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赛事
icon
搜索文档
张瑜:从竞技到经济——算算体育赛事的“经济账”
一瑜中的· 2025-08-29 16:34
核心观点 - 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在于居民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而非消费意愿[3] - 中国体育消费占收入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当(2020年中国0.84% vs 发达国家平均0.85%),但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不到40美元,仅为发达国家均值的1/6[3][5] - 中国体育消费结构呈现"重商品、轻服务"特征,2020年体育实物消费占比超60%,而观赛与健身服务支出仅占11%[3][6] - 中美体育产业结构差异显著,2023年中国竞赛商演增加值占体育产业2%,而美国2014年已达32%[4] - 中国体育赛事对GDP和就业拉动估算均在0.1%左右,约为欧美的1/5-1/4[4][8] 消费潜力分析 - 收入水平是体育消费的决定性因素,23个样本省市体育消费与收入高度相关(2023年相关系数0.88)[5][15] - 日本经验表明经济周期直接影响体育消费,1974-1993年日本家庭体育消费支出年均复合增速超10%,1994-2003年则连续10年下降[18] - 高收入群体体育消费意愿更强且更抗经济波动,2009年日本最高收入阶层体育消费支出占比超1.5%,与其他阶层差距扩大[20][21] 消费结构特征 - 中国体育消费以实物为主,2020年实物消费占比超60%,明显高于欧盟的35%[3][6] - 即便高收入地区如北京、厦门仍以实物消费为主,17个样本省市中仅6地体育服务消费占比超50%[6][25] - 日本体育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上升,从1980年27.5%增至2011年58%,增量主要来自赛事和健身服务[26] 赛事经济分析 - 2023年欧美体育赛事经济拉动达128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0.4-0.5%,而2024年中国预计仅208亿美元,拉动GDP约0.1%[29] - 欧美拥有全球近90%顶级体育IP,2024年全球收入最高500个体育IP收入达1700亿美元[33] - 上海居民观赛消费倾向强于美国(1万美元收入下上海支出73美元 vs 美国38美元),但美国观赛渗透率达61%,远超上海的5%[34] - 经济大省不一定是赛事大省,广东、江苏、浙江的赛事表演产业发展水平甚至低于全国整体[36] 就业拉动效应 - 2020年中国体育从业者占就业人口约0.15%,低于英美(约0.5%)及日韩法(0.2%-0.3%)[38] - 人均体育支出越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越大,体育从业人员占比也越高(相关系数约0.7)[38] - 美国体育赛事对GDP和就业拉动均值均为0.44%,上海2023年分别为0.25%和0.24%[39] - 体育服务业就业弹性高于体育制造业,应重点发展运动项目产业和竞赛表演业[38]
上海“痛岛”下一步?将成探索未来城市生活试验田
第一财经· 2025-08-28 19:14
复兴岛发展规划 - 作为黄浦江唯一内陆岛 复兴岛从战略留白区转型为热门目的地 定位为量子城市实践区和未来生活试验田 [1][5] - 岛上约30万平方米存量工业厂房资源将提供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 满足科创中心建设需求 [6] - 规划建设数字岛 设计岛和人民岛三大目标 融合低空经济 无人驾驶 艺术设计和全龄共享滨水空间 [8] 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 主展区位于复兴岛船台公园 主题为量子城市复兴未来 探索AI+空间治理新范式 [1][3] - 集中呈现四大亮点:量子城市演绎 特色空间营造 多元活动引入和创意成果积淀 [3] - 联动上海旅游节 市民文化节 国际光影节和哔哩哔哩等16个分展区 促进文旅商体展融合 [3] 文化与体育活动布局 - 2025上海旅游节杨浦区活动 中欧文化嘉年华 AIGC创新设计大赛和哔哩哔哩干杯音乐节等大型活动落地复兴岛 [9] - 上海市体育局联合杨浦区政府举办乒乓球选拔赛 奥运冠军樊振东参与互动 [9] - 计划引入国际航联无人机竞速世界杯和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 开创科技体育新纪元 [10] 城市空间治理技术应用 - 自然资源部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整合多平台数据至统一地理底图 [11] - 全国近300个地级以上城市完成实景三维建模 实现城市治理从平面向立体动态演进 [11] - 通过数字化手段监测公共服务设施 量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民生指标 [11] 工业遗产与空间更新 - 保留中华船厂巨型塔吊群 造船船台和高桩码头等工业遗存 打造赛博风艺术空间 [3][5] - 以文化事件为触媒探索文化赋能-空间激活-功能迭代的有机更新路径 [6] - 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再到发展绣带的能级跃升 [8]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8 10:40
华夏时报记者 王敬 北京报道 "为我喜欢的球队加油,顺便在这个城市玩两天,感觉特别值!"来自安徽的球迷张先生刚刚在江苏看 完"苏超"比赛,正计划着接下来的行程。 这个夏天,消费市场的活力被一枚小小的票根点燃,为了一场赛事、一场演出或一部电影而专程前往一 座城市不再是新鲜事。从"苏超"赛场超过五成的外地观众留宿率,到演唱会1元门票拉动4.8元周边消费 的乘数效应,再到《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以一张门票为起点的"票根经 济"正展现出惊人的撬动能力,串联起食、住、行、游、购、娱的完整消费链条,成为扩内需、促消费 背景下的现象级新引擎。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 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旺盛,传统消费模式已难以满足需要,大家追求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 性的消费场景。一张球票、演唱会门票或电影票,不仅是进入特定场所的凭证,更成为开启一段独特体 验的钥匙,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新鲜事物和情感共鸣的追求。" 同时,交通的便捷性和互联网的普及也为"票根经济"的爆发提供了有力支撑。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的 快速发展,让人们能够轻松实现跨地域出行 ...
小票根”撬动文旅“大消费” 优秀文化产品成激发文旅消费重要“引擎
民间体育赛事带动文旅消费 - 苏超赛事带动江苏多座城市成为热门打卡地 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1] - 南京设置87处苏超第二现场观看点 直接带动总客流超714万人次 [1] - 盐城某商场营业额同比增长21% 未来将持续打造赛事+商业IP [1] - 苏超带动江苏省暑期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0% [1] - 贵州村超总决赛吸引省内外游客超18万人次 其中过夜游客超4万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1] 文体商旅成为消费黄金组合 - 上海演唱会形成顶流明星IP持续火爆态势 做强票根经济 [2] - 上海前5个月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1000场 接待观众超1000万人次 票房达16.3亿元 [2] - 热门影视带动旅游消费 暑期档电影使前往西安广州南京旅游人次分别上涨12% 10% 16% [2] - 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活动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2]
新闻发布厅丨焦作“一赛一节”亮点抢先看
河南日报· 2025-08-28 07:39
走进太极故里,品味焦作山水。8月2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二届中 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暨2025云台山旅游节(以下简称"一赛一节")将于9月15日至21日在焦作市举 办。 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拳于2020年12月17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名录。云台山以独具特色的峡谷景观闻名海内外,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一赛一节"就是以"太极拳"和"云台山"两大世界著名文旅IP为依托,融体育赛事、文化旅游、经贸活动 为一体,独具焦作特色的综合性节会活动。自1992年开始,"一赛一节"已举办11届,有力推动焦作文化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更对扩大焦作乃至河南对外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比往届,本届"一赛一节"赛事活动更加专业亲民,设有个人项目、集体项目、推手比赛、太极精英赛 等,来自国内外2000余名运动员参赛。"太极拳名人名家"互动交流等活动,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太极魅 力。 "一赛一节"期间,焦作11个县(市、区)将策划丰富多彩的特色文旅活动,涵盖非遗展演、民俗体验、 美食市集、歌唱演出等多种形式,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入年轻化、国 ...
梁超明:将体育精神融入每一次挥拍中丨十五运365天365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07:16
赛事概况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 [2] - 赛事包含34个竞赛大项 采用广东 香港 澳门三地协同办赛模式 [2] - 竞技乒乓球比赛设男子团体 女子团体 男子单打 女子单打及混合双打五个项目 11月于澳门赛区举行 [2] 群众体育参与 - 群众乒乓球项目决赛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完成 为广州赛区首个群众比赛项目 [2] - 赛事吸引全国32支代表队超过300名民间选手参与团体及单打角逐 [2] - 广东代表队获得1银2铜成绩 体现群众体育竞技水平 [2] 社会影响 - 赛事承载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使命 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2] - 通过365天365人专栏呈现体育精神 城市活力及文化魅力 [1] - 乒乓球项目竞技性与群众性并重 引发广泛社会关注 [2]
群众赛事如何避免“复制粘贴”?(体谈·关注群众体育)
人民日报· 2025-08-28 06:38
核心观点 - 群众体育赛事通过地域特色和广泛参与性实现高人气和出圈效应 需避免同质化并挖掘自身优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赛事成功要素 - 地域文化融合:贵州"村BA"依托乡村民俗 江苏"苏超"展现都市活力 海南"村排"彰显滨海风情 内蒙古那达慕传承民族传统 形成独特赛事IP [2] - 参与机制创新:陕西三人篮球联赛建立多级联动机制 设置家庭亲子组/大学生组/俱乐部组等8个板块 覆盖不同年龄和身份群体 [1] - 赛事定位特性:通过"比赛第一 友谊第十四"等调侃语和"白天忙工作 晚上抢篮板"的参与模式 体现广泛性与贴近性的核心优势 [1] 行业现存问题 - 部分赛事组织方忽视当地文化底蕴和群众需求 盲目抄袭导致陷入同质化困局 [1] - 赛事设计需更贴近实际需求 文化特色需更鲜明 服务保障需更精细 [2] 发展路径建议 - 坚持群众主体定位:让赛事从"高高在上"转变为"走到群众身边" 通过触手可及的参与方式提升吸引力 [1] - 深化文化体育融合:扎根当地文化土壤培育独一无二的赛事IP 使其成为地域特色的生动载体 [2] - 借鉴与创新结合:可审慎借鉴他人经验 但更需重点挖掘自身优势 着眼长远发展 [2]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 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8 02:38
行业趋势 - "票根经济"成为扩内需促消费背景下的现象级新引擎 通过一张门票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1] - 交通便捷性和互联网普及支撑"票根经济"爆发 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捷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 [1] - 文体商旅成为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黄金组合 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5] 体育赛事经济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2] - 第九轮苏超现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 31-45岁群体占比51.5% [3] - 苏超外地观众留宿率超50% 38.4%在主场城市停留24小时以上 79.5%观众为2人及以上同行 [3] - 91.8%观众知晓景点免费和消费折扣优惠 95.9%产生门票外消费 65.9%行程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花费普遍1000-2000元 [4] -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2.5%存在娱乐消费 66.1%进行景点游览 [4] - 湖南村BA8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 [4] - 贵州村超总决赛在线观看2735万人次 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4] 演艺经济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1元门票拉动4.8元周边消费 [8]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近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 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营收环比增75% [8] - 飞猪报告显示暑期"跟着演唱会去旅行"趋势强劲 热门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 [8]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 愿意为周边产品和独特观演位置支付溢价 [9] 影视文旅联动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 [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暑假期间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43% 旅游订单同比增超40% [9]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天 西安广州目的地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 [11]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优惠活动 28家文旅企业提供特惠礼包 [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内南京目的地出游人次增长近16% [10]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消费是扩大内需重要内容 [5] - 体育总局将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丰富赛事供给提升品牌影响力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6]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7 22:34
票根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 以门票为起点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现象级新引擎[2] - 交通便捷性与互联网普及提供支撑 高铁飞机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2] -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门票成为开启独特体验的钥匙[2] 体育赛事经济数据表现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3] - 第九轮苏超单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4] -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65.9%表示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5] - 村BA八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5] - 村超总决赛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在线观看达2735万人次[5] - 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6] 演艺经济乘数效应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门票花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9]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9] - 环体育场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总营收环比增长75%[9]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9] 电影文旅联动效应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长43%[10] - 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40% 使大同成为暑期增速TOP3城市[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南京出游人次较前十日增长近16%[10]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日西安和广州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10]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多地推出演唱会门票+优惠政策 门票可作旅游一卡通和优惠金钥匙[8] - 株洲案例显示持演唱会门票可免费游览30余家旅游景区[8] - 飞猪报告显示热门文体活动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8]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专属优惠 涉及28家文旅企业特惠礼包[10]
兰生股份: 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半年度评估报告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6:13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半年度评估报告 聚焦主业经营质量提升、科技服务创新、投资者回报强化、ESG建设及治理规范 通过战略拓展、数字化转型和高分红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1][2][3][4][5][6] 主业经营与战略拓展 - 深化会展主业战略发展路径 通过项目合作、股权合作等多轮驱动开拓市场 构建工博会五城联动格局 [1] - 积极拓展宠物经济赛道 它博会展会规模、展商及观众人数创新高 战略并购天一成都宠博会进军西南市场 [1] - 推进国际化战略 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作为境外业务及投融资平台 推动海内外业务一体化发展 [1] - 构建"三上"城市自主IP赛事矩阵 承办路跑及水上赛事 上海半马、女子半马和苏河半马高标准完成 上帆国际参赛队伍数量显著提升 [2] - 展馆运营坚持创新驱动 多维度优化运营模式 打造国际品牌展会、消费类项目及文化类活动高地 [2] 科技服务与数字化转型 - 积极推动数字会展转型 总部以中台建设为抓手长远规划 专业公司专注敏捷迭代和局部创新 [2] - 威客引力公司定位全球人工智能生态链接者 通过WAIC Future Tech等四大子品牌覆盖技术、产业、孵化全场景需求 提升AI生态服务能力 [2] - 本届WAIC打造专属智能助手Hi!WAIC作为大会智慧中枢 提升服务能级与参会体验 [2] - "三上"自主IP赛事数字化系统重构 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 推进工博会数仓建设优化运营管理 [3] - 靖轩科技获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其自主研发靖轩数智平台为多项赛事会议提供技术支撑 启动世博展览馆智慧展馆三期建设 [3] 投资者回报与沟通 - 研究制定中长期分红规划 明确2025-2027年每年现金分红不少于当年可分配利润50% 常态化增加现金分红频次 [4] - 2024年度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达51.92% 上半年高效完成权益分派保障股东红利发放 [4] - 上半年开展近30场投资者交流活动 覆盖机构及个人投资者超170人次 4月年度业绩说明会直播浏览量超10万次 各渠道总浏览量超13万次 关注度较上年提升30% [4] - 结合主业举办多元投关活动 邀请机构调研它博会和低空经济博览会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面向中小投资者举办"我是股东"活动 [5] 公司治理与ESG建设 - 严格遵循《公司法》及监管规则 优化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 编制内参文件供管理层决策参考 [5] - 组织专题培训12场覆盖近130人次 内容涵盖监管要求、法规新政及ESG实践 提升关键岗位履职能力 [5] - 披露首份ESG报告 万得及华证ESG评级从B级和CCC级跃升至A级 获证券之星第三届ESG新标杆企业供应链影响力奖 [6] - 将ESG理念贯穿公司经营 开展宣讲培训及专项劳动竞赛 并将ESG内容纳入投资者关系活动和信息披露体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