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植业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橡胶(601118):25年三季报点评:亏损显著收窄,期间费用创10年新低
中泰证券· 2025-11-04 18:48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海南橡胶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2] - 核心观点:公司2025年三季度亏损显著收窄,期间费用率创近10年新低,业绩改善主要源于期间费用下降及地租收入增加 [5] - 报告调整了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实现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5]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39.6亿元,同比增长3.23% [5]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75亿元,同比减亏40.24% [5]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111亿元,同比下降18.9% [5]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为-0.99亿元,同比减亏39.6% [5] - 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69%,同比微降0.09个百分点 [5] - 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为1.32%,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 [5] - 期间费用率为5.2%,创近10年同期新低 [5] - 第三季度财务费用为4.9亿元,为并表合盛农业后的新低 [5] - 第三季度存货较2024年末增加1.5%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为524.67亿元,同比增长5.6% [2][6]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为633.29亿元,同比增长20.7% [2][6]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为795.20亿元,同比增长25.6% [2][6]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2.13亿元,同比增长105.8% [2][6]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03亿元,同比增长136.3% [2][6]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1.75亿元,同比增长133.7% [2][6]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119.8倍、50.7倍、21.7倍 [2] - 当前股价对应市净率分别为2.5倍、2.4倍、2.2倍 [2] 经营环境与行业动态 - 2025年第三季度,海南地区受台风“剑鱼”和“麦德姆”影响,预计分别造成干胶减产约0.25万吨和0.28万吨 [5] - 以2024年公司干胶产量12.13万吨计算,台风造成的合计减产量约占4.4% [5] - 海垦控股集团承诺在2025年12月31日前解决潜在同业竞争问题 [5] - 2024年4月,国家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推进天然橡胶老旧胶园更新改造 [5] - 同月,海南省发布政策,明确建设30万亩标准化胶园,更新8.38万亩老龄低产受灾胶园的目标 [5] - 洋浦国际智慧供应链中心建成全国首个天然橡胶集散站,并获得天然橡胶期货交割仓资质 [5] - 2025年12月18日,海南全岛将执行封关政策,公司作为土地资源综合运营商有望受益 [5] - 天然橡胶价格处于底部箱体震荡,箱体下沿由供给收缩支撑,上沿受下游轮胎、汽车行业产能优化制约 [5] 财务比率预测 - 预计毛利率将从2025年的3.6%提升至2027年的5.3% [6] - 预计净利率将从2025年的0.4%提升至2027年的1.6% [6]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将从2025年的1.8%显著提升至2027年的8.8% [6] - 预计资产负债率将从2025年的68.1%逐步下降至2027年的66.1% [6]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四成
新华网· 2025-11-04 14:48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胡璐)记者11月4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四成。 11月3日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冬小麦播种西北基本结束,黄淮海近四成,长江中下游过三成。分 省看,河北基本结束,陕西过五成,山西过四成,安徽三成半,山东过三成,河南过两成,江苏一成 半。冬油菜播种过八成,西北已结束,长江中下游过九成,西南近七成。 据了解,全国秋粮收获过九成,东北、西北正在扫尾,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过九成,华南近六 成。 ...
种足、种好、种优 “稻麦衔接”抢农时夯实2026年夏粮丰收基础
央视网· 2025-11-04 12:57
农业技术与应对策略 - 在河南新乡原阳县使用植保无人机低空飞行均匀撒播冬小麦种子 [3] - 在滑县枣村乡使用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精量播种机进行精准播种和同步施肥 [7] - 使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深耕深旋和播种后覆土镇压 一天内完成100多亩地的播种任务 [9] 天气影响与农时挑战 - 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河南水稻收割推迟 冬小麦播种在即需抢回农时 [1] - 原阳县因前期持续阴雨导致水稻积温不足 收获期较往年推迟近20天 压缩了冬小麦播种窗口 [5] 技术推广与生产保障 - 2025年大力推广无人机小麦撒播技术 在水稻收割前10到15天进行撒播 收割后进行补肥促苗和化学除草 [8] - 滑县180多万亩冬小麦播种工作有序推进 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户科学调整播种深度和密度 [9] - 推广适期晚播品种等关键技术 全力夯实2026年夏粮丰收基础 [9]
(走进中国乡村)辽宁彰武“麦豆轮作”:麦浪固沙 豆香富农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11:47
中新社辽宁彰武11月4日电 题:辽宁彰武"麦豆轮作":麦浪固沙 豆香富农 作者 王涵 禹瑞斋 深秋时节,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的田间恢复了平静。收割后的作物根茬整齐地伫立在褐色土壤之上,与 远处泛着白光的沙地形成强烈反差,这是当地持续推进沙化耕地治理的生动写照。 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历史上是辽宁沙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每年春秋两季,大风如期而至,全 县96.07万亩沙化耕地曾是主要风沙源。作为新中国治沙的起点,彰武县与风沙的博弈从未停止。 自2023年起,彰武县开始探索在沙化耕地上进行"麦豆两茬"的轮种模式,即在同一年内,先后在同一片 土地上播种麦子和大豆。这一尝试既有效遏制了风沙侵蚀,又实现了土地"一年两收",让农民收入实实 在在得到提升。 这一轮种模式的成功离不开精准的时序安排。通过液体地膜等技术,当地将春小麦的播种提前至3月 初,这使得麦苗在4月风沙最猛烈时已能守护地表,待7月收获后立即播种大豆,其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和 根茬又为秋冬表土提供了坚实屏障,形成"春护土、秋固沙"的生态防护网。 "经过多年推行麦豆轮作、有机肥还田等措施,土色从黄白转为浅褐,这个变化来之不易。"彰武县农业 发展服务中心技术部副部长 ...
江苏泰兴:一线巡察推动“抛荒地”变“富民田”
在巡察组、镇党委以及村"两委"共同推动下,种植户徐某将拖欠村民的土地租金发放到位。同时,与农 业农村部门对接联系,在全市耕地总体规范指引范围内引导承包户多元化种植。村"两委"协助徐某及时 将60亩土地转让给种植户孙志雄种植韭菜,剩余土地重新平整后流转种植稻麦"两熟"。现在村民不但拿 到了租金,不少人参与韭菜或稻麦种植,还有了用工收入。 泰兴市委开展对村(社区)巡察以来,累计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急难愁盼问题150余件,用巡察温度 守护群众利益。"我们要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让巡察工作深入下去,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 感。"市委第二巡察组组长说。(江苏省纪委监委 || 责任编辑 郭兴) "车子每周都要来两次,田里韭菜长势非常好,销售不愁了,有不少收入。"近日,江苏省泰兴市对该市 黄桥镇金堡村落实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回访时,该村种植户孙志雄对巡察组说道。 此前,泰兴市委巡察组对金堡村党总支开展巡察,村民向巡察组反映,家中土地被村集体流转给种植大 户种核桃,可一直没拿到租金,也看不到什么收成。巡察组通过现场查看、查阅台账资料,与村"两 委"班子成员、部分种植户谈话了解情况,掌握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该村村 ...
全国秋粮收获过九成 各地多举措筑牢丰收基础
中国经济网· 2025-11-04 09:20
全国秋粮收获与冬小麦播种总体进度 - 截至10月30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九成 [1] - 分区域看,东北、西北地区秋粮收获进入扫尾阶段,黄淮海、西南地区过九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八成半,华南地区过五成 [1]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进度不一,西北地区接近尾声,黄淮海地区过两成,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一成半左右,冬油菜播种七成半 [1] 东北地区秋粮生产情况 - 东北地区秋粮面积和产量占全国近四成,收获接近尾声,有望再获丰收 [2] - 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2.28亿亩,居全国第一,水稻、大豆、玉米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 [2] - 在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高产示范地块,水稻亩产达到1833.8斤,在五大连池市,大豆新品种“东生89”亩产达到386.35公斤 [2] - 辽宁省通过推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高产地块平均亩产达770公斤 [3] - 吉林省秋粮种植面积超9300万亩,榆树市通过秸秆还田加深翻及大垄双行播种模式,亩产平均增产150斤,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5000万亩以上,推广高产优质品种3574万亩,新增23% [3] 黄淮海区域冬小麦播种应对措施 - 黄淮海区域是我国重要冬小麦主产区,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河南水稻收割推迟,冬小麦播种窗口被压缩 [4] - 河南省新乡原阳县推广“无人机小麦撒播”技术,在水稻收割前10天到15天进行小麦撒播,以抢回农时 [4] - 滑县使用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可实现精准播种、同步施肥,该县180多万亩冬小麦播种工作正有序推进 [4][5] - 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户科学调整播种深度和密度,并推广适期晚播品种等关键技术 [5] 陕西省应对恶劣天气的秋收秋播保障 - 陕西省遭遇罕见秋雨连阴天气,秋收秋播面临巨大挑战,采用履带收割机进行抢收 [6][7] - 蒲城县甜水井供销社粮食烘干厂的烘干机24小时运转,确保玉米品质 [9] - 供销农资集团搭建“厂家直发+仓库配送”机制,储备充足尿素、二铵及小麦专用复合肥,43台配送车辆全天候配送,并对肥料进行三重检测 [9] - 陕西最大的化肥生产基地日产尿素突破4200吨,生产线24小时运转,确保不断供、不涨价 [10]
德州|德州科学有序推进冬小麦播种
大众日报· 2025-11-04 08:50
天气对秋播的影响与应对 - 连续阴雨天气导致秋粮收获腾茬困难并影响冬小麦适期播种[1] - 武城县秋种工作较常年推迟约20天[1] - 各地积极采取整地散墒、适时抢种、增密晚播等良技良法应对不利条件[1] 农业技术与田间管理 - 针对雨水造成的肥力流失 建议底肥施用每亩3至4立方米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50至80公斤 复合肥每亩100斤 并增施20斤磷酸二铵[1] - 晚播小麦管理关键为以密补晚和适墒浅播 播深维持在3厘米左右[1] - 散墒目标为土壤手握成团 落地即散的状态 墒情较好地块需及时抢种[1] - 温度降低需适当增大播种量 10月底亩播种量35斤左右 11月份不超过45斤以避免过密导致弱苗影响产量[2] - 针对秸秆还田地块 建议增施氮肥调节碳氮比以助秸秆腐熟 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以预防茎基腐病和纹枯病等苗期病害[2] 政府与专家指导措施 - 陵城区农业农村局派出由26名科级干部和高级农艺师组成的13个指导组下沉一线帮包乡镇三秋生产工作[2] - 乐陵市利用晴好天气组织农机交替作业 农技专家现场讲解秋种关键要点[2] - 德州市发布关键技术明白纸 指导晚播小麦选择分蘖成穗率高、根系发达、耐湿抗冻的中多穗型品种 例如济麦22、德麦008、太麦198等[3]
来场“麦海战术” ——“晚播小麦逆袭手册”系列报道②
河南日报· 2025-11-04 08:01
文章核心观点 - 针对冬小麦因秋雨延迟播种的问题,农业科技通过“以密补晚”策略进行有效应对,即通过适度增加播种量来补偿晚播导致的单株分蘖不足,从而保障来年产量 [2][4] - 科技助农提供从播种到后续管理的全程化跟踪服务,确保技术到位,即使晚播小麦也能实现高产 [3] - “以密补晚”的农业实践正从局部地区向豫北乃至全省麦区推广,显示出农业技术对稳定生产的支撑作用 [3][4] 农业技术策略 - 实施“以密补晚”策略,通过增加播种量弥补晚播造成的积温不足和分蘖少问题,播种量从往年每亩26斤增加至约32斤,以确保基本苗数达到30万株以上,为高产奠定基础 [2][4] - 技术应用需把握边界,播种量不宜过大,上限控制在每亩20~22.5公斤,以避免形成弱苗和增加倒伏风险 [3][4] - 针对土壤湿度差异采取分批播种策略,土壤散墒好的地块优先播种,其余地块待湿度适宜后再进行播种 [3] 田间管理措施 - 播种后采用镇压机进行镇压,此措施自2012年起持续实施,有利于小麦出苗,并能增强抗寒、抗旱能力及节水效果 [3] - 出苗后若出现苗不够或苗弱的情况,需及时补肥以促进分蘖,后续还将通过“促弱转壮”等关键管理技术保障小麦生长 [3] - 农业气象联盟提供天气信息支持,农户可通过手机查看“雷达拼图”等气象数据以安排农事活动 [3] 技术推广与影响 - 省科技特派员提供每年数十次的实地指导,将科技助农从一次性指导转变为全程化跟踪服务模式 [3] - “以密补晚”的具体操作标准为:适宜播期后,每晚播一天,亩播种量增加0.5公斤左右,以将基本苗数维持在每亩30万~40万株的合理区间 [4] - 该农业技术实践正从郝街村向豫北地区及全省麦区延伸,显示出其可推广性和对区域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3][4]
财经观察:农民困境削弱莫迪对美贸易谈判筹码
环球时报· 2025-11-04 06:55
农业受灾与产量损失 - 印度夏季播种作物在9月成熟期遭遇大范围暴雨,9月降雨量比平均水平高出15%,部分地区甚至高出115% [3] - 大豆预期产量从每英亩10-12公担(每公担100公斤)大幅下降至2-3公担,马哈拉施特拉邦农民实际收成仅为预期的16%-30% [5] - 中央邦农民安贾巴伊的大豆收成仅为80公斤,远低于预期的500公斤,另一农民乔杜里的收成仅为预期产量的四分之一 [5] - 暴雨导致农作物减质减产,预计本季度农业增长率将降至3%至3.5%,显著低于去年同期的6.6% [5] 农产品价格与农民收入 - 受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收购价格明显低于往年,远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收购价 [1][6] - 中央邦大豆批发价格自今年8月以来已下跌10%,上月初在印多尔批发市场上,大豆价格根据质量不同,每100公斤在1500卢比到4500卢比之间,低于官方最低收购价5328卢比/100公斤 [6] - 农民纳纳瓦雷出售受损农作物的价格为每100公斤3200卢比 [6] - 中央邦豆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但过去4年当地农民一直忍受着农作物价格的持续下跌 [6] 农民债务问题 - 约一半印度农户负债,平均每户负债7.4万卢比,大部分债务是向大种植户赊购种子和化肥所形成 [7] - 中央邦的农民贷款年利率高达30%,债务迅速累积是2023年印度农村10786起自杀事件背后的重要原因 [7] - 安得拉邦一项调查显示,92.1%的佃农认为没有任何政党关心他们的困境 [7] - 安得拉邦一位佃农租地耕作,年收入14.7万卢比,在偿还16万卢比的贷款及利息后,仅剩下3000卢比 [7] 印美贸易谈判的农业焦点 - 美国试图进入印度价值4520亿美元的农产品市场,过去十年一直为此努力 [6][10] - 美国要求印度降低对大豆、玉米、小麦和乳制品等美国农产品的贸易壁垒,作为将关税从50%降至16%的交换条件之一 [11] - 印度政府保持坚定立场,不会接受任何可能对小农生计产生负面影响的协议 [11] - 印度9月对美国的出口同比下降20.7%,美国关税可能会使印度年经济增长率降低0.5至0.6个百分点 [10] 贸易谈判的政治经济影响 - 印度近半数人口(约14.5亿中的近半数)依靠农业为生,农民群体的支持对莫迪政府的政治稳定至关重要 [10][12] - 美国农民享受大量政府补贴并拥有大量土地,印度农民担心无法与之竞争 [10][11] - 美印贸易战被描述为“我们国家农民与你们国家农民的博弈”,双方农民都是有很强政治影响力的群体 [12] - 农业是印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问题处理不当会波及上下游产业,阻碍整体经济发展 [12]
藏粮于技增收益
经济日报· 2025-11-04 06:37
甘薯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发展 - 农场成功生产脱毒试管苗11.2万株和脱毒原种薯11万斤,标志着从商品苗生产向上游种源研发的战略延伸 [1] - 团队在脱毒种苗技术上攻关,培育出成活率更高、抗逆性更强、产量更高的甘薯种苗,产品销往河北、新疆等地 [1] - 贤王庄村建立起从品种、育苗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解决了产品附加值不高和土壤板结等连作障碍问题 [1] 大豆种植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大豆示范田种植高油高产新品种“中黄203”,亩产达545斤,创下平谷区大豆种植新纪录 [2] - 2021年至2024年,全区共建设高标准农田4.79万亩,其中已建成2.12万亩,在建2.67万亩,并储备适宜建设面积1.92万亩 [2] - 平谷区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战略主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开展调查评估 [2]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与产学研合作 - 平谷区与全球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深度合作,与300余家创新主体成为生态伙伴 [3] - 落地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10个头部企业研发中心,100余个博士农场吸引10余位院士和400余位博士创业 [3] - 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为创新源头,打造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地,紧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3] 粮食生产成效与未来发展规划 - 2021年至2024年,平谷区粮食收获面积从8.87万亩扩大至13.85万亩,产量从4.25万吨提升至5.71万吨,实现“四连增” [3] - 未来将全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开展种业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以解决“卡脖子”问题,并培育新品种 [4] - 计划持续提高耕地建设水平,实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并一体化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以促进稳产丰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