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

搜索文档
多浦乐参股设立北京子公司,加码无损检测行业布局
仪器信息网· 2025-08-15 11:58
公司参股设立新公司 - 广州多浦乐与自然人孙世平、季策、张海生、赵瑞峰共同投资设立北京多浦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广州多浦乐出资900万元,持股30% [1][2][5] - 多浦乐创新成立于2025年8月8日,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法定代表人为钱春明 [3] - 经营范围涵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仪器仪表制造及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软件开发、货物进出口等业务 [3] 设立目的及战略意义 - 此次投资旨在深化行业布局,拓展华北市场,通过提供专业化产品与服务增强对目标市场的精准覆盖与销售效率 [1][4] - 多浦乐创新将依托股东方的技术及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市场,助力公司在相关领域的业务增长 [4] - 广州多浦乐表示此次投资不会对公司本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4] 公司背景及主营业务 - 广州多浦乐是一家专注于超声设备、系统及超声换能器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 - 公司于2023年8月28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1528 [7] - 主营产品包括工业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自动化检测设备、超声换能器、定制化检测分析软件及其他检测配套零部件,形成全链条业务体系 [7] - 产品服务于特种设备、轨道交通、能源电力、钢铁冶金、航空航天、核电、新能源汽车、第三方检测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领域 [7] 未来发展展望 - 随着多浦乐创新的成立,广州多浦乐在华北地区的业务布局有望进一步强化 [6]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超声波无损检测行业主要技术对比、政策汇总、市场规模、下游需求结构及未来前景展望: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4 09:40
行业概述 - 超声波无损检测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分析材料内部缺陷,适用于金属、复合材料等多种材料 [3] - 主要技术包括脉冲反射法、相控阵超声检测(PAUT)、衍射时差法(TOFD)等,其中PAUT因数字化趋势成为主流技术 [5][6] - 检测设备涵盖超声检测仪器、换能器、扫查装置及数据分析软件,设备通用性强但配件需定制化 [3]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超声波无损检测市场规模达43.9亿美元(+5.51%),美国为最大消费国,亚太地区增速显著 [15] - 中国市场规模57.72亿元(+6.81%),覆盖航空航天、汽车、新能源等工业领域,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需求增长突出 [1][17] - 特种设备(占30%)和轨道交通(占25%)为国内最大下游市场,2024年特种设备总量达2294.18万台,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2160.77公里 [13] 政策环境 - 国家密集出台《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等政策,推动检测设备智能化、绿色化及国产化 [8][10] - 政策要求强化制造业质量安全检测,支持动力电池无损检测等技术研发,优化检验检测服务体系 [10] 产业链格局 - 上游为电子元器件、金属材料及软件供应商,下游覆盖特种设备、汽车制造等领域 [11] - 设备制造商集中度较高(如超研股份、多浦乐),服务商分散但头部机构(国检集团、华测检测)占据优势 [19] 竞争格局 - 设备制造商技术壁垒高,代表企业超研股份2024年营收3.76亿元(毛利率70.79%),客户包括中石化、中航工业等 [22] - 服务商中国检集团2024年检测业务收入26.17亿元(占营收71.34%),提供全链条检测解决方案 [23] 发展趋势 - 新能源、电子制造推动需求升级,检测技术向非金属材料扩展 [26] - 高端设备进口替代加速,国内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提升叠加政策支持,国产化率有望提高 [26]
ACCSI2025第二届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在沪召开:多元技术共绘行业新图景
仪器信息网· 2025-05-19 16:32
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发展论坛 - 论坛聚焦X射线能谱成像、太赫兹技术、超声传感等前沿领域,吸引近百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科研人员参会 [2][6] - 论坛为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5)的重要分论坛,由仪器信息网与苏州无损检测协会联合主办 [2] 光子计数能谱CT技术 - 能谱CT通过多能探测器实现多能量范围X射线同步成像,显著提升物质分辨能力和图像质量,应用于生物医学早期诊断、材料成分分析等领域 [9]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功研制活体能谱显微CT和微纳能谱CT,突破微纳尺度检测瓶颈,已用于基础医学、新药研发及考古文物分析 [9] 台式X射线吸收谱仪技术 - XAFS技术可解析原子级电子结构变化,但传统设备依赖同步辐射光源,存在机时紧张、原位探测灵活性差等限制 [11] - 研发团队开发小型化台式X射线吸收谱仪,实现通用型、宽能谱突破,支持实验室原位高通量测试,应用于过渡金属电催化等研究 [11] 太赫兹成像技术 - 太赫兹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高穿透、高分辨优势,可识别复合材料缺陷、分析生物组织成分及考古遗迹探测 [13] - 当前产业化面临设备成本高、检测效率低等挑战,但科研与工程应用潜力巨大,需与传统检测手段互补融合 [13] 超声薄膜传感器技术 - 超声薄膜传感器通过优化材料选型与薄膜工艺实现高灵敏度与稳定性,已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航天火箭等高端部件精密检测 [15] - 该技术可在线监测应力分布及内部缺陷,未来有望保障能源设备安全运行 [15] 工业仿真与数字化无损检测 - 三维实体重构建模与缺陷性能预测仿真技术可优化检测流程,解析材料失效机制 [17] - 自主开发的CAD/CAE数字化工具平台集成无损检测知识图谱,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 [17]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检测技术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建成世界首座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规划超50座电站,需配套新型检测技术精准监测设备运行 [19] - 公司正研发检测设备并探索行业标准制定,以保障储能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19] 电站锅炉损伤在线监测 - 深度调峰工况易引发锅炉受热面管超温、疲劳损伤,团队研发温度与应力应变在线监测仪器,实时预警关键参数 [21][25] - 在线监测系统提升电厂金属监督水平,助力电站锅炉安全运行 [21] 行业发展趋势 - 无损检测技术迎来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窗口期,需产学研协同突破"卡脖子"技术,构建国际竞争力技术体系 [21] - 论坛为行业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21]
多浦乐(301528) - 2025年5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12 18:20
国际化战略 - 持续开拓海外市场是销售战略之一,2025 年 3 月以自有资金在德国成立全资子公司多浦乐电子科技(欧洲)有限公司,有助于开拓欧洲市场 [2][3] - 未来会持续加大对中东、东南亚等其他海外市场的开拓 [3] - 目前境外客户有 SGS 通标等 [2] 经营业绩 - 2024 年研发投入 3840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 23.70%,研发投入较上年增长 13.94% [4][7] - 2024 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滑,净利润同比下降 33.68%;对俄罗斯营业收入与去年相比下降 73.58% [5]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 38486755.18 元,同比增长 125.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011717.89 元,同比增长 266.31% [8] 业务布局 - 医疗领域有医疗超声探头产品,投资意领科技有限公司 10%股权,成立广州多浦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并对外投资杭州循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70%股权,未来计划进一步发展 [3] - 2024 年迭代优化超声相控阵 C 扫系统,推出搅拌摩擦焊相控阵检测系统、靶材自动化检测系统等多款标准化检测系统,应用于新能源及半导体散热液冷板检测、半导体硅片靶材检测等 [7][8] - 研制出超声显微镜检测系统 Eagle 4501P,配备先进筛选功能 [4][5][8] 竞争优势 - 具有技术创新、行业检测方案创新、产品线、客户资源、产品质量等优势 [4] - 作为核心参与单位参与国家项目,开展高性能超声相控阵设备及特定领域检测装备研制 [4][7] 未来规划 - 加强市场开拓,进行相控阵技术推广,拓展超声相控阵技术应用,针对重点行业拓展市场 [6] - 保持技术优势,持续高研发投入,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7] 股东减持与股价问题 - 股东减持是因自身资金需求,公司会督促股东合法合规减持 [3][7][8][9] - 股价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司用于现金管理的资金未来会投入募投项目和公司发展 [10] 行业发展 - 无损检测行业未来向更高性能、专用化、精量化、智能化、自动化、自主化、多种无损检测技术融合检测、在役监测及检测大数据分析等方向发展 [3] - 智能化、在线大数据分析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4]
90后无损检测责任师王海浪 听“钢铁心跳” 护工程安全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2
行业技术发展 - 无损检测行业面临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挑战,传统检测手段难以满足高标准安全生产需求 [3] - 相控阵超声无损检测技术作为国际前沿技术,较传统探伤成像更立体、数据更详尽,可对缺陷问题及大小形状定量定性,精准检出复杂工件缺陷 [3] - 公司通过712天研发突破相控阵超声技术瓶颈,成为国内首批掌握此项技术并具备工程化应用能力的团队 [4]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无损检测团队累计检测超过25万米焊缝,参建工程焊缝缺陷检出率达100% [1] - 公司青年创新工作室攻克系列技术难题,获得15项国家专利与工法,建设省市级示范性创新平台 [4] - 公司推动检测技术国产化,在行业标准提升方面做出贡献 [4]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 公司培养出6名"全国技术能手"(含王海浪),形成能打硬仗的无损检测精锐团队 [4] - 公司通过案例图谱分析、参赛经验分享等方式系统性培养年轻技术人员 [4] - 工作室采用"白天现场采样+夜间实验室分析"的攻坚模式进行技术研发 [3] 工程应用与行业影响 - 公司技术成果应用于多项海内外重点工程,大幅提升检测效率和精度 [4] - 公司参与南京滨江LNG储罐(60℃高温环境)和东北零下30℃露天高空作业等极端工况检测 [3] - 公司检测业务覆盖钢结构、压力容器、储罐等金属焊缝质量评定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