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植

搜索文档
南农晨读丨6·6给“荔”节
南方农村报· 2025-06-06 10:30
农业普查 - 国务院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4][5] 荔枝产业升级 - 荔枝作为广东省优势特色产业,是岭南水果的代表和广府文化的符号 [7] - 浦北荔枝广告在深圳商圈和地铁展示,"浦北妃子笑"等品种预计6月10日后集中上市 [11] - 农行广东茂名分行在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启动优惠促销活动,助力荔枝稳供稳价 [15][16] 特色食品产业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名单,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等六个茶产业入选 [9] 猕猴桃产业提质 - 和平县举办猕猴桃生产技术培训班,由广东省农科院等机构联合发起,果农参与踊跃 [13] 农业品牌建设 - 新丰县成立"新丰味"区域公用品牌专家智库,首批9名专家受聘 [18] 高标准农田建设 - 肇庆市迁移农田杂乱线杆,广宁县和怀集县已移除数百根电线杆,提升粮食生产效率 [20]
我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海南日报· 2025-06-05 09:07
绿色发展理念实践 - 海南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将生态优先贯穿发展肌理 [1][6] - 2023年万泉河流域生态产品总值(GEP)达2097 53亿元 为首次以流域为单元核算 [3] - 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碳足迹为5 3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千克 低于国内茶叶平均水平 [4] 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白沙县"两山平台"累计发放生态贷款超4100万元 惠及3900余农户 [5] - 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实现渔业资源增长2倍 人工鱼礁区资源密度达周边5倍 珊瑚覆盖率从18%提升至28 78% [5] - 赤田水库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博鳌亚洲论坛等大型活动实现碳中和 [6] 绿色产业发展数据 - 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55% 保有量40 9万辆居全国第二 新增更换占比全国第一 [6][7] - 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形成年产能改性料3 45万吨 餐饮具4 5万吨 膜袋5 71万吨 2024年产值增长68 25%至4 06亿元 [7] -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75% 全域禁塑替代率达80% [6][7]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种群恢复至7群42只 [6] -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减碳96 2% 进入近零碳运行阶段 [6] - 推进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等重点低碳园区建设 [7]
有鲜则名,有水则灵——央视《走遍中国》走进清远
南方农村报· 2025-06-04 10:34
清远生态与产业概况 - 清远森林覆盖率达70%,拥有北江、连江、潖江三江交汇的水系优势,是粤北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 [5][6] - 当地通过"鲜"与"灵"的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7][8] 清远鸡产业 - 清远麻鸡采用山林放养模式,需训练180天,年出栏量达1.58亿只 [11][12][14] - 清远鸡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11亿元,成为当地五大百亿"土特产"领头羊 [13][14] 茶叶产业 - 英德市每6人中就有1人从事茶相关工作,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51.78亿元 [19][20] - "英红九号"茶叶通过非遗传承和研学活动推广茶文化 [16][17] 麻竹笋产业 - 清远拥有99.25万亩麻竹林,年产鲜笋151.36万吨,产业综合产值109.65亿元 [23][24][27] - 麻竹笋实现深加工转型,产品远销东南亚市场 [28] 北江经济带发展 - 北江经济带建设带动沿岸渔村转型,白庙渔村集体经济收入从69万元增至159万元 [31][35] - 河鲜餐饮、民宿咖啡等业态形成完整产业链 [33][34] 温泉旅游产业 - 三坑镇温泉开发"美人汤"等特色产品,带动周边采摘农场、有机农业等配套产业 [37][38][39] - 温泉旅游使"空心村"重现活力,实现农文旅融合 [40] 漂流旅游产业 - 古龙峡拥有6063米天然赛道,落差378米,最高时速72千米,是"中国漂流之乡" [42][43] - 漂流项目带动当地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特色文化体验 [44] 产业发展模式 - 清远通过"百千万工程"实现生态资源向产业价值转化,形成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模式 [46][47] - 当地保留传统产业特色的同时引入智慧农业等现代化手段 [47][48]
联农带农走实共富路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14
"五一"假期,湖北谷城县堰河村民俗园成为新的游客打卡点。秀丽山水和独特民俗吸引众多游客,节日 期间,堰河村接待游客4万人次,同比增长30%,综合收入7000多万元。 民俗园项目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村里探索推行的"三三制",即村党委、村委会、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 组织架构,村党委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民主管理机制,支部联 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的"三联共建"工作措施。 村党委将合作社、茶场、农业和养殖4个党支部建在产业上,村党委成员"一棵草顶一颗露水珠",在各 自产业上发光发热。闵洪艳说:"新时代的村干部,不仅要会治村,还要能带领村民增收,这样才有号 召力和凝聚力。" 山绿了,水清了,茶山的名气越来越响,来村里买茶品茶的人也多起来了。堰河村顺势发展乡村旅游, 2007年堰河村成立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首期融资60万元用于发展生态旅游以及开发旅游产品。最 初,仅有25户农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随着文旅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2022年,村民全部入 股。"现在的分红比例是55%,今后会逐步提升至100%。入多少就分多少,年年有、年年增。"闵洪艳 底气十足地说。 乡村振兴需要壮 ...
广东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茶园受灾复产应急技术措施来了
南方农村报· 2025-05-29 20:06
气象情况 - 5月以来南方较强降雨频繁 贵州 广西 广东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8成 局地偏多1-2倍 [2][3] - 5月27-29日南方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 贵州东南部 湖南南部 广东北部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80-180毫米 局地300-350毫米 [3][4] - 强降雨区域集中 广西北部 广东北部个别站点日降水量可能接近或突破5月历史极值 [8][9] 茶园受灾应急措施 - 排除淤积积水 开沟排水 清理杂物防止病虫害滋生 [14][16][17] - 清洗枝叶 通过自然淋洗或人工喷洗恢复茶树光合作用 注意检测喷洗用水水质 [18][19][20][21] - 及时修剪 对出现枯叶焦叶的茶树进行修剪并杀菌消毒 [23][24] - 浅耕松土 雨停后一周内完成 辅助锄草 培蔸 松土等措施 [26][27] - 追肥管理 根据受灾情况适当补充养分 [28] 技术措施来源 - 应急技术措施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清远综合试验站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机构联合提出 [11][12][13]
2025年灰茶尺蠖第一代幼虫在清远或临中度发生风险
南方农村报· 2025-05-29 20:06
灰茶尺蠖虫害预测 - 2025年灰茶尺蠖第一代幼虫在广东清远可能面临中度发生风险 [2] -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通过8年全国试验站数据构建双预测模型,首次揭示区域性虫害暴发差异 [3][4] 灰茶尺蠖生物学特性 - 灰茶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具咀嚼式口器,一年发生5~6代,7月~9月为危害高峰 [6][7] - 以蛹在树冠下表土内越冬,成虫具趋光性,羽化后当日或次日交尾并产卵 [7][8] - 幼虫主要啃食嫩叶、老叶及嫩茎,形成光杆,啃食叶片呈"C"型 [9] 灰茶尺蠖绿色防控技术 生态调控 - 茶园行间土壤覆盖绿肥或作物秸秆,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天敌如胡蜂、绒茧蜂、蜘蛛等 [12] - 为害严重时采用轻修剪方式将树冠面剪低5~10cm,修剪枝条带离茶园并覆盖薄膜防控幼虫 [13][14] 理化诱控 - 安装窄波LED杀虫灯(每15~20亩一盏)诱杀成虫,羽化高峰期开灯 [15][16] - 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每亩3~5套)诱杀雄虫,及时更换诱芯和装置 [16][17] 科学用药 - 中度偏轻时(每平方米3~5头幼虫)喷施短稳杆菌、病毒制剂、白僵菌等生物制剂 [18] - 中度偏重时(每平方米>10头幼虫)选用虫螨腈、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化学药剂 [19] - 贯彻农药安全间隔期,控制用药量和次数 [20] 技术指导单位 -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创新团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21][22]
2025年茶小绿叶蝉在清远或将达重发生等级
南方农村报· 2025-05-29 20:06
茶小绿叶蝉灾害预警 -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预测2025年茶小绿叶蝉在广东清远地区将达到重发生等级[3] - 预警基于全国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数据 由王晓庆团队与黎健龙团队联合攻关完成[4][5] - 茶小绿叶蝉在广东一年发生10余代 夏秋两季为害高峰 2025年第一峰期间清远茶园需重点防范[7][8] 茶小绿叶蝉生物学特性 - 茶小绿叶蝉属半翅目叶蝉科 具刺吸式口器 在广东一年发生10余代 有两个发生高峰[9][10] - 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树嫩茎嫩叶汁液为害 受害芽叶沿叶缘变黄 叶脉变红 卷曲粗老[11] - 为害严重时芽叶叶缘红褐焦枯 芽叶生长停滞 甚至全叶焦枯脱落[12] 绿色防控技术 - 生态调控:生产季节适时分批强采 春茶结束进行轻修剪 清除茶行间杂草 控制虫口基数[15] - 茶园行间土壤覆盖绿肥或作物秸秆 增加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利用蜘蛛、寄生蜂等天敌[16] - 理化诱控:悬挂天敌友好型色板(每亩25张)可显著降低叶蝉第一峰虫口数量[17] - 在茶小绿叶蝉为害高峰期采用吸虫机捕杀成虫、若虫[18] - 科学用药:当第一峰百叶虫口超过6头时 可选用茶皂素、除虫菊素等植物或化学农药防治[19][20] - 贯彻实施农药安全间隔期 做到用药量适宜 尽量减少用药次数[21]
浙江衢州:新农人绘制智慧化“共富”农业蓝图
中国青年报· 2025-05-28 06:13
智慧农业转型 - 衢州市淘谷居生态农业基地采用AI巡检机器人进行果实成熟度和病虫害监测,形成产量地图和病虫害地图传递至后台 [1][2] - 基地负责人饶胜男通过数据地图精确调控蓝莓采摘区域和产量、配置用工数量、防控病虫害 [1] - 2021年建成占地50亩的数字化、智能化农业基地,配备环境综合传感器、植物气孔摄像机等设备全天候监测调控温室环境 [2] - 2023年投入使用218亩现代化农业基地,采用无土栽培、智能化环控、水肥灌溉一体化等先进技术 [3] - 公司正在研发适合中国的农业数字化管理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产量 [5] 茶产业升级 - 开化县御玺明代贡茶园采用"生态+数字"模式,种植5000多棵银杏树引鸟防虫并改善光照条件 [6] - 茶园配备太阳能杀虫灯、防霜风扇等7种数字化设备监控土壤和气象环境 [6] - 使用声波能防控害虫设备阻止小绿叶蝉交配繁殖,并安装摄像头24小时记录数据传递至省农业农村厅 [6] - 茶园成立御玺茶艺培训学校,已培训3万余人,帮助1700余人上岗就业 [11] - 通过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辐射带动4个村落2000多亩茶园,1400余户农户增产增收,茶叶收购价高出市场价10%至20% [9][10] 竹制品产业复兴 - 龙游县"一盒故乡"共富工坊重振竹编工艺,展示销售千余种竹制品 [12] - 工坊聘请4位老师傅并招募年轻人学艺,创新设计竹龙等产品打开市场 [13][15][16] - 2021年设计的亚韵竹制茶叶罐被选为杭州亚运会特供伴手礼 [17] - 创立"大师带导师,导师带工匠,工匠带农户"模式,扶持100多名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 [17] - 通过订单分包带动周边一镇三乡1000多户增收,全年开展电商助农直播销售农特产品 [18] 人才引进与培养 - 衢州市实施共富合伙人计划吸引青年人才、农创客、大学生到农村创业 [1] - 开化县成立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为45岁以下农业领域年轻人提供全方位支持 [8] - 团开化县委组织暑期三农游学活动,每年吸引30名高校学子返乡了解产业发展 [7][8] - 团龙游县委指导成立溪口青春联合会,聚拢近200名返乡创业青年 [18]
中国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人民日报· 2025-05-26 05:42
中国新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 中国新增3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包括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1] -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总数增至25项,数量保持世界首位 [1]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 采用"鱼蚌共生"复合养殖模式,核心为珍珠蚌技术,同时生产珍珠、水稻、丝绸等产品 [1] - 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粮食安全保障和文化遗产传承功能,为全球可持续农业提供经验 [1]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 以"绿雪芽"母株和自然萎凋工艺为核心,实现茶园与森林、农作物的有机共生 [1] - 保存18个茶树品种和120多个其他农业物种,增强生态与粮食体系韧性 [1]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 融合果树栽培、种植业和养殖业,兼具抗旱防涝能力,适应黄土高原缺水易侵蚀土壤环境 [2] - 采用传统多元种植模式,减少化学投入品依赖,保护本地植物和昆虫物种 [2] 其他入选文化遗产系统 - 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同时入选 [2]
茶旅体验 绿叶“变现”
经济日报· 2025-05-24 15:27
茶旅融合产业发展 - 蒋家坪村通过茶旅融合实现产业升级,2024年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2] - 该村改造升级茶园2700亩,应用智能化灌溉和病虫害监测系统,女娲银峰茶叶售价达2000元/公斤[2] - 建成500平方米茶叶加工厂,新增绿茶和红茶生产线,茶产业年产值超600万元[3] 乡村经济带动效应 - 蒋家坪村集体收入突破5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6万元[3] - 通过土地流转、鲜叶收购等模式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2] - 平利县茶产品产量超2万吨,连续四年获"全国茶业百强县"称号[3] 茶旅体验新业态 - 平利县推出"茶体验+研学""茶体验+康养"等模式,2024年入选陕西省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3] - 帝景南山研学基地2024年3-4月接待1.6万人次,单日最高超1000人次[4] - 秦汉古茶园区预计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辐射带动超1000户茶农[4]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平利县2025年出台生态旅游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奖补茶旅体验游项目[4] - 蒋家坪村加快旅游设施建设,依托千亩茶园和古茶树景观吸引游客[2] - 秦汉古茶园区规划建设观光长廊和科技示范园,强化茶文化传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