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两重

搜索文档
多领域信号汇聚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蓄势待发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5:06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报批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多地已召开相关会议部署工作 [1]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为5000亿元,由国开行、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牵头运作 [2] - 投向领域包括传统基建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 [2] - 央行PSL(利率从2.25%降至2%)将提供资金支持,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 [3] 政府债券发行 - 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较去年增加3000亿元,上半年已发行5550亿元(占全年42.69%) [4] - 7月新增专项债发行6169.36亿元,为年内单月新高,预计三季度发行大部分额度 [5] - 财政部强调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发行,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4] 基建投资与资金使用 - "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和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4]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撬动1.5万亿-2.5万亿元基建投资,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或回升至6% [6] - 多地加紧推进项目储备,确保政策落地后快速形成可实施项目 [6] - 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将持续推动"两重"建设及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 [6]
卫浴龙头帝欧家居控股股东扩列 一致行动人新增举牌方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22:38
控股权变更 - 帝欧家居迅速迎来控股权变更,一致行动人新增朱江等股东,四方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达到26.46% [1] - 朱江、刘进、陈伟、吴志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推动可转债转股、一致行动等方面达成合作,朱江成为新增实控人 [2] - 协议约定重大事项需各方协商一致,若无法达成则以朱江意见为准,朱江承诺推动可转债转股并提供流动性支持 [2] 举牌增持 - 朱江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股票与可转债同步增持,合计拥有公司权益比例达6.45% [3] - 举牌前原一致行动人刘进、陈伟、吴志雄合计持股23.2%,协议签订后四方合计持股26.46% [3] - 朱江及其一致行动人水华智云/张芝焕直接持股3.26%,若合并可转债转股部分则权益比例为6.45% [3] 公司经营状况 - 帝欧家居旗下拥有"帝王"洁具、"欧神诺"陶瓷两大品牌,覆盖瓷砖和卫浴全系品类,拥有六大生产基地 [4] - 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影响,公司营收持续下降,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69亿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4407万元 [4][5] - 公司主动收缩工程渠道业务,通过经销渠道转型、降本增效等措施改善盈利,2025年一季度瓷砖业务毛利率提升2.89个百分点至21.06% [5] 行业展望 - 家居建材行业受房地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影响,市场需求有望改善,存量房改造、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将带来发展机会 [5] - 国家"两新两重"战略扩内需政策,包括家装厨卫"焕新"和智能家居消费补贴,有望显著释放行业需求 [5] - 行业集中度较低但产能迭代加速,落后产能出清将推动集中度提升 [5]
降准至零对金租行业有何影响
金融时报· 2025-05-14 11:10
货币政策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将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旨在增强这两类机构面向汽车消费和设备更新等领域的信贷供给能力[1] - 政策直接释放长期流动性,改善行业融资成本,但基于金融租赁公司不吸收存款的特点,整体释放资金量有限[1] - 政策导向体现国家对金融租赁支持设备更新的认可与鼓励,提振行业信心[1] 资金释放影响 - 国银金租和江苏金租分别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3.20亿元和1.23亿元,降准将释放存量资金[2] - 江苏金租预计释放1.3亿元增量资金,将用于拓展"两新""两重"领域业务[2] - 中小型金融租赁公司如河北金租释放6600万元资金,但对业务结构影响有限[2] - 部分金融租赁公司无存款准备金,新政对其无直接影响[2] 行业生态优化 - 新政提升市场活跃度,吸引更多企业参与金融租赁业务,扩大市场规模[3] - 未直接受益的公司可通过专业优势在特定领域获得发展空间[3] 政策支持与市场潜力 - 央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支持"两新"领域[4] - 设备更新市场规模预计超5万亿元,租赁渗透率6.5%-7.5%对应规模3000-4000亿元[5] - 细分成熟领域租赁渗透率已超50%,发展空间可观[5] 业务革新方向 - 金融租赁公司将聚焦石化化纤、钢铁、半导体等传统及未来产业的设备升级[5] - 优化业务模式,延长清洁能源、船舶等领域租赁期限,匹配企业现金流[5] - 设计定制化还款方案,如光伏企业按发电收益调整还款节奏[5] 行业回归本源 - 新政促进金融租赁公司回归"融物"本源,优化资金配置效率[6] - 差异化服务支持绿色低碳转型、设备更新改造等国家战略[6]
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分析及展望:国内经济迎来良好开局,政策加力应对外部冲击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2025-05-13 22:45
一季度经济表现 - GDP同比增长5.4%,增速较2024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高于预期[5] - 物价指数低位徘徊,GDP平减指数、CPI、PPI分别同比下降0.8%、0.1%、2.3%[7] -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一季度城镇居民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3%,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大[16] 产业与需求情况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部分行业表现强势[17][20] - 社零消费同比增长4.6%,以旧换新政策支持领域消费显著增长[34]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制造业、基建投资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收缩[41] 对外贸易情况 - 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0.2%,出口同比增长5.8%,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较高[53] -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美贸易冲突加剧,后续走势变数大[62] 金融与政策情况 - 社融增量为15.18万亿元,政府债融资成主要支撑,M1 - M2剪刀差显示经济活跃度回升[64] - 宏观政策将发力对冲外部冲击,货币政策或侧重结构型,财政扩张节奏将加快[74][78]
政府债加快发行使用支持扩内需稳增长
中国证券报· 2025-05-13 05:14
政府债发行提速 - 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在地方债中占比超40%,发行规模达4078亿元 [1] - 二季度国债已发行和计划发行规模达2.39万亿元,超一季度实际规模的70% [1] - 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1920亿元,5月、6月拟分别发行4只和3只 [1] - 兴业研究预测二季度政府债总发行规模7.8万亿元(国债4.6万亿元+地方债3.3万亿元) [2] 地方债发行结构 - 二季度地方债计划发行额22624亿元,新增专项债占比47%(10660亿元) [2] - 浙江、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二季度新增专项债计划发行均超1000亿元 [2] - 土储专项债已发行774亿元,涉及广东、福建、湖南等地 [3] 资金投向与政策效果 - 超长期特别国债第二批追加81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置换281.4万辆、家电4941.6万台,相关销售额约7200亿元 [2] - 8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两重"建设,国铁集团优化铁路工程投资控制 [3] 财政政策导向 - 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使用 [3] - 专家建议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或提高单只发行额度 [3] - 需通过绿色通道机制和负面清单优化提高政府债券发行效率 [4] - 财政支出前移建议:下半年支出提前至二季度以提振内需 [4]
打好扩内需“组合拳” 激发服务消费新活力
金融时报· 2025-04-28 09:45
政策部署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 - 决策层关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加力扩围"两新""两重"政策 [1]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启动发行,规模分别为1210亿元和1650亿元 [1] - 超长期特别国债分为20年期和30年期,规模分别为500亿元和710亿元 [1] 资金支持 - 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 [2] - 2025年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通过大规模资金投入支持"两重""两新" [1] 消费市场 -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是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 [2] - 需要提升居民消费的意愿、信心与能力,激活国内经济循环 [2] - 构建多样化、全场景的消费生态体系,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2] - 扩大内需的重点将更多聚焦于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领域 [2] 政策协同 - 商务部提出扩大服务消费需要从扩大需求、优化供给和改善环境等多个角度共同发力 [3] - 财税、金融、产业等各项政策都要体现促消费的政策导向 [3]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3] - 加大对文旅、养老、体育等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 [3] 市场驱动 - 市场主体应精准把握消费趋势,通过技术赋能和产品升级推出更贴合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4] - 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业态融合发展 [4][5] - 形成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培育服务消费增长极 [5] 金融服务 - 金融机构围绕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 [6] - 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6]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提出48条具体任务举措 [6]
A股投资策略周报告: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2025-03-04
华龙证券· 2025-03-04 14:15
核心观点 - 2月制造业PMI为50.2%,较上月回升1.1%,制造业景气回升,美国1月核心PCE符合预期,市场上调美联储6月降息25个BP概率,上周顺周期板块涨幅靠前,支撑市场积极因素仍存,可关注逢低机会,行业及主题配置可关注内需、地产链、自主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方向 [4] 策略观点 市场聚焦 - 2月制造业PMI为50.2%,较上月回升1.1%,产需指数、价格指数上升,大型企业PMI重回扩张区间,重点行业PMI不同程度上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微降,建筑业上升 [6] - 2月28日数据显示,美国1月PCE物价指数同比涨2.5%,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涨2.65%,为2021年初以来最小年度增幅,市场上调美联储6月降息25个BP概率,但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物价不确定,通胀压力仍存,且1月个人消费支出和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数据提升美国经济一季度较弱预期 [8][10] - 上周顺周期板块涨幅靠前,如钢铁、房地产等,上涨原因一是资金“高切低”,二是基本面预期改善源于政策推动经济好转 [11] 市场研判 - 上周主要指数震荡调整,原因一是热点板块退化,二是特朗普宣称加征关税影响全球经济预期传导至A股市场,但支撑市场积极因素仍存,调整有限,可关注逢低机会 [13] - 行业及主题配置方面,行业及主题信息动态涉及房企销售、钢铁行业、智能眼镜市场等多领域数据和政策;行业及主题关注内需、地产链、自主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方向及相关主题 [14][16] 市场数据 全球及国内指数表现 - 展示全球主要指数和国内指数在2025年2月24日 - 2月28日的涨跌幅情况 [19] 行业及概念指数表现 - 展示行业指数和概念指数涨幅前十、跌幅前十板块在2025年2月24日 - 2月28日的涨跌幅情况 [22][24] 融资交易行业方向 - 展示2025年2月24日 - 2月28日期间净买入额(融资净买入 - 融券净卖出)情况 [25] 市场及行业估值 - 给出主要宽基指数和行业在2015年2月28日 - 2025年2月28日的市盈率(TTM)及市净率(LF)估值分位 [27][29] 事件日历 - 列出2025年3月3日 - 3月7日多个国家/地区的指标名称及对应日期 [31]
GDP、赤字率、关键领域改革:2025两会五大看点
和讯· 2025-02-27 17:11
两会经济政策展望 - 2025年全国GDP增长目标或设定在5%左右 以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翻番目标 需年均实际增速4.7% [2] - 31省加权平均GDP目标为5.3% 较2024年下调0.1个百分点 15个下调目标省份占全国GDP31.8% [3] - 经济大省继续发挥支撑作用 7个经济大省2025年GDP加权平均增速5.3% 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3] 财政政策方向 - 预算赤字率或提高至4% 对应赤字规模约5.6万亿 广义赤字规模或超14万亿 [5] - 建议安排1万亿元以上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两重" 预计拉动GDP增长0.5-1个百分点 [6] - 新增专项债额度建议4.5万亿 考虑2万亿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后 或达6.5万亿 [6] 消费与内需提振 - 服务消费尚未回归常态化路径 商品消费已基本修复 需通过消费结构升级带动需求扩大 [9] - 建议财政支出从基建转向民生 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服务供给 发展银发经济 [10] - "两新""两重"政策将持续扩围 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 [11] 关键领域改革 -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推进 草案二审稿增加禁止违规收费等规定 突出法治保障作用 [13] - 财税体制改革受关注 需解决央地事权责任划分问题 释放地方积极性 [14] 未来产业发展 - 多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北京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20个领域 [14] - 深圳竞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赛道 打造"无界之城" 刺激政策强调"人工智能+消费"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