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
搜索文档
榕江县委书记灾后自费下馆子 又外出招商引资!村超复赛在即
南方都市报· 2025-07-20 14:30
灾后重建与招商引资 - 榕江县委书记徐勃带队赴京对接灾后重建工作并争取项目资金支持[1][3] - 徐勃走访中信国安、万达集团、固伦轩霖轨道交通科技等企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3] - 当地6700多家个体工商户在洪灾中全部被淹[3] "村超"品牌发展 - 榕江依托"村超"品牌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目标是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2] - "村超"发展三年已成为全民参与项目,将"网红"转化为"长红"并带来线下经济增量[2] - 徐勃实地调研"村超"球场重建进展,要求确保7月26日赛事如期开赛[1][3] 经济复苏举措 - 徐勃自费448元请客下馆子,呼吁公职人员助力个体工商户恢复经营[2][3] - 县委政府倡导干部用个人工资消费支持受灾商户[3]
文体旅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赛事流量”点亮夏日消费市场
央视网· 2025-07-20 11:38
赛事热度与消费带动 - 苏超第7轮南通与盐城的"榜首之战"吸引136万人次抢票,现场设置45个第二观赛点并推出"足球之夜"等促消费活动[1] - 泰州借苏超赛事推出夏夜活动,美食嘉年华日均吸引超2万人次,夜市营业额较平日增长近40%[2][4][6] - 南京和常州少儿足球培训报名热度攀升,多地开展青少年足球训练课程[7][9] 足球相关消费增长 - 苏超球衣官方合作商称各队球衣赛前热销[11]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江苏足球品类搜索量同比翻倍,苏州足球装备成交额全省第一,宿迁战术板销量达原先3倍,扬州护腿板销量涨超200%[13] 文体旅融合模式 - 南通推出"跟着苏超游南通"系列优惠,打造"赛事搭台、文旅唱戏"的新模式[1] - 泰州姜堰区结合苏超延长美食嘉年华时间,同步举办音乐节和国潮电音秀[4]
体育搭台,消费唱戏 浙江多地打出“赛事+消费”组合拳
搜狐财经· 2025-07-20 10:07
核心观点 - 2025年暑期浙江全省将举办超2000场促消费活动,力争推动全域旅游人次超1.6亿,同比增长8%,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左右,"浙BA"成为引导消费升级、激发城市活力的新支点 [1][2] - "浙BA"通过消费券、票根经济、市集联动等"消费组合拳",释放体育促消费的巨大潜力,将篮球赛事与城市消费场景有机融合 [2][4] - 各赛区积极探索"赛事+消费"融合模式,推动消费链条延伸,打造"体育看点+消费亮点+城市热点"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消费新样本 [4][8] 活动规模与目标 - 2025年暑期浙江全省将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超2000场 [1][2] - 力争推动全省全域旅游人次超1.6亿,同比增长8% [1][2] - 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左右 [1][2] 杭州赛区举措 - 推出"2025七彩夜杭州·仲夏消费季·'浙BA'杭州欢购季"系列活动,持观赛门票可享全城餐饮、商圈、酒店、景区等多重福利 [4] - 多家大型商圈推出"观球+夜宵""看球+住宿"等套餐式优惠,打通"观赛即消费"场景 [4] - 临平区发放价值100万元赛事消费券,可在"晚风市集"及部分商圈使用,涵盖文创产品、农产品、轻餐饮等多个消费场景 [4] 其他赛区特色 - 舟山赛区推出"凭票根赠盲盒"活动,结合福利彩票+消费券叠加赠送,实现"看球+抽奖+消费"一体化体验 [4] - 湖州、嘉兴等地结合本地文化特色与城市商圈特点,推出定向专属折扣、商旅联动等举措,带动周边经济升温 [6] 赛事成效与规划 - "浙BA"已迎来第100场比赛,成为推动消费升级、拉动地方经济的综合实践 [8] - 各地通过发放消费券、拓展票根经济、打造赛事周边体验场景,将球赛变成消费节日 [8] - 未来将持续开展城市争霸赛等重点赛事,进一步叠加消费场景,拓展跨领域合作 [8]
国家体育总局射运中心:让大众选手在世运会赛场展现自我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08:20
赛事概况 -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射箭项目设射准射箭和野外射箭两个分项,分别于8月7日至9日、8月11日至16日举行 [1] - 射准射箭使用复合弓,以累计环值决胜负,最高环值为10环 [1] - 野外射箭使用光弓或反曲弓,在复杂地形中进行,最高环值为6环 [1] 参赛选手选拔 - 中国参赛选手共8名,其中6名来自群众体育赛事,通过2024年中国箭王争霸赛和全国野外射箭赛选拔产生 [2] - 参赛阵容包括两名残疾人运动员和六名大众选手 [2] - 备战团队自7月2日起在射运中心进行封闭式集训,采用国家队管理模式强化专项技术、体能和实战模拟 [2] 选手背景与特点 - 程序员邬光洁将参加射准射箭女子复合弓项目,拥有十余年射箭经验,强调射箭运动的即时反馈特性 [2] - 16岁天津体校学生鲍钰宁参加野外射箭女子反曲弓项目,练习射箭三年,期待国际赛事首秀 [2] 赛事技术挑战 - 野外射箭在复杂地形中进行,要求选手具备出色射箭技术、体能和应变能力 [1] - 比赛场地设有仰角、俯角靶位和无标注距离靶位,对运动员构成较大考验 [1]
让赛事经济新引擎动力澎湃
经济日报· 2025-07-19 06:02
赛事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 体育赛事通过竞技激情转化为在地体验 形成"流量爆点"到"经济支点"的升级路径 以赛事为流量入口 文化认同为纽带 产业链延长为路径 文商旅消费为出口 [1] - "苏超"每场观众超万人 带动赛后美食搜索量增长74%-367% 2025年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 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 [1] - 马拉松赛事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无锡马拉松发放消费券拉动周边产业效益5.05亿元 同比增长78.2% [1] 文商旅体融合创新模式 - 河北廊坊摔跤赛结合非遗打铁花表演 3天吸引观众5万人次 带动土特产销售2000万元 [2] - 广东佛山"龙超联赛"串联12个产业链 形成"赛事+制造+文旅"全链条模式 带动产业增收超3亿元 [2] - 河北保定街舞双雄争霸赛拉动消费2000万元 年轻人占比超60% 形成"体育+社交"新模式 [2] 赛事运营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 - 部分赛事存在专业运营能力欠缺 品牌价值不高 体验感趋同的问题 [3] - 需强化差异化"赛事+"建设 开发"赛事+文旅+购物+娱乐+康养+学习"跨界融合路径 [3] - 一二线城市应引进高等级赛事 三四线城市培育特色运动品牌 县城探索"草根赛事+商业联动"模式 [3] 专业化运营与政策支持措施 -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社会资本参与"机制 培育专业赛事运营机构 [4] - 运用AI和大数据优化赛事管理流程 开发4K/8K直播和VR观赛技术 拓展分层赞助体系 [4] - 通过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给予融资扶持 支持场馆多功能化改造 加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 [4]
2025“上合之夏”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齐鲁晚报· 2025-07-18 18:15
赛事概况 - 2025阿联酋阿拉伯马环球杯(中国站)开幕式在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标志着这一国际顶级赛事首次登陆中国 [1][4] - 赛事由中国马业协会与阿联酋阿拉伯马协会联合主办,上合控股集团与中国马业协会阿拉伯马分会承办 [4] - 活动包含开幕式、小组赛、冠军赛、"马上合作"马业专区及青岛·环骏夜等多元化环节 [4] 活动亮点 - "马上合作"马业专区为从业者与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展示行业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 [4] - 青岛·环骏夜活动融合美食、音乐与马文化,打造特色夜间体验 [4] - 赛事作为2025"上合之夏"系列活动亮点,开创"体育+文旅"合作新模式 [4] 上合之夏系列活动 - 2025"上合之夏"系列活动正式启动,纳入中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工作计划 [4] - 活动将持续至9月,涵盖文化艺术、旅游推介、会展节庆等百余场活动 [4] - 目标为深化上合组织国家间文化互鉴与经贸合作,增强民心相通 [4] 行业影响 - 赛事推动青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上合组织国家友好往来 [4] - 系列活动通过文化互动为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注入新活力 [4]
丹阳吕城镇村BA乡镇篮球邀请赛落幕 12个乡镇的13支队伍参赛,吕城镇两队获二三名
镇江日报· 2025-07-18 08:17
赛事概况 - 丹阳市吕城镇"国缘金K杯"第三届村BA乡镇篮球邀请赛由丹阳市体育总会、吕城镇人民政府主办,吕城镇体育总会、吕城镇文体中心、吕城康乐篮球俱乐部联合承办 [1] - 赛事吸引了常州、丹阳两地12个乡镇的13支代表队参赛 [1] - 比赛历时23天,自6月24日开赛至7月16日晚落幕 [1][2] 比赛结果 - 常州西夏墅慧匠涂层队获得冠军,吕城华发队获得亚军,吕城康乐队获得季军 [1] - 季军争夺赛中,吕城康乐队以46:33战胜常州薛埠春晖队 [1] - 冠军争夺战中,常州西夏墅慧匠涂层队以66:62战胜吕城华发队 [2] 赛事影响 - 赛事展现了各队不俗的篮球技艺和顽强拼搏精神,球员精湛球技和默契配合赢得观众掌声 [1] - 比赛为各乡镇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促进地区和谐发展 [2] - 赛事进一步推动了篮球运动在吕城镇及周边地区的普及与发展 [2] 赛事特色 - 吕城镇有"篮球之乡"称号,村BA乡镇篮球邀请赛为一年一度举办 [2] - 赛事丰富了当地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2] - 参赛球员表示通过比赛收获了宝贵经验并结识志同道合朋友 [2]
“提振消费”政策解读:让政策红利落到老百姓心坎上腰包里
新华日报· 2025-07-18 08:00
江苏省提振消费政策解读 - 省级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直播间"开通《江苏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若干措施》解读专场 省发改委、商务厅、文旅厅、市场监管局、体育局等部门解读政策 [1] 上半年消费市场表现 - 1-6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9亿元 同比增长5% 占全国总规模9.8% 社零规模和净增额均为全国第一 [2] - 62条具体措施旨在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 [2] - 政策亮点包括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提高至人均730元 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 [2] 大宗消费促进成效 - 1-6月超2598万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累计使用补贴资金173.77亿元 拉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1428.05亿元 [3] - 家电补贴品类扩至58类 开通10个购新补贴申领渠道 打通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 [3] - 城市足球联赛等赛事打造"苏超第二现场" 5月10日至7月7日线下监测服务营业收入达379.6亿元 其中省外游客支付占比达28.8%(出行)和19.7%(餐饮) [3] 文体旅融合消费 - "苏超联赛+苏新消费"联动IP形成"体育赛事引流 文旅消费释放"新模式 [4] - 1-6月103项重点赛事参与人数91.7万 带动客流337.5万人次 拉动消费20.7亿元 [4] - 拟出台赛事经济支持政策 预计奖补资金超2000万元 推动"赛事+文旅""赛事+商务"等活动 [4] 下半年消费促进措施 - 省文旅厅安排5000万元资金 通过保费补贴或贷款贴息提供不低于50亿元融资贷款支持文旅产业 [5][6] - 发展水上运动项目 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促进低空文体旅、冰雪运动等新兴消费场景 [6] - 推动大型企业健全消费纠纷解决体系 探索"一键和解"模式 鼓励实体店参与无理由退换货行动 [7]
江苏千万奖补“撬动”文体旅消费
新华日报· 2025-07-18 04:44
江苏省文体旅联动提振消费奖补项目 - 省财政下达1176万元奖补25个项目经营主体,涵盖演唱会、文艺演出、体育运动、文旅新业态等领域 [1] - 政策旨在培育壮大文体旅经营主体,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的增长点 [1] - 首批资金通过"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方式精准投放,推动市场资源向优质项目集聚 [1] 项目案例与成效 - 常州迪诺水镇举办灯会吸引客流141.3万人次,实现销售额超3000万元,获财政奖励50万元 [2] - 南通广场舞协会举办活动吸引6万人次消费者,当日销售额近400万元,获财政奖励20万元 [2] - 无锡马拉松吸引42.9万名选手报名,产生赛事经济效益超5亿元,较上届提升78.2%,获财政奖励96万元 [4] - 扬州枣林湾音乐节吸引超6万名乐迷,直接营收突破2000万元,综合经济效益超1亿元,获财政奖励66万元 [5] - 李荣浩南京演唱会吸引3.4万名观众,省外观众占比58%,拉动周边消费约1500万元,获财政奖励33万元 [6] - 苏州湾大剧院4场演出售票4891人次,省外观众占比57.62%,获财政奖励12万元 [7] 政策导向与实施机制 - 政策鼓励运营方提升活动规模与品质,打造城市专属IP,形成"政策激励—项目提质—市场活跃"良性循环 [3] - 设置省外观众占比、消费拉动效应等绩效指标,对省外观众比例超过55%的奖励金额上浮10% [6] - 通过资金杠杆撬动市场"造血"机能,引导经营主体优化服务供给、创新商业模式 [8] - 建立"引流—消费—再引流"的良性循环,以消费数据、人流热度等为核心指标完善动态评估机制 [8] 创新举措与跨界融合 - 常州灯会融入中俄马戏魔幻大秀、文化美食节等活动,创新引入20多个品牌"跨界共创" [2] - 苏州湾大剧院为上海观众定制观剧接驳车服务,开通"湾宝专机"缩短沪苏两地观演距离 [7] - 无锡马拉松建立政企多部门联动应急响应机制,配备4600多名安保人员和1200名医疗保障人员 [4] - 扬州音乐节组建专项工作指挥部,对安保、交通等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统筹与精细化管理 [5]
数字体育助力体育赛事仪式创新
新华日报· 2025-07-18 04:20
数字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与创新 - 数字技术推动体育从传统形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应用于开幕式、闭幕式、圣火传递等环节,创造"社交+体验+观赏"新模式,提升观众体验 [1] - 数字体育仪式突破传统文化展示模式,通过科技与艺术融合创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如卡塔尔世界杯4300万人同步传递数字火炬,杭州亚运会运用VR、AR等技术演绎"中国式浪漫" [1] - 数字技术应用使观众突破感知边界,在参与人数较少情况下呈现更宏大舞台效果 [1] 数字体育的全球发展与国内现状 - 数字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 [2] -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形成品牌化数字体育赛事,而中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2] - 未来需从技术创新、民众参与、政策监管等多角度革新大型体育赛事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体验模式 [2] 技术创新提升观众体验 -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赛事传播,通过高清画质、多角度镜头、虚拟现实等技术全方位展现比赛魅力 [3] - 北京冬奥会运用AI实时渲染技术呈现16K分辨率视觉奇观,VR技术让观众沉浸式重温赛事,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 [3] - 卡塔尔世界杯启用全球首个盲文娱乐平台Bonocle,结合电脉冲技术为视障群体营造包容性体验空间 [3] 民众参与与文化认同 - 数字技术使体育仪式演化为虚实交融的情感联结器,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 [4] - 北京冬奥会《冰雪五环》环节以光影水墨风格展现奥运征程和中国传统文化 [4] - 赛事主办方需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开发多样化商业模式 [5] - 北京冬奥会推出冬奥主题手机游戏,通过NFT数字奥运徽章交易扩大商业价值和影响力 [5] 政府监管与风险防控 - 体育赛事数字化转型面临数据泄露、算法偏见、技术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如2018年平昌冬奥会遭遇严重网络安全事故 [7] - 政府需构筑"技术—法律—伦理"三位一体治理框架,提升技术治理水平,加强法律政策监管和科技伦理教育 [7] 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展望 - 体育赛事数字化转型是"技术赋权"与"伦理重构"的博弈,技术赋能、文化认同与制度重构将推动全球体育仪式体系升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