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旅游
搜索文档
聊城市培育全链条放心消费新场景
齐鲁晚报· 2025-10-16 06:47
聊城市消费新场景培育策略 - 市场监管部门融合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多元放心消费新场景,推动科技成果在消费领域应用以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1] - 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 - 坚持“一产业一特色”、“一企业一承诺”原则,针对商超、景区、电商、乡村等不同类型分类打造多样化放心消费场景 [1] 特色产业具体举措 - 重点围绕冠县灵芝、东阿阿胶、临清桑黄、高唐锦鲤、莘县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开展优化消费单位培育、环境机制建设等五大行动 [1] - 围绕灵芝产业打造放心消费直播间,严格执行商品准入制度,直播过程“亮证、亮照、亮承诺”,所有上架商品具备有机认证及质量检测报告 [2] - 围绕阿胶产业建设“阿胶产品-博物馆-影视城”消费线路,发展线下无理由退货阿胶类企业33家,景区内14家商家公示放心消费承诺 [2] - 围绕桑黄产业对种植户开展宣讲培训加强质量管控,桑黄专营店落实首问负责、源头化解原则以保护消费者权益 [3] - 围绕锦鲤产业将放心消费元素融入锦鲤小镇,聚焦建设放心消费集聚区,规范产业园内苗种、饲料、技术服务等经营行为 [3] 消费环境建设成效 - 已将454家产业相关商家纳入放心消费培育库 [1] - 围绕农产品产业通过源头管控、流通追溯、维权保障织密全链条安全网,培育放心消费商超28家、市场5家,主动化解纠纷228起 [3] - 推广“山东食链”码,实施入场查验、主体二维码公示、扫码进货查询,实现超10万单交易智慧溯源 [3] - 全市围绕五大产业共发展无理由退货单位98家,建立先行赔付机制单位6家,消费维权服务站15个 [3]
跟着电影去旅游 多地推出电影主题旅游线路
央视网· 2025-10-08 13:09
电影主题旅游线路成为新风尚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 北京 安徽 四川等地推出多条电影主题旅游线路 "跟着电影去打卡"成为文旅体验新风尚 [1] 安徽黄山与马鞍山的影视旅游案例 - 作为电影《阿凡达》灵感来源地 黄山风景区在中秋国庆假期每天进山游客都超过3万人 [3] - 马鞍山市借助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热度 推出"跟着影视游马鞍山"主题活动 设计"李白文化寻踪线"串联采石矶 太白楼等景点 [5] - 安徽各地梳理掌握电影拍摄地 取景地和故事发生地等资源200余处 并按照每周平均2场的频率在红色景区放映优质电影 [5] 科技赋能影视文旅融合 - 全真XR体验项目《帝国密码——秦始皇陵》通过科学复原秦陵地宫 提供可沉浸 可交互的体验 与秦兵马俑博物馆协同发展 被誉为"新三秦套餐" [8] - 杭州西湖畔的西子魔盒通过10米×7米双面裸眼3D动态演绎西湖美景 内部集成前沿科技产品展示与体验 [10] - 西湖湖滨步行街的西子廊桥"盲盒音乐会"使用可开合悬浮LED屏幕 吸引万余名游客驻足观看 [10] 影视基地的规模化发展与产业链构建 - 湖北襄阳唐城景区已成为300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 每年吸引游客量超200万人次 [12] - 唐城景区已有60多家旅拍店铺入驻 提供影视同款妆造 跟拍服务 并推出"影视打卡地图" [12] - 襄阳唐城 汉城等影视基地与影视传媒公司联动 形成差异化互补场景 匹配古装 年代 都市等多元题材拍摄需求 构建从置景 群演到后期制作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12]
从观影到入戏,国庆假期“影视+旅游”热潮持续
大众日报· 2025-10-07 08:42
行业趋势:影视与旅游深度融合 - 国庆假期期间,山东“影视+旅游”模式爆款频出,为行业带来创新且富有吸引力的项目[2] - 行业模式从传统的打卡游览升级为深度沉浸式体验,游客可在片场当演员,享受别样假期乐趣[2][3] - 影视与文旅的结合为县级城市找到了独特的产业发展赛道[6] 公司实践: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 - 作为热播剧《生万物》和《我们的河山》的主要拍摄地,公司举办影视文化节活动,紧扣主题策划系列“跟着影视去旅行”活动[3] - 活动每天吸引数千名游客游览打卡,通过恢复剧集主场景、设置互动活动(如宁绣绣出嫁活动)来提升体验[3] - 公司挖掘红色故事,创排多台红色演艺节目,例如行进式演艺节目《重走支前路》每场吸引上千人参加[7] - 通过影视+红色演艺、影视+红色旅游、影视+乡村旅游等模式创新,公司成功抓住流量,带动消费并赢得游客好评[7] 公司实践:乐陵影视城 - 影视城提供穿越时空的新体验,涵盖唐代场景和电影《唐探1900》的19世纪美国西海岸取景地[4] - 国庆假期每天安排演出一百余场,覆盖两大主题园区,演员和NPC全天轮番登场,确保全时段娱乐体验[4][5] - 乐陵沉浸式街区融合文化体验、沉浸演绎、特色美食与舞台演出,人气爆棚[6] - 影视城不仅是剧组的首选地,更成为游客心中的旅游目的地,有效撬动了文旅消费新场景[6]
跟着电影去旅游 国庆档新片为各景区景点留住客流
央广网· 2025-10-05 09:13
电影票房表现 - 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含预售)已达11.74亿元 [1] 影视旅游联动效应 - “跟着电影去旅游”成为提振假期消费新引擎 [1] - 电影《浪浪人生》带动福建泉州石狮、晋江梧林取景地旅游 国庆假期前两日十里黄金海岸区域吸引12.97万游客 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 [1] - 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带动河南中牟官渡之战遗址旅游热潮 [1] - 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带动横峰影视基地旅游 国庆假期基地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幅达50%以上 [2] 地方文旅推广举措 - 福建泉州石狮市将影视旅游融入IP策划 推出追光音乐会及打卡领文创等活动 [1] - 横峰影视基地串联多个拍摄点设计精品旅游线路 并与酒店餐饮等合作提供凭票折扣 [2]
“东方好莱坞”横店影视城沉浸游火热
中国新闻网· 2025-10-02 11:56
公司业务与战略 - 横店影视城是全球规模最大、产业要素最集聚的影视基地,拥有20多个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的影视拍摄景点(基地)[1] - 为促进影视IP与文旅融合发展,公司近年不断推出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入戏游”[1] - 公司期望打造“人人是主角,处处是片场”的氛围,并在假期期间于几大核心景区同步推行“横店星探计划”和“我在横店过戏瘾”项目,让游客免费体验短剧拍摄[4] - 公司利用科技手段营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沉浸式体验场景,例如《帝国江山》飞行穿越剧结合巨型球幕与六自由度平台飞行座舱,提供全方位沉浸式飞翔体验[4] 运营亮点与市场热度 - 公司沉浸式体验项目受到市场欢迎,游客积极与NPC(非游戏玩家)互动,NPC能提供情绪价值并满足游客合影、表演等互动请求[1][3] - 仅在横店影视城秦王宫景区,就有40余位常驻NPC,他们具备表演和武术功底,致力于为游客提供饱满的情绪和到位的表演[3] - 免费体验项目需求旺盛,例如某免费体验片场导演表示,从早上到下午三点就拍摄了四十多个组,显示活动参与度极高[3] - 游客可参与从开机仪式到导演说戏,再到与专业演员搭戏的完整影视拍摄流程,深入了解剧组运作方式[3]
乐陵:“光影”赋能文旅融合 激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齐鲁晚报网· 2025-09-29 13:21
行业与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为战略,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领先的影视拍摄首选地、后期制作集聚地和影视文旅目的地 [1] - 公司自2022年锚定“文旅兴市”发展战略,启动影视城项目并出台专项政策,开启影视文旅融合之路 [1] - 公司未来规划进一步打造全域化“影视+文旅+产业”生态圈,以激发城市新的消费活力 [5] 项目发展历程与区位优势 - 项目于2022年6月启动,当地成立专门服务中心提供全流程保障 [2] - 项目区位优势显著,距北京仅两个多小时车程,能满足影视团队当天往返需求并大幅降低拍摄成本 [2] - 乐陵影视城于2025年“五一”假期正式开园 [2] 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 - 为构建全要素服务链,公司引进星巴克、霸王茶姬等品牌首店66家,新增酒店民宿床位8400余个 [2] - 公司推出城乡公交全员免费政策,开通城际公交及15条城区旅游专线,打造“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并更新旅游交通指示牌24处 [2] - 公司开发17处网红打卡地与特色夜经济场景以提升游客体验 [2] 市场热度与经济效益 - 电视剧《国色芳华》90%场景取景于乐陵影视城并斩获“白玉兰最佳美术奖” [1] - 2025年春节档期间,“唐人街主题园区”带动周边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9000万元 [1] - 2025年“五一”假期,全市商家借势开展消费促进活动22场次,销售额达7500万元,同比增长20% [2] 产品创新与游客体验 - 公司升级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出“去影视城当演员”等玩法,设置NPC互动等30余项体验内容 [3] - 公司将唐城、唐人街转化为大型沉浸式剧本杀场景,游客可通过完成任务获取“银票”并在园区消费,形成体验消费闭环 [3] - 公司打造5个沉浸式片场,游客参与拍摄的故事可独立成片投放至短视频平台 [3] 就业创造与社会影响 - 截至2025年7月,乐陵影视城累计招募群演逾3万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3] - 影视产业兴起吸引外地人才流入,有从业者因影视城招募消息辞职前往并成功参演剧集,同时还在当地创业开设店铺 [3] - 影视城火爆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如千年枣林风景区迎来新机遇,当地居民返乡创业开设民宿并与剧组达成合作 [4] 产业协同与区域发展 - 影视城带动周边商业活跃,如德百广场夜市“夜经济”活跃,澳林时代天街吸引众多品牌落户,该市还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4] - 周边商户受益于剧组合作,例如花店为《国色芳华》剧组供应鲜花,两三个月内营业额翻番,并成功拓展多元化休闲农场业务 [4] - 公司新重点项目“70、80s时代记忆主题沉浸式街区”已正式营业,依托工业遗存打造怀旧主题体验 [4]
浙江横店:沉浸式文旅体验引客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11:05
横店沉浸式文旅体验模式 - 横店影视城通过设置NPC(非玩家角色)与游客进行“花式捡客”等互动表演,吸引游客围观并参与合照 [3][5][11] - 景区推进“无废景区”建设,将环保理念与游客体验相结合 [3] - 游客可在实景场景和雪景场景中进行打卡拍照,体验沉浸式环境 [15][19] 文旅消费业态 - 游客在景区积极挑选文创产品,显示二次消费潜力 [13] - 多种互动拍照场景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体验内容 [9][15][19]
乘影视主题列车去横店“飙演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4 17:20
行业融合模式 - 高铁、影视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高铁+影视+旅游”模式正在长三角区域加速落地[3] - 该模式通过影视主题旅游列车将旅途升级为沉浸式影视实景“剧本杀”体验[3] - 行业致力于将“高铁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持续深耕“影视+文旅+体验”融合发展新赛道[4] 公司产品与服务创新 - 公司开行G9291次影视主题旅游列车,搭载576名江苏游客前往横店影视城[3] - 列车8节车厢变身为八大影视主题场景,再现《甄嬛传》《白月梵星》等多部热门影视剧经典片段[3] - 公司为青年、银发、亲子家庭等不同客群提供定制化影视主题线路,游客可参与微电影拍摄全流程[3] - 公司提供“横店入戏里”酒店体验,将住宿与影视拍摄流程深度融合,游客化身演员赚取“片酬”[4] 市场与交通网络拓展 -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横店与杭州、温州、上海、南京等城市构建起“2小时交通圈”[4] - 交通网络实现从“快旅快游”到“快旅慢游”休闲模式的转变[4] - 公司计划持续拓展“影视主题列车”线路网络[4]
乐陵聚力打造“影视+文旅”顶级IP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9-23 21:57
文章核心观点 - 乐陵市通过实施“文旅兴市”战略,以“影视+文旅”为核心模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产业突破,成功将影视拍摄的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旅游的持续留量,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4][6] 错位发展与影视城建设 - 公司确立了“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的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乐陵影视城,一期、二期项目已建成投用,其中盛世唐城189个建筑单体423天建成,唐探1900街区199个建筑单体和两个影棚218天建成,创造了“乐陵速度” [3] - 影视城已与百余家国内影视公司签约,成为相关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并与横店影视城并列荣获全国文化产业基地突出贡献奖,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3] - 今年以来已拍摄影视剧7部,包括《四十七》、《绝顶富贵》等知名项目,影视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3] 影旅融合与IP运营 - 公司深度捆绑影视IP,通过1:1复刻电影场景并在拍摄后转为文旅资产,实现影旅有机融合,例如《唐探1900》唐人街主题园区在春节期间限时开放,吸引游客超70万人次 [4] - 2025年五一假期,影视城推出剧游新玩法,接待游客23.61万人次,日均4.72万人次,较春节假期日均接待量(2.14万人次)增长120.6%,带动区域接待游客超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4] - 线下旅游热带动线上观影热,春节假期观影人次同比增长59%,当地影院冲进全国分账票房前五,形成线上线下良性循环 [4] 产业带动与经济效益 - 影视产业发展两年间,新增注册影视相关企业178家,新增酒店民宿床位8400余个,吸引56家知名品牌“首店”落户,核心商圈客流量增长49% [6] - 2024年,来乐陵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2%和51%,五一假期酒店客房一床难求,住宿、餐饮、交通等产业全面受益 [6] - 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目前群演人数超3万人,吸引1000余人在本地创新创业,3600多名外地影视人才和技工来乐陵就业 [6] 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 - 公司以旅游城市标准构建全要素服务链,高标准建成文化博览中心、会展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改建旅游公厕38座,设置游客驿站7个 [7] - 开通乐陵影视城至德州东站城际公交,打造城区旅游专用公交线路15条,并开发乐陵动物园、智慧体育公园等17处网红打卡地和夜经济场景 [7] - 围绕多元化需求设计了5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红色研学游每年开展活动60余期,超3万人参加,相关纪念园入选省级精品线路和研学基地 [7] 文化资源与公共服务 - 当地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包括国家A级旅游景区11处,文物保护单位52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0项 [1] - 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多个文化站被评定为特级站或一级站,新建城市书房获评“最美城乡书房” [8] - 成功承办多项大型文化活动,创作编排的文艺作品在省级比赛中荣获金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8]
在荆楚大地 探寻活力支点
金融时报· 2025-09-17 10:13
文旅产业融合 - 襄阳唐城影视基地通过《大唐倚梦》行进式夜游等沉浸式项目,将盛唐文化与旅游体验相结合,吸引了全国游客[2] - 唐城景区自2015年营业以来已吸引超过100个剧组取景拍摄,包括电影《长安的荔枝》和热播剧《国色芳华》《梦华录》等,提升了知名度和吸引力[2] - 夜游项目使襄阳成功将70%的过境游客转化为过夜游客,游客人均消费从120元大幅提升至700-800元,对当地消费形成巨大拉动作用[3] - 唐城景区年游客量稳定在约200万人次,成为襄阳市游客量最多的景区和湖北省排名前三的网红景区[3] 现代农业与产业链 - 南漳县引进云上牧歌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现代化牧场,目前奶牛存栏量7500头,预计年底达1万头,年综合产值16亿元[4] - 云上牧歌智慧产业园日产鲜奶130吨,已成为华中地区大规模、智能化养殖的现代奶业基地[4] - 以万头奶牛项目为支点,带动了上游青贮饲料种植等全产业链发展,例如芸和农业有限公司种植2800亩青贮玉米,年纯利润达80多万元[5] - 产业链发展促使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例如青贮饲料分拣工月收入可达5000多元,带动了3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家乡工作[6] 水经济与食品饮料产业 - 北京一轻食品在丹江口市建立全国第四个生产基地,已建成7条生产线,生产效率超90%,产能较去年提升15倍[7] - 企业选址丹江口主要因其优质的水资源和武当蜜橘等天然原料优势,产品围绕水、茶、橘子进行打造[7] - 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及以上标准,109项监测指标中107项达Ⅰ类,Ⅰ类水质天数占比超80%,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8] - 依托优质水源,丹江口已引进农夫山泉、北京一轻、怡宝等26家水企业,形成从饮用水到酒、饮料的全链条服务,2024年水经济产值超180亿元,占全市总产值40%以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