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飞行器制造

搜索文档
车企“向上”布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4 07:02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与前景 - 中国民航局预测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 [1] - 中国低空经济联盟预计2030年中国eVTOL市场保有量将突破10万架 [5] - 随着基础设施完善和商业化加速,eVTOL市场价格将逐渐降低 [5] 车企布局与产品进展 - 广汽集团首款量产飞行汽车高域AirCab全球首发,指导价不超过168万元 [2] -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已获超4000台预售订单,签约200家合作营地 [10] - 吉利沃飞长空与工银金融租赁签署120架AE200意向采购订单 [10] - 奇瑞三体式复合翼飞行汽车已成功试飞 [5] - 长安汽车与亿航智能合作推进飞行汽车研发与商业化 [5] 产品技术特点 -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主流产品方向 [4] - 广汽AirCab采用上下分离式陆空构型,支持垂直起降和灵活转向 [2][9] - 小鹏"陆地航母"采用两分体构型,陆行体可为飞行体补能 [2] - eVTOL具备垂直起降、自动避障、自主驾驶等技术 [4] - 广汽AirJet最高时速250公里,可实现200公里内城际出行 [9] 车企竞争优势 - eVTOL约70%零部件与新能源汽车通用 [6] -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与eVTOL动力系统具有技术迁移性 [6] -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可为飞行汽车自主飞行控制提供借鉴 [6] - 车企规模化生产经验可直接赋能低空飞行器制造 [6] - 车企品牌认知度可降低市场教育成本 [7] 应用场景规划 - 初期将应用于郊区、景区等限定场景 [9] - 中期拓展至城际交通、城市与机场/火车站间交通 [9] - 远期实现门到门的城市3D立体交通 [9] - 适用于旅游观光、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场景 [4] 政策支持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 [7]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鼓励飞行汽车技术研发 [7] - 《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推动商业化应用场景探索 [7]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7]
100家中国低空经济企业盘点
机器人圈· 2025-06-21 20:53
低空经济概述 -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融合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的新质生产力形态,涵盖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和飞行保障等领域[1] - 2025年被视为低空经济全面起飞的元年,各地正通过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抢占发展先机,但存在标准规范不统一、空域管理待完善等短板[1] - eVTOL企业成为产业热点,商业化进程加速,文章梳理了100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代表企业[1]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金属/复合材料(如碳纤维、钛合金)、核心零部件(电池、电机、飞控系统等),涉及31家企业如中复神鹰、西部超导、国轩高科[2][11][12][13] - **中游**:覆盖eVTOL整机制造(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等15家)、无人机(大疆创新、纵横股份等8家)、直升机(中航直升机等3家)及配套基础设施企业(海格通信、航天宏图等17家)[15][16][17][18] - **下游**:聚焦飞行服务(航空维修、培训)和运营场景(物流、旅游、农业等),包含20家企业如中信海直、极飞科技[19][20] 重点企业动态 - **上游材料**:中复神鹰与小鹏合作研发飞行汽车碳纤维材料,西部超导实现超导线材全流程生产[12] - **eVTOL整机**:亿航智能EH216-S获全球首个适航认证,峰飞航空V2000CG获中国民航型号合格证[16] - **无人机**:大疆占据美国市场超80%份额,纵横股份为科创板"无人机第一股"[17] - **基础设施**:南京莱斯空管系统市占率42%全国第一,北斗星通导航技术广泛应用于低空领域[18] 技术合作与商业化进展 - 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合作开发eVTOL动力电池系统,宗申动力为无人机提供螺旋桨定制服务[13] - 沃兰特航空成为华东首家获载人eVTOL适航受理企业,御风未来M1b型号进入适航审定阶段[17] - 低空应用场景拓展至物流(新北洋)、农业(极飞科技)、旅游(岭南文旅)等领域[20]
内蒙古招商“分层突破” 多个产业链实现倍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6 16:24
产业链资金增速 - 内蒙古9条产业链一季度到位资金增速超50%,其中草业和肉羊产业链分别增长233.3%和100% [1] - 储能产业链到位资金增速达61.5%,风电装备产业链同比增长58.3%,生物医药产业链引资增速达50.5% [1] - 低空飞行器制造、氢能等前沿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1] 重大项目投资 - 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433个重大项目到位资金占比66.6% [1] - 24个项目单笔引资超5亿元,包括包头市机器人和无人机产学研基地、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新能源基地 [1] - 新签约的376个项目中,50亿元以上的项目达18个,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在新能源、数字经济领域签约项目占比超四成 [1] 产业集群布局 - 内蒙古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打造十大产业集群,涵盖新型合金材料、风光发电、能源装备、文旅体商、算力经济、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多领域 [2] - 补强氢能、低空经济产业链,填补特定医用制剂原料种植及研发、新能源智能矿卡生产制造、高端钒钛产品生产和工业级无人机、机器人生产等产业空白 [2] 招商引资目标 - 2025年招引国内资金目标超5700亿元,一季度招引国内到位资金增速达37.7% [3] - 下一步将聚焦十大产业集群34个产业业态,开展小分队精准招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