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豆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期待更多“农夫”为中美农业合作“除虫”“育种”
新浪财经· 2025-08-23 14:22
2025年8月22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应邀在中美大豆产业合作伙伴早餐会上发表演讲。谢锋说,农业 是中美起步最早、最富实效、最具潜力的合作领域之一,始终是中美关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从美国的广 袤农田,到太平洋上的远洋货轮,再到中国千家万户的餐桌,跨越太平洋的大豆之旅串联起中美紧密交 织的产供链,联结起两国人民的真挚情谊。谢锋说,风不调雨不顺,好农夫更要勤耕耘。作为桥梁与纽 带,两国产业协会和企业肩负特殊使命,应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期待更多朋友加入进来,做为中美关 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辛勤耕耘的"农夫"。既要为中美农业合作"除虫",对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 泛安全化大声说不,为促进农业贸易扫除关税障碍、破除各类壁垒、营造良好环境,也要积极"育种", 在贸易、产业、企业、科研等多个层面紧密互动,争取在恢复农业领域对话合作机制、深化产业链融合 发展、推进企业间互利合作、发挥省州间联动优势、搭建创新科研平台、强化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多点 开花。从精准农业到生物技术,从节水灌溉到智慧农场,双方合作空间广阔,应当多行开拓之举、多扬 共赢之帆,让中美农业合作枝繁叶茂、健康成长。(中国驻美大使馆) ...
美国50%关税大棒落下,中国给巴西送5年大单,巴总统:对中国感激不尽
搜狐财经· 2025-08-16 00:37
美国对巴西加征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于7月30日对巴西输美商品加征50%关税,主要针对咖啡、肉类等核心出口产品 [3] - 美国市场每年消耗2500万袋咖啡,其中约三分之一(约833万袋)来自巴西 [5] - 政策背后包含政治经济双重考量:政治上是因卢拉政府与美国在拉美利益冲突,经济上旨在迫使巴西在贸易规则上让步 [3] 巴西经济受冲击情况 - 咖啡产业遭受重创,种植户收入锐减,肉类出口大幅下滑导致加工企业陷入经营危机 [5] - 农产品出口占经济重要地位,关税导致外汇收入减少,可能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和政府财政压力 [5] - 巴西7月对华大豆排船计划总量达481.2万吨,中国成为最大买家以缓解出口压力 [5] 中国对巴西的支援措施 - 中国海关总署批准183家巴西咖啡企业5年准入许可,推动咖啡期货价格反弹 [5] - 中巴经济互补性强:巴西提供大豆、牛肉、铁矿石等资源,中国满足其稳定供应需求 [6] - 中国通过1.3万亿合作大单(未明确货币单位)为巴西经济兜底,降低其对美市场依赖 [9] 巴西的反制与战略调整 - 向世贸组织提请磋商,质疑美国关税合法性,并推动国内产业多元化和保护政策 [8] -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合作,减少对美单一市场依赖,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 [8] 中巴合作的全球意义 - 构建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挑战美国单边主义,推动金砖国家全球经济话语权提升 [9] -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团结协作范例,促进全球贸易体系向公平可持续方向发展 [9]
链博会透视:美国大豆协会讲述中美农业合作共赢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7-17 19:30
行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吸引了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家企业参与[1] - 链博会定位独特 是全球范围内少有的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展会 展示全链条协同能力和促进资源对接[1] 公司参与情况 -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连续第三次参展 旨在展示全球供应链实践成果[1][3] - 展台吸引了众多观众 重点展示"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整合能力、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实践[3] 产业链特点 - 大豆产业链因其长度和国际贸易参与度而特殊 从种植、加工、物流到终端消费各环节紧密相连[3] - 国际贸易参与度极高 成为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3] 核心竞争力 - 美国大豆产业核心在于"精准"追求 数智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各环节[5] - 精准农业降低能耗和浪费 通过全流程数据追踪将大豆营养组分信息精准传递给下游企业[5] - 可持续性是美国大豆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自上世纪30年代起推行水土保持措施[5] 中国市场实践 -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中国推广豆粕玉米型日粮 提高动物日增重和产品品质[5] - 针对动物疫病提出"全进全出"、空气过滤等生物安全解决方案 推动中国养猪业发展[5] - 美国成为中国大豆主要进口国之一[5] 可持续发展 - 美国大豆农场多采用家庭私有化模式 农民将土地视为"代际资产"注重长期保护[6] - 通过休耕轮作等制度 美国大豆主产区土壤健康度全球领先[6] - 美国大豆可持续保障计划(SSAP)认证帮助中国饲料企业选择低碳足迹原材料[6] - 欧洲第三方机构评估显示 美国大豆运抵中国的二氧化碳当量远低于其他产区[5] 合作历程 - 中美大豆产业合作已43年 从最初技术输入发展到解决方案共创[6] - 合作驱动力源于市场需求双向赋能 从饲料技术到水产养殖不断取得新突破[6] - 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合作模式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7]
【2025链博会】全球产业协作: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解码中美农业的合作共赢
环球网· 2025-07-17 14:57
链博会平台价值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吸引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0余家企业参展,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1] -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认为链博会为全球农业产业链提供"展示、对接、共赢"的核心平台,是展示全链条协同能力和对接资源的独特窗口 [1][4] 美国大豆产业链优势 - 美国大豆产业通过43年深耕与中国市场形成"互惠共赢"合作模式,展示"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整合能力 [1][4] - 大豆产业链具有长度和国际贸易参与度高的特性,成为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超级连接器" [6] - 核心竞争力源于数智化技术应用:GPS和无人机技术实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的精准调控,全流程数据追踪助力下游企业优化配方 [7] 技术创新与市场教育 - 美国大豆产业通过技术推广"教育终端用户",如在中国推广豆粕玉米型日粮提高动物日增重和产品品质 [7] - 针对动物疫病提出"全进全出"、空气过滤等生物安全解决方案,助力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生猪生产国和消费国 [7] 可持续农业实践 - 美国大豆产业自上世纪30年代推行水土保持措施,形成法律框架下的系统性管理,每公斤大豆运抵中国的二氧化碳当量仅0.42公斤 [7][8] - 家庭农场私有化模式促使土地视为"代际资产",《土壤保护法》要求保留10%-15%土地作为生态缓冲带 [8] - SSAP认证使中国饲料企业可精准选择低碳原材料,养殖企业实现产品溢价销售,证明可持续与经济效益可兼得 [9] 中美大豆合作成果 - 合作模式经历三大转变:从"技术无偿输入"到"解决方案共创",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 [10] - 水产养殖技术革新推动中国从"肥水养鱼"转向"饲料养鱼",池塘循环流水技术已推广至1.8万条养殖水道 [10][11] - 43年合作证明中美大豆产业是"命运共同体",全球供应链价值在于连接与共创共赢 [11]
【期货热点追踪】美国生物燃料政策超预期,能否确保美国大豆产业的市场份额?市场如何反应?
快讯· 2025-06-17 20:12
美国生物燃料政策与大豆产业 - 美国生物燃料政策调整超出市场预期 可能对大豆产业市场份额产生显著影响 [1] - 政策变化引发市场关注 需观察产业供需格局和价格走势如何反应 [1] - 大豆产业面临政策驱动的结构性机会 但具体影响程度仍需进一步评估 [1]
关税大棒回旋镖,打疼了川总的铁票仓!
搜狐财经· 2025-05-17 18:32
美国农业受关税冲击 - 美国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小农业主因关税政策遭受严重损害,抗风险能力较弱[3] - 中国曾是美国禽类产品最大出口市场,2022年仍进口美国鸡爪48万吨(约120亿个)[7] - 泰森食品因鸡爪无法出口中国每年损失2.5亿美元收入,动物饲料价格仅为食品级1/10[10] - 美国大豆产业遭遇毁灭性打击,超半数产量依赖出口而中国占全球大豆进口量1/4[14] - 巴西迅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大豆主要供应商,导致美国豆农陷入困境[16][18] - 美国对华牛肉出口在关税战后归零,肉牛养殖户损失惨重[24] - 即便近期关税下调,10%的附加关税仍使美国农产品失去价格竞争力[26] 美国制造业连锁反应 - 啤酒罐成本上涨导致小型精酿啤酒厂大规模倒闭,大厂通过规模效应勉强维持[21] - 塑料原材料价格上涨迫使部分企业要求消费者自带容器[22] - 多个工业领域出现成本传导困难,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加剧[22] 中国产业应对策略 - 出口转内销成效显著:湛江罗非鱼企业国内销量反超出口,订单激增[28] - 传统外贸工厂转型直播电商,某陶瓷厂6小时销售4万件,产能供不应求[31] - 中国制造业展现强韧性,出口总值在关税背景下仍实现逆势增长[35][37] 市场格局变化 - 中国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大消化能力,成功承接出口转内销商品[34] - 全球供应链重构,巴西等新兴供应商快速填补美国退出后的市场空缺[18] - 美国农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流失,中国采购转向南美等地[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