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团购
icon
搜索文档
0元奶茶又刷屏了,互联网烧钱十年,咋还在玩老套路?
搜狐财经· 2025-10-08 00:36
最近打开外卖软件,是不是又被0元奶茶、1元12瓶水的优惠弹窗晃眼了? 从十年前的1元洗车,到后来的网约车低价、共享单车免费骑,再到现在的外卖大战,互联网公司好像 就认准了撒钱这一招。 2025年这波外卖战到底有多疯?京东外卖靠零佣金+给骑手交五险一金,40天就把日订单做到了一百万 单;阿里紧跟着砸了500亿进来; 美团更狠,直接掏了1000亿扶持餐饮生态,这笔钱算下来,相当于它2024年一整年净利润的2.8倍。 明明十年前就有烧钱烧到崩盘的教训,为啥巨头们还愿意这么干? 要搞懂这事,得先回头看十年前的千团大战。 2008年美国有个叫Groupon的网站,搞了个一天一团的新模式,上线就火了,7个月就开始赚钱,一年 半估值直接飙到13.5亿美元,成了当时最快突破10亿估值的公司。 国内创业者一看这架势,立马跟着学。 当年的竞争比现在还野蛮。 百度投了糯米,阿里帮着美团,腾讯站了大众点评;初创公司更激进,比如拉手网,到2011年4月就拿 了三轮共1.66亿美元融资,估值冲到11亿,当时人称团购融资之王。 为了抢用户抢地盘,大家疯狂烧钱,请明星代言、铺天盖地打广告,有的公司一年光广告费就花10亿; 个别城市经理为了抢 ...
“苏超”八强诞生,比赛以来江苏酒店住宿抖音团购订单同比增长55%
江南时报· 2025-09-30 15:01
赛事概况与热度 - “苏超”常规赛于9月27日结束,南通队、南京队、徐州队、盐城队、无锡队、泰州队、连云港队、淮安队晋级八强 [1] - 赛事期间抖音平台热梗不断,如“南哥之争”、“楚汉千年争霸”、“太湖三傻”,带动赛事热度持续高涨 [1] - 每逢比赛周末均有“苏超”相关内容冲上抖音热榜,大量当地美景、美食借助赛事和短视频“出圈” [1] 线上平台消费表现 - 自5月10日至9月15日,江苏省抖音团购订单同比增长23%,销售额同比增长66% [1] - 赛事带动休闲娱乐团购消费订单同比增长40%,销售额同比增长122% [5] - 运动休闲类服饰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113%,销售额环比增长155% [5] 旅游与酒店住宿消费 - 赛事期间大量游客跨城观赛,抖音平台江苏省酒店住宿订单同比增长55% [3] - 南京牛首山、红山森林动物园、淮安西游乐园、常州中华恐龙园等风景区备受游客欢迎 [3] - 不少城市和景区推出“苏超”通票及特色免票活动吸引游客 [3] 餐饮与非遗产消费 - 抖音江苏非遗餐饮相关团购订单同比增长49%,销售额同比增长209% [3] - 多位知名人士通过短视频推广江苏各地美食,如泰州早茶、萝卜干炒饭、镇江锅盖面等,有效带动消费 [3] 平台营销活动 - 抖音生活服务结合赛事发起“跟着苏超游江苏”活动,联合商家打造多城看球打卡吃喝玩乐新体验 [5] - 平台在淮安、徐州等多地落地线下观赛“第二现场”并邀请明星一起观赛,营造观赛氛围 [5] - 随着赛事进入淘汰赛阶段,平台将持续助力“苏超经济”,激发线下生意 [5]
氪星晚报 |腾讯元宝全量上线公众号和视频号评论区;宗馥莉名下南京娃哈哈宏振饮用水公司拟注销;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做团购,与高德双线作战
36氪· 2025-09-19 16:31
淘宝、饿了么与高德业务动态 -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将于9月20日在上海、深圳、嘉兴启动餐饮团购试点 优先布局餐饮团购业务 后续扩展至全国一二线城市[1] - 淘宝闪购选择周六启动试点 因该日为订单高峰日 并可衔接十一黄金周客流 直接与美团、大众点评团购业务竞争[1] - 美团试点"现制现炒"信息展示栏 于9月19日测试该功能 允许商家通过后台展示热菜制作动态 旨在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并助力商家差异化展示[1] 宁德时代供应链合作 - 富临精工控股子公司江西升华与宁德时代签订预付款协议 金额达15亿元 富临精工股价早盘一度大涨近8%[2] - 富临精工表示 其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受高端客户青睐 主要客户为宁德时代 协议履行将推动产能放量和订单扩大 产线规模效应显现[2] 韩国经济与就业数据 - 韩国第二季度海外直接投资额141.5亿美元 同比下降13.4% 去年同期为163.4亿美元 主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2] - 韩国四大企业集团(三星、现代汽车、SK、LG)2024年在韩员工总数达746,436人 较2020年698,526人增长6.9% 其中三星和现代汽车率先扩大雇佣规模[2] 追觅科技智能手机业务 - 追觅科技首款智能手机Dreame Space未正式发布即获超亿元海外预售订单 于9月19日宣布该消息[3] 娃哈哈子公司变动 - 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南京娃哈哈宏振饮用水有限公司新增简易注销公告 公告期为9月10日至29日 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 注册资本2500万元人民币[4] 卡儿酷IPO进展 - 深圳市卡儿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A股IPO辅导 辅导机构为兴业证券 主营汽车应急启动电源、启停锂电及储能电源[5] 腾讯AI产品升级 - 腾讯元宝AI助手全量上线公众号和视频号评论区 具备用户情绪感知与回应能力 可洞察提问情绪倾向并给出用户视角回应[6] - 腾讯推出专业级AI 3D工作台混元3D Studio 基于混元美术级3D生成模型PolyGen 升级低模拓扑功能 新增低中高三档面数控制 满足多样化建模需求[9] 小米汽车软件召回 - 小米召回11.7万辆标准版SU7汽车 通过OTA技术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雷军表示OTA秋季大版本升级于9月19日启动 覆盖SU7和YU7车型[7] 激光雷达与碳化硅行业动态 - 激光雷达行业因汽车品牌宣传重点转向"辅助驾驶功能"而受益 机器人市场带来新增量 头部厂商形成规模与成本优势 行业进入量价齐升阶段[8] - 碳化硅功率器件商瞻芯电子完成C轮融资 总额超10亿元人民币 由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 资金用于产能扩张、研发及市场推广[8] 港股业绩展望 - 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下半年港股业绩增速迎拐点 科技、医药与原材料板块维持高景气 能源及必选消费等低迷板块有望反转[10] 阿里国际站跨境创业计划 - 阿里国际站联合多地政府设立大学生跨境创业孵化中心 首站在广州挂牌 后续落地杭州、长沙等地 提供AI产品免费使用、办公场地租金全免及选品对接支持 计划全年帮助1000支团队[12]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 并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提升[13]
万亿本地生活赛道,“省”是朴素信条
远川研究所· 2025-09-16 21:05
品牌定位与核心理念 - 公司品牌升级,将关键词定为“团啥都省”,强调“省”这一朴素信条已落地到所有具体消费场景[2][11] - 公司初创期提出“三高三低”理论,即以高品质低价格满足消费者,通过高科技低成本运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13] - 公司使命是“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具体到团购品牌是通过产品体验升级和业务场景拓展,提供多维度的“省”的体验[13] 行业发展与市场规模 - 中国O2O市场规模预计今年达3.89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并预计3年后接近6万亿元[2] - 团购业务已从蓝海市场发展为红海市场,成为相当成熟的商业模式[2] - 团购完成了从融入到影响消费市场的蜕变,关键因素是与推崇理性消费的时代同频[6] 公司业务表现与用户数据 - 去年公司核心本地商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21%[13] - 去年到店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5%,交易用户数突破7.7亿,活跃商户数达1450万[13] - 平台上线首日销售79单,销售额近4000元,初期即与“省钱”概念捆绑[4] 消费趋势与具体品类增长 - 去年1-11月,平台上“玩乐变美”相关消费订单量同比增长84%[7] - 大暑以来,由年轻人贡献的推拿养生项目交易额同比增长46%[7] - 今年8月,平台提供宠物服务的商家数量超3万家,上半年同比增长超24%[7] 供给侧影响与案例 - 团购消费方式在低线城市加速普及,激发了供给侧活力,促进小城市经济发展和手艺人价值认可[14] - 在云南大理,“溪流徒步+拓染”、“采茶做茶”等特色团购项目的收藏率超过98%的同行[13] - 徐记海鲜通过推出198元的招牌菜套餐,吸引了年轻消费者,树立了高品质平价海鲜的品牌印象[6] 品牌营销与价值主张 - 公司最新动作是携手代言人肖战官宣“美团团购、团啥都省”的新口号[8] - 公司所倡导的“省”并非低物欲或平替,而是找到兼具实惠和品质的渠道,以较低成本满足更多潜在需求[7] - 平台通过聚集服务、促使非标服务标准化并降低价格,让消费者习惯寻找最省钱的方案,例如9.9元的体验课和19.9元的美甲特价团[7]
沸腾了!引爆市场
中国基金报· 2025-07-13 20:45
政策背景与市场表现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聚焦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和推动落后产能退出[1] - 《求是》刊发《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一文,市场对"反内卷"政策关注度提升[1] - 7月1日政策发布后,申万玻璃玻纤板块累计涨幅达14.2%,普钢与光伏设备板块分别上涨11.36%和9.73%[1] - 玻璃玻纤板块近20日涨幅20.94%,今年来涨幅20.38%,市盈率34.2,市净率1.65[2] - 钢铁板块近20日涨幅11.34%,今年来涨幅12.74%,市盈率47.4,市净率0.88[4] 经济与市场意义 - 综合治理"内卷"可纠正低价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例如汽车行业统一供应商账期至60天缓解产业链资金压力[7] - 政策加速行业出清与集中度提升,如钢铁区域整合、水泥错峰生产,直接改善企业盈利预期并驱动估值修复[7] - 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地方保护,有望降低跨区域交易成本并激发内需潜力[7] - 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减少重复投资,推动要素向高附加值领域流动[7] - 遏制低价低质竞争可倒逼企业转向技术升级与品牌建设,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7] - 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将提升龙头企业市占率和议价能力,增强盈利稳定性[8] - 能有效遏制资源错配,避免社会财富在低效竞争中耗散,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9] 行情持续性分析 - "反内卷"行情短期具备支撑,但不锈钢期货单日涨1.08%,光伏玻璃期货涨5%显示持续性依赖需求端配合[10] - 钢铁、煤炭板块因产能压降和库存周期触底盈利弹性较高,光伏技术龙头依托出海与迭代优势反弹动能较强[10] - 政策催化与情绪驱动存在交易性机会,如光伏、钢铁等板块因减产预期出现阶段性上涨[10] - 中长期行业供需格局实质性改善可能支撑行情延续,但需警惕政策边际效应下降[10] - 产能过剩行业行情持续性取决于实际退出进度,技术密集型领域需关注创新成果转化效率[11] 受益行业分析 - 光伏产业链中硅料、玻璃龙头受益于价格企稳与产能出清,储能逆变器环节同步受益[12]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头部车企通过控产挺价修复盈利,电池材料价格触底后或迎来反转[12] - 钢铁、水泥等通过限产稳价缓解盈利压力[12] - 政策红利或向三类领域倾斜:规模壁垒的基础工业、持续创新的高技术产业、关系民生的重要服务业[12] - 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光伏、风电、锂电池等和传统周期行业中的钢铁、水泥、煤炭、养殖等有望受益[13]
沸腾了!引爆市场
中国基金报· 2025-07-13 20:37
政策背景与市场表现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 - 《求是》刊文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市场对供需格局改善关注度提升 [2] - 政策发布后申万玻璃玻纤板块累计涨幅14.2%,普钢与光伏设备板块分别上涨11.36%、9.73% [2] 行业数据动态 - 玻璃玻纤板块最新成交额91.46亿,成交量11.3亿,近20日涨幅20.94%,今年累计涨幅20.38% [3] - 普钢板块成交额108.06亿,成交量36.1亿,近20日涨幅11.34%,今年累计涨幅12.74% [6] 专家观点:政策意义 - 综合治理"内卷"可纠正低价竞争与产能过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例如汽车行业统一供应商账期至60天缓解资金压力 [10] - 政策加速行业出清与集中度提升,如钢铁区域整合、水泥错峰生产直接改善盈利预期 [10] - 统一大市场建设降低跨区域交易成本,激发内需潜力,推动要素向高附加值领域流动 [10] - 遏制低价竞争倒逼企业技术升级与品牌建设,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10] 行情持续性分析 - 不锈钢期货单日涨1.08%,光伏玻璃期货涨5%,钢铁、煤炭板块因产能压降和库存周期触底盈利弹性较高 [13] - 光伏技术龙头依托出海与迭代优势反弹动能较强,但终端需求疲软仍是隐忧 [13] - 政策催化下光伏、钢铁等板块存在交易性机会,但需警惕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或产能出清缓慢风险 [14] - 技术密集型领域需关注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如光伏行业需观察技术路线迭代 [14] 受益行业与投资机会 - 光伏产业链中硅料、玻璃龙头受益于价格企稳与产能出清,储能逆变器环节同步受益 [16]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头部车企通过控产挺价修复盈利,电池材料价格触底后或反转 [16] - 钢铁、水泥通过限产稳价缓解盈利压力,电解铝等基础工业领域具备规模壁垒 [16][17] - 半导体设备、工业母机等高技术产业及快递、团购等民生服务业或获政策倾斜 [16] - 具备技术标准制定能力的关键环节企业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17]
跳出人形机器人聊泡沫:顶级VC如何预警“非理性繁荣”
钛媒体APP· 2025-05-08 19:47
人形机器人行业泡沫争议 - 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提出"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企业"引发行业对泡沫的激烈辩论 [2] - 争议焦点包括行业是否存在泡沫、泡沫定义标准及泡沫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2] - 讨论涉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视角的碰撞,需重新审视泡沫对科技商业的价值 [2] 泡沫的经济学历史演变 - "泡沫"概念源自16世纪荷兰郁金香投机,首次系统性金融泡沫案例 [3] - 1841年查尔斯·麦基将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归类分析,确立术语标准 [3] - 早期泡沫基于商品/金融套利,未产生社会增量价值且伴随剧烈反噬 [3] 科技泡沫的差异化价值 - 互联网泡沫(1995-2000)催生云计算/电商基础设施,留存企业如亚马逊定义数字经济规则 [5] - 光伏泡沫(2000年后)促使80%专利集中头部企业,加速晶硅向薄膜技术转型 [5] - 区块链泡沫(2018)吸引35%传统金融人才进入,奠定Web3.0创新基础 [5] 风险投资的双重策略 - 需平衡技术进步下注与防范投机性资产价格炒作 [6] - 核心能力体现在"造风"(催化泡沫)和"逃顶"(预判破裂时点) [6] - 评估标准具有主观性,依赖掌舵人经验与信仰体系 [6] 泡沫预警指标体系 **资产总量指标** - 互联网泡沫期间美国新增超1万家.com公司(1998-2000) [9] - 共享经济泡沫全球注册企业超6000家(2014-2016),中国占1800家 [9] - 企业数量年增速超200%或达GDP增速5倍时触发预警 [8] **融资热度指标** - 共享经济融资额200亿美元(2015年,同比+120%),中国共享单车90亿美元(环比+200%) [9][10] - 天使轮占比超30%为非理性信号,元宇宙赛道曾达41%导致半年估值跌67% [10] - 融资轮次压缩:O2O泡沫种子到B轮从2年缩至6个月,ICO泡沫缩至1个月 [10] **非理性定价指标** - 2021年SaaS泡沫未盈利企业PS达30倍,Adobe仅10倍形成倒挂 [12] - 市销率超40倍提示"单位经济失灵"风险 [12] **退出渠道指标** - 2021年SPAC上市首年破发率63%,并购交易量同步下降 [13] - 破发率超60%标志进入挤泡沫阶段 [13] **跨界资本指标** - 新能源车泡沫前百度、恒大等传统企业密集入场 [13] - 跨界资本占比超30%时估值偏离度上升40%,三年洗牌概率超60% [13] **人才虹吸指标** - 区块链程序员年薪达30-50万美元(2017),超硅谷均值 [14] - 元宇宙岗位薪资同比+120%(2022),90%项目停滞概念阶段 [14] **媒体热度指标** - 比特币暴跌前媒体头版报道量+300%,元宇宙搜索量环比+700% [15] - O2O赛道百度指数与融资峰值重合度92%(2015) [15] **监管行为指标** - 强监管领域合规成本年均增150%-200% [16] - 灰色地带商业模式占比超70%时预警 [16] 泡沫的动态评估逻辑 - 历史阈值(如高盛300%融资增长线)需随技术/政策变量调整 [17] - 颠覆性创新常诞生于泡沫退潮后,核心企业能转化泡沫为产业基石 [17]
我希望东哥赢,但东哥很难赢
虎嗅· 2025-04-27 11:02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 - 外卖行业呈现高度集中化趋势 某团占据70%市场份额 几乎形成一家独大局面 [7][8] - 行业经历从百团大战到二分天下再到一家独大的演变过程 新进入者面临极高壁垒 [17][19] - 某团未完全挤压竞争对手饿了 部分出于规避反垄断监管考虑 [8] 外卖业务盈利模式 - 外卖业务单笔订单利润率极低 20元订单抽成6元 扣除骑手和运营成本后平台收益可能为负 [11] - 盈利主要依赖低频高额订单 200-300元订单可获利40-50元 均摊后每单利润约0.7元 [12][13] - 规模效应显著 每增加1000万单可使成本下降20% 某团2024年外卖业务利润158亿 占总利润44% [16][22] 基础设施与成本结构 - 需投入巨额固定成本 包括服务器集群和研发中心 某团曾连续亏损7年 2021年再次亏损 [14] - 智能调度系统"超脑"累计投入20-30亿 形成技术壁垒 新竞争者需至少3年建设期 [35] - 饿了因单量不足导致每单亏损2元 与某团形成明显成本差距 [13][16] 核心商业模式 - 外卖作为流量入口 主要盈利来自到店业务 包括团购券 酒店 医美等 利润率达30-50% [23][25] - 2024年公司总利润358亿 到店业务贡献超过56% 年活跃用户7.7亿 人均贡献约20元 [22][24] - 商业模式类比菜鸟驿站 用低利润业务引流 高利润业务变现 [27][28] 行业竞争壁垒 - 需同时具备硬件投入能力和持续补贴能力 某滴 某音等巨头尝试后均未能突破 [19][29] - 新进入者需承受长期亏损 某团前期亏损7年 饿了2023年亏损近100亿 [10][14] - 市场份额与成本形成正向循环 单量差距直接转化为成本劣势 [16][21] 消费者与商户生态 - 行业存在三方挤压现象 平台 商家 骑手均承受压力以维持终端低价 [31][32] - 终端价格已接近极限 新竞争者难以通过降价策略获取份额 [38] - 预制菜占比提升反映成本压缩已传导至供应链端 [31] 新竞争者挑战 - 某东重点进攻一二线城市 但三四线市场作为某团基本盘难以撼动 [36] - 预测某东最多可获得10%份额 主要来自饿了而非某团 [34] - 某东可能改善骑手福利(如社保)和食品安全(后厨评级) 但难改价格体系 [37] 行业发展趋势 - 基础设施型企业或需平衡盈利与社会责任 过度压榨可能影响长期发展 [40] - 到店业务面临某音等跨界竞争 战场延伸至本地生活服务领域 [26] - 规模效应持续强化 行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高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