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公共卫生科
大众日报· 2025-06-18 09:09
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政策推进 - 山东将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作为推进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整体谋划 统筹推进 积极为群众提供"防治结合"的连续性 全方位健康服务 [1] - 制发《深化全省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出台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20条举措 [1] - 各级卫生健康 疾控部门明确负责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内设机构 省级组建专家委员会 医疗机构成立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规范建设公共卫生科 [1]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 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公共卫生科 其中93%公立医疗机构独立设置 [1][1] - 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分别互派人员1848人次 594人次 协同开展疾病监测报告21万余例 [2] - 全省153家疾控中心与46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签订工作协议 已累计开展疾病风险评估 健康管理等合作项目366个 [2] 数据资源共享与平台建设 - 加快医疗机构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应用 试运行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2 0版 功能扩大至多渠道监测数据收集 传染病智慧化预警 应急作业和应急指挥等4个方面 [2] - 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已部署应用前置软件 监测预警平台已累计接入医疗机构2600余家 [2] 试点工作与模式探索 - 开展疾控与医疗机构医防融合 重点疾病医防协同 疫苗接种处方以及健康宣教干预等试点工作 [2] - 2025年1月 国家疾控局将山东2个市 6个县(市 区)和9家医疗机构纳入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 是全国试点数量最多的省份 [2] - 试点已拓展到16市 每年联合开展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等高危人群筛查50余万人次 [3] 业务协同与人员交流 - 推动疾控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在传染病监测干预 慢性病连续性管理等7个方面开展合作 [3]
今年全省计划招聘120名特岗全科医生服务乡镇
郑州日报· 2025-06-18 08:59
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招聘对象主要面向4类人: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范围为临床类别全科医学 专业或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过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管理部门)认 可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或者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3年及以上,能够胜任全科医生岗位,一般应具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工作经历。 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医 师。 全科医生一般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被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 人"。为全面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水平,2025年度河南省计划为乡镇卫生院招聘120名特岗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招聘严格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进行,7月10日前,各省辖市、济 源示范区结合实际自行制定招聘方案并在市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同步发布。对于 报名人数比例达不到1∶3的紧缺岗位,可按程序核准采取考核方式招聘。 6月17日,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2025年河南省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招聘计划启动,今年全省计划 为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120名特岗全科医生。 政策规定,特岗全科医生在基层工作服务时间不少于4年,由用人单位与特岗全科医生签订 ...
印发快、落地慢 面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院在忧虑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6-18 08:12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展 - 国家医保局印发《泌尿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原有421项整合为108项,新增加收项22项、扩展项9项,覆盖超百万透析患者 [1] - 已累计印发29批次《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但落地进度差异显著:内蒙古等5省份落地超10批,多数地区仅落地5-6批 [1][4] - 改革采取分步实施策略:省级医保部门先完成项目映射和定价,医院再执行操作细节调整 [5][6] 医疗机构执行难点 - 放射检查类改革取消部位区分,需全面更改医嘱系统和患者沟通流程,医院需加班消化存量检查并制定应急预案 [6] - 临床量表评估类项目从100-600项压缩至2项(自评/他评),价格从60-90元降至4-30元,且限制使用频次(住院疗程≤3次) [9] - 眼科等专科存在项目映射缺口:某省300项眼科项目中有36项无法对应国家规范的125项,部分治疗项目因价差过大(几十元至上千元)难以合并 [15] 收入结构调整影响 - 影像检查价格显著下降:CT从300+元降至200元,MRI从600+元降至500元,超过3部位不再收费 [8] - 部分项目价格上调:湖南省放射治疗类项目上调12%,移植类、护理类项目价格也获提高 [11] - 大型医院整体收入影响有限但结构变化明显,精神卫生等学科正开展成本调研以推动后续价格调整 [10][11] 耗材与项目映射争议 - 基本物耗界定模糊:注射器、冲洗工具等耗材在不同地区名称不一,中间地带耗材是否可收费存在争议 [13] - 医院呼吁建立全国耗材通用名制度和可收费目录,目前仅部分省份建立本地目录 [14] - 特色项目保留难题:部分地方已纳保项目未被纳入国家指南,地方医保局暂未明确处理机制 [15]
苏州市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入开展学习教育
苏州日报· 2025-06-18 06:08
作风建设成效 - 苏州市司法局通过"换位跑一次"行动提升法律援助服务 新建7个工作站和53个联络点 村(社区)站点覆盖率达95% [2] - 苏州工业园区推出"数智融合"政务服务新模式 上线40余项智能应用 月均办件量近5000 [3] - 苏州高新区重构药品经营许可审批流程 新设药店许可时限由13个工作日压减至6个工作日 现场办结率达100% [3] 政务服务优化 - 苏州市民政局优化地名审批流程 实现审批结果邮寄送达 确保"最多跑一次" [4] - 苏州市卫健委启动"三大中心"建设 提升市域一体化医疗服务水平 [4] - 张家港市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 涉企检查频次同比减少30% [5] 基层治理创新 - 常熟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推出"先锋引导员"服务 提供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精准服务 [6] - 吴江区震泽镇创新设立"乡间仲裁"制度 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6] - 吴中区开展动迁安置小区专项监督 排查整改19项共性问题和58项个性问题 [7]
开展跨境医疗增进健康福祉
人民日报· 2025-06-18 05:47
跨境医疗合作机制 - 广西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合作构建"1369生命直通车"跨境医疗救助通道,自2016年开通以来累计救治680多名中越危重患者 [1][2] - 该机制将危重患者通关时间从2-3小时缩短至最快10分钟,并提供24小时快捷通关服务 [2] - 东兴市人民医院设有"中越友好病房"和双语服务窗口,越南患者接诊量从2014年门诊891人次、住院53人次增至2024年门诊2788人次、住院238人次 [3] 技术共享与远程医疗 - 云南勐腊县人民医院2024年接诊外籍患者同比增长89%,其中老挝患者占比达97.26% [6] - 中方与老挝5家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推动跨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累计为600余名老挝患者提供义诊 [8] - 勐腊县人民医院推进5G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建设,未来可实现老挝患者心电图远程传输与中国专家即时诊断 [8] 特色医疗服务体系 -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采用蒙医"五疗术"结合现代技术治疗关节痛等草原常见病,2023年累计接待2.4万人次蒙古国患者 [10] - 医院设立蒙汉双语标识、外籍患者绿色通道,并提供蒙古语陪诊、签证续签等服务 [10] - 医院累计派出21批医疗队赴蒙古国义诊,惠及3.5万人次患者,并为蒙古国培训405名医务人员 [10][11] 跨境医疗基础设施 - 东兴市计划推动国际医学诊疗部和国际体检中心投入使用,探索"两国两地两院"跨境医学救援直通转运机制 [4] - 勐腊县人民医院设立中老双语导医咨询台和翻译团队,实现挂号、就诊、取药"一站式"服务 [7] - 国际蒙医医院开设国际咨询专线,支持外国患者提前预约检查项目并了解住院床位信息 [9]
3D外视镜助力人工耳蜗植入,让听力重获新“声”
新华日报· 2025-06-18 03:56
医疗技术突破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首次运用3D外视镜技术成功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 手术中通过0.4毫米微创窗口植入0.3毫米电极 最大程度保留残余听力并减轻内耳创伤 [1] - 3D外视镜技术可将手术部位放大数十倍 提供高清三维视野 显著提升耳蜗电极植入的精准度与安全性 同时具备教学演示功能 [4] - 该医院已建立"精准诊断-微创手术-听力康复随访"全流程管理体系 提供一站式听力健康服务 [4] 临床应用案例 - 58岁双侧听力障碍患者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术后5天康复 3周后成功恢复听觉功能 [2] - 手术采用柔手术理念 术后监测显示电极工作状态与神经反应正常 患者无眩晕或面瘫等并发症 [1][2] 行业现状与需求 - 我国新生儿耳聋发病率为1‰-3‰ 60岁以上人群约三分之一存在听力下降 [2] - 人工耳蜗植入率不足5% 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是治疗重度耳聋的有效手段 [2][3] - 听力障碍会阻碍语言发育并引发心理疾病 对儿童和老年群体造成多重健康威胁 [2]
守护人体“第一道屏障” 体被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发布
新华社· 2025-06-18 01:58
行业政策更新 - 国家医保局发布《体被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统一规范体被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涉及皮肤、毛发、指甲等体表组织疾病的治疗[1] - 指南将256项技术规范项目整合为53项,并设加收项23项、扩展项5项,通过"合并同类项"方式提升整合性和收费规范性[1] - 明确基础计价标准,例如皮损治疗以9平方厘米为基础计价,每增加一个皮损逐个递加收费,特殊部位治疗设立加收项以体现技术劳务价值[1] 医疗服务定价机制 - 各省份医保局将参考指南制定全省统一价格基准,统筹地区可在基准基础上浮动确定实际执行价格[2] - 指南兼容新技术,改良进步项目可采取"现有项目兼容"方式简化处理,无需申报新增项目,经备案后即可执行[1] 行业影响 - 规范化的价格项目有助于提升体被系统疾病治疗的收费透明度和可操作性,覆盖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脱发、创面修复等多种疾病[1] - 加收项和扩展项的设立为特殊病例和技术难度较高的治疗提供了合理的定价空间[1]
阳光诺和: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关于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调整授予价格事项的法律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17 20:31
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调整授予价格事项 - 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通过2025年5月28日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审议,批准《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相关议案 [3] - 2025年6月11日董事会确定首次授予日为2025年6月11日,授予价格为22.78元/股,覆盖127名激励对象 [4] - 因实施2024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1.63元含税),董事会根据《激励计划》条款调整授予价格至22.62元/股(22.78元-0.15904元虚拟分派) [4][5] 法律程序合规性 - 调整事项已履行董事会、股东会等法定程序,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激励计划》规定 [3][5] - 授予价格调整依据明确,计算公式符合《激励计划》中"P=P0-V"的派息调整规则 [4][5] 法律意见结论 - 律师事务所认定公司调整授予价格的程序及内容合法合规,符合监管要求及公司内部激励计划条款 [5][6]
阳光诺和: 关于调整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7 20:31
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调整 - 调整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从22.78元/股下调至22.62元/股,调整幅度为0.16元/股 [1] - 调整原因:公司实施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5904元,根据《激励计划(草案)》规定需相应下调授予价格 [5][6] - 调整方法:采用公式P=P0-V(P0为原价,V为每股派息额),计算结果22.78-0.15904≈22.62元/股 [6] 激励计划实施进展 - 首次授予情况:2025年6月11日向127名激励对象授予217.7428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2.78元/股 [4] - 决策程序:2025年5月12日董事会审议通过草案,5月28日股东会批准计划,6月17日董事会通过价格调整议案 [1][3][5] - 权益分派细节:2024年年度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1.63元(含税),总股本1.12亿股下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781.23万元 [5] 合规性说明 - 调整依据: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激励计划(草案)》规定,且属于股东会授权范围内事项 [6][7] - 内控流程: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对激励对象名单及价格调整进行核查并出具意见 [2][7] - 法律意见: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确认调整程序及内容合法合规 [7]
阳光诺和: 关于变更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用途、新增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并签订三方监管协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7 20:21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000,000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26.89元,募集资金总额53,78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7,061.85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46,718.15万元 [1] -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资金到位情况进行审验,并于2021年6月17日出具验资报告 [1] - 公司对募集资金采取专户存储管理,并与保荐机构、监管银行签订三方监管协议 [2] 募集资金用途变更 - 公司于2025年5月12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变更募集资金用途议案,2025年5月28日股东会表决通过 [2] - 原募投项目"临床试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创新药物PK/PD研究平台项目"、"药物创新研发平台项目"已结项,节余资金将投入新项目"多肽分子大模型平台项目"和"创新药研发项目" [2] - 2025年6月17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变更专项账户用途及新增账户议案,涉及宁波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多个账户调整 [3] 新增专项账户设置 - 公司在宁波银行北京分行账户用途变更为"多肽分子大模型平台项目"和"创新药研发项目" [3] - 兴业银行北京昌平支行账户用途同步变更 [3] - 全资子公司成都诺和晟泰在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新设账户专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3] - 全资子公司广东诺和智肽在兴业银行北京分行新设账户专用于"多肽分子大模型平台项目" [3] - 全资子公司北京诺和德美在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新设账户专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3] 三方监管协议签订 - 公司与民生证券、宁波银行北京分行签订三方监管协议,明确专户仅用于新募投项目 [4][5] - 公司与民生证券、诺和智肽、兴业银行北京分行签订三方监管协议 [4] - 协议内容符合上交所科创板自律监管指引要求,强调专户资金不得挪用 [4][5] - 公司3,000万元结构性存款到期后将转入专户或续存,且不得质押 [6] 监管协议核心条款 - 保荐机构民生证券有权通过现场调查、书面问询等方式监督募集资金使用 [7] - 银行需配合提供专户查询服务,并按月向保荐机构发送对账单 [7] - 单次支出超过募集资金净额20%时需立即通知保荐机构 [7] - 协议自签署生效至专户资金全部支出并销户后失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