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业

搜索文档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br/>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辽宁日报· 2025-06-25 09:29
粮食与农产品稳产保供 - 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3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00亿斤左右,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集成技术 [2] - 稳定生猪产能,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130万头以上,智能化升级改造畜禽规模养殖场不少于200个 [2] - 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76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治理黑土区侵蚀沟227条 [3] - 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加强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支持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4] - 新建改造设施农业10万亩,提升蔬菜等农产品供应能力,支持深远海渔业设施和海洋牧场建设 [6] 农业科技与装备 - 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增加农机报废更新机具种类,拓展人工智能、数据等技术应用场景 [4] - 强化气象为农服务,推进防洪工程建设,完成葠窝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和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 [4] - 构建病虫疫情监测预警网络,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 [4] 农村产业与农民增收 - 重点培育海参、人参、梅花鹿等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少于50家 [10] - 改造升级县域电商直播基地不少于40个,建设乡镇集贸市场60个,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0万立方米 [10] - 扩大农民经营性收入,发展特色种养、民宿、手工作坊等项目,建设特色农业县、工业强县和文旅强县 [11] - 推进家政兴农行动,加强劳务协作,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 [11]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建设农村供水工程300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50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30座 [13] - 推进5G网络向自然村延伸,改造农村危房4000户,建设村级为农服务站点81个 [13] - 建设县域医疗重点专科40个,提升村卫生室3500所,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14] - 新增农村垃圾收集设施1.4万个、转运设施14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0%以上 [15] 乡村治理与改革 -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整优化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推进农垦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 [25] - 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资保供机制,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25] - 培育乡村工匠,培训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等1万名以上,选派科技特派团(组)160个以上 [24] - 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严控集体经营风险和债务,加强"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 [22]
打造乡村产业人才“雁阵”
经济日报· 2025-06-12 06:15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当前,我国乡村产业主要集中在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及服务业等领域,生产、经营、 管理、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技推广人才、技能人才、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和 乡村治理人才缺口较大。通过努力培养一批深入农村、扎根基层的"土专家""田秀才""农经理",可以为 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和产业价值提升赋予重要的推动力量。通过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导 向,加大对农业专业人才、乡村管理人才、创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力度,打造乡村产业发展人 才"雁阵"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其生产经营、技术推广、品牌策划、市场开拓、模式创新、乡村运营等能 力,让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乡村产业所需。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人才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当前,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向纵 深推进,协同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振兴之间的精准匹配,对于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 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还要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村创业创新园、乡村全面振兴创业园等载体建设, 支持入园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科研创新平台、产业孵化平台、项目实施平台、创业孵化基地、成果转 化平台等 ...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成为田野上的希望”(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5-24 05:56
近年来,农业农村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一项项亮眼成绩,离不开"三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奋斗。 5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农业农村领域5名基层代表围绕"稳产增 产显担当 乡村振兴立新功"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授人以渔,激励更多新农人耕耘乡村—— 陈丽芝认为,要发展好小海鲜富民产业,真正把书本上的新技术变成老乡们塘里的好收成,既需要带好 科技推广队伍,发挥多元农技推广力量的作用,也要注重培育创新主体。她分享了一个例子:"从业30 多年的养殖户老阎,以前只知道起早摸黑在塘里干。多次参加我们的培训后,他现在学会蛏子底铺网、 微生物制剂扩培、饲料投入新技术,还和家里人一起搞起了直播带货,每亩效益提升1000元。这样的养 殖户在三门县还有很多。" 发展现代农业,让餐桌食物更丰盛—— "我们合作社自主经营面积达6万余亩,14年来累计生产粮食达3亿多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种 粮大户邹德海说,这几年,合作社立足适度规模选优品种,种植的玉米淀粉和蛋白含量高,销售给附近 的养殖企业,转化成肉制品;高油、高蛋白大豆走订单模式,由粮食加工企业转化为优质豆油和植物蛋 白。去年,围绕鲜食玉米产业, ...
新华视点|土地生金:乡村经济增长新引擎
新华社· 2025-05-23 09:20
在中国乡村的沃土上,传统农业正焕发全新活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机械化的智慧农业、高效集约的产业链条、蓬勃发展的乡村 经济,共同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 ■科技助力增产 随着四川大部分地区油菜进入成熟收割期,一些示范片的测产工作也在进行中。 ■一朵花带动一个村 五月芳菲醉人间,3000余株藤蔓月季在沟渠头村的巷道间翻涌成花海。 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育繁推"一体化服务项目进行了油菜田间现场测产验收,油菜单产实现突破,为下一 步大面积推广打下基础。 这个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山西美丽休闲乡村",正以月季为媒,绘就"花漾经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一场夏雨过后,吉林省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的千亩梨园迎来盛花期。洁白的梨花在雨水润泽下愈发娇艳,晶莹雨珠点缀花瓣,清香裹挟着泥 土,芬芳弥漫梨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近年来,凉水朝鲜族乡依托独特的气候、土壤优势,大力发展梨树种植,所产梨子皮薄肉嫩、甘甜爽口。当地以花为媒,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出朝鲜族民俗馆游览、特色美食品鉴等活动,全力推进农旅融合。梨花盛景不仅成为当地的亮丽名片,更为乡村振兴注 入新活力。 ■ ...
强农兴业 沃野生金
河南日报· 2025-05-22 07:33
"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习近平 麦浪翻涌,沃野流金,邓州小麦进入收割季。5月21日,在邓州市构林镇,4台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伴 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小麦被快速收割、脱粒。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期间,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他指出, 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4年多来,南阳以"粮"为笔,以"智"为墨,绘就了一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富于农的新时代画卷。走进邓 州市国家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满眼生机。这里是智慧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的重要场所,50多名国内外 优秀科技人才会聚于此,承担起国家杂交小麦育种联合攻关、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构建等项目,通过不断 育种和推广,大幅提升了小麦亩产,扩大了小麦适种面积,稳定并提升了全国小麦产量。 "我们要把邓州打造成国际一流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交流中心、研发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 究所研究 ...
新农人返乡 高科技下田(青年观察·乡村和青年双向奔赴①)
人民日报· 2025-05-18 05:52
王园园在大棚操作物联网系统。 本报记者 窦瀚洋摄 骆雨在检测插秧机准备插秧作业。 张一多摄 李经纬在调查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 裴 芸摄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赤沙社区风光。 肖本祥摄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 子,也要双向流动。" 如今,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年轻人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全面振兴事业,乡村为青年提供了实现价值的 舞台。乡村与青年正在相互吸引、相互成就。 今起,本版推出"青年观察·乡村和青年双向奔赴"系列报道,深入挖掘乡村为青年提供的机遇以及青年 为乡村带来的改变,讲述青年与乡村共同成长的故事,展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青春力量,探寻乡村与青年 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以期引发读者对于乡村发展和青年成长的更多思考。 ——编 者 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农业现代化。近日,记者走近了几位新农人,听他们讲述投身农业现代化、助力乡 村产业振兴、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故事。 "农二代"让科技下田 春耕时节,湖南郴州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拖拉机正拖拽着旋耕机,掀起翻滚的泥浪。零星的泥点,打 在28岁的女机手、郴州谷稷农业有限责任公 ...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广西日报· 2025-04-30 10:1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树 牢"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鲜明导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 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一)深入推进粮油稳产增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继续实施绿色 高产高效创建、水稻增密增穗和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推进水肥一体化,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 植,试验示范粮(油)桑复合种植模式,确保全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10万吨左右。发展以油茶为主的 木本油料。实施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三年行动,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 在1100万亩以上。落实各类涉粮补贴政策,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推动扩大稻谷、玉米、大豆完全成本 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探索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有序做好粮食收购,推进粮食节 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 (二)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确保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210万头 左右。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完善支持牛羊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