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集采反内卷!医保新周期,医疗器械企业该如何应对?
思宇MedTech· 2025-07-25 12:47
医保改革与医疗器械行业 - 国家医保局发布"十四五"期间医保改革成效与"十五五"筹备重点 为医药器械产业链提供明确信号与方向指引 [1] - 集采机制变革倒逼质量跃迁 新版规则要求生产线两年内不得存在GMP违规 中选企业需接受"双全覆盖"检查 [3] - 高值耗材集采引入临床推荐、品牌权重、质量审查等新机制 "去唯低价化"趋势加速复制 [3] 信用评价制度 - 国家医保局建立价格与招采"双维度"信用评价制度 形成"失信惩戒+限购限采"闭环 [4]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评定失信医药企业735家 部分企业被限制挂网与集采资格 [4] - 器械企业陆续被纳入地方医保信用评价系统 市场准入逻辑重塑 [4] 器械定价机制 - 医保局完成8批次药品价格核查 涉及566家企业、726个品规 [5] - 器械领域推行报量机制 医疗机构可报具体品牌引导优质产品脱颖而出 [6] - 中选评估不再唯低价是举 最低价需自证合理 不得低于成本报价 [6] - 多地设立"异常高价耗材台账" 超声、IVD、眼科、骨科产品为重点品类 [7] 医保支付模式改革 - 全国医保"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覆盖 2024年医保基金总支出达2.98万亿元 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约5% [9] - 医保支付改革成为"技术遴选"加速器 创新技术的医保接轨路径正在加速形成 [10] 即时结算与回款机制 - 即时结算覆盖全国91%统筹区 48.5万家定点机构 结算周期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 [11] - "医保与集采中选企业直接结算"机制推进 药企回款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0天以内 未来可能延伸至器械领域 [11] 欺诈骗保与智能监管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检查定点机构33.5万家 追回基金161.3亿元 飞行检查覆盖21省47市 [12] - 器械企业售后合规、流向透明、数据闭环能力成为监管考察点 [13] - 医保智能监管系统2025年追回基金3.3亿元 两批智能监管知识点覆盖所有统筹区 [14]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国家医保局加速医疗服务项目改革 发布100多个聚焦科技前沿与临床急需的项目 [18] - 脑机接口单独设立项目编码 人工耳蜗、人工喉纳入新设项目 [22] - 新技术立项兼顾"医保可支付性" 强化价格可比与医保联动 [22] 医疗器械企业未来方向 - 质量驱动:从GMP到临床真实表现 [23] - 合规优先:信用评价成为政策门槛 [23] - 支付进阶:从集采中标走向医保定价 [23] - 数据闭环:产品使用、经济性、疗效全面进入监管视野 [23] - 价值认知:临床急需、技术稀缺、成本可控是未来入局敲门砖 [23]
血透费用跌破三百,CT也降价了
虎嗅· 2025-07-17 16:55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国家医保局印发《泌尿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泌尿系统价格项目从421项整合至108项,统一设立血液透析滤过项目以避免重复收费[3] -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不只针对血透,国家层面要求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到2025年,各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陆续出台[4][8] - 国家医保局已编制印发护理、综合诊查、康复、耳鼻喉科、呼吸系统、心血管、放射类等领域28批立项指南,全国各省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迎来巨大改变[9] 血液透析价格调整 - 中国2024年需要透析的患者数量多达102.7万,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后生命线[1] - 广东省将32项规范整合为21个项目并制定全省最高限价,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的单次最高限价分别为390元、348元、377元[5] - 湖南血透价格基准价降到330元,包括4个单项监测费用,每少一项患者少交5元,相比过去三甲医院450元/次的价格降幅达26%[5][6][7] - 安徽定价最低,血液透析费、血液滤过费、血液透析过滤费分别为256元/次、220元/次、280元/次[7] 其他医疗服务价格变化 - 广东彩超检查单部位价格拟从135元下调至110元[9] - 安徽省PET/CT扫描由6700元降至4980元[9] - 部分省份CT价格已从300元下降至200元左右,CT检查超过3个部位后不再收取费用[9]
印发快、落地慢 面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院在忧虑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6-18 08:12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展 - 国家医保局印发《泌尿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原有421项整合为108项,新增加收项22项、扩展项9项,覆盖超百万透析患者 [1] - 已累计印发29批次《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但落地进度差异显著:内蒙古等5省份落地超10批,多数地区仅落地5-6批 [1][4] - 改革采取分步实施策略:省级医保部门先完成项目映射和定价,医院再执行操作细节调整 [5][6] 医疗机构执行难点 - 放射检查类改革取消部位区分,需全面更改医嘱系统和患者沟通流程,医院需加班消化存量检查并制定应急预案 [6] - 临床量表评估类项目从100-600项压缩至2项(自评/他评),价格从60-90元降至4-30元,且限制使用频次(住院疗程≤3次) [9] - 眼科等专科存在项目映射缺口:某省300项眼科项目中有36项无法对应国家规范的125项,部分治疗项目因价差过大(几十元至上千元)难以合并 [15] 收入结构调整影响 - 影像检查价格显著下降:CT从300+元降至200元,MRI从600+元降至500元,超过3部位不再收费 [8] - 部分项目价格上调:湖南省放射治疗类项目上调12%,移植类、护理类项目价格也获提高 [11] - 大型医院整体收入影响有限但结构变化明显,精神卫生等学科正开展成本调研以推动后续价格调整 [10][11] 耗材与项目映射争议 - 基本物耗界定模糊:注射器、冲洗工具等耗材在不同地区名称不一,中间地带耗材是否可收费存在争议 [13] - 医院呼吁建立全国耗材通用名制度和可收费目录,目前仅部分省份建立本地目录 [14] - 特色项目保留难题:部分地方已纳保项目未被纳入国家指南,地方医保局暂未明确处理机制 [15]
全国医院价格大调整,正在进行
虎嗅· 2025-06-12 15:23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 全国医院6月起密集调整医疗收费价格 涉及超声检查 综合诊查 中医针法 中医骨伤 中医特殊疗法等项目 [1][2] - 改革通过有升有降调整 重新界定服务项目与医疗技术 器械和医疗活动关系 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3] - 广东省将综合诊查类价格项目由100项整合为36项 部分项目由医院自主定价 如单人间床位费 门诊诊查费知名专家加收等 [4][5] - 对社会影响面广 患者负担比例较大的项目如普通门诊诊查费 急诊诊查费 救护车转运费等实行最高限价 [6][7] - 住院诊查费拟定全省最高限价60元 住院床位费二人间90元 三人间69元 多人间56元 [8][9] - 新增"安宁疗护"项目 拟定全省最高价格260元/日 [10] 中医类项目调整 - 广东省将中医针法类 中医骨伤类 中医特殊疗法类项目分别规范整合为10项 9项 6项 [14][15] - 中医类项目中 灸法等44项整合为18项 贴敷疗法等37项整合为18项 [18][19] - 计价单位由每"穴位"规范为每"次" 如中医拔罐每次61元 单侧肩部疾病推拿每次46元 [20][21] - 河南省将原有137个推拿 灸法 拔罐项目整合为18个 陕西省将12个中医特殊疗法项目整合为6个 [23] - 新立项覆盖所有中医诊疗服务 鼓励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结合 如设立"仪器针法"价格项目 [24] 放射影像检查降价 - 多地实施放射影像检查新政 X线摄影成像广东50元 安徽40元 福建41元 [25][26] - 同次检查不同体位收费有差异 广东规定第2 第3体位各按50%收费 上海最高计费不超过1倍 [27][28][29] - 磁共振平扫广东505元 安徽460元 福建505元 超过3个部位按3个收费 [30] - 上海血管CT造影成像第2根血管按50%计收 第3根25% 第4根及以上不计费 [32] - 部分省份CT检查从300多元下调至200元左右 磁共振检查从600多元降至500元左右 [34] 政策背景与趋势 - 国家医保局已编制28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覆盖多个领域 解决"同名不同项 同项不同价"问题 [33] - 预计6月底前放射检查项目立项指南将在各省落地 [34] - 下一步将继续加快立项指南编制 鼓励企业创新研发 医疗机构优化资源配置 [35]
医保局再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持续25年 基层关心此番能顺利落地吗?
第一财经· 2025-06-11 08:09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背景 - 改革已持续25年,主管部门多次变更,方案数次调整 [1] - 旨在整合全国差异巨大的5000~23000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实现全国统一 [1] - 国家医保局2021年重启改革,2024年明显加速 [1] - 已编制28批《立项指南》,涵盖1200项主项目、500余项加收项、150余项扩展项 [7] 改革历史进程 - 2000年首次提出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4] - 2001年发布首版全国规范,涵盖3966个项目 [4] - 2012年版规范扩充至9360个项目 [4] - 地方执行不力导致项目数量差异大,部分省份超23000项,最低仅5000项 [5][6] 现存问题与影响 - 项目混乱导致同名不同项、同项不同价现象普遍 [6] - 比价关系混乱,县级医院CT价格可能高于省级医院 [6] - 影响公立医院"国考"数据公平性 [6] - 增加飞行检查难度,异地互查因项目差异受阻 [7] - 阻碍新技术应用,部分地区申报周期长达2-3年 [7] 改革核心内容 - 项目整合幅度大:安徽放射检查从173项压缩至26项,河北超声检查从65项整合为13项 [9] - 取消按部位定价,统一为"CT平扫"等标准化项目 [9] - 价格与设备特征脱钩,按成像精度划分收费标准 [9] - 坚持"技耗分离"原则,如种植牙区分手术与耗材收费 [10] - 为AI辅助诊断等新技术预留空间 [11] 价格确定机制 - 一对一项目直接平移价格,如山东心肺复苏术保持300元/次 [12] - 多对一项目采用加权平均法,如安徽X线造影从75-150元统一定价120元 [12] - 成本互不包容项目采用叠加法,如种植牙多项收费合并 [12] - 部分地区已落地超10批指南,内蒙古完成20批 [12] 实施挑战 - 医院反映工作压力大,映射现有项目需大量时间 [13] - 地方担忧特色项目如胆管移植等未被纳入指南 [16] - 加权平均定价可能导致临床行为异化 [16] - 需平衡技术价值、基金支付和患者负担三重目标 [16] - 耗材收费标准缺失,部分地区建立省级目录但全国不统一 [17][18]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
新华社· 2025-06-06 11:16
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改革 - 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用好科技成果评价指挥棒,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2] - 当前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存在指标单一化、标准定量化、结果功利化问题[3] - 完善评价机制需解决"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问题,建立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4] - 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投融资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4] -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金融投资对产业化支持,将转化绩效纳入高校及科研机构评价[4] 义务教育减负与校外培训规范 - 义务教育阶段存在学生负担过重、校外培训"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5] - 根本之策在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5] - 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从严治理资质不符、管理混乱、虚假宣传等问题[5] - 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资本化运作[5]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近年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带量采购等措施已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创造条件[6] - 改革重点包括规范价格项目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平衡医疗需求与各方承受能力[7] - 对通用项目政府管住价格基准,复杂项目尊重医院专业性意见[7]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 现有生态补偿覆盖森林、草原等7领域,但存在补偿范围有限、奖惩力度弱等问题[8] - 需完善分类补偿制度,统筹资金实施综合性补偿,结合法律与市场手段强化保护[8]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 -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涵盖建筑、街区、自然景观等多维度[8] - 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统筹规划建设管理[8]
把好群众看病就医“价格关”(无影灯)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15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统一进入"快车道" 国家医保局已印发相关指南近30项 涉及心血管系统类 神经系统类等 [1] -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的计价单元 包括"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及各种检查检验费 涉及14亿多人民群众 [1] 现存问题与改革背景 - 各省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差异大 项目数少的地区有四五千项 多的地区超两万项 同一项目在不同省份服务内涵不同 [2] - 不同标准催生不合理收费项目 增加医疗机构计费负担 不利于价格规范管理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2] - 2021年八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 推动建立科学动态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2] 改革措施与成效 - 立项指南对存量价格项目进行系统性重塑 项目名称 服务产出 价格构成等更加准确 边界清晰 [2] - 新设"航空医疗转运""上门服务费""家庭病床建床费""安宁疗护"等价格项目 匹配老龄化照护需求 [3] - 对高难度技术给予更多价格政策支持 探索高级别医务人员差异化定价 保障医务人员合理收入 [3] - 脑机接口 人工心脏 质子放疗等新技术新项目进入临床应用 获得价格立项支持 [3] - 22个省份已制定放射检查类价格方案 PET/CT检查价格显著下降 安徽省单部位从5000元降至2500元 全身扫描从6700元降至4980元 [4] 改革方向与目标 - 增强医疗服务可及性和普惠性 聚焦多样化就医需求 [3] - 有效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3] - 支持新技术快速应用于临床 服务患者 [3] - 需各地医保部门落实指南 医疗机构积极配合 促进依法依规合理收费 [4]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让新技术更普惠
科技日报· 2025-05-27 07:40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CT设备均价从3000万元降至1000万元 [1] - 电子胶片逐步取代实体胶片 但胶片打印费仍与检查费绑定收取 [1] - 床旁DR服务同次检查多部位摄影仅可收取一次费用 [1] - 指南推动合理制定收费价格 助力患者享受高质量可负担医疗服务 [1] 收费模式优化 - 心脏磁共振检查与其他部位检查原采用相同收费标准 未体现技术难度和时间差异 [2] - 指南对高难度长耗时项目予以单独收费立项 促进新技术临床推广 [2] - 解除实体胶片与影像检查服务绑定 普遍要求医疗机构上传数据 [2] - 云影像服务普及实现跨院互认 患者可通过手机查看影像 [2] - CT检查磁共振平扫等费用下降 骨关节CT平扫加三维重建降价超50% [2] 国产医疗设备发展 - 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市场占有率和普及率不断提升 [3] - 联影医疗推出全球首创5 0T磁共振 实现亚毫米级全身扫描 [4] - 5 0T磁共振显著提升心脑血管疾病胰腺癌等早期检出率 [4] 前沿技术定价机制 - 指南明确硼中子俘获治疗等100余项新技术服务价格 [4] - 统一设置前沿技术价格项目 避免各省重复申请论证 [4] - 定价模式从技术指标转向临床意义指标 强调检查精度等效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