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衍生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大麦娱乐(01060):IP收入超一倍增长,演出业务多元探索:大麦娱乐(01060):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24 18:3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9] 核心观点 - 公司FY26H1业绩表现强劲,收入同比增长33%至40.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至5.2亿元 [6] - IP衍生业务收入同比翻倍增长105%至11.6亿元,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 [9] - 演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5%至13.4亿元,现场娱乐内容收入增长50%,并积极拓展出海及上游内容投资 [9] - 基于IP业务高增长和演出业务稳步扩张,上调FY26-FY28年调整后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43/13.92/16.29亿元 [9] 财务业绩与预测 - FY26H1营业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54% [6] - 盈利预测显示营业收入将持续增长,FY26E至FY28E预测值分别为85.10亿元、99.82亿元、113.36亿元 [8] - 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预计将大幅增长,FY26E至FY28E预测值分别为10.43亿元、13.92亿元、16.2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87%、33%、17% [8] - 每股收益预计从FY26E的3.52元提升至FY28E的5.50元,净资产收益率(ROE)亦呈现上升趋势 [8] IP衍生业务 - FY26H1 IP衍生业务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05%,分部业绩2.3亿元,同比增长44% [9] - ToB转授权业务表现突出,拥有三丽鸥家族、吉伊卡哇、宝可梦等头部IP,并新增环球影业,核心阿里鱼业务收入增速超100%,利润基本翻倍 [9] - 零售品牌运营快速起步,已开设Chiikawa大陆首店、TOPPS天猫店等,未来计划布局餐饮类、小型室内乐园等线下体验业态 [9] 演出业务 - FY26H1演出业务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4.5%,分部业绩7.5亿元,同比增长4.7% [9] - 票务业务方面,大麦平台GMV稳中有升,抢票用户数同比增长17%,FY26H1服务演出数量超2500场,场次同比增长19% [9] - 现场娱乐内容收入同比增长50%,公司参与主办或投资多个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戏剧项目,积极向行业上游延伸 [9] - 出海战略稳步推进,以东南亚和日韩为起点,并计划邀约全球头部艺人赴亚洲演出 [9] 影视内容业务 - 电影业务FY26H1收入10.6亿元,同比下降15%,分部业绩0.95亿元,同比下降22% [9] - 公司已调整电影投资策略,聚焦金额小、风险低、内容优质的影片,暑期档影片《捕风追影》投资回报优于预期 [9] - 剧集制作业务实现扭亏为盈,FY26H1收入4.8亿元,利润0.4亿元 [9] 运营效率与投资 - 管理费用率有所改善,FY26H1为16.5%,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 [9] - 投资亏损显著收窄,FY26H1投资亏损为67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投资亏损2686万元及投资减值1.5亿元有明显好转 [9]
大麦娱乐(01060):IP收入超一倍增长,演出业务多元探索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24 17:1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大麦娱乐维持“买入”评级 [2] 核心观点 - 公司FY26H1业绩表现强劲,收入达40.5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达5.2亿元,同比增长54% [8] - IP衍生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FY26H1收入同比翻倍增长105%至11.6亿元 [11] - 演出业务稳健扩张,FY26H1收入同比增长14.5%至13.4亿元,并通过出海和向上游延伸探索新增长点 [11] - 基于IP业务高增长和演出业务扩张,报告上调FY26-FY28年调整后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43/13.92/16.29亿元 [11] 财务表现 - FY26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5.2亿元 [8] - 经调整EBITA为5.5亿元,若剔除FY25H1单笔1.6亿元金融资产减值拨回的影响,FY26H1同比增长14% [8] - 公司预测FY26E-FY28E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85.10亿元、99.82亿元、113.36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7%、17%、14% [10] - 公司预测FY26E-FY28E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0.43亿元、13.92亿元、16.2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87%、33%、17% [10] IP衍生业务 - FY26H1 IP衍生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05%至11.6亿元,分部业绩为2.3亿元,同比增长44% [11] - 核心阿里鱼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超100%,利润基本实现翻倍 [11] - ToB转授权业务高速增长,头部IP包括三丽鸥家族、吉伊卡哇、宝可梦,并新增环球影业 [11] - 零售品牌运营快速起步,已开设Chiikawa大陆首店、TOPPS天猫店等多个品牌国内首店,后续计划布局餐饮类、小型室内乐园等线下体验业态 [11] 演出业务 - FY26H1演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5%至13.4亿元,分部业绩为7.5亿元,同比增长4.7% [11] - 票务方面,大麦平台GMV稳中有升,抢票用户数同比增长17%,FY26H1服务演出数量超2500场,场次同比增长19% [11] - 现场娱乐内容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公司参与主办/投资多个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戏剧、脱口秀,向行业上游延伸 [11] - 公司正以东南亚和日韩为起点推进出海,并积极邀约全球头部艺人赴亚洲演出 [11] 其他业务与管理效率 - 电影业务FY26H1收入10.6亿元,同比下降15%,分部业绩0.95亿元,同比下降22% [11] - 公司已调整电影投资策略,聚焦金额小、风险低、内容优质影片,暑期档《捕风追影》投资回报优于预期 [11] - 剧集制作业务FY26H1实现收入4.8亿元,利润0.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11] - 公司管理效率提升,FY26H1管理费用率为16.5%,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 [11] - 投资风险释放,FY26H1投资亏损673万元,较FY25H1的投资亏损2686万元及投资减值1.5亿元明显改善 [11]
大麦娱乐中期业绩:录得收入40.47亿元 经调整EBITA同比减少14%
犀牛财经· 2025-11-19 15:45
财务业绩概览 - 报告期内公司录得收入40.47亿元,同比增长33% [2]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利润为5.20亿元,同比增长54% [2] - 经调整EBITA为5.50亿元,同比下降14% [2] 分部业务表现 - 演出内容与科技业务录得收入13.39亿元 [4] - IP衍生业务录得收入11.60亿元,同比增长105% [4] - 电影内容与科技业务分部收入10.64亿元,同比减少15%,分部业绩0.95亿元,同比减少22% [4] - 剧集制作分部收入4.84亿元,同比增长4.23亿元,分部业绩0.38亿元,实现转亏为盈 [4] 公司背景与重要变更 - 公司自2019年起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附属子公司,隶属于大文娱集团 [5] - 阿里大文娱集团宣布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旗下阿里影业集团拟更名为"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 [4]
动画联动机器人,“硬核版”熊猫胡胡亮相金鸡
中国青年报· 2025-11-18 21:46
公司战略与业务动态 - 猫眼娱乐在厦门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发布会,揭晓全新成立的动画厂牌并正式推出全新业务板块“IP衍生业务” [1] - 公司在合家欢喜剧电影《熊猫计划2》推介环节,与宇树科技跨界联动,将影片中的数字角色熊猫胡胡以实体机器熊猫形式呈现,展示行走、摇摆、转圈等动作 [1] - 为回应社交平台上网友“求量产”“上链接”的热情,公司已启动同款机器熊猫的量产计划 [3] 市场反应与消费者需求 - 实体机器熊猫胡胡的亮相成为全场焦点,迅速在互联网爆火并登上多平台热搜 [3] - 消费者对电影角色的情感从“观影期待”延伸为对现实生活中陪伴式消费品的“渴望拥有”真切需求 [4] - 当今观众已不满足于单向视听享受,渴望与喜爱的IP角色产生更真实、深层次、生活化的链接 [4] 行业趋势与产品定位 -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陪伴机器人成为焦点,机器熊猫以其毛茸茸、憨态可掬的形态被定位为“情绪搭子” [4] - 公司计划未来推出熊猫胡胡及更多元化的IP衍生内容与消费者见面 [4]
熊猫胡胡亮相金鸡 机器版量产启动迈向“一户一胡”
中国经济网· 2025-11-18 17:45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布 - 公司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焕新发布会,揭晓全新成立的动画厂牌并正式推出全新业务板块“IP衍生业务” [1] - 公司启动基于电影《熊猫计划2》中熊猫“胡胡”形象的同款机器熊猫量产计划 [1] - 公司全新推出的IP主题新零售品牌“MmmGoods吃谷子”已正式亮相 [2] 产品与市场联动 - 通过合家欢喜剧电影《熊猫计划2》与宇树科技跨界联动,将虚拟熊猫形象转化为可触摸、可互动的“实体熊猫” [1] - 专家表示,熊猫胡胡将观众对电影角色的情感延伸为对现实生活中陪伴式消费品的需求,反映了观众渴望与IP角色产生更真实、深层次、生活化链接的市场信号 [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未来将以“熊猫胡胡”为契机,持续挖掘、开发、合作更多优质IP,为文旅、消费等实体领域注入新活力 [2] - 未来,熊猫“胡胡”及更多元化的IP衍生内容将通过新零售品牌与消费者见面 [2]
猫眼娱乐成立动画厂牌 推出IP衍生业务板块
证券日报网· 2025-11-18 15:15
公司战略动向 - 猫眼娱乐在厦门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焕新发布会,揭晓全新成立的动画厂牌并正式推出全新业务板块“IP衍生业务” [1] - 公司启动同款机器熊猫“硬核版胡胡”的量产计划以回应市场热情 [2] - 猫眼娱乐推出IP主题新零售品牌“MmmGoods吃谷子”,未来将推出熊猫“胡胡”及更多元化的IP衍生内容 [2] 产品与市场展示 - 在合家欢喜剧电影《熊猫计划2》推介环节,新推出的玩偶IP“硬核版胡胡”展示行走、摇摆、转圈等动作 [1] - 公司与宇树科技跨界联动,将数字熊猫“胡胡”转化为可触摸、可互动的实体产品,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电影魅力 [1] 行业趋势洞察 - 熊猫“胡胡”成功将观众对电影角色的情感延伸为对现实生活中陪伴式消费品的需求,传递出市场新信号 [2] - 当今观众已不满足于单向视听享受,渴望与喜爱的IP角色产生更真实、深层次、生活化的链接 [2] - 公司将以熊猫“胡胡”为契机,持续挖掘、开发、合作更多优质IP,为文旅、消费等实体领域注入新活力 [2]
大麦娱乐(01060.HK)26财年半年报点评:IP业务亮眼 长期势能向上
格隆汇· 2025-11-17 11:53
公司1HFY26财务业绩 - 总收入40.47亿元,同比增长33% [1] - 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54% [1] - 经调整EBITA 5.5亿元,剔除一次性影响后同比增长14% [1] 分业务收入表现 - 演出内容与科技业务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5% [1] - IP衍生业务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05% [1] - 电影内容与科技业务收入10.6亿元,同比减少15% [2] - 剧集制作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693% [2] 分业务运营亮点 - 演出票务业务抢票用户数同比增长17%,大麦平台GMV稳中有升 [1] - 演出内容业务同比增长超50% [1] - IP衍生转授权业务与野兽派、布鲁可、喜茶、周大福、名创优品、泡泡玛特等多个品牌合作 [1] - 零售品牌运营业务吉伊卡哇中国大陆首店销售表现良好,TOPPS卡牌开设天猫旗舰店 [1] - 电影票务业务淘票票市场份额稳定,云智出票影院及人次全国第一 [2] - 电影内容业务聚焦金额小风险低影片,《捕风追影》投资回报优于预期 [2] - 剧集业务《以法之名》、《灼灼韶华》等高口碑剧集播出,超20部项目储备 [2] 分业务盈利能力 - 演出内容与科技分部业绩7.54亿元,同比增长5%,分部业绩率56%,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 [3] - IP衍生业务分部业绩2.35亿元,同比增长44%,分部业绩率20%,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 [3] - 电影内容与科技分部业绩0.95亿元,同比减少22%,分部业绩率9%,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3] - 剧集制作分部业绩扭亏为0.38亿元,分部业绩率8%,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3] 公司未来战略规划 - 布局海外业务,以港澳为起点辐射亚洲及全球,实现海外票务平台、内容与场馆系统布局 [3] - 商业衍生业务持续夯实平台能力,布局IP、商品渠道与用户阵地,提升业务规模 [3] - 内容领先与用户增长,提升现场娱乐收入贡献,拓展票务品类以提升用户规模与市场份额 [3] 分析师业绩预测 - 预计FY26-FY28总收入分别为80.05亿元、92.34亿元、117.28亿元,同比增长19%、15%、27% [4] - 预计FY26-FY28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0.49亿元、15.14亿元、19.65亿元,同比增长188%、44%、30% [4]
大麦娱乐(01060):IP业务亮眼,长期势能向上
中泰证券· 2025-11-16 20:40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大麦娱乐(01060 HK)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为维持评级 [3]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公司系演出及IP转授权领域龙头,当前估值具备性价比,维持“买入”评级 [5] - 公司长期发展势能向上,展望看,出海+IP业务双轮驱动 [5] - 根据公司1HFY26业绩,预计FY26-FY28总收入将实现持续增长,经调整净利润将显著提升 [5] 公司基本状况与盈利预测 - 公司总股本为29,875.86百万股,流通股本为29,875.86百万股,市价为0.93港元,市值为27,784.55百万港元,流通市值为27,784.55百万港元 [1] - 盈利预测显示,FY2026E营业收入为8,005百万元(同比增长19%),FY2027E为9,234百万元(同比增长15%),FY2028E为11,728百万元(同比增长27%) [3] - 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为FY2026E 1,049百万元(同比增长188%),FY2027E 1,514百万元(同比增长44%),FY2028E 1,965百万元(同比增长30%) [3] - 每股收益预测为FY2026E 0.03元,FY2027E 0.05元,FY2028E 0.06元 [3]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从FY2026E的6%提升至FY2028E的10% [3] - 市盈率(P/E)预计从FY2026E的24.1倍下降至FY2028E的12.9倍,市净率(P/B)预计从FY2026E的1.5倍下降至FY2028E的1.2倍 [3] 1HFY26业绩表现 - 26财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40.47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54%;经调整EBITA为5.5亿元,剔除一次性影响后同比增长14% [5] - 演出内容与科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至13.4亿元,其中票务业务抢票用户数同比增长17%,内容业务同比增长超50% [5] - IP衍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5%至11.6亿元,转授权业务与多个知名品牌合作,零售品牌运营业务如吉伊卡哇首店销售表现良好 [5] - 电影内容与科技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5%至10.6亿元,票务市场份额稳定,内容业务进行策略调整后投资回报优于预期 [5] - 剧集制作收入同比增长693%至4.8亿元,多部高口碑剧集播出,重点储备项目超20部 [5] - 分部业绩方面,演出内容与科技业务分部业绩同比增长5%至7.54亿元,分部业绩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至56%;IP衍生业务分部业绩同比增长44%至2.35亿元,分部业绩率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至20%;电影内容与科技业务分部业绩同比减少22%至0.95亿元,分部业绩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9%;剧集制作分部业绩扭亏至0.38亿元,分部业绩率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至8% [5] 战略规划与展望 - 公司持续推进战略规划,包括以港澳为起点布局海外业务,辐射亚洲乃至全球,实现海外售票平台、内容与场馆系统布局 [5] - 商业衍生方面,持续夯实平台能力,布局IP、商品渠道与用户阵地,以提升IP衍生业务规模 [5] - 内容领先与用户增长方面,重点提升现场娱乐内容收入贡献,拓展票务品类,提升用户规模与市场份额 [5]
大麦娱乐发布中期业绩:收入40.47亿元 归母净利润5.2亿元
新浪科技· 2025-11-14 00:40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实现总收入约人民币40.47亿元,同比增长33% [1] - 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约人民币5.20亿元,同比增长54% [1] 业务板块表现 - 演出内容与科技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3.39亿元,同比增长15% [1] - IP衍生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1.60亿元,同比增长105% [1] 用户规模与战略 - 大麦平台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保持全球行业领先地位 [1] - 公司业绩增长得益于多元化布局及“娱乐+AI”战略的深入推进 [1] 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将以业务创新和用户价值作为锚点,持续投入优质内容 [1] - 公司计划拓展海外市场,扩大IP衍生商业规模,开拓新赛道 [1]
大麦娱乐中期业绩:归母净利润约5.20亿元,同比增长54%
搜狐财经· 2025-11-13 22:20
公司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9月30日2025/26财年中期总收入约人民币40.47亿元,同比增长33%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约人民币5.20亿元,同比增长54% [1] - 演出内容与科技业务收入人民币13.39亿元,同比增长15% [1] - IP衍生业务收入人民币11.60亿元,同比增长105% [1] 公司战略与运营 - 业绩增长得益于公司多元化布局及"娱乐+AI"战略的推进 [1] - 大麦平台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 [1] - 公司未来将持续投入优质内容,拓展海外市场 [1] - 公司计划扩大IP衍生商业规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