发方面进展迅速 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重要部件的关键供应商 [8][87] 各目录总结 公司深耕传感器制造多年,拥有丰富的产品品类和优越的市场地位 - 公司专业从事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研发制造 拥有领先的智能传感器高端研发平台 自主掌握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 产品广泛应用于多领域 主要客户有比亚迪、美的等知名企业 [16] - 2024 年压力传感器首次超越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此前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为主要收入来源 [23] - 得益于客户拓展顺利 公司营收稳步增长 2020 - 2024 年营收同比增速基本维持在 20%左右 销售毛利率趋于稳定 2021 - 2023 年基本维持在 30%左右 但归母净利润受产能利用率及新工厂摊销等影响有所波动 [3][35] 家电是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的优势领域,汽车等新行业拓展可期 - 热敏电阻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预计 2030 年 NTC 和 PTC 市场规模分别达 51 亿元和 4.77 亿美元 温度传感器市场规模预期也将稳定增长 2030 年有望达 86.46 亿美元 [44] - 家电领域是温度传感器重要应用领域 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达 9.58 亿美元 2030 年有望达 12.99 亿美元 消费电子和工业领域也是重要应用领域 2024 年市场规模分别为 22.09 亿美元和 34.68 亿美元 [47][49][51] - 公司较早介入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领域 产品应用场景逐步从家电向汽车、光伏等领域拓展 2024 年在汽车领域获多个项目定点 [53] 多技术路线压力传感器发展迅速,机器人或成为另一重要应用场景 - 压力传感器技术原理多样、类型丰富 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和工业自控产品 2023 年全球压力传感器市场规模达 106.26 亿美元 密封压力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 4.36 亿美元 [56][59] - 公司是覆盖低、中及高压全量程的少数压力传感器企业之一 在汽车等领域拓展成效显著 2024 年多个产品获项目定点或实现批量交付 [63] - 公司基于压力传感器开发了力传感器产品 可用于机器人和汽车领域 2024 年单向力传感器和力矩传感器完成开发 预计力及力矩传感器将进入高速成长期 公司或将受益 [66][67] 氧传感器最初应用于家电领域,但也顺利向汽车、医疗等行业拓展 - 氧传感器可测算氧浓度 保证产品质量及尾气排放达标 2023 年全球氧传感器市场规模达 42.44 亿美元 预计 2032 年将达 74.17 亿美元 [70][74] - 公司氧传感器产品最初应用于家电领域 目前已在汽车等场景取得显著成果 2024 年成为国内首家获汽车前装市场氧传感器项目定点的公司 [77] 盈利预测 收入拆分及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18.00%、15.00%、13.00% 收入分别为 536.19、616.62、696.78 百万元 毛利率分别为 33.10%、33.05%、33.00% [79][81]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压力传感器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29.00%、28.50%、27.50% 收入分别为 603.72、775.78、989.12 百万元 毛利率分别为 31.30%、31.00%、30.70% [82]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氧传感器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70.00%、59.00%、54.00% 收入分别为 30.19、48.01、73.93 百万元 毛利率分别为 26.00%、26.50%、27.00% [83][84] - 预测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1.70、14.40、17.60 亿元 增速分别为 24.5%、23.1%、22.2% 净利润分别为 1.12、1.43、1.80 亿元 增速分别为 36.1%、27.0%、26.1% 对应 EPS 分别为 1.14、1.45、1.83 元 对应 PE 分别为 75.7X、59.6X、47.3X [84] 可比公司估值对比 - 选取华工科技作为可比公司 预测 2025 - 2027 年公司估值分别为 75.7X、59.6X、47.3X 显著高于可比公司华工科技的估值 30.2X、24.0X、19.7X [86][87]
科创板IPO未果,长光辰芯转战港股:产品聚焦CIS小众市场,晶圆代工依赖海外厂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18:48
公司IPO动态 - 长光辰芯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击港股IPO,此前曾终止科创板IPO [1] 产品定位与市场 - 公司为国内CIS厂商,专注于工业成像及科学成像等专业级市场,与豪威集团、思特威、格科微等消费级CIS厂商形成差异化 [1] - 2024年公司收入中,工业成像占比66.3%,科学成像占比28.6% [2][3] - 工业成像CIS单价更高、附加值更大且定制化程度更高,而消费级CIS产量大、价格敏感度高且产品周期短 [2] 市场份额与行业规模 - 2024年公司工业成像收入全球排名第三,中国排名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15.2% [3] - 2024年公司科学成像收入全球排名第三,中国排名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16.3% [3] - 2024年全球CIS市场规模为1391亿元,工业成像CIS市场规模仅29亿元(占比2%),科学成像CIS市场规模仅12亿元(占比不足1%) [4][5] 供应链与晶圆代工 - 公司采用无晶圆厂模式,主要依赖海外晶圆代工厂商高塔(Tower)及东部高科(DB HiTek) [6][7] - 2024年供应商集团A(高塔)占公司总采购比例39.7%,供应商G(东部高科)占7.8% [7] - 公司正积极探索国内晶圆代工替代方案,已有部分项目与国内代工厂合作流片 [8] 晶圆代工行业格局 - 2024年第四季度高塔半导体在全球晶圆代工厂中排名第七,市场份额1.0% [9] - 台积电以67.1%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晶圆代工行业第一 [9]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17 22:07
公司融资情况 - 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广发信德、复星创富、合肥创新投、华仓资本 [1] 公司背景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大、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及北航 [2] - 专注力觉传感器研发 产品包括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 [2] - 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臂、医疗手术机器人等高精尖场景 [2] - 国内少数能量产高端力觉感知器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 融资用途 - 持续加码小尺寸、超高精度、高带宽力觉传感器的底层研发 满足人形机器人"指尖级"力控需求 [3] - 组建欧洲、美洲本地化技术商务团队 加速全球化市场渗透 [3] - 面向医疗、汽车、3C等高端制造推出模块化解决方案 [3] 投资逻辑 - 公司在力觉算法、MEMS微纳加工、封装标定等环节形成闭环 技术壁垒高 [4] - 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0→1拐点 对六维力传感器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4] - 创始团队兼具航天级工程经验与商业化落地能力 [4] - 已切入多家头部整机厂供应链 验证路径清晰 [4] 行业与政策背景 - 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与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相继落地 [5] - 政策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5] - 公司在核心器件上实现国产可控 [5] - 中国硬科技投资正从"国产替代"迈向"全球定义"新阶段 [5]
招商局创投领投!柔性传感技术新锐力量「赛感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12 11:28
融资信息 - 赛感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招商局创投领投 琥珀资本及博杰股份跟投 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投入 产品研发迭代及市场化应用探索 [1] - 招商局创投今年在机器人领域已投资首形科技 千寻智能 逐际动力等企业 此次投资强化其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 [1] 公司背景 - 赛感科技成立于2023年 专注于柔性传感技术 核心业务为高性能柔性智能传感器及机器人电子皮肤的研发 生产与销售 [1] - 技术源自南方科技大学超柔性电子学实验室 研发团队由20余位博士和博士后组成 [2] - 创始人郭传飞为南科大教授 长期研究电子皮肤与柔性电子技术 CEO熊赓超曾任海尔智慧家庭创新中心总经理 具备产业化经验 [2]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包括赛感纳米界面离电型电容技术 触觉传感器 采集器 数据分析软件 提供人形机器人触觉解决方案 [4] - 柔性智能传感器采用可弯曲拉伸材料 具备压力 温度 应变感知能力 具有轻薄化 高弹性特性 [5] - 电子皮肤为柔性传感器集成系统 可模拟人类皮肤的触觉 温度感知及交互功能 [5] 应用领域 - 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消费电子 汽车电子 医疗健康等领域 智能传感市场规模呈爆发增长 [4] 历史融资 - 天使轮获力合科创 君盛投资等机构支持 [5]
南科大教授创立,柔性智能传感器公司获数千万融资,已在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等行业应用|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7-11 07:59
公司融资与背景 - 赛感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招商局创投领投 琥珀资本及博杰股份跟投 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投入 产品研发迭代及市场化应用探索 [4] - 公司成立于2023年 专注柔性传感技术 聚焦高性能柔性智能传感器及机器人电子皮肤研发 技术源自南方科技大学超柔性电子学实验室 [4] - 创始人郭传飞为南科院长聘教授 国家杰青获得者 研究领域包括电子皮肤 柔性电子技术 申请专利40余件 CEO熊赗超具有海尔集团产业化经验 团队含20余位博士 [5] 技术优势与产品特性 - 采用纳米界面离电型电容技术 通过电子导体与离子导体接触面积变化实现传感 灵敏度与量程兼得 单点传感器量程0-2000kPa 检测限低至1Pa(10mg) [7] - 选用非吸湿性离子凝胶材料 结合微结构仿生设计 在0.1mm超薄基底构建双电层电容结构 解决湿度干扰 温度串扰等痛点 [9] - 实现材料 结构 器件工艺 制备方法到数据分析全链路自主可控 改善传统传感器弊端 达成超灵敏与宽量程统一 [10] 市场应用与商业化 - 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消费电子 汽车电子 医疗健康等领域 已进入安踏等头部客户供应链 [10] - 在家庭服务机器人场景可实现衣物材质识别 力度精准调节 在零售场景支持人机交互力度反馈与安全制动 [9] - 全球首条离电型柔性触觉传感器量产线已于2024年拉通 进入批量出货阶段 [3][10]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2022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15.34亿美元 2024年增至26.7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32.2亿美元 2029年突破50亿美元 [7] - 电子皮肤技术模拟人类皮肤触觉与温度感知 近年成为智能传感领域焦点 呈现爆发式增长 [5] - 投资方认为技术具有显著壁垒 通过标准化与定制化结合 已形成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应用的闭环 [13]
「赛感科技」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基于离电技术的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已量产|硬氪首发
36氪· 2025-07-10 09:32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招商局创投领投,琥珀资本及博杰股份跟投 [1] - 本轮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投入、产品研发迭代及市场化应用探索 [1] 公司背景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23年,专注柔性传感技术,聚焦高性能柔性智能传感器及机器人电子皮肤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技术源自南方科技大学超柔性电子学实验室,实现材料、结构、器件、系统全链条的关键技术创新 [1] - 开发了高灵敏、大量程、快响应、高线性的柔性智能传感器及电子皮肤产品 [1] - 创始人郭传飞为南方科技大学长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团队包括逾20位博士及博士后 [1] - CEO熊赓超曾任海尔高管,具备产业化与商业化经验 [1] 行业与市场规模 - 柔性智能传感器采用可弯曲、可拉伸的柔性基底材料,具备感知压力、温度、应变等能力 [2] - 电子皮肤可模拟人类皮肤的触觉、温度感知及交互功能,近年来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 [2] - 2022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约15.34亿美元,2024年增长至26.7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32.2亿美元,2029年有望突破50亿美元 [4] 核心技术 - 采用纳米界面离电型电容技术,通过电子导体与离子导体接触面积变化实现传感信号变化 [4] - 高性能离电传感器可实现从毫克级感知到百公斤级承载的全量程覆盖 [4] - 单点传感器在0-2000kPa量程内保持线性响应,检测限低至1Pa(约10mg压力) [4] - 选用非吸湿性离子凝胶等离电材料,结合微结构仿生设计,解决传统传感器湿度干扰、温度串扰等痛点 [6] 应用场景 - 家庭服务机器人可识别衣物材质、感知物体软硬程度,精准调整机械臂力度 [6] - 零售场景中,机器人可实时感知接触力并适配力度反馈,保证交互舒适度与安全 [6] - 产品已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进入安踏等头部客户供应商名单 [6] 生产与商业化 - 公司在深圳和广州建有车间和产线,全球首条离电型柔性触觉传感器量产线已于2024年拉通并批量出货 [6] - 投资方认为公司技术壁垒显著,已形成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应用的实践闭环 [9] 未来规划 - 将持续加大产品研发与迭代投入,探索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领域的前沿研究 [8] - 通过技术下沉,加快柔性智能传感器在更多领域的应用落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