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利好来了,A股公司密集公告
证券时报· 2025-10-20 21:39
公司业绩概览 - 多家A股公司发布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净利润普遍实现高速增长 [1][3] - 金力永磁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161.81% [1][3] - 大族数控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增长142.19%,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281.94% [1][3] - 永和股份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69亿元,同比增长220.39%,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485.77% [1][4] - 美芯晟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031.98万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531.29万元,同比增长132.74% [5] - 纳睿雷达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315万元,同比增长181% [5] - 中国船舶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在55.5亿元至61.5亿元之间,同比增加104.30%至126.39% [6] - 科大讯飞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202.4% [1][5] - 宁德时代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185.49亿元,同比增长41.21% [1][9] 业绩驱动因素:金力永磁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3.73亿元,同比增长7.16% [3] - 新建产能稳步释放,产能利用充足 [3] -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销售收入26.15亿元,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23.46% [3] - 节能变频空调领域销售收入14.46亿元,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18.48% [3] - 主要稀土原材料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公司通过调整库存策略应对价格波动 [3] - 第四季度在手订单充足 [3] 业绩驱动因素:大族数控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9.02亿元,同比增长66.53%,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5.21亿元,同比增长95.19% [3][4] - AI算力高多层板及高多层HDI板市场规模增长及技术难度提升,带动高技术附加值设备需求上升 [4] - 公司针对AI PCB提供一站式专用设备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快速交付要求 [4] - 持续提升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多层板及HDI板加工设备的竞争力,产品性能和效率不断优化 [4] 业绩驱动因素:永和股份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7.86亿元,同比增长12.04%,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1.42% [4] - 业绩增长主因包括受第三代制冷剂配额影响,产品售价持续上涨,毛利率上升 [4] - 主要聚合物产品产销规模扩大、优等品率提升 [4] - 加强精益管理、强化成本控制,提升盈利空间 [4] 业绩驱动因素:其他公司 - 纳睿雷达营业收入预计为2.54亿元,同比增长86%,新签水利测雨雷达合同金额大幅增长,存量订单加速确认 [5] - 中国船舶业绩预增因生产效率提升,船舶行业保持良好态势,手持订单结构优化,交付船舶数量及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增加 [6][7] - 科大讯飞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69.89亿元,同比增长14.41%,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0.78亿元,同比增长10.02% [5] 宁德时代深度分析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 [9]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041.86亿元,同比增长12.90% [9]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总资产896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1% [9] - 存货同比增长34.05%至802亿元,主要系业务规模增加 [9] - 合同负债由年初278.34亿元大幅增长46.14%至406.78亿元,主要系预收货款增加,表明在手订单充足 [9]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06.6亿元,同比增长19.60% [9] - 近期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电池消费市场全渠道服务、绿色运力等多个领域深度合作 [9] - 与东风商用车确立新一轮五年战略合作,在商用车电动化领域围绕技术开发、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合作 [10] - 与物流提供商马士基签署合作备忘录,围绕全球供应链低碳转型开展深度合作 [10]
三连板睿能科技:公司股票存在换手率较高风险
证券时报网· 2025-10-20 20:22
公司股价交易表现 - 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三连板)[1] - 截至10月20日,公司A股股票换手率达到18.04% [1] - 公司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 [1] 公司估值水平 - 公司市盈率(TTM)为221.3倍 [1] - 公司静态市盈率为123.5倍 [1] 行业估值比较 - 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10月17日数据,公司所处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市盈率为56.45倍 [1]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市盈率为68.36倍 [1] - 公司市盈率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 [1]
经纬辉开拟8.5亿现金收购股价20CM涨停 货币资金8亿
中国经济网· 2025-10-20 14:13
公司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于10月20日涨停,报收12.32元,涨幅达19.96% [1] 重大资产收购 - 公司拟以现金8.5亿元收购中兴系统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 [2] - 交易定价基于资产评估报告,收益法评估结果为85,286.94万元 [3] - 股权转让完成后,中兴系统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2] - 中兴系统股东承诺2025至2027年度累计净利润不低于21,500万元 [2] 收购标的基本面 - 中兴系统主营业务为专网通信系统、工业互联产品和企业数字化全栈技术服务,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标的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 - 2024年度营收10.55亿元,净利润6,592.29万元;2025年1-6月营收5.06亿元,净利润3,169.91万元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标的公司所有者权益为7,249.04万元 [5] 公司近期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32.61亿元,同比下滑5.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45.7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增幅107.42% [6][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2.75亿元,同比下滑20.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7.83万元,同比下降70.78% [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8.11亿元;有息负债合计9.17亿元,其中短期借款6.04亿元 [8][9] - 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存货为8.2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较上年末增加2.05个百分点 [9]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 - 公司目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10] - 公司第一大股东陈建波质押3,965.61万股,第二大股东西藏青崖质押2,678.17万股,二者为一致行动人 [9] - 公司于2023年4月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1.1亿股,募集资金净额约7亿元 [11]
可转债发行预案激增,供需矛盾缓解!
证券时报· 2025-10-20 12:15
发行预案激增 - 今年8月以来已有32家上市公司公布或更新可转债发行预案 根据发行计划合计将发行377.36亿元 [1][3] - 8月有20家公司公布预案 9月有10家 10月以来有2家 其中22家公司的预案已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1][3] - 发行规模方面 特变电工拟募资不超80亿元规模最大 青岛银行拟募资不超48亿元次之 多家公司计划发行规模不低于10亿元 [3] - 可转债发行主体已从主板为主扩展至科创板和创业板 在上述32家公司中 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有20家 占比62.50% [4] - 监管审核节奏在2025年明显加快 新券从预案到股东大会的平均周期缩短 例如特变电工80亿元预案从股东大会通过到交易所受理用时不到1个月 [5] 市场结构性问题 - 可转债市场存在结构性问题 表现为中小盘转债供给增加 但大盘品种稀缺性加剧 [6][7] - 截至2024年末可转债市场存量规模为7337.32亿元 但到10月16日已缩减至5931.54亿元 不到一年时间缩水超1400亿元 其中AAA级可转债从2912.69亿元缩减至2033.66亿元 缩水近880亿元 [7] - 银行转债供给处于低迷状态 2023年以来多家银行公布发行预案 但多数仍停留在交易所受理阶段 其缺位导致大盘品种估值高位震荡 [7][8] 市场表现与韧性 - 在A股市场震荡调整背景下 可转债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 [9][10] - 9月转债规模压缩接近300亿元 供给下滑带来资金再配置需求 市场对权益有较高预期 资金未出现大幅流出 [10] - 当前可转债市场价格中位数在130元附近 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需大行情阶段才能消化估值并带来丰厚收益 [11] - 部分红利品种已具备较好转债属性 剩余期限较短的偏债品种可能有较强化债和转股诉求 低价品种信用风险可控 [11]
国家统计局: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6%
国家统计局· 2025-10-20 10:12
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总体情况 - 2025年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6% [1] - 产能利用率环比2025年二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 [1] - 产能利用率同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1] 分三大门类产能利用率 - 2025年三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2.5% [1] - 2025年三季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4.8% [1] - 2025年三季度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74.3% [1] 主要制造业行业产能利用率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最高,为80.1% [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9.0% [1] - 通用设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8.9% [1]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8% [1] - 纺织业产能利用率为77.2% [1] - 专用设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5.5% [1]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1] - 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3.3% [1]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2.5% [1] - 食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0.1% [1]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8.9% [1]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能利用率最低,为62.0% [1]
下周审核4家IPO,2家再融资。其中1家招股书上会稿删除补流项目
搜狐财经· 2025-10-19 22:23
下周IPO及再融资上会概况 - 下周(10月20日-10月24日)将有4家IPO企业上会,合计拟募资68.44亿元 [1] - 下周将有2家再融资企业上会,合计拟募资13亿元 [5] 健信超导 (科创板) - 公司主要从事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超导磁体、永磁体、梯度线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占MRI设备核心部件成本约50% [7] - 公司是国内最早规模化生产高场强超导磁体的厂商之一,2015年以来在零挥发超导磁体领域打破了欧美、日本厂商的垄断 [7] - 在审期间公司调减了拟募资规模,从上会稿的8.65亿元缩减至7.75亿元,删除了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2][3][5] - 募投项目包括年产600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拟投入2.75亿元)、年产600套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项目(拟投入2.6亿元)和新型超导磁体研发项目(拟投入2.4亿元) [3][5][9] - 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为5,578.39万元,2025年1-6月净利润为3,191.84万元 [2][9] - 公司控股股东为许建益,直接持股41.51%,实际控制人许建益、许卉及许电波合计控制公司59.92%表决权 [7][8] 沐曦股份 (科创板) - 公司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产品应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 [10] - 公司是国内少数系统掌握高性能GPU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设计和量产技术的企业之一 [10] - 公司目前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度净利润为-140,887.94万元,2025年1-3月净利润为-23,251.22万元 [2][12] - 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74,307.16万元,2025年1-3月营业收入为32,041.53万元 [12]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上海骄迈,持股13.30%,实际控制人陈维良合计控制公司22.94%股权 [11] 双欣环保 (深主板) -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聚乙烯醇(PVA)全产业链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15] - 公司拥有聚乙烯醇全产业链布局,产品包括PVA、聚乙烯醇特种纤维、醋酸乙烯(VAC)、碳化钙(电石)等 [15] - 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为52,099.79万元,2025年1-6月净利润为28,107.52万元 [2][17] - 公司拟募资186,538.34万元,用于PVB树脂及功能性膜项目、水基型胶粘剂项目、技术改造及补充流动资金等7个项目 [2][18] - 公司控股股东为内蒙古双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持股57.11%,实际控制人为乔玉华 [15] 爱舍伦 (北交所) - 公司主要从事应用在康复护理与医疗防护领域的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通过ODM/OEM方式为国际知名医疗器械品牌厂商提供产品 [19] - 公司产品涵盖康复护理产品、手术感控产品两个核心品类,包括医用护理垫、医用冰袋、手术衣等 [19] - 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为8,061.07万元(招股书表格单位为万元,数据部分单位为元,数值8,061.07与80,610,738.39元吻合) [2][21] - 公司拟募资30,000.00万元,用于凯普乐公共卫生医疗物资产业园建设项目 [2][22] - 公司控股股东为江苏诺维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持股79.58%,实际控制人为张勇 [20] 澳弘电子 (再融资 - 沪主板) -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印制电路板(PCB)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包括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板 [23][24] - 公司产品应用于智能家居、消费办公、电源能源、新能源汽车、AI算力中心、卫星互联网等领域 [24] - 公司拟通过公开发行可转债募资58,000.00万元,用于泰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6][27] - 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4,149.86万元 [6][26] 联瑞新材 (再融资 - 科创板) - 公司专注于功能性先进粉体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以硅基氧化物、铝基氧化物为基础,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封装材料、电子电路基板等行业 [27] - 公司拟通过公开发行可转债募资72,000.00万元,用于高性能高速基板用超纯球形粉体材料项目(拟投入2.7亿元)、高导热高纯球形粉体材料项目(拟投入2.5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2亿元) [6][30] - 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5,137.44万元 [6]
广交会上“新”:“高新优特”占半壁江山,新产品解锁新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2:43
广交会规模与创新展示 - 第138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1] - 展会预计现场展示新产品超100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110万件、广交会首展产品近80万件 [1] - 3600家新企业首次亮相广交会 [1] 参展企业构成与战略转变 - 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 [2] - 广交会正在从"卖得多"转向"卖得精",从"堆货架"转向"做方案" [2] - 首次参展的广东骏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参展主要目的是学习并近距离接触国外客商以了解真实需求 [4] 产品创新与客户反馈 - 广东联迅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的U7铰链产品金属裸露面积大幅减少,流线型设计与板材契合度更高,符合国际安装标准 [3] - 有法国老顾客在展位等待十几分钟以现场复购并追加新品,同时公司也迎来东南亚、欧洲、中东的新客户 [3] - 阳华数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迷你PC盒子产品凭借5个USB接口满足了阿尔及利亚客户的特殊需求,并获得可观的采购量 [5] 市场需求与交易模式演变 - 参展商反馈广交会买家更专业,询问更细致,下单诚意更足 [4] - 全球市场需求呈现碎片化与本地化并行,采购流程从"看资料"转向"拿样本、跑验证" [5] - 交易从交换"资料"走向样本"验证",市场从"单极"迈向"多极",需求从广泛"通用"转向垂直"场景" [6] 企业竞争力与供应链升级 - 中国企业于制造的细枝末节处下功夫,以标准化、模块化与场景化驱动供给侧升级 [4] - 企业通过展示研发产品和迅速落地的能力,以性价比与交付确定性完成需求侧匹配 [4][5] - 将"参数可测、交付可控"的能力做成标准动作,是在全球市场中持续赢得订单的关键 [6]
外贸订单里,“人民币结算”正升温
经济观察报· 2025-10-17 11:22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的背景与驱动因素 - 受国际地缘政治变化、关税壁垒升高以及美国利率周期波动影响,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的依赖有所下降 [1][2] - 美国滥用美元地位并普遍对外加征关税,导致美元信誉出现裂痕,非美国家间加深彼此贸易,国际经贸关系和供应链正在重构 [8] - 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不断增加,尤其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和中亚等"全球南方"经济体中表现显著 [1][2][3]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现状 - 2024年中国银行境内外机构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逾43万亿元,同比增长31% [8] - 中国银行完成跨境人民币清算量1314万亿元,同比增长49%,办理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1177亿元,同比增长134% [8] - 多家外贸企业反映,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客户和订单量呈上升趋势,例如有俄罗斯客户将美元结算比例从100%降至约60% [2][7] 企业案例:人民币结算的实践与增长 - 苏州格润德电气有限公司的一个欧洲客户主动提出使用人民币结算,该客户业务占公司总量约8%,且产品采购数量和类型持续增加 [6] - 江苏金彭集团有限公司的非洲客户因当地美元储备不足而更多使用人民币结算,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客户数量从去年的约10个增长至今年的约20多个 [7] - 彩迅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的俄罗斯客户主动采用人民币结算,美元结算占比大幅下降 [7] 中国企业出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 - 2024年中国境内对全球15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约1024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11.7% [10] - 东盟地区成为主要增长地区,投资额同比增长12.6%,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与泰国 [10] - 格润德电气为应对中美贸易战在越南建厂,其越南工厂产能约占公司总产能的10%,专供美国市场 [10] - 金彭集团在国内电动三轮车市场份额占比约25%,出海成为其必然选择,今年重点拓展东南亚市场 [10]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 出海企业使用人民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离岸人民币低流动性和高财务成本,60%的受访企业选择此项 [11] - 约半数出海企业面临交易对手不愿使用人民币的挑战 [11] - 49%的出海企业指出海外市场人民币结算周期长,48%的企业缺少汇率对冲工具,40%的企业认为高合规成本是障碍 [11] - 由中方企业推动人民币结算合作存在难度,实际结算仍以外商客户意愿为主 [13] 对未来的展望 - 57%的境内受访企业预计2025年将增加在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比例,23%预计保持不变 [12] - 69%的境外受访企业预计会增加人民币使用,27%预计保持不变,仅约5%预计会减少 [12] - 客户普遍认同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预计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将进一步增加 [12][13]
柯力传感实控人岳父及弟媳拟清仓减持 套现约9970万元
中国经济网· 2025-10-16 14:33
减持计划核心信息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鲁忠耿和黄朝霞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股份 [1] - 鲁忠耿计划减持1,35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0.4807% [1] - 黄朝霞计划减持100,879股,占公司总股本0.0359% [1]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期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的3个月内,价格按市场价格确定 [1] 减持规模与影响 - 以公告前一日收盘价68.72元计算,鲁忠耿计划套现不超过9277.20万元 [1] - 黄朝霞计划套现不超过693.24万元 [1] - 两人合计套现上限为9970.44万元 [1] 股东关系与背景 - 鲁忠耿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柯建东的岳父,黄朝霞为柯建东的弟媳 [2]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柯建东 [2] - 公司一致行动人包括森纳投资、申宏投资、鲁忠耿以及2024年7月新增的申克投资 [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宁波柯力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2] - 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2] - 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 - 企业注册资本为28165.9426万人民币,实缴资本为2193.5842万人民币 [2]
满坤科技拟发不超7.6亿可转债 2022上市即巅峰募9.9亿
中国经济网· 2025-10-16 14:27
融资方案核心信息 - 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76,000.00万元(含)[1] - 本次发行证券种类为可转换为公司A股股票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3] - 可转债按面值发行,每张面值人民币100.00元,期限为自发行之日起六年[4] - 本次发行可转债方案的有效期为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本次发行方案之日起十二个月[5] 募集资金用途 - 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用于两个项目:泰国高端印制电路板生产基地项目和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改造项目[1] - 泰国高端印制电路板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50,175.07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47,000.00万元[3] - 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30,455.0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9,000.00万元[3] - 两个项目总投资额合计80,630.07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总额76,000.00万元[3] 可转债主要条款 - 可转债转股期自发行结束之日起满六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至可转债到期日止[4] - 债券持有人对转股有选择权,并于转股的次日成为公司股东[4] - 初始转股价格将不低于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4] - 可转债采用每年付息一次的付息方式,到期归还所有未转股的可转债本金和最后一年利息[4] 发行对象与配售方式 - 本次可转债发行对象为持有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证券账户的自然人、法人、证券投资基金等符合法律规定的投资者[5] - 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向公司原股东实行优先配售,原股东有权放弃配售权[5] - 向原股东优先配售的具体比例将由公司董事会或授权人士在发行前根据市场情况与保荐机构协商确定[5] - 本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不提供担保,公司将聘请资信评级机构为本次发行的可转债出具资信评级报告[5] 公司历史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8月10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新股3,687.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0%,发行价格26.80元/股[5] - 上市首日,公司股价创下高点50.49元,为该股截至目前的最高价[6]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98,811.6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87,444.44万元[6] - 公司最终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少12,169.88万元,原计划拟募集资金99,614.32万元用于吉安高精密印制线路板生产基地建设项目[6] 中介机构与公司背景 - 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陈春芳、马睿[7]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费用合计11,367.16万元,其中中泰证券获得保荐及承销费用为9,435.06万元[7] - 公司成立于2008年,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是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7] - 企业注册资本14808.6249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1061.8万人民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