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

搜索文档
被遗忘的社区团购
投资界· 2025-08-31 15:15
社区团购行业兴衰 - 2020年社区团购经历爆发式增长与急速退潮 互联网巨头包括美团 拼多多 阿里 京东 滴滴等纷纷入场并投入巨额资金 但行业整体陷入严重亏损 美团优选所在新业务板块2020-2024年累计亏损超800亿[3] - 大厂竞争策略包括高额补贴和激进扩张 京东京喜拼拼悬赏2000万争夺区域市场份额第一 阿里淘菜菜为进入前三投入至少200亿 滴滴将车辆改为广告牌 美团和拼多多广泛招募乡镇团长[4] - 行业在2021年后快速降温 京喜拼拼 橙心优选 淘菜菜出现巨额亏损 中小平台如呆萝卜 十荟团倒闭 2020年底"九不得"条例限制无序竞争 但刷单等内部乱象也加剧行业困境 京喜拼拼单日GMV曾出现90%水分[10] 商业模式与成本控制 - 社区团购采用"次日达+自提"模式显著降低履约成本 单均履约成本仅为前置仓模式的1/20 运营成本比即时零售低40%[6] - 供应链环节通过精简SKU和预售制归集订单 上游减少中间环节 采用产地直采或单层批发 将整体加价率从45%压缩至20%以内[8][9] - 生鲜品类作为引流产品面临盈利难题 2020年底主要平台生鲜SKU占比降至40% GMV占比降至30% 接近传统商超水平[17] 生鲜品类固有挑战 - 生鲜行业利润空间有限 美团闪电仓通过销售日用百货将券前毛利率提升至50%以上 而社区团购因生鲜特性难以盈利[14] - 生鲜具有强区域属性 全国饮食习惯分散 供应链高度本地化 导致规模化扩张困难 区域企业如兴盛优选 朴朴 叮咚买菜 胖东来均呈现地域性特征[15] - 社区团购尝试拓展非生鲜品类如女装和数码未成功 用户核心需求仍集中在低价生鲜产品[18] 竞争格局与战略分化 - 2022年行业形成双寡头格局 多多买菜市占率44% 美团优选32% 2024年双方均以减亏为目标 美团优选于2024年6月停止服务[12] - 拼多多与美团战略定位不同 拼多多以农产品销售为核心目的 持续投入供应链优化 美团则将社区团购作为商品零售延伸尝试 现已转向新模式业务[22] - 即时零售快速发展对社区团购形成挤压 2023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 是社区团购的两倍 2024年主要平台单日总订单量突破2亿[22][24] 行业价值与前景 - 社区团购面临即时零售的全面竞争 即时零售凭借日用百货为主品类 外卖引流优势及闲置运力利用 展现出更清晰的盈利路径[24] - 该模式既未能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战略船票 也未能实现稳定盈利 最终陷入增长空间被侵蚀的双重困境[24]
巨头撤场,“湖南胖东来”绝地求生
虎嗅· 2025-08-30 15:09
行业格局演变 - 社区团购行业热潮散去 互联网巨头调整业务 阿里3月砍掉淘宝买菜次日提服务 美团优选6月末退出亏损区域转向高效模式 多多买菜入局即时配送 [1][2] - 美团优选退出后行业格局调整 兴盛优选由防守转为进攻 7月敲定扩规模战略 让出两个点毛利率抢夺美团腾挪市场 [12][13] - 美团优选占据32%市场份额 多多买菜占44% 兴盛优选占17% [18] 公司战略调整 - 兴盛优选2023年后全国多地撤城 从鼎盛时期覆盖18个省收缩至湘鄂赣三省 [2][4] - 2024年初定下激进年增长目标 年中战略重心从追求规模转为追求盈利 [6] - 收缩战略恢复造血能力 2024年收获近17%毛利率和3%净利率 但GMV规模继续下滑 [9] 财务与融资状况 - 2018至2021年累计融资超50亿美元 资本方包括今日资本、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头部机构 [8][22] - 2023年12月投资方仅剩KKR和京东 目前知情人士称投资方只剩下一个 [7] - 按官网数据2024年GMV增长600倍达216亿元 但实际规模约150亿~160亿元 较2021年400亿~500亿规模大幅下滑 [10][11] 运营数据表现 - 湖南市场团点营业额显著上浮 长沙某团长7月单量增长三成 日均营业额从不足500元升至千元 [16][17] - 湖北江西两地年交易规模不足1亿元 团点密度和销售额远不及湖南 [19][20] - 新项目"百万兴店"进展不如预期 投入资金门槛过高 扩张缓慢 [6][33] 人事管理动荡 - 2024年间互联网空降高管几乎全部离职 包括技术、产品、运营、财务、HR负责人 年薪80万元以上高管均离开 [3] - 2023年末COO熊卫等多名高管离职 创始人内部整风摒弃大公司文化 [4] - 高管离职潮直接源于2024年战略转变导致的变相降薪 薪资包拆解为16个月 其中4个月年终奖与绩效挂钩 [5][6] 市场竞争策略 - 重启BD招聘筛选宝妈做金牌团长 提供运营维护、小区独家保护、直播间导流和最高12%抽成(普通团长6%) [14][15] - 依靠湖南市场熟人圈子优势 但出省作战能力不足 难以复制全国模式 [24] - 用户忠诚度极低 价格是唯一驱动因素 如12罐雪花啤酒美团售29元兴盛售36元 [28] 业务模式挑战 - 社区团购核心矛盾在于优质团长与服务难以规模化 [30] - "百万兴店"项目要求"驿站+超市+线上社群"复合业态 对经营者能力要求极高 [33] - 公司陷入两难:要规模需牺牲利润 要利润需放弃大规模扩张 [35]
被遗忘的社区团购
远川研究所· 2025-08-28 21:06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2020年社区团购行业爆发后迅速退潮,从战火燎原到监管介入用时不足一年[3] - 2022年行业形成双寡头格局,多多买菜与美团优选市占率分别达44%和32%[31] - 大厂旗下社区团购业务普遍严重亏损,2020-2024年间美团优选所在新业务板块累计亏损超800亿元[3][4] 商业模式与成本结构 - 社区团购采用"次日达+自提"模式,单均履约成本仅为前置仓模式的1/20[21] - 运营成本相比即时零售降低40%,通过团长承担"最后一公里"配送实现[22] - 供应链环节精简SKU并采用预售模式,将整体加价率从45%压缩至20%以内[25] 生鲜品类固有挑战 - 生鲜品类利润空间极其有限,客单价难提升、损耗率难控制、毛利率难保证[39] - 区域属性明显导致规模化扩张困难,全国饮食习惯高度分散[41][42] - 生鲜占社区团购SKU比重下降至40%,GMV占比降至30%,接近传统商超水平[45] 企业战略差异 - 美团将生鲜作为向商品零售延伸的手段,2024年将减亏作为首要目标[32][55] - 拼多多以农产品起家,将卖菜作为核心目的,持续优化供应链[54] - 京东曾设UE模型目标毛利率15%,配送成本10%,最终挤出2-3个点利润[33] 外部竞争环境变化 - 2023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是同期社区团购规模的两倍[57] - 即时零售以日用百货为主,美团闪购因盈利清晰被调整至核心本地商业[60] - 即时零售依托外卖高频流量和闲置运力,性价比优于前置仓模式[61] 行业衰退原因 - 疯狂补贴引发监管关注,2020年底"九不得"条例限制无序竞争[28] - 刷单灰产盛行,某平台1000万日GMV中900多万为水分[28] - 高频带低频预期未实现,非生鲜品类面临电商和即时零售双重挤压[47][49]
美团二季度营销开支大增77亿 三季度将加大投入应对竞争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23:46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91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7% [2][3] - 第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14.9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89% [2][3] - 上半年收入178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7% [2] - 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124.4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41% [2] - 经营溢利率仅0.2% 较去年同期13.7%下降13.5个百分点 [3] - 经调整EBITDA利润率3.0% 较去年同期18.2%下降15.2个百分点 [3] 核心本地商业表现 - 收入65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7% [4] - 经营溢利37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75.6% [4] - 经营利润率5.7% 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 [4] - 外卖业务通过拼好饭和神抢手提升性价比餐品供给 [4] - 美团闪购业务订单量和交易金额实现强劲增长 [4] - 美团闪电仓已布局超过50000家门店 [4] 新业务发展状况 - 收入26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8% [5] - 占总收入比例28% [5] - 经营亏损19亿元人民币 同比扩大43.1% [5] - 经营亏损率环比改善3.1个百分点至7.1% [5] - 美团优选进行战略转型 退出亏损区域 [5] - 小象超市延长营业时间满足夜间需求 [5] - 海外品牌Keeta在香港巩固市场地位 在沙特扩展至20个城市 [5] 成本与费用结构 - 销售成本61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0% [6] - 销售成本占收入比例66.9% 同比增加8.1个百分点 [6] - 销售及营销开支22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1.8% [6] - 营销开支占收入比例24.5% 同比增加6.5个百分点 [6] - 成本增加主要源于骑手补贴提高和海外业务扩张 [6] 竞争策略与展望 - 公司坚决反对内卷 专注保障履约可靠性和价格实惠性 [3][6] - 预计第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将出现较大规模亏损 [7] - 将持续加大投入应对高补贴竞争环境 [7] - 认为行业补贴回归理性后外卖利润将恢复正常水平 [7]
京东换个“姿势”再战社区团购,剑指多多买菜、叮咚买菜
36氪· 2025-08-25 08:10
京东拼拼重新入局社区团购 - 京东通过"店中店"轻资产模式重启社区团购业务 新品牌京东拼拼在北京悄然布局 要求合作门店提供10平方米面积并位于600户以上小区入口附近[1] - 采用低价策略直接对标多多买菜 依托京东供应链和规模化采购优势发起价格战 例如1KG海天蚝油/1.8KG维达卫生纸/12瓶农夫山泉均比多多买菜便宜2元[1][2] - 此次重启属于战略必选项 旨在争夺下沉市场和高频消费场景 与京东外卖业务形成互补 避免将巨大市场拱手让人[1][9] 京东社区团购业务发展历程 - 2018年曾孵化蛐蛐购/友家铺子/京东区区购等项目 但受限于分散资源和局部供应链协同 未能成为新增长点[2] - 2020年底整合成立京喜拼拼 三个月内入驻12个省70多个城市 后因行业盈利难题于2021年中开始收缩 2022年6月京喜事业群解散[4] - 2023年整合京喜拼拼/七鲜等业务成立创新零售部 由闫小兵负责直接向CEO汇报 凸显战略重视程度[4] 行业竞争格局与主要玩家 - 多多买菜凭借农产品上行网络和极致成本控制已实现盈利 美团优选通过地推团队和运营效率占据市场份额 二者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4][6][8] - 叮咚买菜采用前置仓模式侧重品质与即时性 2023年Q2GMV达65亿元(同比增4.5%) 营收59.8亿元(同比增6.7%) Non-GAAP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23.9%)[7] - 行业头部效应显著 竞争维度升维为供应链深度/运营精度/商品差异化的持久战[15][17] 京东拼拼差异化策略 - 商品层面强化自有品牌如京东京造/七鲜/京鲜坊/京悦 提升竞争力而非单纯低价白牌货[11] - 物流履约采用"次日9点提货"模式 通过轻资产店中店降低扩张成本[2][5] - 与京东主站生态深度融合 共享供应链资源实现互相引流 高频生鲜消费带动低频全品类销售[10][16]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行业存在低毛利/高运营复杂度痛点 高度依赖订单规模效应 头部玩家亦难以轻松盈利[4][8] - 用户习惯趋于稳定 后来者需付出更高成本改变心智 且需找到可持续商业模式而非追求规模[9][12] - 机会在于通过生鲜高频需求吸引下沉市场用户 积累区域消费数据反哺主站 协同产地仓/本地仓降低供应链成本[16]
京东拼拼重启4省布局背后:社区团购资源整合模式探讨
搜狐财经· 2025-08-23 16:28
市场布局 - 业务覆盖北京 河北 安徽 江苏等区域 北京及周边地区呈现深耕态势[3] - 河北涿州自6月底新增16家门店 均锚定600户以上规模小区[3] - 优先选择具备营业执照的烟酒店 便利店及快递驿站作为合作点位 精准卡位社区消费场景[3] 合作模式 - 采用双轨制合作方案:线上端给予商家5%营业额分成 线下端采用进货价拿货加自主定价机制[4] - 供应链采取双源供给策略:部分商品由折扣超市直供 部分依托京东采销体系[4] - 通过系统实现线上线下数据打通与多渠道库存协同 适配分账管理和多供应链对接需求[4] 业务演进 - 前身京喜拼拼2021年以13城同步上线切入赛道 四个月内覆盖12省70余城 单日订单峰值突破800万单[5] - 2023年6月业务架构调整 京喜拼拼与七鲜等业务整合为创新零售部 由闫小兵统筹并直接向CEO汇报[5] - 新模式创新推出融合社区团购 社区服务 线上零售及即时零售的团店形态 实现业务模式升级[5] 战略价值 - 对消费者构建多元需求满足体系:社区团购提供高性价比商品 社区服务增强便利性 线上与即时零售适配不同购物习惯[7] - 对京东加速市场下沉进程 通过社区触点强化用户连接 提升基层市场渗透深度[7] - 借助供应链整合与模式优化 实现运营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 增强社区零售赛道竞争力[7] 发展前景 - 凭借品牌积淀 供应链优势及创新模式具备突围潜力 需应对线上线下业务协同平衡 竞品策略调整及用户体验优化等挑战[9] - 名称更迭反映对社区零售赛道认知深化 从烧钱跑量向精耕细作行业转型[9] - 团店模式为社区零售创新方向提供实践样本 无论市场格局如何演变均具有行业参考价值[9]
京东杀回社区团购
36氪· 2025-08-22 09:46
京东拼拼业务重启与扩张 - 京东于2024年4月在北京房山启动社区团购业务京东拼拼首店 随后在北京及河北涿州等地新增门店 [1] - 业务覆盖范围扩展至河北保定和廊坊、安徽合肥和芜湖、江苏宿迁等地 并通过微信小程序提供服务 [1][3] - 计划在宿迁市开设1000家门店 全面覆盖三县两区 展现强烈扩张意图 [2] 门店合作与运营模式 - 聚焦600户以上规模小区 目标合作对象为拥有营业执照的烟酒店、便利店及快递驿站 [2] - 线上合作模式提供营业额5%的提成 线下允许商家按进货价拿货并自主定价 [2] - 商家需支付2-3万元形象保证金押金 满一年未续约可退还 京东免费提供门头及物料以降低初期成本 [2] 资源协同与差异化策略 - 复用京东折扣超市业务资源 实现市场覆盖高度协同(北京、河北、江苏等地) [3] - 引入京东七鲜、京鲜舫、京东京造等自有品牌商品 形成与多多买菜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 [3] - 与华冠超市打通价格策略 保持区域价格一致性 [3] 业务创新与服务拓展 - 推出线下惠农直通车服务 以采购价向团长提供果蔬肉类等商品 支持线下零售 [3] - 为创业者免费提供经营培训指导 旨在提升团长积极性与留存率 [3] - 采用"团店"模式 结合社区团购、社区服务、线上零售和即时零售等多元业态 [6] 行业背景与竞争动态 - 社区团购行业自2021年监管叫停低价补贴后降温 橙心优选、十荟团于2022年3月相继关停 [4][5] - 2023年6月京东整合京喜拼拼与七鲜等业务成立创新零售部 直接向CEO汇报 [5] - 2024年3月淘宝买菜收缩次日自提服务 6月美团优选退出全国18省份业务 仅保留广州、深圳及浙江部分区域 [5] 行业挑战与盈利压力 - 社区团购面临客单价低、过度依赖团长、供应链要求高等问题 盈利压力巨大 [6] - 中老年用户规模被直播电商侵蚀 团长环节管理成本高且难盈利 [6] - 美团优选因持续亏损调整业务 投入聚焦供应链与城配仓储 [6] 历史业务表现 - 京喜拼拼(前身)于2021年1月上线 四个月内覆盖12省70余城 单日订单峰值达800万 [4] - 京东曾通过资本整合加速扩张 包括7亿美元投资兴盛优选及7.98亿港元入股地利集团 [4]
京东杀回社区团购
财联社· 2025-08-22 08:44
京东重启社区团购业务 - 京东旗下社区团购业务京东拼拼近期在北京、河北、安徽、江苏四地重启 覆盖河北保定市和廊坊市、安徽合肥市和芜湖市、江苏宿迁等地 [3][4][5] - 公司计划在宿迁市开出1000家门店 全面覆盖三县两区 展现出强大扩张决心 [5] - 京东拼拼采用"团店"新模式 结合线下便利店业态 涵盖社区团购、社区服务、线上零售和即时零售 [10] 业务运营模式 - 目标锁定600户以上规模小区 聚焦拥有营业执照的烟酒店、便利店、快递驿站等商户 [5] - 合作模式提供线上营业额5%提成 或线下按进货价拿货自行定价售卖 [5] - 商户需支付2-3万元形象保证金押金 满一年后不续签可退还 公司免费提供门头和物料 [5] - 商品来源包括折扣超市和京东采销两个渠道 [5] 资源协同与差异化策略 - 积极复用京东折扣超市业务资源 市场覆盖高度契合 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6] - 引入京东七鲜、京鲜舫、京东京造和京悦等自有品牌 从源头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6] - 推出线下惠农直通车服务 以采购价为团长提供果蔬肉类商品 支持线下零售 [6] - 在北京房山区域与华冠超市打通 价格策略与华冠超市保持一致 [6]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社区团购行业经历重大调整 2022年橙心优选、十荟团相继关停 京喜拼拼收缩至零星城市 [8] - 2024年竞争格局再次转变 淘宝买菜在多地的次日自提服务停运 美团优选大规模退出18省份业务 [8][9] - 美团官方宣布将全面拓展即时零售 美团优选集中资源聚焦优势区域 继续探索"次日达+自提"模式 [9] 行业挑战与前景 - 专家指出社区团购客单价低、过度依赖团长、供应链要求高等因素导致盈利压力巨大 [9] - 面临中老年用户规模被直播电商抢占 以及团长中间环节管理难度大成本高两大突出问题 [9] - 业务组合过于复杂 对不同业务模式的用户体验、供应链能力、运营能力和选品都提出巨大挑战 [10]
京东向多多买菜宣战,刘强东、黄峥好戏上演
搜狐财经· 2025-08-19 09:54
京东拼拼业务重启与模式创新 - 京东拼拼近期在北京房山区落地数家门店 采用与社区店共开门店模式运营 例如与中通兔喜生活驿站共用店面并挂"京东拼拼团购店"门头[1] - 门店要求合作方提供10平方米面积用于摆放冷藏柜和货架 选址需位于小区门口附近且小区居民体量至少600户以上[3] - 产品品类覆盖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米面粮油、食品百货等民生商品 采用线上团购模式 用户当天下单后商品于次日上午9点左右到货[1][3] 价格竞争策略与历史业务演变 - 京东拼拼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多多买菜 例如1KG海天上等耗油、1.8KG维达卫生纸、12瓶农夫山泉均便宜约2元 被视为对标竞争的重要举措[3] - 京东自2018年起持续探索社区团购 曾孵化蛐蛐购、友家铺子、京东区区购等项目 但受限于内部资源分散和供应链协同问题未能形成新增长点[4] - 2021年初上线京喜拼拼(京东拼拼前身) 依托京东供应链体系在三个月内入驻12个省70多个城市 但2021年中开始大规模收缩 至2022年3月仅保留北京/山东/河南/湖北四省业务[8]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动态 - 社区团购行业经历剧烈洗牌:2022年3月橙心优选全面下线 十荟团全面关停 京喜拼拼大幅收缩 留存主要玩家包括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淘菜菜/兴盛优选[11] - 2023年行业格局再度变化:3月淘宝买菜多地停运次日自提服务 6月美团优选关闭全国18省份业务 仅保留广州/深圳及浙江部分区域[11][13] - 多多买菜成为当前市场主导者 在美团优选撤退后部分大仓和末端订单量出现暴涨 并成为美团供应商清理库存的首选渠道[17] 战略调整与新模式探索 - 京东于2023年6月整合京喜拼拼与七鲜业务成立创新零售部 由闫小兵负责并直接向CEO汇报 京喜拼拼更名为京东拼拼并在安徽试点新业务模式[9] - 新模式增加线下惠农直通车服务 平台为商户提供果蔬肉类采购价 商户采购后可在店内售卖 同时依托京东全球品牌合作与产业带资源优化商品结构[9] - 多多买菜开始探索即时配送模式 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试验自建仓库 计划8月上线类似京东秒送/淘宝闪购的"即买即得"服务[17] 供应链能力与竞争优势 - 京东拼拼强调依托京东全球品牌合作、产业带、原产地和自有品牌商品开发能力 通过缩短流通环节节约成本 持续提供超低价品质好货[9] - 美团优选战略调整后聚焦即时零售业务 美团闪购和小象超市持续扩张 优选业务则利用现有供应链网络聚焦优势区域探索"次日达+自提"模式[15] - 京东供应链优势被视为对抗多多买菜的关键抓手 虽然短期难以在用户心智上超越对手 但供应链协同能力可能成为破局点[18]
“京东拼拼”在北京悄然开店!价格较劲多多买菜
北京商报· 2025-08-18 00:10
京东拼拼业务拓展 - 京东拼拼在北京房山悄然开店,与中通兔喜生活驿站共享店面,店内设冷藏柜和货架存放冻品和生鲜商品,用户下单后次日到货 [4] - 京东拼拼团长需提供10平方米店内面积,选址需在小区门口附近且居民超600户,团长佣金为5% [4] - 京东拼拼计划继续在北京五环外如大兴、密云及河北涿州落地门店 [6] - 京东拼拼团长招募已覆盖安徽合肥、江苏宿迁、北京及河北涿州 [7] 业务模式与供应链 - 京东拼拼与折扣超市业务部分供应链资源复用,未来还将复用京东折扣超市资源 [3][10] - 京东拼拼提供线上团购和线下惠农直通车服务,团长既有线上佣金也有线下销售补充 [10] - 京东拼拼接入京东七鲜、京鲜坊、京东京造和京悦等自有品牌,陈列在京东折扣超市显眼位置 [6][10] - 京东拼拼借助京东全球品牌合作、产业带、原产地和自有品牌开发能力,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成本 [11] 市场竞争与价格策略 - 京东拼拼部分标品价格比多多买菜便宜2元左右,如1KG海天耗油、1.8KG维达卫生纸、12瓶农夫山泉 [3][6] - 美团优选已收缩至广西、广东和浙江市场,多多买菜成为主要竞争对手 [12] - 多多买菜在上海尝试"满39元免费送货上门"服务,美团转战闪电仓在下沉市场以加盟形式拓展 [13] 行业盈利模型 - 社区团购毛利率需控制在20%左右,物流履约成本平均10%,商家补贴已微乎其微 [3][13] - 兴盛优选存活关键在于社区团购与加盟商门店供应链契合,免去仓配履约成本 [13] - 部分批发市场以微商形式入局社区团购,免去门店和配送成本 [14] 战略调整与品牌升级 - 2023年6月京东成立创新零售部,整合拼拼、七鲜等业务,由闫小兵负责 [8] - 京喜拼拼更名为京东拼拼并完成品牌升级,首选安徽试点新业务模式 [10] - 京东折扣超市涿州首店SKU约5000个,未来将覆盖河北、天津、安徽、江苏和山东等地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