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
搜索文档
赛事IP、演唱会:引爆国庆文旅市场新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07:13
文章核心观点 - 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在国庆中秋假期文旅消费中扮演“顶级流量引擎”角色,从孤立娱乐活动转变为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有效串联餐饮、住宿、购物、景区游览等多种消费场景,实现流量与经济双赢 [1][4][7] 假期出行整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出行呈现“量价齐升”局势,客单价同比提升14.6% [1] - 国内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超两成,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机票量同比增长超三成,覆盖国内近百个城市 [1] - 平台出行订单量较2024年国庆假期增长超30% [2] - 超三成打工族采用“早去晚回”模式,使出行高峰从9月27日延续至10月12日,拉长文旅消费周期 [2] - 节后3天境外热门目的地酒店预订同比增近一倍 [2] - 学生群体以近四成比例稳居国内机票第一大客群,亲子客群以近三成占比紧随其后 [2] - 全国铁路预计10月8日发送旅客2175万人次,9月29日至10月7日已发送旅客超1.6亿人次 [3] - 9月29日至10月5日民航执行客运航班11.2万班次,日均1.6万班,环比增长13%,同比2024年增长3%,同比2019年增长18% [3] 体育赛事对文旅消费的拉动 - 中国网球公开赛入园总人数达36万人次,较去年增加20%,其中京外观众超18万人次、境外观众近1万人次 [4] - 中网“超级星期六”入园4.5万人次打破纪录,男单决赛钻石球场上座率达97% [4] - 中网整体票房达8800万元,较去年增加10%,综合消费金额超3600万元同比增长44%,特许商品销售额超1250万元是去年的1.6倍 [4] - 中网对亚奥商圈消费拉动效应达1:7.4,商圈日均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8.93% [4] - WTT中国大满贯北京站赛事期间首钢园区入园客流达42.4万人次,同比增长93% [5] - WTT累计售出门票超8.5万张,门票收入8700万元同比增长52.6%,带动园区累计消费超3000万元 [5] - 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夜场票在36小时内售罄,创该赛事自2009年创办以来最快售罄纪录 [5] 音乐文化活动及区域表现 - 成都赛艇公开赛创新“票根经济”,凭门票可在多个热门景点享折扣,推动四川景区在全国前十热门景区中占三席 [6] - 广州超级草莓音乐节等数千场活动吸引大量年轻游客,将广州送入热门城市前五 [6] - 安徽马鞍山“葫芦果音乐节”、四川泸州“银河左岸音乐节”刺激当地节日期间酒店预订量同比增2.6倍、2.1倍 [7] 新兴消费模式与趋势 - “为一场赛事、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新度假方式,形成“观赛+住宿+餐饮+游览”完整消费链条 [7] - 购买“第一张出境机票”用户同比增长三成,其中13~17岁用户增长63%、18~22岁用户增长58%,俄罗斯成为Top3热门目的地 [3] - 赛事有助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推动体育赛事从单一竞技活动转变为拉动城市经济、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 [7] - 一场顶流演唱会能直接为一座城市带来数十万级跨省游客,产生机票、酒店、餐饮、景区等综合消费 [7] 行业长期发展关键 - 避免“人气断崖”的关键在于将票根转化为能持续产生消费的经济凭证和情感连接,票根应是深度体验城市的起点 [8] - 长期“人气”需构建市场化“造节”理念,打造富有地域特色、高频次、游客可参与的特色节会活动,并优化目的地整体服务水平 [7] - 专业体育赛事是存量市场,大众化体育赛事是“体旅融合”增量市场,游客需求包括综合性文娱活动和服务消费 [8] - 贵州村超、江苏苏超等案例实现从体育赛事向文旅节会跃迁,提供高密度情绪价值,实现对目的地整体消费拉动 [8]
北京“双节”消费复盘:体验式消费火热 小众目的地崛起
搜狐财经· 2025-10-10 02:54
核心观点 - 北京消费市场在国庆中秋假期展现出结构性变迁,体验式消费全面超越实物消费,小众主题化商业体增势强劲,消费场景向夜间及跨界融合拓展 [1][3][4][5][6][9]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重点监测企业实现销售额95.1亿元,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59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3.9% [1] - 夜间消费表现突出,重点商圈夜间客流量达2811.6万人次,同比增长23.3% [6] 体验式消费趋势 - 消费模式从“买商品”转向“买体验”,餐饮、旅游、文体等服务类消费活跃度超越传统家电、服饰等实物类消费 [3] - 餐饮消费同比增长4.5%,老字号表现亮眼,紫光园销售额同比增长98.8%,吴裕泰、稻香村分别增长44.5%和12.8% [4] - 文体活动成为消费引擎,全市推出营业性演出364台、2102场,电影票房突破5800万元 [3] - 中国网球公开赛与WTT中国大满贯赛“同城双赛”拉动消费,中网赛事期间国家网球中心入园总人数36万人,整体票房达8800万元 [4] - 石景山区推出“赛事票根惠享季”活动,消费者凭票根可在200余家商户享受优惠,实现“观赛+消费”联动 [3] 小众与新兴商业项目 - 国庆前夕集中开业八大新商业项目,其共同特色为打破传统商业框架,定位“生活方式中心” [5] - “小而美”商业体增势强劲,具备体量不大、主题鲜明、场景独特的特点 [4][5] - 具体案例包括:朝阳区大屯里商业街融合多元业态;海淀区魏公·芳华里成为新潮流地标;大兴区“世界坊”以烟火气吸引家庭客群 [5] - 微博IN跨次元引力场代表极致主题化商业趋势,以“电竞+次元文化综合体”为特色,其内的钻石中心是华北最大专业电竞馆 [6] 传统商圈的挑战与应对 - 部分传统商圈及大型商场面临增速放缓、“逛而不买”、流量转化难的困境,原因在于同质化严重及缺乏内容创新 [4][6][8] - 传统商圈客流增长分化明显,燕莎蓝港夜间客流仅增长2.1%,远低于亚奥商圈的39.1% [7] - 成熟商业体积极应对,通过引入IP展览、首店、户外艺术季、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升级,例如朝阳大悦城落地海绵宝宝全国唯一展、中粮·祥云小镇举办户外艺术季 [8] 行业专家观点 - 未来商业竞争的核心是“谁更懂用户”和“谁更能创造场景”,而非“谁更大”或“谁更全” [9] - 能抓住“体验经济”、“小众叙事”、“跨界融合”趋势的商业体将成为新一轮增长的赢家 [9] - 商业主体需从“货架逻辑”转向“场景逻辑”,以满足消费者对“情绪价值”与“社交货币”的需求 [9]
解锁“China Travel”新玩法:为一场球,赴一座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23:15
随着免签、退税以及支付便利化等政策措施不断优化、一项项顶级体育赛事落地中国,为了一场球,奔 赴一座城,正成为"China Travel"的新趋势。 (原标题:解锁"China Travel"新玩法:为一场球,赴一座城) 体育赛事、音乐节、演唱会……"China Travel"的玩法不断升级。比如,今年的ATP上海网球大师赛覆盖 整个国庆中秋假期,因此不少海外球迷特地来上海看球,希望一睹辛纳、梅德韦杰夫、德约科维奇、商 竣程、吴易昺等运动员的风采。据南方财经记者观察,热门比赛基本座无虚席,其中不乏外国球迷的身 影。 一位阿根廷球迷对南方财经记者表示,尽管不是第一次来上海,但这次主要为了看球而来,并称赞上海 网球大师赛的设施一流,氛围也很好。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施诗 上海报道 ...
费德勒重返上海大师赛,与郑洁、甄子丹、吴磊约战双打
第一财经· 2025-10-09 22:58
10月10日,备受期待的"费德勒超级挚友之夜"将再度亮相上海大师赛。 24年的职业生涯中,网坛名将费德勒每年有8个月奔波在世界各地的赛场上。2022年退役后,他终于有了完整的时间来陪伴两对双胞胎儿女成长。"今年我 旅行很多,带着孩子们去了两次非洲,在大草原巡游(safari)。我母亲来自南非约翰内斯堡,所以这一直是我的梦想。" "这一年过得很棒,我状态很好,身体在恢复,膝盖也在好转。"10月8日,费德勒以瑞士运动品牌On昂跑联合创业者身份来到徐汇区第一少年业余体育学 校(徐汇少体校),为焕然一新的学校网球场揭幕,并与球迷们分享近况。"我开始打高尔夫,越玩越好,夏天的时候还和纳达尔一起打球,希望以后能 和穆雷切磋,他刚在苏格兰参加了锦标赛。和网球一样,高尔夫有挑战性,也有趣。" 2002年,二十出头的费德勒首次亮相ATP年终总决赛就是在上海。2005年,他专程从纽约飞到上海,以世界排名第一的身份为大师赛的新主场——旗忠网 球中心揭幕。"20年过去,球馆看起来依旧崭新、活力不减。大家都在谈论它标志性的白玉兰花瓣屋顶设计,越来越多的观众来到这里,证明了这座城市 和赛事的魅力。" 10月10日,备受期待的"费德勒超级 ...
假日经济|黄金周全国体育赛事扎堆 “观赛+消费”成为新时尚
第一财经· 2025-10-09 22:08
体育赛事成为假日经济新引擎 - “观赛+消费”模式成为国庆黄金周新时尚,国际高水平赛事如中国网球公开赛、WTT大满贯、上海赛艇公开赛等密集举办,有效点燃假日经济 [1] - 体育赛事不仅为城市带来人气,更将瞬时流量转化为持续消费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 - 国家政策明确支持将赛事转化为商业和旅游机会,“跟着赛事去旅行”的理念为当地酒店、餐厅和商店带来可观收益 [7] 上海大师赛的运营成效与目标 - 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正赛期间预计现场观众人数将突破24万人次,其中上海之外观众占比超70%,境外观众占比约11%,均超过去年水平 [2] - 主办方为提升体验推出多项举措,包括协调供应约3000个每日收费10元的优惠停车位,以及为境外游客提供签证帮助和预充值的“上海PASS”卡 [2] - 赛事未来目标明确,计划在未来5-10年将现场观众人数提升至30万-40万人次,并在20年后对标大满贯赛事规模 [3] - 赛事溢出效应显著,例如静安区商圈联动,茂名北路设置限时步行街派对,张园YONEX快闪店延时营业,国庆假期张园日均客流约7万人次 [3] 主要赛事对本地消费的直接拉动 - 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销售额突破8800万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赛期综合消费达3600万元,比去年全赛期增长44%;特许商品销售突破1250万元,同比增长160% [4] - 中国网球公开赛期间国家网球中心入园总人数36万人,同比增长20%,吸引京外观众超18万人,境外观众近1万人 [4] - 北京2025WTT中国大满贯直接收入近1.54亿元,其中门票收入近8800万元创WTT赛事纪录,同比增长高达54.3% [4] - WTT大满贯赛事带动首钢园日均客流量达12.4万人次,较去年日均7万人次几近翻番;累计消费额突破41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0% [4] 赛事经济模式向多城市扩展 - 成都通过举办ATP250等赛事进行文旅联动,观众可凭部分比赛门票在多个景点、餐厅、酒店享受折扣优惠 [5] - 海南中秋国庆期间集中举办12场系列赛事,推动“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形成“赛事引流、消费留量”的经济转化模式 [6] - 国家层面将研制推动赛事经济的政策文件,旨在丰富供给、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产业联动,使赛事成为激活消费和拉动经济的“强引擎” [7]
“双节”旅游热将持续至本周末 县城成“追秋”热门地
新华社· 2025-10-09 21:36
旅游市场总体规模 - 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 [1] - 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1] - 假期出行高峰从9月27日持续至10月12日,超三成上班族选择拼假错峰 [1][4] 国内旅游目的地趋势 -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如北京、重庆、成都、上海等是酒店预订量最高的十大热门城市 [2] - 假期大城市周边县域目的地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江苏东台、浙江海宁等地预订单量提升超100% [2] - 景德镇文旅预订量同比上涨15%,其中20-30岁年轻人占比达50% [2] 旅游消费新业态 - 音乐节、体育赛事等带动多元消费,成都赛艇公开赛观众凭门票可在多个景点享受折扣 [3] - 江苏部分影院推出“电影+民乐表演”“电影+非遗美食”等融合活动 [3] - 赛事、演唱会等从单一经济转为多元消费生态,成为促进消费的新引擎 [3] 出境及入境旅游情况 - 9月9日至12日境外热门目的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近一倍 [1] - 用户预订了境外4588个城市的酒店,埃及酒店预订同比增2倍,挪威增1.2倍 [4] - 全国边检机关保障1634.3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204.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5% [5] - 外国游客来源国以韩国、日本、越南等为主,最受欢迎国内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等 [6] - 山西大同外国游客机票预订同比增幅超7倍,云南丽江超5倍,宁夏银川超4倍 [6]
六个关键词,看国内城市“双节”文旅发展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21:17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果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结束,又到了各个城市文旅部门交"答卷"的时间。每逢此时,总免不了对国内 城市的假日消费进行一次横向的对比与排名,市场习惯看的数据有两个,一是旅游总人数,二是旅游总 花费,或者更细一点,是人均旅游花费。但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认为,这两项数据其实无法准确、 全面地复盘当下的假日消费发展状况,我们需要更多的维度去观察每一座城市的消费吸引力、竞争力。 举例而言,可能已经有细心的读者发现,很多城市对旅游人数和旅游花费的统计口径并不一样,直接横 向比较数据有失公允。与此同时,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的加密成网,都市圈所形成的旅游消费聚集效应 越来越强,游客也越来越倾向于利用超长假期在都市圈内的城市逐一观光打卡,再仅仅去分析单一城市 的旅游吸引力,就已经无法覆盖整体情况了。 为此,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了6个关键词,来呈现国内城市在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文旅发展新趋 势。一、2000万人次 在纳入统计的11座城市中,有8个城市的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游客总量超过2000万人次,其中成都的游 客总量在2024—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连续两年霸榜。而在2024年的国庆假 ...
假日经济|黄金周全国体育赛事扎堆,“观赛+消费”成为新时尚
第一财经· 2025-10-09 17:57
体育远不止于竞赛,它可以成为繁荣的引擎。 "观赛+消费"成为这个黄金周的新时尚。 今年国庆黄金周,全国各大城市开启"赛不停"的模式,中国网球公开赛、WTT大满贯、上海赛艇公开赛、上海大师赛等国际高水平赛事陆续开赛,点燃 了各地的假日经济。 在国内,观赛旅游成为如今假期的新热点。体育赛事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不仅为各个城市带来人气,也将瞬时流量转化为持续消费力。 异地观众超七成,停车一天只要10块钱 这个国庆长假,上海迎来一场体育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虽然申城的天气炎热,但今年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正赛阶段10月1日至12日)对于网球迷来说依旧是一场盛宴。 网球名宿德约科维奇由于年龄已大,全年参赛次数明显减少,主办方原本已经做好了他不参赛的准备。但比赛开始前几天,德约确认重返申城。10月2日 的赛前发布会上,德约说,上海是除祖国塞尔维亚外,他获得支持最多的地方,而这正是他坚持来上海参赛的核心原因。 今年主办方为了增加观众体验推出不少举措,为了解决本地与周边自驾观众游客的停车问题,今年特意与各部门协调,在周边供应了约3000个停车位,并 且只收取每天10元的优惠停车费。而面向海外游客,赛事也推出了细致的服务— ...
8天,8.88亿人次!
经济网· 2025-10-09 16:28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 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双节假期,文旅融合催生出哪些新亮点?消费市场又折射出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文博热"持续升温 "老传统"有了新表达 这个假期,"文博热"持续升温,"新"潮涌动。 在河南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身穿古装的角色扮演者送上特制的文博地图,并邀请众人一起漫步展厅,沉浸式探寻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拓展新的消费图景 这个假期,"文旅+科技",加出了全新玩法。科技不仅让传统旅游资源焕新,也创造了文化体验新空间和旅游消费新场景。 这个假期,深圳龙岗的机器人主题街区成了新晋热门打卡地。机器人巡游、人机互动游戏、零部件DIY体验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北京则推出了10条工业科技主题游线路,其中位于北京亦庄的机器人主题餐厅和机器人4S店很受青睐,迎宾接待、调制饮品、送餐服务均是机器人来完 成。 "电影+"带来新体验 一张地图,汇集了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五家博物馆的热门文物。洛阳几家博物馆"组团出圈",不仅让游客对各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各地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 假日经济呈现蓬勃气象
央广网· 2025-10-09 16:16
央广网北京10月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国庆中秋假期,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创新和优化文旅产品供给, 激发消费新活力,假日经济的蓬勃气象彰显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国庆中秋假期里,爱国的豪情与出游的热情融合叠加,各地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位于山西大同的平 型关大捷纪念馆里,人流如织。纪念馆广场上,大型音乐舞剧《烽火平型关》生动还原了这一波澜壮阔 的战斗过程。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副馆长吕民忠: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红色 旅游热度格外高涨,这背后是大家对红色历史的深切关注与缅怀。我们打造特色项目,以艺术化形式让 红色历史"活"起来,让游客"沉浸式"感悟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除了追寻红色记忆、激励奋进步伐,人们还走进一座座"超级工程",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 象。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9月底刚刚正式通车,这个假期就已经迎来天南海北的游 客,在桥底区玩高空运动、坐电梯品"云端咖啡"……大家在这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