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业

搜索文档
甘肃平凉精品农业添色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8-20 14:57
经济日报记者 赵梅 优质农产品园区化、特色农产品延链补链、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行走在甘肃平凉的田间地头,处处 涌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近年来,平凉以聚力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统揽"三农"发展,深入 实施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行动,通过做强"牛果菜"、衔接产加销、融合农文旅,走出了一条品种优 化、品质提升、品牌驱动、标准引领、全链升级的精品农业发展之路,初步构建起特色鲜明、结构优化、链 条完整、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眼下,正值辣椒采摘期。在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泾河川万亩蔬菜产业园1号棚里,四十里铺镇郿岘村村民 林静正在忙活着。"一个棚一茬能摘2000斤蔬菜,管护好的话半个月摘一茬。我租种了6个棚,去年一个棚收 入1万元。"林静说,以前在外务工,现在既能在家门口发展产业挣钱,又能照顾家。 在平凉市盛立智慧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玻璃温室里,串番茄长势喜人,包装车间里的工人正在打包 采摘。 "我们的串番茄基地已经实现智能监测设备24小时追踪温湿度及灌溉量等数据,采收环节实行'糖度+农残 +感官'三重验收。"平凉市盛立智慧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翰元说,立足于"互联网+农业",公司 ...
甘肃平凉 精品农业添色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8-20 07:16
"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超6万亩,产量达8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6亿元。"平 凉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孙小鹤介绍,近年来,平凉市以生产园区化、产品规模化发展蔬菜产 业,以泾汭河川区设施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建成泾河、汭河"两带"和黑河、红河、达溪河、神 峪河、水洛河、庄浪河、葫芦河流域"七片"蔬菜生产集中区,建设全国现代设施蔬菜创新引领区。 同时,平凉市着力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牛产业坚持适度规模养殖和分户饲养同步推进,大力实 施"万千百十"养牛计划,全力打造陇东百万头红牛标准化养殖基地。目前,平凉全市共创建22个万头产 业强镇、抓建67个千头养牛专业村,累计建成369个规模养牛场,扶持1.68万户养牛大户,牛饲养量达 到105万头,居甘肃全省农区第三位,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80亿元。苹果产业在稳定现有150万亩果园面 积的同时,突出老旧果园改造和标准化管理,促进品种迭代升级,聚力发展葫芦河、水洛河流域及泾川 南塬、灵台和崇信北部塬区4个优质苹果生产带,建设陇东南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平凉全市苹果 产量达到25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40亿元。 精深加工特色农产品 优质农产品园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青海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致富花开遍高原
人民日报· 2025-08-07 15:45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青海省聚焦特色优势资源,多措并举壮大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培育新业态、增加新动能,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1] - 青海省制定农牧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围绕"提质、扩量、补链、增效"重点发力 [3] - 截至6月底,青海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298个,有机草原监测面积达到3.35亿亩,累计48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 科技赋能农牧业 - 祁连县优化藏羊种群质量,联合高校院所检测多胎基因,推广"两年三羔"技术,良种繁育基地、标准化养殖基地拔地而起,100多个选育核心群存栏6万余只藏羊,良种覆盖率超98% [2] - 2024年祁连藏羊产业发展研究院揭牌,20多位专家聚力攻关,测数据、做实验,给藏羊划分多个精细分割部位,研发推广发酵饲料,协助制定多项团体标准 [2] - 精深加工让藏羊效益翻番,旺季每天能卖1吨,产品发往各地 [2] 乡村旅游发展 - 边麻沟村整合帮扶项目启动"边麻沟花海景区"项目,发展生态旅游,育花海、建民宿、开农家乐,引进高空滑索和玻璃悬廊等游乐项目,70多户村民进入生态旅游行业,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 [4] - 青海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 [4] - 门源县油菜花海成为"金色银行",正冲刺国家5A级景区,盛花期每天有上万名游客 [6] 农产品加工升级 - 门源县推动油菜籽加工从小作坊向规模化、精深化、品牌化迈进,年产量从两三吨提升到上千吨 [7] - 门源县青海香满金门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去年营收超过2000万元,带动周边6500户农户增收致富 [7] - 门源县油菜种植面积达28.95万亩,菜籽油产量超3万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 [7]
晶采观察丨农业基本盘,稳在何处?
央广网· 2025-07-21 09:46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 核心观点: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字特征,粮食供给稳定,"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裕,乡村旅游产业链延伸带动收入增长 [1][2][3] 粮食供给 - 夏粮产量2994.8亿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2] -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全年粮食产量目标为1.4万亿斤左右,秋粮丰收仍需关注自然灾害影响 [2] "菜篮子"产品供给 - 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均有增长,7月上旬在田面积1.1亿亩、旬产量2623万吨,同比增长110多万亩、170多万吨 [2] - 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对蔬菜供应造成考验,山东等地采取夜间采收和预冷运输等措施保障供应 [2] - 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占肉类六成左右,6月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环比降低0.8%,预示七八月生猪出栏量减少,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 [2] 乡村旅游与收入增长 - 乡村旅游产业链延伸,乡村美食、山乡美景成为城乡居民度假热选,带动乡亲们收入稳步增加 [3] - 乡村活动如村超赛场、村BA球场等进一步激发乡村活力,转化为经济收益 [3] 下半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 - 持续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3] - 抓好早稻收获和农业防灾减灾,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3]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成为田野上的希望”(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5-24 05:56
现代农业发展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种粮大户邹德海的合作社自主经营面积达6万余亩,14年累计生产粮食3亿多斤,并拓展鲜食玉米产业,建立速冻隧道生产线和真空生产线,生产玉米粒罐头等新产品 [1] - 合作社采取黑土地保护措施,包括收集有机肥撒施到田、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大豆轮作等方式改善土壤环境 [1] -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实现科技种田,接受服务的小农户水稻亩均产量比其他农户高200斤 [2] 农业科技创新 - 江苏省镇江市果牧不忘农场采用生态循环模式,严格执行绿色生产标准,拥有多项绿色食品认证,并影响周边种养户 [2] -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建立从养殖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体系,改变传统"以鱼养蟹"模式,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推广深水围网养殖,成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3] - 三门县养殖户通过技术培训掌握蛏子底铺网、微生物制剂扩培等新技术,并开展直播带货,每亩效益提升1000元 [5] 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 -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深挖红色资源和富硒资源,建立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和千亩富硒水稻基地,年均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0万元 [4] - 邹德海的种粮合作社通过多种经营方式为周边农户创造年收益800万元以上,食品加工厂季节性用工达600人 [4] - 江苏省镇江市果牧不忘农场累计带动农户就业400多人次,吸引67名年轻人返乡从事农业 [6] 新农人培育 -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注重培育创新主体,通过技术推广让养殖户端稳科技饭碗 [5] - 江苏省镇江市95后新农人华梦丽深耕生态循环农业10年,以科技兴农带领农户深挖土地价值 [6] - 乡村全面振兴为年轻人带来机遇,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农村、投身农业 [6]
新华视点|土地生金:乡村经济增长新引擎
新华社· 2025-05-23 09:20
科技助力农业增产 - 四川省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育繁推"一体化服务项目实现油菜单产突破 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 [4] - 四川省油菜成熟收割期示范片正在进行测产工作 显示科技创新对增产的推动作用 [1] 特色农业带动乡村经济 - 山西省闻喜县沟渠头村种植3000余株藤蔓月季 形成"花漾经济"的乡村振兴模式 [3][5] - 吉林省凉水朝鲜族乡发展千亩梨园 依托梨花盛景推动农旅融合 配套朝鲜族民俗馆和美食体验活动 [5][7]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广东省化州市笪桥镇采用"黄瓜轻轨"运输线 使黄瓜采收效率提升80% [9] 畜牧产业链升级 - 宁夏盐池县重点扶持滩羊产业 开发多元化产品 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滩羊以肉质细嫩、低脂高营养为特点 [12] 农产品物流体系创新 - 云南省构建集仓储、直播、打包配送于一体的生鲜物流服务体系 降低农品出滇物流成本 [15] 乡村产业综合发展 - 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 机械化、数字化赋能推动规模效益和多元增值 [18] - 乡村经济呈现高效集约化趋势 产业链条深度融合科技创新 [1][18]
强农兴业 沃野生金
河南日报· 2025-05-22 07:33
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 - 南阳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309万亩,面积全省第一,202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2.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336亿斤 [4] - 邓州市国家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汇聚50多名国内外科技人才,承担国家杂交小麦育种联合攻关项目,显著提升小麦亩产和适种面积 [3] - 南阳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通过现代种业振兴行动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等五大行动 [4]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 - 新县田铺大塆依托"红、绿、古"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现有民宿和农家乐40余家,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 [7][8] - 田铺大塆从"空心村"转型为"网红村",通过全域旅游串联许世友将军故里、黄毛尖森林公园等资源 [8][9] - 光山县油茶产业带动村民通过租金、工资、分红增收,务工村民年收入可达2000-30000元 [10] 特色农业产业链 - 光山县油茶种植面积达3237万亩,信阳市油茶年综合产值4862亿元,较2019年增长34524%,建成15个万亩三产融合示范园 [11] - 联兴油茶开发山茶甘油二酯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年加工3万吨油茶籽的冷榨冷提生产线投产,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 [10][11] - 南阳药益宝公司艾草产业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带动3000余人就业,艾产品获批"药字号"并建立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 [12][13][15] 农业科技创新 - 药益宝公司与高校合作建立艾草种源数据库,开发"艾草全产业数字化中枢"实现产业链数据互通 [12][15] - 邓州杂交小麦基地构建"北京研发+邓州生产+全球推广"商业化育种体系,强化种业自主可控 [3][4] - 联兴油茶智慧产业园通过冷榨冷提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山茶油系列日化用品市场反响热烈 [10][11]
新农人返乡 高科技下田(青年观察·乡村和青年双向奔赴①)
人民日报· 2025-05-18 05:52
乡村与青年双向奔赴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强调青年与乡村的双向流动 [7] - 系列报道聚焦青年与乡村相互成就的故事,展现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7] 农业现代化案例 湖南郴州"农二代"骆雨 - 骆雨整合分散农田,改造4000亩低效梯田,配套灌溉沟渠和机耕道,230亩抛荒梯田整治后产出稻谷27.6万斤,创造经济价值40万元 [8] - 成立公司统一采购农资降低化肥成本28%,统一销售渠道提高稻谷收购价每斤0.3元,2024年代管农田超6万亩,带动2000户农户户均增收1.5万元 [9] - 创办农机培训班培训超100名农机手,培养12名90后新农人,吸引4名大学生返乡 [9] 贵州威宁博士团队 - 李经纬博士团队推广10多个蔬菜新品种,科技服务覆盖贵阳、黔南、遵义等地,提高产量和品质 [12] - 团队使用生物菌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改善土壤结构,尾菜发酵生产有机肥降低成本 [13] - 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免疫诱抗和生物防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13] 浙江绍兴大学生王园园 - 王园园创办南野农庄,流转200余亩土地,引进黄金水蜜桃等优质品种,带动8名村民人均年增收4万元 [16] - 开发乡村游带动村里建设民宿、咖啡馆等,年吸引游客超90万人次 [17] - 推动水蜜桃分级销售和品牌化,丁宅乡水果年产量增长25%,果农年增收近4000万元 [18] 政策支持 - 湖南省出台文件加强产业对接扶持、金融保险服务等,对"头雁"对象综合扶持 [9] - 郴州市"人才新政52条"每年培养300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给予优秀人才认定和奖励 [9] - 上虞区实施新农人培育"百千万工程",出台"虞农共创政策十条" [18]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广西日报· 2025-04-30 10:15
粮食与农产品供给 -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全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10万吨左右,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 [2] - 发展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粮(油)桑复合种植模式 [2] - 确保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210万头左右,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完善支持牛羊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 [3] - 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行动,加强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建设,发展深远海养殖和大水面生态渔业 [3] 农业科技与设施 - 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加强与东盟国家智慧农业领域合作 [4] -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一批优质稻、糖料蔗、水果、蚕桑、畜禽等领域急需紧缺突破性品种 [4] - 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加快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 [4][5] -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开展全区盐碱地专题调查和酸化退化耕地治理 [3] 乡村产业与增收 - 实施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6] - 实施"桂字号"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推动新茶饮、嗦粉经济、果蔬产业、渔畜禽产业等优质发展 [6] - 加快补齐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短板,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培育直播带货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6] - 完善促农增收协调机制,支持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订单带动、盈余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 [7]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继续实施"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 [8] - 有序推进乡村道路"三项工程"项目及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物流体系 [8] - 持续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规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9] -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9] 乡村治理与要素保障 -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持续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 [11] - 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区试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14] - 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投入,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 [15] - 实施广西农业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支持专项,统筹抓好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人才培育项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