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娱乐
搜索文档
澳门的演唱会经济之路:从“流量入口”到“经济多元”有多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19:50
(原标题:澳门的演唱会经济之路:从"流量入口"到"经济多元"有多远?) 花旗的研究报告分析,澳门8月的博彩收入增长受到了多项活动的带动,包括陈奕迅演唱会系列及腾讯 音乐盛典等,也因9月举行的韩国女团TWICE演唱会而上调月度博彩收入预测。 10月10日至12日,歌手王嘉尔的"MAGICMAN2"世界巡回演唱会澳门站成为网络焦点,其演出画面与 互动内容在多个社交平台"刷屏"。该演唱会在澳门银河综艺馆连续举办三场,共吸引近3.5万名观众到 场。 这只是澳门下半年演出旺季的缩影之一,澳门会展产业联合商会理事长谢复生表示,据行业观察,2024 年在澳门举行的演唱会和音乐会达1,096场,今年在澳门举办演唱会比去年至少增加一至两成。 接连上演的星级体育赛事与大型演唱会,持续为澳门注入旺盛人气。相关活动画面在社交平台广泛传 播,显著提升了城市的线上曝光度与年轻化形象。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田静 澳门报道 在不足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澳门已形成亚洲领先的高标准演出场馆网络。澳门银河综艺馆、澳门威尼 斯人综艺馆、澳门新濠影汇综艺馆及澳门百老汇舞台等核心场馆,都是能满足从数千人至上万人等不同 规模演出的场馆,以其顶级 ...
“澳門銀河”宣布与大麦娱乐、澳门通再续三年战略合作 共推澳门文化娱乐行业升级
智通财经· 2025-10-16 10:30
在票务层面,大麦娱乐将持续与"澳門銀河"推进票务系统的全面合作,并协助澳门通实现票务系统技术 和硬件配套升级,力求让观众有更方便顺畅的购票体验。合作项目也会在三方平台上得到更显著的宣 传,使演出活动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10月15日,"澳門銀河 "综合度假城宣布再度与大麦娱乐(01060)、澳门通续签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 议。此次合作标志着三方在过去合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澳门文化娱乐 行业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呈现更加多元化、高品质的现场及在线演出。 根据约定,未来三年,三方将继续在澳门举办多元文化活动,包括电影、演唱会、舞台剧、音乐剧、颁 奖典礼、沉浸式演出、互动剧、Livehouse、体育赛事及展览等大型现场项目。同时建立宣传、营销、 票务系统的全面合作,并引进文化娱乐行业的人才落地澳门。此次合作更将版图延伸至澳门以外地区, 积极探讨及研究非澳门场馆项目各方之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演艺枢纽。同时,三方还将继续深化会 员体系合作,共同推行跨平台会员推广活动与专属福利互通,提升会员体验感。 在战略合作的契机下,"澳門銀河"还成功引进了内地顶尖演出及大型综艺活动落户澳门,其中包括如时 代 ...
“澳門銀河”宣布与大麦娱乐(01060)、澳门通再续三年战略合作 共推澳门文化娱乐行业升级
智通财经网· 2025-10-16 10:26
合作概况 - 澳门银河综合度假城与大麦娱乐(01060)、澳门通续签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旨在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澳门文化娱乐行业升级 [1] 合作内容与范围 - 未来三年将在澳门举办多元文化活动,包括电影、演唱会、舞台剧、音乐剧、颁奖典礼、沉浸式演出、互动剧、Livehouse、体育赛事及展览等大型现场项目 [3] - 合作将延伸至澳门以外地区,积极探讨及研究非澳门场馆项目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演艺枢纽 [3] - 建立宣传、营销、票务系统的全面合作,并引进文化娱乐行业人才落地澳门 [3] 会员与票务合作 - 三方将继续深化会员体系合作,共同推行跨平台会员推广活动与专属福利互通,提升会员体验感 [3] - 大麦娱乐将持续与澳门银河推进票务系统全面合作,并协助澳门通实现票务系统技术和硬件配套升级 [3] - 合作项目将在三方平台上得到更显著的宣传,以提升演出活动知名度 [3] 过往合作基础与技术能力 - 大麦娱乐旗下麦座票务系统于2024年启动国际化,其首个国际版票务系统于同年正式交付银河综艺馆使用 [4] - 该系统支持大型热门演出瞬时大流量抢票,具备高防DDOS、防机刷等多重安全保障机制 [4] - 在过往合作中,澳门银河成功引进了时代少年团演唱会、王源演唱会、《剧好听的演唱会》、《甄嬛爱不停——甄嬛传小主节晚会》及多场脱口秀专场等活动落户澳门 [4]
国庆假期演出市场总观演人次同比增长近四成
北京商报· 2025-10-08 23:36
国内演出市场总体表现 - 国庆假期(10月1日至6日)国内演出项目总数超3100个,近1.5万场次,同比上涨约4.4% [1] - 总观演人次达194万,同比增长39.5% [1] - 体育赛事、音乐节、演唱会为增长最快三大品类,观演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64%、66.6%和39.7% [1] - 具体案例包括2025年WTT中国大满贯入场观众近9万人次,第十一届太湖湾音乐节入场观众近14万人次 [1] 演出市场结构性变化 - 以话剧和脱口秀为代表的剧场类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6.8%,Livehouse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6%以上 [1] - 三线及以下城市演出市场显著增长,总场次同比增长34.1%,总票房同比上升86.6% [1] - 宝鸡、马鞍山、泸州、日照、郴州等城市演出数量增速显著,体育赛事和音乐节最受青睐 [1] - 行业趋势显示演出机构正积极布局下沉市场 [1] 北京市演出市场亮点 - 国庆中秋假期北京市举办营业性演出2497场,观众约67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约2.18亿元,同比增长约118% [2] - 张艺兴演唱会等5台8场大型演出观众近25万人次,票房约1.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315%和488% [2] - 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开展近400场演出及活动,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 [2] - "大戏看北京"展演季上演多部经典及首演作品,演艺新空间好戏不断 [2] 演出形式创新与跨界融合 - 户外音乐会遍地开花,如北投购物公园繁星演出季、首钢园音乐会等,打造城市舞台 [3] - 交响乐、戏曲艺术跨界破圈,走进商圈、园区与观众互动,例如北方昆曲剧院在银泰百货的快闪活动 [3] - 北京交响乐团第二届台湖古典音乐节以室内外结合方式呈现近50场活动 [3] 电影市场表现 - 截至10月8日15时44分,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突破18亿元 [3] - 《志愿军:浴血和平》《731》等影片暂列票房前五名,且各片档期票房均突破1亿元 [3] - 国庆档影片类型丰富多元,涵盖历史战争、奇幻动作、喜剧家庭、动画、犯罪剧情等多种题材,满足不同观众需求 [3]
全国演出市场迎来观演热潮 为假期注入浓厚的文化活力与消费动力
央视网· 2025-10-08 16:32
演出市场总体概况 - 国庆假期(10月1日至6日)全国演出市场活跃,项目总数超3100个,演出场次近1.5万场 [1] - 演出市场呈现观演热潮,为假期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活力 [1] 传统剧目创新与演出 - 北京成为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重要舞台,舞剧《永乐未央》完成首演,融合古建、壁画等四大美学元素,串联七百余年文化记忆 [3] - 舞剧《永乐未央》的“蓝釉角神”舞段通过光影与肢体语言获得强烈视觉记忆,被评价为“让文物在舞台上重生” [3] - 开心麻花年度新作《开心西游·女儿国》在北京热演,以密集笑点和轻松氛围吸引家庭及年轻群体,成为跨城观演热门选择 [5] - 上海上演原创心理成长话剧《我的出生前计划书》,聚焦青少年成长议题 [7] 观众结构特征 - 国庆中秋假期展演活动的观众中,跨城出行者占比高达83% [7] - 女性观众占比64%,34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79%,显示年轻女性已成为演出市场主力消费群体 [7] 音乐活动带动文旅消费 - 各地音乐会、音乐节带动周边住宿、餐饮、文创等业态升温 [8] - 北京首钢园音乐会采用“音乐会+工业遗址+市集”创新组合,其举办地地图搜索量在10月1日至5日较节前平均提升约150% [8] - 江苏常州太湖湾音乐节邀请40余组艺人,涵盖多种音乐风格,并引入美妆、编发、特色餐饮等服务及多种文创产品增强体验 [10] - 常州音乐节近七成乐迷来自江苏省外,通过“一张票玩转一座城”活动实现演出与景区、酒店、餐饮深度联动,直接带动文旅消费显著增长 [10] - 广州超级草莓音乐节与南沙天后宫中秋祈福联动,推出联票,使景区客流同比增长70% [12] - 音乐节期间南沙共接待游客133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4%,重点商圈销售额突破8288万元,酒店民宿入住率达85% [12] - “音乐节+景区”联动模式有效将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留量”,为城市注入年轻活力与消费动力 [12]
FTC起诉美国娱乐公司Live Nation
格隆汇APP· 2025-09-18 23:47
格隆汇9月18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周四表示正起诉Live Nation及其票务部门Ticketmaster, 因为默许票务经纪人违反政策,囤积数百万张演唱会门票,然后以高价卖给粉丝。FTC称, Ticketmaster控制着主要演唱会场馆80%的一级票务销售,它无视经纪人违反艺人设定的购票限制的行 为,以便从经纪人向粉丝的转售中获利。FTC表示这些行为违反了美国消费者保护法。Live Nation盘中 股价下跌超2%。 ...
武汉迎新季系列活动“燃”动全城
长江日报· 2025-08-27 09:44
核心观点 - 武汉市政府联合多部门及辖区于2025年8月26日至9月30日开展大学生迎新季活动 主题为"大学之城 礼遇新武汉人" 包含五大系列主题活动 旨在营造青年友好型城市氛围 [1] 旅游活动 - 整合文旅资源推出城市漫游季 金秋演出季和青春惠游季 包括文旅博览会 灯光秀专场及多场演唱会 [2] - 推出十大精品线路 如荆楚文化之旅和汉味美食之旅 景区提供特惠票 极地海洋公园最低59元/人 欢乐谷大学生票99-139元 [2] - 武汉文旅集团推出17元超级宠新卡 覆盖黄鹤楼 知音号等核心景点 联合近50家本地品牌提供免费畅游和专享服务 [3] 购物促销 - 线上发放5460万元消费券和优惠券 包括2460万元"惠购湖北"零售餐饮消费券及3000万元支付宝"碰一碰"优惠券 [4] - 线下举办3C数码消费季 京东MALL 工贸家电等推出专属优惠 重点商场开展国货"潮品"节和特色街区活动 [4] 餐饮服务 - 联动"十大名菜"代表餐厅推出6-7折优惠菜品 美团 饿了么平台设专区开展满减抽奖活动 [5] - 老字号推出折扣套餐 如德华楼折扣套餐 汪玉霞发放1万张迎新券 企业通过高校食堂赠送3万份热干面 [5] - 益禾堂赠送10万杯迎新茶饮 举办名点探秘活动和高校美食PK赛 [5] 交通出行 - 开通"四站一场"至高校的定制公交和包车客运 提供直达校园接站服务 [6] - 滴滴等网约车平台推出专属打车优惠券 地铁站设置80台自助行李寄存柜 [6] - 铁路学生优惠票适用范围扩大至二等座 一等座和卧铺 票价按执行票价75折计算 [6] 体育赛事 - 举办大学生城市定向穿越挑战赛 2400人参与四条主题线路打卡 [7] - 安排500万元体育消费券 "新生券"面额50元满100元使用 "场馆券"面额15元无门槛覆盖143家场馆 [7] - 联动汉超 斯诺克 武网 中超等赛事 开展高校组比赛 球员进校园及优惠购票活动 [7][8]
北京发布音乐地图 下半年演出将超300场
北京青年报· 2025-08-20 02:39
音乐演出活动规模与分布 - 北京市推出首批20个京彩户外音乐会点位 分布于11个区[1] - 演出时间从8月持续至年底 总场次超过300场[1] - 场地类型涵盖公园(6个) 产业园区(5个) 商圈(4个)及自然河畔等多元场景[1] 演出场景与特色 - 公园场景包括龙潭中湖公园 朝阳公园 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等 强调生态与艺术融合[1] - 产业园区场景包括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 首钢园 博纳影业怀柔产业园等 突出建筑风格与音乐曲风交织[1] - 商圈场景包括大栅栏北京坊 亚运村 华熙·五棵松等 结合商业与音乐体验[1] - 特色场地包括门头沟永定河栖溪山林河畔 天桥演艺区 古北水镇 门头沟园乐趣儿创意农场等 融合自然景观与文化元素[1] 演出内容与合作机构 - 音乐类型涵盖民乐 流行 民谣 摇滚等多样化表演形式[2] - 参与机构包括首都高校文艺社团 北京民族乐团 北京京剧院 北京交响乐团等专业院团[2] - 合作对象包括北京客厅 路演计划等新锐乐队 形成专业与新兴力量的结合[2] 品牌活动与市场热度 - 今夏已推出摩天轮之夜音乐会 繁星演出季 树夏音乐节 首钢音乐节等系列特色品牌活动[2] - 户外音乐演出市场呈现热潮态势 持续为市民提供丰富音乐演出[2]
周杰伦上海演唱会将至 巨星传奇与久事文传联合打造现象级城市文旅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11:59
演唱会与IP合作 - 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自2019年启动,六年举办逾百场,持续保持高热度与一票难求现象 [1] - 巨星传奇与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出"周同学时间"项目,围绕周杰伦演唱会上海站展开IP业务合作 [1][3] - 合作内容包括在上海六个地标设置周同学巨型肖像、主题场景及快闪店,并融入公交系统、游船及轮渡等城市交通元素 [3] 活动规划与商业模式 - "寻找周同学"项目将于2025年9—10月上海旅游节期间落地,成为巨星传奇规模最大的周同学IP综合活动 [3] - 收入模式包括招商分成、周边产品销售分成及版权金,合作将深化"票根经济"全场景应用,探索"文旅商演"多元融合 [3] - 活动联动音乐演出、城市文旅地标打卡及商业快闪消费,构建沉浸式文娱消费新生态 [3] 文旅经济与IP价值 - 合作获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旨在通过周同学IP引导游客探索上海地标、美食及文化,打造城市文旅新范式 [4] - 活动设置IP主题快闪店及机器人商店,销售衍生品以拉动地方文旅消费,形成体验消费闭环 [4] - "寻找周同学"已成为推动城市文旅经济的标杆案例,央视曾报道其创新实践,上海站将场景升级至全新高度 [5] IP运营与行业趋势 - 周杰伦IP作为"华语音乐符号",具备成为高质量"情怀资产"的潜力,通过运营与衍生品开发可实现粉丝文化到大众消费的破圈 [5] - 行业趋势显示情感价值主导的兴趣消费崛起,IP形象成为提供情绪价值的重要载体 [5] - 周同学IP创新诠释文化赋能城市文旅经济的可能性,结合明星效应与地标资源形成可持续商业回报 [5][6]
5天、63场演唱会:这个五一假期明星们有多忙?
创业邦· 2025-05-02 17:44
演唱会市场火爆现象 - 2024年五一假期北上广深及主流二线城市5天举办63场演唱会,其中王力宏在杭州连唱3天,张杰在北京连唱3天[3] - 2024年中国演唱会观看人次达2900万,同比增长45%,票房收入296.36亿元,相当于全国电影票房的64%[4] - 2023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34.24万场,票房收入315.41亿元,远超2019年800余场的水平[9] - 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速达78.1%,万人规模以上场次同比增长84.4%[11] 城市竞争格局 - 2023年上半年全国131个城市举办演唱会,6个城市超50场[4] - 上海连续2年演唱会票房第一,太原则成为唯一进入前10的三线城市[12]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地区合计票房占比达63.5%[12] - 部分县城加入竞争,如浙江永嘉县通过音乐节吸引超2万人次[14] 经济带动效应 - 每1元门票消费可拉动4.8元周边消费[15] - 周杰伦海口站4天吸引15.46万人次,带来9.76亿元旅游收入,是当地端午收入的3倍多[15] - 南昌27场演出吸引超100万人次,拉动16亿元消费[15] - 呼和浩特因周杰伦4场演出吸引18.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8.8亿元[1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内容制作发行方(艺人等)[16] - 中游包括票务、场馆、赞助、设备等[16] - 下游涵盖城市观光、住宿交通、餐饮购物等[16] - 20-34岁年轻群体是主力观众,月收入5000-10000元占比最高达41.7%[18] 城市服务创新 - 苏州对5万人次以上演唱会按每人次15元奖励主办单位[25] - 太原成立专班保障游客接驳并发放免费雨衣[26] - 南宁为场外歌迷举办市集,西安延长"大唐不夜城"营业时间[26] - 青岛单年获批35场演唱会,跨城观众占比超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