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材料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太力科技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30 07: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6.21%,其中第二季度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5.59% [1] - 归母净利润4045.54万元,同比下降21.86%,第二季度净利润2101.53万元,同比下降33.65% [1] - 毛利率56.24%,同比下降4.94个百分点,净利率7.01%,同比下降26.42% [1] - 每股收益0.47元,同比下降26.56%,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61元,同比下降28.11% [1] - 应收账款达6812.98万元,同比增长64.16%,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达77.74% [1] - 货币资金7.09亿元,同比增长217.72%,每股净资产8.35元,同比增长49.91% [1] 业务运营 - 公司ROIC为19.01%,历史中位数ROIC为20.05%,2021年最低为16.69%,资本回报率表现强劲 [2] - 业绩主要依靠营销驱动,需关注驱动力背后的实际情况 [2] - 三费(销售、管理、财务费用)总计2.55亿元,占营收比例44.23%,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 [1] 战略方向 - 公司聚焦真空封装、柔性连接、生物保鲜、户外装备及安全防护五大领域,持续拓展应用场景 [7] - 采取"双轨并行"策略,在深耕C端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B端市场,通过新增赛道释放增长潜力 [11] - 定位为纳米材料技术平台,依托技术创新实现多场景、多领域的业务拓展 [11] 研发与创新 - 通过洞察用户需求开发应用场景,以材料创新解决用户痛点,形成双向驱动机制 [3] - 研发团队主导从场景需求破解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建立"研发牵引、多部门联动"机制 [4] - 未来2-3年将重点加大研发人员与B端市场服务团队投入,强化技术攻坚与市场拓展能力 [6] 成本优势 - 通过材料性能、工艺创新、生产自动化及管理信息化等领域持续投入,形成"研发-生产-管理"闭环协同机制 [9] - 在成本控制、质量稳定性及创新响应方面构建竞争优势,实现综合成本最优 [9] 产品季节性特征 - 部分产品存在季节性特征,如真空收纳袋需求高峰在换季时期,户外帐篷销售旺季在春秋季节 [10] - 通过多材料平台构建丰富产品线,各季度业绩保持平稳,未呈现明显季节性波动 [10]
从萌芽到繁盛,武汉民企总量突破115万家
长江日报· 2025-07-30 10:16
武汉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2025年上半年武汉民营企业总量达115.9万家,新增市场主体18.2万家,净增幅13%,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成为全国第5个企业总量破百万的副省级城市 [1] - 上半年新增民营企业18.2万家,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愈发凸显 [3] - 1800余家光谷瞪羚企业正从"潜力之星"加速成长为产业中坚 [8]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推出110余项涉企"集成办"事项,打通10个市直部门系统的审批监管一体化平台,实现企业开办"1050"标准(0.5个工作日内办结,0费用) [3][8] - 实施"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等改革,推行"免申即享"政策服务模式 [8] - 3月发布《2025年武汉市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方案》,推出六大行动、24项具体措施,涵盖科创、准入、政务、法治等关键领域 [3] 法治环境建设 - 推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刚性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4] - 形成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协作湖北中心为核心,保护中心、快维中心为支点的知识产权服务架构 [5] - 建立"窗口处罚—补充申报—信用修复"规范流程,实施有温度的柔性执法 [6] - 设立行政立法基层联系点,让民企声音直达立法前端 [7] 企业服务创新 - 通过"汉融通"平台促成融资4218亿元,主要指标居中西部第一 [4] - 实施土地"标准地"出让政策,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 [4] - 政商恳谈会常态化举行,建立亲清政商关系 [2] - 政策服务从"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转变,实现"政策找企业" [8] 企业发展案例 - 阿里巴巴淘天集团在政府全程指导下成功落户天猫优品 [3] - 高德红外在脑机接口、低空经济等领域持续突破 [5] - 武汉十方生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税务辅导完成信用修复 [6] - 湖北电鹰科技享受"免申即享"政策服务便利 [8]
成都: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规模创新高
快讯· 2025-07-23 14:00
外贸总额 - 成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274.7亿元,同比增长9.4% [1] - 外贸总额占全省比重82.3% [1] - 第一、第二季度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上半年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1] 出口商品结构 - "新三样"产品出口82.6亿元,增长33.6% [1] - 光伏产品出口增长185% [1] - 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增长204.8% [1] 新质生产力相关出口 - 机床出口增长29.6% [1] - 材料技术出口增长103.5% [1] - 医疗仪器出口增长51.6% [1]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好不好?从大飞机到芯片,商飞、中芯国际点名要
搜狐财经· 2025-07-02 18:08
材料产业风口 - 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推动材料技术迭代,高端材料人才缺口超百万[1] - 碳纤维复合材料机身、高容量电池隔膜、高纯硅芯片材料等成为产业升级关键要素[1]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技术学部在培养实战型人才方面具备显著优势[1] 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 - 材料技术学部拥有70年办学历史,形成3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方向和2个硕士点的学科集群,进入ESI全球前1%[3]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细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节能材料方向,覆盖汽车钢料至芯片材料[4] -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聚焦"双碳"目标,主攻大飞机及新能源汽车轻质高强材料,材料物理专业对接集成电路龙头企业需求[5] 师资与教学资源 - 103名教职工中90.3%为"双师双能"型,含40余名高层次人才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7] - 拥有国家级/市级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年均出版教材10余本,获10余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 - 与宝武、华谊、晶澳太阳能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工作室及奖学金机制,实现产教融合[7] 学生培养成果 -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累计获5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项,升学去向包括哈工大、MIT等名校[9]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入宝钢、商飞、中芯国际,材料物理专业学生集中于华力微电子、晶澳太阳能等龙头企业[9] -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就业率常年保持100%,毕业生以"上手快、能解决产线问题"受企业认可[9] 产业对接优势 - 专业设置精准匹配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需求,课程体系打破材料领域壁垒[4][5] - 70年积累形成"知识-饭碗"转化能力,培养模式直接绑定产业实际需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