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发电

搜索文档
六五特刊 | 环境日献辞:美丽中国我先行 绿色未来共创造
中国环境报· 2025-06-05 07:02
美丽中国建设政策框架 - 国家层面系统推进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实践 包括研究指标体系 制定实施举措 出台先行区建设意见及分领域行动方案[1] - 区域层面加强协同联动 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覆盖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重点贯彻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2] - 地方层面鼓励先行先试 福建构建"五美体系" 浙江实施"千万工程" 江苏"三力齐发"推动绿色转型 形成各具特色的示范样板[2] 绿色产业转型进展 - 能源结构显著优化 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 - 传统产业加速绿色改造升级进程[2] -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正引领绿色出行新潮流[2] 城乡环境治理重点 - 城市环境治理聚焦消除尘埃污染[3] - 乡村环境整治重点解决脏乱问题[3] - 河湖治理着力清除水体污浊现象[3] 公众参与机制建设 - 推出"美丽中国 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施方案[3] - 持续开展"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主题系列活动[3] - 推动"生态环保第一课"进入校园教育体系[3]
内蒙古招商“分层突破” 多个产业链实现倍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6 16:24
产业链资金增速 - 内蒙古9条产业链一季度到位资金增速超50%,其中草业和肉羊产业链分别增长233.3%和100% [1] - 储能产业链到位资金增速达61.5%,风电装备产业链同比增长58.3%,生物医药产业链引资增速达50.5% [1] - 低空飞行器制造、氢能等前沿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1] 重大项目投资 - 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433个重大项目到位资金占比66.6% [1] - 24个项目单笔引资超5亿元,包括包头市机器人和无人机产学研基地、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新能源基地 [1] - 新签约的376个项目中,50亿元以上的项目达18个,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在新能源、数字经济领域签约项目占比超四成 [1] 产业集群布局 - 内蒙古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打造十大产业集群,涵盖新型合金材料、风光发电、能源装备、文旅体商、算力经济、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多领域 [2] - 补强氢能、低空经济产业链,填补特定医用制剂原料种植及研发、新能源智能矿卡生产制造、高端钒钛产品生产和工业级无人机、机器人生产等产业空白 [2] 招商引资目标 - 2025年招引国内资金目标超5700亿元,一季度招引国内到位资金增速达37.7% [3] - 下一步将聚焦十大产业集群34个产业业态,开展小分队精准招商 [3]
300208,触及强制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5-02 12:26
文章核心观点 *ST中程2017 - 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且已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还存在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事项问题,证监会拟对其及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同时公布了2024年年报财务数据 [2][4][5] 违法事实 - 2017 - 2021年菲律宾风光一体化项目相关财务数据虚假记载,风电项目不符条件虚假确认收入和利润,光伏项目虚增工程进度提前确认收入和利润 [3] - 2020 - 2022年虚增印度尼西亚矿权相关财务数据,CIS煤矿采矿权证被撤销、JAYA锰矿矿权到期未转销仍列无形资产 [4] - 按造假财务类目,2017 -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2019 - 2021年多次虚减营业收入、虚减或虚增利润总额,2020 - 2022年虚增无形资产,造假数据占比大 [4] - 2023年印尼子公司涉诉金额6.27亿元(占2022年净资产57.47%),迟至2023年11月披露,多位高管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 处罚决定 - 证监会拟责令公司改正,给予警告并处750万元罚款 [4] - 对JIA XIAOYU给予警告,处以650万元罚款,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 对其他责任人员罚款2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合计拟罚款1900万元 [4] 2024年年报财务数据 资产与净资产 - 总资产26.31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17.35% [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3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47.26% [7] 收入与利润 - 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下降70.21% [5][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3.10亿元,同比增加73.24% [5][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3.18亿元,同比增加69.07% [8] 其他指标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11亿元,同比增加42.43% [8] - 基本每股收益 - 0.4140元/股,同比增加73.29% [8] - 稀释每股收益 - 0.4140元/股,同比增加73.29% [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24年不适用,2023年为 - 600.28% [8]
风光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火电意味着什么?
中国环境报· 2025-04-30 07:19
新能源装机里程碑 - 2024年一季度风电光伏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 累计装机达14.82亿千瓦 首次超越火电装机容量14.51亿千瓦 [1] - 非化石能源发电占2024年全国电源投资的86.6% 显示行业投资结构向清洁能源显著倾斜 [1] - 西藏八宿县建成全球最高海拔风电项目 辽宁营口投运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 标志行业技术突破 [1] 政策与技术驱动因素 - 国家密集出台《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 推动大型基地建设与分布式能源开发 [1] - 全球风电光伏度电成本10年累计降幅超60%和80% 中国创新制造贡献显著 [2] - 中国企业海外清洁能源投资覆盖风电光伏等领域 支撑全球能源低碳转型 [2] 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 风光资源间歇性导致电力市场出现零电价或负电价现象 如浙江出现-0.2元/千瓦时电价 [3] - 需提升新型储能技术及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优化跨区域协同消纳机制 [3] - 2024年全球极端气候频发 创最热年份记录 凸显能源转型紧迫性 [2] 全球行业地位 - 中国新能源发展为全球提供经验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肯定中国技术对降本贡献 [2] - 对比部分发达国家减排承诺缩水 中国持续落实绿色行动对冲全球气候治理不确定性 [2]
协合新能源(00182.HK)赴新加坡二次上市,多维战略破局行业估值逻辑
格隆汇· 2025-04-16 13:45
公司战略布局 - 协合新能源赴新加坡交易所提交资料 此举不会发行新股进行融资 属于战略卡位而非短期套现 核心逻辑是通过资本市场国际化布局提升长期竞争力 [1] - 两地上市可提升股票交易活跃度 改善港股流动性不足导致的估值偏低问题 同时借助新加坡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广泛的国际投资者网络 触达东南亚及全球投资者 扩大股东基础 [1] - 这一举措是资本布局的延伸 折射出新能源企业在行业"淘汰赛"加剧背景下的战略突围 通过国际化开拓增量市场 同时以精细化运营向内要效益 构建穿越周期的韧性 [1] 行业结构性矛盾 - 2021至2024年公司权益装机容量从2,768MW提升到4,615兆瓦 复合增速18.58% 营收从21.96亿元增长至27.52亿元 复合增速7.8% 但净利润仅从8.18亿元微增至8.76亿元 呈现"规模与利润非对称增长"困局 [3] - 2024年中国风电 太阳能及生物质等新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 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其中风电和太阳能新增3.6亿千瓦 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比重超八成 [4] - 2024年全国风电和光伏利用率分别为95.9%和96.8% 同比分别下降1.4和1.2个百分点 西藏地区风电利用率仅83% 光伏利用率低至68.6% 反映电力系统消纳能力滞后与新增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之间的冲突 [4] 公司破局策略 - 实施全方位降本增效 2024年新增提款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43% 集团综合融资成本降至3.98% 均处历史低位 同期管理费支出同比下降15% [6] - 计划将部分发电板块附属公司资产及负债归类为持有待售 涉及金额27.78亿元 通过剥离资产回笼资金 缓解债务压力 改善财务杠杆 同时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并为新项目储备腾出资金空间 [8] - 2024年完成绿电交易8.11亿千瓦时 销售绿证641万张 均同比实现增长 通过加强参与绿电交易力度 与重点客户签订长期绿证销售协议 增强未来收益确定性 [9] 国际化拓展 - 2024年在全球范围内获取风光项目1,399兆瓦 其中国际市场新获取容量达679兆瓦 新获取国际储能投资项目308MW╱616MWh 并储备一批优质国际项目资源 [10] 股东回报与行业趋势 - 协合新能源在逆周期中维持30%以上的股息派发比例 向市场传递公司具备稳定现金流能力的信心 保障股东利益 [11] - 行业从"规模竞速"转向"价值深耕"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于装机容量增长 更在于通过资本运作 资产优化与股东回报协同构建穿越周期的韧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