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东兴证券晨报-20250807
东兴证券· 2025-08-07 19:19
经济要闻 - 工信部等七部门提出研发用于植入脑机接口的高精度手术机器人,突破亚微米级精度控制与动态调整技术 [1] - 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922亿美元,较6月末下降252亿美元,降幅0.76% [1] - 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7.4%,高技术产品进出口5.1万亿元,同比增长8.4% [1] - 目标到2027年全国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1] - 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83.4万辆,同比增长7% [1] - 前7个月铁矿砂进口均价下跌15%,原油进口均价下跌12.7%,煤进口均价下跌24% [1] - 美国将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约100%的关税,对印度商品加征额外25%关税 [4] - 苹果公司将新增1,000亿美元投资计划以提升美国本土制造业产能 [4] 重要公司资讯 - 中国移动上半年营运收入5,438亿元,股东应占利润842亿元,同比增长5.0% [5] - 华虹半导体第二季度销售收入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8.3%,毛利率10.9% [5] - 分众传媒拟以83亿元收购新潮传媒100%股权 [5] - 潍柴重机拟以4.92亿元收购常玻公司100%股权 [5] - 浦发银行上半年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长10.19%,不良贷款率1.31% [5] 东兴证券金股推荐 - 推荐股票包括美格智能、泡泡玛特、江丰电子、莲花控股等11只个股 [3] 通威股份研究报告 - 公司拥有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太阳能电池产能超150GW,组件产能超90GW [6] - 2024年高纯晶硅销量46.76万吨,同比增长20.76%,占全国30%市场份额 [7] - 综合电耗降至46度以内,硅耗降至1.04Kg以内,单万吨投资成本降至5亿元左右 [7] - 太阳能电池销量87.68GW,连续八年全球出货量第一,市占率约14% [7] - 组件销量达45.71GW,同比增长46.93%,出货量全球第五 [8] - TOPCon、HJT、XBC、钙钛矿电池等技术全覆盖,HJT电池研发转换效率达26.87% [8] - 预测25-27年营业收入909.82/1062.57/1168.35亿元 [9] 科达利研究报告 - 锂电池结构件业务占比超95%,24年市占率29%位居全球第一 [11] - 预计2025/2030年锂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达570亿/1190亿,复合增速15.9% [11] - 综合毛利率稳定在20%以上,积极推进美国、马来西亚等海外基地建设 [12] - 布局人形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实现30%-50%减重效果 [13] - 计划3年内实现年产20万台专用减速器产能 [13] - 预测25-27年营业收入148.40/175.65/207.75亿元,净利润18.40/22.35/26.70亿元 [14]
资金流入推动基差收敛,碳酸锂短期底部初露迹象
通惠期货· 2025-08-07 18: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当前碳酸锂市场呈现供需弱平衡特征,供给端产能利用率回升,需求端新能源车销售季节性回调但远期新兴应用需求预期增强;基差快速收敛显示期现套利空间收窄,持仓量持续攀升暗示分歧加剧;未来1 - 2周预计维持低位震荡格局,核心压制因素来自现货市场采购以刚性需求为主,叠加江西矿山复产预期扰动,但盘面下方或受技术性买盘及远期需求故事支撑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日度市场总结 - 主力合约与基差:2025年8月6日碳酸锂主力合约较前一日上涨1780元/吨,收于69620元/吨,基差由3810元/吨大幅收窄至2030元/吨 [1] - 持仓与成交:主力合约持仓量单日增加11.08%至25.77万手,创近期新高,多空博弈激烈;成交量微降2.71%至42.5万手,市场活跃度略有降温 [1] - 供给端:碳酸锂周度产能利用率环比提升1.72个百分点至63.92%,盐湖提锂工艺放量带动供给端修复;锂辉石与锂云母精矿价格维持稳定,7月下旬四川甘眉工业园年产13.5亿元固态电池项目环评通过,中长期或倒逼传统锂盐企业技术升级 [2] - 需求端:下游需求呈现分化,7月新能源车零售环比下降17%至78.9万辆,动力型磷酸铁锂价格环比微降0.18%,六氟磷酸锂跌幅0.48% [2] - 库存与仓单:碳酸锂库存环比下降1444吨至14.17万吨,连续两周去库但节奏趋缓 [2] 产业链价格监测 |项目|2025 - 08 - 06|2025 - 08 - 05|变化|变化率|单位| | ---- | ---- | ---- | ---- | ---- | ---- | |碳酸锂主力合约|69,620|67,840|1,780|2.62%|元/吨| |基差|2,030|3,810|-1,780|-46.72%|元/吨| |主力合约持仓|257,770|232,062|25,708|11.08%|手| |主力合约成交|425,359|437,207|-11,848|-2.71%|手| |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71,650|71,650|0|0.00%|元/吨| |锂辉石精矿市场价|760|760|0|0.00%|元/吨| |锂云母精矿市场价|890|890|0|0.00%|元/吨| |六氟磷酸锂|52,100|52,350|-250|-0.48%|元/吨| |动力型三元材料|116,895|116,895|0|0.00%|元/吨| |动力型磷酸铁锂|32,535|32,595|-60|-0.18%|元/吨| |碳酸锂产能利用率(2025 - 08 - 01较2025 - 07 - 25)|63.92%|62.20%|1.72%|2.77%|%| |碳酸锂库存(2025 - 08 - 01较2025 - 07 - 25)|141,726.00|143,170.00|-1,444.00|-1.01%|实物吨| |523圆柱三元电芯|4.31|4.31|0.00|0.00%|元/支| |523方形三元电芯|0.38|0.38|0.00|0.00%|元/Wh| |523软包三元电芯|0.40|0.40|0.00|0.00%|元/Wh| |方形磷酸铁锂电芯|0.32|0.32|0.00|0.00%|元/Wh| |钴酸锂电芯|5.53|5.53|0.00|0.00%|元/Ah| [5] 产业动态及解读 - 现货市场报价:8月6日SMM电池级碳酸锂指数价格70731元/吨,环比下跌257元/吨;电池级碳酸锂均价7.09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6.885万元/吨,均环比下跌250元/吨;8月下游采购需求回暖,询价活跃度增强,但实际成交以刚性需求为主,下游企业保持谨慎观望态度 [6] - 下游消费情况:7月1 - 27日,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车零售78.9万辆,同比增长15%,环比下降17%,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54.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25.8万辆,同比增长31%;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81.6万辆,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20%,新能源厂商批发渗透率54.2%,今年以来累计批发726.4万辆,同比增长35% [7] - 行业新闻:2025年人形机器人万亿级风口大爆发,各路资本涌入该赛道;7月22日蜂巢能源董事长透露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2.3GWh半固态量产线上试生产第一代容量为140Ah半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大规模供应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近日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公示年产0.3GWh固态锂电池全产业链研发平台及示范生产线项目环评审批意见,项目总投资约13.5亿元 [8][9]
2025年Q2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手册:结构性失衡与增长担忧
搜狐财经· 2025-08-07 17:27
当前,全球贸易环境正经历显著变化,其中中美关税博弈的升级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外部变量。自2024年底以来,美国对华关税持续上调,从最 初的20%逐步升至峰值,覆盖范围也从特定商品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钢铁、铝、汽车及零部件等,甚至涉及半导体、医药等高科技产品。尽管 后续通过多轮谈判,关税水平有所回落,但整体仍处于高位,成为贸易领域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 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Q2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手册:结构性失衡与增长担忧 报告共计:137页 2025年Q2中国经济观察:关税博弈下的结构调整与增长韧性 2025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呈现出结构性调整与增长韧性并存的特点。从全球背景到国内政策,从贸易格局到产业转型,多重因素 交织塑造着经济运行的新态势。 全球关税博弈:贸易格局的重构与挑战 这种关税压力正在重塑中国的出口格局。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出现明显波动,但对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呈现 出"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多元化趋势。2025年二季度,对东盟出口占比已接近30%,较2018年提升约8个百分点,而对美出口占比则较峰值下降近10个百 分点。同时,出口产品结构也在调 ...
宁德时代(300750):Q2业绩超预期,聚焦海外扩张红利
西部证券· 2025-08-07 16:5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65元 [6][3] 业绩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1788.86亿元(同比+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33.33%),扣非归母净利润271.87亿元(同比+35.62%) [1] - 2025Q2营收941.82亿元(同比+8.26%,环比+11.19%),归母净利润165.23亿元(同比+33.73%,环比+18.33%),销售毛利率25.58%(环比+1.17pct) [1] - 计划将2025H1归母净利润的15%(46亿元)用于现金分红 [1] 业务数据 - 2025H1合计出货量275GWh(动力电池220GWh+储能电池55GWh),排产310GWh(含合资公司) [2] - 2025Q2出货量150GWh(动力120GWh+储能30GWh,环比+20%),单位扣非盈利0.1元/Wh,销售净利率达历史峰值18.59% [2] 海外扩张 - 欧洲市场受益强车型周期+政策修复,2025-2027年边际装机份额贡献提速 [2] - 美国市场通过LRS授权模式(如福特密歇根、特斯拉北美储能)驱动2026年后份额拐点 [2] - 预计2027年全球动力市场份额提升至39%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661.78/808.31/948.45亿元,同比增速30.4%/22.1%/17.3% [3] - 对应EPS为14.51/17.73/20.8元,2025年预测市盈率18.3倍 [4] - 2025E营业收入4090.57亿元(同比+13%),2026E营收5106亿元(同比+24.8%) [12] 盈利能力 - 2025E销售净利率17.3%,毛利率24.9%,ROE达24% [12] - 2025Q2单位毛利额0.16元/Wh(环比下降0.01元/Wh),盈利韧性显著 [2]
144只科创板股跌破发行价(附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16:55
科创板整体表现 - 科创板589只上市股票最新收盘价较发行价平均溢价117.77% [1] - 444只股票处于溢价状态,溢价幅度最高的是上纬新材达3676.98% [1] - 144只股票出现破发,破发比例占整体样本的24.45% [1] 溢价领先个股 - 上纬新材以3676.98%的溢价幅度位居榜首 [1] - 热景生物溢价1163.70%位列第二 [1] - 百利天恒和安集科技分别溢价1108.14%和1071.45% [1] 破发严重个股 - 万润新能破发幅度达78.93%,为科创板破发最严重个股,发行价299.88元,发行市盈率75.25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19.21倍 [1] - ST帕瓦破发76.47%,发行价51.88元,发行市盈率93.68倍远超行业平均29.25倍 [1] - 成大生物破发71.31%,天宜新材破发65.75%,中科微至破发60.90% [2] 破发个股特征 - 破发幅度超50%的个股包括康希诺(58.78%)、金迪克(57.68%)、近岸蛋白(55.35%)等10余家企业 [2][3] - 多家破发企业发行市盈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如万润新能(75.25倍 vs 19.21倍)、ST帕瓦(93.68倍 vs 29.25倍) [1] - 新能源电池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等行业破发企业较为集中 [1][2][3] 破发时间分布 - 2022年上市个股破发情况突出,如万润新能(2022.09.29)、ST帕瓦(2022.09.19)、近岸蛋白(2022.09.29)等 [1][2] - 2021年上市个股如成大生物(2021.10.28)、中科微至(2021.10.26)等也出现大幅破发 [2] - 部分2023年新上市个股如西山科技(2023.06.06)已出现45.80%的破发 [2] 破发幅度区间分布 - 破发幅度在40%-50%区间的个股包括希荻微(54.22%)、宏力达(52.87%)、灿瑞科技(52.32%)等15家企业 [2][3] - 破发幅度在30%-40%区间的有唯捷创芯(47.43%)、凯赛生物(47.01%)、昱能科技(43.63%)等20余家企业 [2][3] - 破发幅度在20%-30%区间的包括天岳先进(24.51%)、药康生物(24.32%)、邦彦技术(23.61%)等近30家企业 [4] 行业分布特点 - 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万润新能破发78.93% [1] - 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ST帕瓦破发76.47% [1] - 生物医药企业康希诺破发58.78%,百克生物破发34.57% [2][4] - 半导体企业中科微至破发60.90%,东微半导破发13.97% [2][5] 近期上市表现 - 2023年上市个股中,西山科技(2023.06.06)破发45.80% [2] - 光格科技(2023.07.24)破发42.34% [3] - 慧智微(2023.05.16)破发41.49% [3] - 浩辰软件(2023.10.10)破发27.44% [4]
宁德时代(300750):业绩略超预期,加速换电生态建设
华创证券· 2025-08-07 13:44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宁德时代维持"强推"评级,目标价363.69元,对应2025年25倍PE [2] - 当前股价隐含2025-2027年PE分别为18/15/13倍,估值低于行业龙头平均水平 [4][8]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789亿元(+7% YoY),归母净利润305亿元(+33% YoY),扣非净利润272亿元(+36% YoY),超市场预期 [2] - 2025年全年预测:营业总收入4524.72亿元(+25% YoY),归母净利润663.27亿元(+30.7% YoY),每股收益14.55元 [4] - 2026-2027年盈利持续增长,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19.2%/16.5%,毛利率稳定在26.5%-26.7%水平 [4][8] 业务运营亮点 - 产能利用率达89.86%,2025年上半年电池系统产量310GWh,在建产能235GWh,二季度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近150GWh(+30% YoY) [8] - 全球市占率持续领先:动力电池全球份额38.1%(+0.6pct YoY),储能电池产量全球第一 [8] - 换电生态加速布局:乘用车换电站已建超400座(全年目标1000座),重卡换电站约100座(全年目标300座),联合车企发布20余款换电车型 [8]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乘用车领域推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及钠新电池,商用车领域发布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及坤势底盘 [8] - 储能领域实现587Ah大容量电芯量产交付,全球首发9MWh储能系统"TENER Stack" [8] - 固态电池技术行业领先,预计2027年小批量生产,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达500wh/kg,正推进电动载人飞机项目合作 [8] 估值与投资逻辑 - 上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至663.27/790.45/920.83亿元(原值650.31/785.43/930.79亿元) [8] - 投资逻辑基于:全球龙头地位稳固、客户粘性强、供应链韧性突出、技术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8] - 当前总市值1.21万亿元,流通市值1.13万亿元,每股净资产64.69元 [5]
全国外贸十强市又变了!这座小城一直在默默发财...
搜狐财经· 2025-08-07 13:35
出口优势显著,机电产品占比75%,其中电子元件、锂电池、电动汽车出口增速分别为16.7%、33.1%、 16.7%。尽管整体增速微降1.1%,但通过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开拓东盟和印度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长 超40%),依然保持着外贸领先地位。 紧随其后,进出口2.15万亿元,同比微增2.4%,出口增速11.1%,主要依赖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等高 端制造产品。进口表现更为突出,总额超过深圳,增速9.5%,体现出作为国际枢纽的资源配置能力。 2025 年上半年全国外贸十强城市榜单已出炉,头部城市地位稳固,新势力悄然崛起 —— 家乡是否跻身 其中? 一起来看这份与生活紧密相关的 "外贸成绩单"。 | 排名 | 城市 | 2025 年上半年进 | 同比增速 | 核心特点 | | --- | --- | --- | --- | --- | | | | 出口总额 | | | | 1 | 深圳 | 2.17 万亿元 | -1.10% | 出口优势显著,机电产品占比 75%;开拓东盟、印度等 | | | | | | 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长超 40% | | 2 | 上海 | 2.15 万亿元 | 2.40% | 高端制造产品(集 ...
资本加码固态电池 欣界能源正式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11:10
欣界能源今日官宣正式完成了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招银国际资本,深圳资本集团旗下的远致储 能基金和达晨财智联合领投,珠海科技集团跟投,老股东峰和资本、客户亿航智能、产业链伙伴海目星 加码复投。资金主要用于产线扩增、团队建设、核心技术迭代及市场应用拓展等。 欣界能源的发展,源于对核心技术的执着攻坚和对客户需求的持续开发。在面对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 池"拓荒赛"中,锂金属负极的使用和固-固界面难题一直是全球产业面临的巨大障碍。欣界能源的核心 研发成员,历经多年的研发与不断的实验迭代,始终为满足产业客户的高能量电池需求,终于在2022年 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能量密度突破450Wh/kg的高能量高安全锂金属固态电池原型,多项技术 指标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欣界能源的产品为eVTOL、具身智能机器人、高端消费电子、新能源动力 等前沿领域,提供更持久、更可靠、更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欣界能源董事长陈霖博士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产品性能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在高能量 固态电池量产可行性上进行了大量验证和迭代。我们正站在一个万亿级新兴市场的爆发前夜,飞行器、 具身机器人、高端消费电子以及新能源汽车对高性能、高安全 ...
不只是当下,不急于当下——反内卷的定性定量理解
一瑜中的· 2025-08-07 00:04
核心观点 - 反内卷框架仍在细化中,需行业协会与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文件,政策是动态发展的[3] - 反内卷定位为服务于统一大市场和高质量发展,包括"反"不正当竞争和"支持"创新方向[3] - 预计反内卷将经历三个阶段:规范行为、市场化产能治理、行政性干预[3] - 两条主线:传统行业通过能耗标准提升转型,新质生产力行业鼓励创新竞争[3] 反内卷脉络回顾 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 反内卷对应供需基本匹配行业的提优环节,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5] - 已推进事项包括设备更新、以旧换新、能效标准提升等[5] - 需把扩大内需与供给侧改革结合,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11] 服务于统一大市场 - 反内卷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点难点[13] - 已推进事项包括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规定等[6][13] - 政策着力点包括市场基础制度、设施联通、要素资源市场等[16] 反内卷后续展望 不急于当下的原因 - 目标定位不同:供给侧改革为增强增长动力,反内卷为推进统一大市场[17] - 就业约束不同:当前就业目标完成难度更大[17] - 微观盈利压力不同:当前压力低于2015-2016年[18] 涉及行业 - 可能涉及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电子、化工、黑色加工、电商平台、民航等[22][23] - 电源设备行业盈利压力已达历史最高值[22] - 汽车、电子、石化化工等行业在地方竞争中占比偏高[22] 推进三阶段 1. 规范企业与政府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26][28] - 企业行为:低价竞争、同质化竞争、牺牲质量等[29] - 政府行为:政策洼地、盲目上马产业、市场壁垒等[29] 2. 市场化方式出清无效产能[30] - 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31] - 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31] 3. 明确硬性目标化解供需矛盾[32] - 参考历史去产能幅度:纺织23.6%、煤炭18.4%[33][34] - 清晰推进方式:定目标、分解任务、约谈滞后省份等[33] 反内卷抓手展望 企业端规范 - 修订《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35][37] - 重点整治恶意比价、虚假宣传、低价倾销等行为[35] - 加强重点行业价格监管,如外卖平台约谈[35] 政府端规范 - 严禁违规设立准入许可和负面清单[38] - 机关事业单位采购需30日内付款[38] - 禁止突破红线实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38] 供给侧治理 - 2025-2027年为落后产能退出最后时间点[40] - 炼油、煤制焦炭等25个品种需2025年底前完成改造[41] - 动态推动推荐性标准转为强制性标准[40] 需求侧扩大 - 关注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行动[42] - 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42] - 历史措施:刺激耐用品消费、稳定出口、技术改造等[43][44][45]
1000+深度报告: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新材料能源/新材料等
材料汇· 2025-08-06 23:53
新材料投资领域分类 - 半导体材料领域涵盖光刻胶、电子特气、靶材、硅片、湿电子化学品、CMP、掩膜版等细分方向[1] - 新能源材料包括锂电池、钢离子电池、硅基负极、复合集流体、隔膜、正极材料等[1] - 光伏材料涉及光伏胶膜、光伏玻璃、光伏支架、OBB、光伏背板等[1] - 新型显示材料包含OLED、MiniLED、MicroLED、量子点等技术路线[3] - 纤维及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纤维、玻璃纤维等[3] - 化工新材料涵盖胶黏剂、硅橡胶、COP、COC、树脂、LCP、PEEK等特种工程塑料[3] 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 - 半导体工艺节点从180nm演进到14A,FinFET架构逐步过渡到GAAFET架构[11] - 光刻技术从DUV(248/193nm)发展到Hi-NA EUV[11] - 台积电工艺路线为CO18/CO13→IN90→IN65→INAS→N28/N20→INIC→DNA→N4/N3→IN2→116A→14A[11] - Intel工艺路线为IC013→N22/20→Intel-7→Intel-4→Intel-20A/18A→Intel-14A[11] - 三星工艺路线为NS/4→N2[11] 企业投资阶段特征 - 种子轮企业处于想法阶段,仅有研发人员,投资关注门槛和团队考察[6] - 天使轮企业已开始研发并有部分收入,需考察研发投入和渠道需求[6] - A轮企业产品相对成熟,销售额快速增长,需考察客户和市占率[6] - B轮企业产品成熟并开发新产品,销售额持续增长,估值较高[6] - Pre-IPO阶段企业已成为行业领先企业[6] 知名企业布局 - 半导体领域知名企业包括ASML、中芯国际、台积电等[4] - 新能源领域涉及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4] - 材料领域有杜邦、汉高、3M等国际巨头[4] 新兴技术方向 -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包括碳化硅、氦化荡等[1] - 第四代半导体材料为氧化荡[1] - 光模块技术涉及硅光子、铜酸锂等[1] - 先进封装技术包含玻璃通孔TGV、硅通孔TSV等[1] - 未来产业方向包括核聚变、机器人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