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华鑫证券:予金禾实业“买入”评级,看好后续安赛蜜行业的景气度修复
格隆汇APP· 2025-09-12 14:05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34亿元 同比增长35.29% [1] - 第二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0.92亿元 同比下降21.70% 环比下降61.85% [1] 行业动态 - 甜味剂行业经历激烈价格战后进入"反内卷"协同稳价新阶段 [1] - 三氯蔗糖价格大幅反弹推动食品添加剂业务毛利率提升18.1个百分点至45.20% [1] - 安赛蜜行业景气度预计将迎来修复 [1] 公司战略与前景 - 作为代糖龙头公司盈利能力迎来拐点 [1] - 上半年战略性布局多个重点项目实现突破 [1] - 随着甜味剂景气度回升业绩将逐步释放 [1]
简讯:三氯蔗糖收入大增 新琪安半年多赚586%
新浪财经· 2025-08-25 14:1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3.35亿元(4,700万美元)同比增长54.3% [3] - 纯利2,438万元较去年同期355万元激增586.4% [3] -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10.2%大幅提升至23.3% [3] - 总资产11.26亿元较去年底增长38.5% [3] - 现金结余达2.5亿元且负债比率降至39.7% [3] 产品结构 - 三氯蔗糖收入达1.52亿元同比大增116.8% [3] - 食品级及工业级甘氨酸收入合计1.68亿元同比增长25.9% [3] 战略举措 - 通过印尼工厂供货规避美国对中国甘氨酸的高关税 [3] - 泰国新厂推动三氯蔗糖出口业务增长 [3] 市场反应 - 股价单日高开至13.19港元涨幅1.70% [3]
2025年中国安赛蜜行业发展历程、生产方法、产业链、供需平衡、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31年市场规模将达2.65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0 09:33
安赛蜜行业定义及生产方法 - 安赛蜜是一种无热量甜味剂,化学名称为乙酰磺胺酸钾,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具有高稳定性(耐受225°C高温,pH 2-10稳定)且不参与人体代谢 [2] - 国内外合成安赛蜜的四种主流方法:氨基磺酰氟-双乙烯酮法(收率93%)、乙酰乙酰胺-三氧化硫法(收率31%)、乙酰乙酰胺-硫酰氟法(收率86.5%)、氨基磺酸-三氧化硫法(收率69%)[3][4] - 连续合成不搅拌工艺通过高压釜实现连续化生产,显著提升效率 [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安赛蜜产能3.35万吨(醋化股份1.5万吨占44.78%,金禾实业1.2万吨占35.82%),产量23180吨,出口占比83.5%(19356吨),国内需求仅3839吨 [7][21] - 2024年行业销售收入9.06亿元,其中国内市场规模1.42亿元(食品饮料领域占比80.99%),出口金额7.67亿元 [10][12] - 预计2025年产量增至24640吨,国内需求达4039吨,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57亿元 [7][10] 应用领域与市场结构 - 无糖饮料是核心应用场景,2024年食品饮料领域市场规模1.15亿元,医药/日化领域合计0.27亿元 [12] - 行业呈现出口导向特征,2024年出口量19356吨(占产量83.5%),国内表观消费量仅占16.5% [7] - 细分领域增速差异显著:预计2025年食品饮料需求增长9.6%,医药领域增长14.3% [12] 竞争格局 - 双寡头垄断:金禾实业与醋化股份合计产能占比超80%,技术壁垒和规模效应显著 [21] - 主要竞争者包括南通醋酸化工(产能1.5万吨)、金禾实业(1.2万吨)、江苏维多(安赛蜜+阿斯巴甜双产品线)[18][19] - 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行业通过限产保价策略修复市场价格 [24] 发展趋势 - 健康消费升级驱动需求:预计2031年市场规模达2.65亿元,替代糖精/甜蜜素等传统甜味剂趋势明显 [23] - 政策红利:《国民营养计划》推动减糖需求,监管趋严促进行业规范化 [23] - 技术创新方向:连续化生产工艺优化,医药/化妆品等新应用领域拓展 [23][24] 产业链与历史沿革 - 上游原材料:氨基磺酸、双乙烯酮为核心原料,配套二氯甲烷、三氧化硫等 [14] - 发展里程碑:1967年德国发明,1988年获FDA批准,1992年中国批准用于食品饮料,现全球90多国认可 [16] - 下游应用:食品饮料(主导)、医药中间体、日化用品三大方向 [14][19]
甜味剂:减糖消费空间广阔,新星单品蓄势待发
国盛证券· 2025-08-15 19:54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首次)[5] 市场概况 - 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保持在30g/天左右,高于倡导的25g/天标准[1] - 2024年近4成美国消费者选择低卡或零卡糖以降低卡路里摄入[1] - 甜味剂对食糖的替代空间为每日人均9.3g,年度量级430万吨,占2024/25年度食糖消费量约27%[1] - 饮料市场在含糖食品需糖量结构中份额最大,2023年无糖饮料渗透率仅7.9%,增长空间较大[1] 甜味剂选择因素 - 经济性:人工甜味剂甜价比通常大于1,天然甜味剂大多低于1甚至低于白糖的0.2[2] - 安全性:天然甜味剂大多无ADI限制,但糖醇类可能引发腹泻;人工甜味剂基本都有ADI限制[2] - 口味:阿洛酮糖口感最接近蔗糖[2] - 消费者认知:2024年美国调研显示消费者对阿洛酮糖安全性认知最低,与其真实参数不符[2] 三氯蔗糖分析 - 2023年全球销量约2万吨,同比增长7%,占5大人工甜味剂甜度贡献39%[46] - 2018-2023年复合增速7.5%,高于其他人工甜味剂[46] - 2024年CR4市占率达95%,龙头企业包括金禾、康宝、科宏、新琪安[58] - 2024年8月价格从10万元/吨上调至17万元/吨,涨幅70%[58] 赤藓糖醇分析 - 2023年国内产能达38万吨/年,已超过2024年全球预测需求量23.8万吨[66] - 2025年CR3达81%,企业包括三元生物(33%)、东晓生物(24%)、玉峰集团(24%)[72] - 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11.74亿美元,2025-2030年复合增速17.34%[73] 阿洛酮糖分析 - 2019-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从0.33亿增至1.73亿美元,复合增速51.3%[74] - 预计2030年达5.45亿美元,2023-2030年复合增速17.8%[74] - 2024年北美占全球78%市场份额,泰莱、松谷化学和百龙创园占60%市场份额[81][83] - 2025年7月中国批准为新食品原料,国内已有20家企业布局,规划产能超27万吨[85] 投资建议 - 静态视角:关注三氯蔗糖龙头企业,预计维持7-8%增长[3] - 动态视角:关注阿洛酮糖的消费升级和工艺升级机会[3] - 选股维度:关注技术潜力强、资金实力雄厚且产品多元化的企业[3]
三元生物2200多万限售股即将上市流通,外销收入占比超七成
搜狐财经· 2025-08-09 23:40
限售股解禁与股东减持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的9294.60万股限售股将于8月11日解禁,占总股本的45.94%,其中实际可上市流通股份为2267.19万股,控股股东聂在建持有[2][3] - 股东鲁信资本计划减持不超过600万股,其中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200万股,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00万股[3][4] - 公司已采取回购措施稳定市场信心,截至2025年7月8日累计回购233万股,占总股本的1.15%,累计成交金额约6068万元[4] 经营业绩与市场表现 - 公司近年业绩呈现波动,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75亿元、5亿元和7.13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亿元、0.56亿元和1.05亿元[5] - 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达70.70%,美国商务部初裁适用450.64%反倾销税,对在美销售造成影响,最终裁定结果预计2025年11月23日公布[6] - 赤藓糖醇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2.30%,产品结构单一,行业供需波动可能影响业绩[7]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赤藓糖醇价格从2021年最高40000元/吨降至2023年9500元/吨,2024年行业竞争格局有所缓解但价格仍处低位[7] - 行业处于周期性波动筑底阶段,产能过剩问题仍存在,市场机制将促使部分企业关停或转产,高效率低成本企业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7] - 公司作为全球赤藓糖醇行业领导者之一,专注该领域十余年,攻克多项工艺难题[5]
全球及中国甜菊糖甜味剂市场深度分析及需求预测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7-11 09:02
甜菊糖甜味剂市场概述 - 甜菊糖甜味剂行业主要产品类型包括Reb-A甜菊糖、STV甜菊糖、葡萄糖基甜菊糖、Reb-M甜菊糖和Reb-D甜菊糖 [3] - 不同产品类型甜菊糖甜味剂增长趋势显示2019年至2031年将持续增长 [3]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饮料、食品、保健产品、制药业、化妆品等 [4] - 不同应用领域甜菊糖甜味剂增长趋势显示2019年至2031年将持续增长 [4] 行业发展现状 - 甜菊糖甜味剂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特点 [4] - 行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4] - 行业存在一定进入壁垒 [4] 全球供需现状及预测 - 全球甜菊糖甜味剂产能、产量和产能利用率2019-2031年将保持增长趋势 [4] - 全球甜菊糖甜味剂产量和需求量2019-2031年将保持增长趋势 [4] - 全球主要地区甜菊糖甜味剂产量2019-2031年将保持增长 [4] - 中国甜菊糖甜味剂产能和产量占全球比重2019-2031年将保持稳定 [4] 市场规模分析 - 全球甜菊糖甜味剂收入2019-2031年将保持增长 [4] - 全球甜菊糖甜味剂销量2019-2031年将保持增长 [4] - 全球甜菊糖甜味剂价格2019-2031年将呈现一定趋势 [4] - 中国市场甜菊糖甜味剂收入和销量占全球比重2019-2031年将保持稳定 [4] 区域市场分析 - 北美地区甜菊糖甜味剂销量和收入2019-2031年将保持增长 [4] - 欧洲地区甜菊糖甜味剂销量和收入2019-2031年将保持增长 [4] - 亚太地区甜菊糖甜味剂销量和收入2019-2031年将保持增长 [5] - 拉美地区甜菊糖甜味剂销量和收入2019-2031年将保持增长 [5]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主要厂商甜菊糖甜味剂产能市场份额分布不均 [5] - 全球市场主要厂商2019-2025年销量、销售收入和销售价格数据可查 [5] - 中国市场主要厂商2019-2025年销量、销售收入和销售价格数据可查 [5] - 行业集中度分析显示全球头部厂商(Top 5)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5] 产品类型分析 - 全球市场不同产品类型甜菊糖甜味剂销量2019-2031年预测数据可查 [5] - 全球市场不同产品类型甜菊糖甜味剂收入2019-2031年预测数据可查 [5] - 全球市场不同产品类型甜菊糖甜味剂价格走势2019-2031年可查 [5] 应用领域分析 - 全球市场不同应用甜菊糖甜味剂销量2019-2031年预测数据可查 [6] - 全球市场不同应用甜菊糖甜味剂收入2019-2031年预测数据可查 [6] - 全球市场不同应用甜菊糖甜味剂价格走势2019-2031年可查 [6] 行业发展环境 - 甜菊糖甜味剂行业呈现明显发展趋势 [7] - 行业发展主要驱动因素明确 [7] - 中国甜菊糖甜味剂行业政策环境包括主管部门、政策动向和相关规划 [7] 供应链分析 - 全球产业链呈现一定趋势 [8] - 行业供应链结构清晰,主要原料供应情况明确 [8] - 行业主要下游客户群体明确 [8] - 行业采购、生产和销售模式具有特点 [8] 主要厂商概况 - 全球市场主要甜菊糖甜味剂厂商包括PureCircle、GLG Life Tech Corp、Julong High-tech等20余家企业 [9][10][11][12][13][14] - 各厂商基本信息、生产基地、销售区域、市场地位等数据完整 [9][10][11][12][13][14] - 各厂商产品规格、参数、市场应用信息详细 [9][10][11][12][13][14] - 各厂商2019-2025年销量、收入、价格及毛利率数据可查 [9][10][11][12][13][14] 中国市场分析 - 中国市场甜菊糖甜味剂产量、销量、进出口2019-2031年趋势可查 [15] - 中国市场进出口贸易呈现一定趋势 [15] - 中国市场主要进口来源和出口目的地明确 [15] - 中国甜菊糖甜味剂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 [15]
「e公司观察」减产保价效果显著的行业特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18:22
三氯蔗糖行业减产保价案例 - 三氯蔗糖价格波动剧烈 2019年每吨25 83万元 2020年每吨23 4万元 2022年因环保政策和运费上涨达到每吨38 63万元 2024年回落至每吨14 16万元 [1] - 2024年8月三氯蔗糖厂家报价降至10万元/吨 较2023年同期下降33 33% 行业平均毛利为-1 6万元/吨 毛利率为-16% [1] - 2023年8月28日金禾实业 康宝生化 科宏生物和新琪安4家主要厂家联合调价 价格从10万元/吨上调至15万元/吨 一个月内推高至20万元/吨 [1] - 近期三氯蔗糖主流报价为19万元—20万元/吨 减产效果明显且经受住时间考验 [1] - 行业成功原因包括玩家少 主要厂家垄断产能 其中一家产能占比突出 带动联合减产 主观愿望强烈且执行容易 [2] PET瓶片行业减产案例 - 华润化学 万凯新材 三房巷和逸盛石化近期缩减20%的PET瓶片产能 涉及产能合计约336万吨 [2] - 企业面临库存压力 行业联合减产以消化库存 上半年亏损促使行业组织行动 [2] - 截至2023年底上述4家公司产能约为1549万吨 行业集中度达80%以上 [2] - 2023年该行业主要企业曾组织限产保价 行业环境恶化后再次联手应对 [3] 行业减产成功的关键因素 - 行业集中度高且企业齐心协力是减产成功的主要因素 若行业分散则头部企业减产效果不佳 [3] - 水泥行业虽集中度不高 但运输距离造成地域性 错峰生产使控产保价成功 [3] - 减产成功关键看企业是否能享受减产成果 [3] - 甜味剂和PET瓶片行业减产效果明显与行业处于上升期有关 需求提升使效果快速显现 [3] - 隐患在于两个行业一边限产一边仍在扩大产能 增速不佳行业化解产能难度更大 [3] 政府主导减产的局限性 - 煤炭 钢铁等行业政府组织减产常需行政手段 但企业执行不彻底 存在阳奉阴违现象 [3] - 企业间不齐心 存在地方保护因素 部分企业趁机渔利 [3]
周期底部,看好涨价和科技材料 - 2025年化工中期策略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基础化工、白金烯、甲维盐、草甘膦、甜味剂、润滑油添加剂、轮胎、生物柴油、制冷剂、复合肥、民爆、钾肥、磷矿石 - **公司**:新安、新发、江山广信、扬农、和邦生物、金河实业、德国诺瓦克斯、北京维多、江西北亚、初化股份、金禾实业、山东康宝、福建科华、路博润、润英联、雪佛龙、雅富顿、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赛轮、森麒麟、赛轮轮胎、三力士、卓越性能、易普力、协鑫科技、广东宏大、江南化工、亚钾国际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投资策略**:2025 年中期基础化工板块投资策略为“新趋势持续加强”,分边际变化、贸易通和业绩兑现三部分,当前板块赔率高胜率低,估值安全垫高,PB 分位数低于 10%时配置性价比凸显,不同品类有阶段性机会,建议标配关注有边际变化子行业如荣耀和甜味剂,关注国产替代及出口方向如润滑油添加剂和轮胎,关注业绩确定兑现方向如制冷剂和民爆[1][2] - **油价关注点**:市场关注 OPEC 增产和美国页岩油供给,OPEC 增产策略因沙特和俄罗斯财政赤字难长期维持,美国页岩油储量理论寿命下降未来产量可能见顶[1][4] - **基础化工板块运行状态**:板块承压但新增产能、库存、需求及估值大概率见底,固定资产指数经历多轮扩张周期,库存处于底部,需求平稳有差异,大部分子行业 PB 分位数较低[1][5] - **2025 年上半年表现好的子行业**:白金烯和甲维盐供需双好,无新增产能且需求增长;草甘膦需求刚性,中国占全球产能 61%,国内竞争格局良好[1][6][7] - **甜味剂市场**:供需格局好,化工行业协同可能有边际变化,以安赛蜜为例供给格局集中,市场有稳定性和潜力[1][8] - **中国化工市场现状及趋势**:中国化工产业是全球最大市场,市占率 48%,未来向高端发展和全球化,企业海外收入及盈利占比上升,贸易摩擦加速出海,国产替代和出海是投资思路[10] - **国产替代投资机会**:关注市场空间大、行业壁垒高、公司迎来替代拐点概率大的领域,如润滑油添加剂,全球前四大公司市占率达 88%左右,建议关注龙头企业[11] - **出海投资模式及典型行业**:出海模式有产能出海、产能整合等多种,轮胎行业是典型出海领域,2024 年全球需求量达 108.50 亿条,建议关注全球化技术能力强且海外产能多的公司[12] - **生物柴油出海投资机会**:生物柴油是政策驱动市场,欧洲是重要出口地,因欧洲征收反倾销关税,企业需海外建厂规避风险,建议关注具备多基地布局能力企业[13][14] - **制冷剂行业前景**:制冷剂受益于供给端政策配额限制,涨价行情延续时间长且一致性好,竞争格局良好,中周期维度业绩向上概率高[15] - **复合肥行业前景**:复合肥大规模发展壁垒在于渠道市场,建议关注其发展机会[16] - **基础化工板块投资策略重点方向**:包括渠道布局与品牌,关注需求驱动的民爆行业;产能兑现,关注格局好且放量概率高的钾肥行业;边际变化子行业,关注磷矿石和甜味剂;贸易相关领域,国产替代关注润滑油添加剂,出海关注轮胎和生物柴油;业绩兑现方向,关注制冷剂、民爆、钾肥和复合肥等领域[17][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三氯蔗糖市场供给格局**:较为集中,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金禾实业、山东康宝和福建科华[9] - **轮胎分类及相关情况**:轮胎分全钢轮胎和半钢轮胎,全钢轮胎与基建和运输相关,半钢轮胎消费属性强,美国对中国双反后中国出口美国量下降,东南亚承接部分产能,头部三家企业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异有一定市占率,国内赛轮和森麒麟表现较好[12] - **基础化工板块面临的风险**:包括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下游利润,贸易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需求承压延缓产能出清节奏[19]
基础化工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拨云见日终有时,关注细分领域结构性机会
东莞证券· 2025-06-10 17:22
报告核心观点 供需格局改善值得期待,关注细分领域结构性机会,包括供给端受政策约束的制冷剂板块、无糖减糖趋势下需求端有望保持景气的甜味剂板块、国产替代有望加速的润滑油添加剂板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实施下汽车家电产销向好有望拉动塑料需求的改性塑料板块[41]。 各部分总结 回顾:2025Q1中信基础化工板块在建工程规模同环比下降 - 2024 - 2025Q1化工行业供过于求,竞争激烈,需求疲软,化工价格指数同比承压,2024年化工产品价格指数均值同比降2.47%,2025Q1均值同比降5.79%、环比降0.53% [18] - 2025Q1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PPI同比降幅收窄,化学纤维制造业PPI同比降幅扩大,橡胶和塑料制品业PPI同比降幅变化不大 [18] - 2025Q1中信基础化工板块营业总收入6059.33亿元,同比增6.49%、环比降5.44%;归母净利润369.12亿元,同比增5.18%、环比增351.74%;毛利率17.55%,同比降0.25个百分点、环比升0.84个百分点;净利率6.32%,同比降0.12个百分点、环比升5.09个百分点,氟化工、合成树脂等板块业绩同环比表现良好 [2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信基础化工板块在建工程4116.79亿元,同比降8.61%、环比降5.03%,连续两季度环比下降;固定资产15388.74亿元,同比增15.14%、环比增2.44%,2025年一季度末在建工程在固定资产中占比26.75%,较去年末降2.11个百分点 [22] - 截至2025年6月9日,中信基础化工行业年初以来涨5.99%,跑赢沪深300指数7.25个百分点,在中信30个行业中排第11,主要受改性塑料、农药等子板块涨幅带动;PB为2.02倍,处于近十年18.04%分位点;PE(TTM)为36.66倍,处于近十年61.23%分位点 [29] 政策:供给端强调整治"内卷式"竞争,需求端着力稳经济 - 供给端强调防内卷,强化优胜劣汰机制,202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整治“内卷式”竞争,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37] - 需求端政策加码,2025年1月5日印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通知,扩大支持范围、提高补贴标准;3月11日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44000亿元,比上年增5000亿元;3月16日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满足住房消费需求;5月7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下调政策利率等 [38][39][40] 制冷剂:供给约束下行业景气有望延续 - **供给端**:三代制冷剂主要品种有R134a、R125、R32等及混配制冷剂,《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规定我国自2024年冻结生产和使用,后续逐步削减;2025年R22配额大幅削减,生产配额和内用配额分别同比减49897吨和42052吨,降幅23.37%和32.83%,R22生产配额前三企业CR3合计占比76.24%;R32生产配额增4.08万吨,R134a配额减0.74万吨,R32、R134a、R125生产配额前三企业CR3合计占比分别约77.71%、86.73%、86.73% [42][43][44] - **需求端**:截至2025年4月,我国空调出口量/产量累计同比增17.30%/7.20%,2025年6 - 8月我国家用空调内销排产增速6、7月加快,外销排产降温,国内加力支持以旧换新,空调内销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外销后续有望改善;2025年1 - 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11.10%和10.80%,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43.70%和46.25%,汽车产销有望较快增长,利好汽车空调用制冷剂需求 [53][57] - 2025年一季度制冷剂市场价格持续走高,R134a /R125 /R32 /R22一季度市场均价分别同比增44.53% /16.28% /97.92% /63.01%,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业绩大幅增长 [59][60][62] - 2025年二代制冷剂配额加速削减,三代制冷剂配额继续冻结,供给端约束不改,需求端空调、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维持良好增长,利好制冷剂需求提升,主流制冷剂内外贸价格趋同,有利于企业业绩释放,建议关注三美股份和巨化股份 [72] 甜味剂:"无糖"趋势下需求空间广阔 - 甜味剂可分为人工合成型与天然提取型,还可分为高倍与低倍甜味剂,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有饮料、餐桌调味品等,饮料行业占比高达50%,安赛蜜和三氯蔗糖是重要发展品种 [73][74][75] - 需求空间广阔,原因包括“减糖”成健康饮食新趋势,消费者对“低糖”“无糖”食品饮料购买意愿上升;部分政策出台推动居民健康生活,如《健康中国行动(2019 - 2030年)》等;海外“糖税”陆续出台;高倍甜味剂甜价比高,成本优势显著 [78][80][82] - 全球白糖潜在可能被甜味剂替代的空间约1.02亿吨到1.14亿吨白糖甜度当量,潜在市场空间巨大,预计未来几年天然甜味剂市场将保持15%以上年增长率 [87][88] 三氯蔗糖 - 三氯蔗糖以蔗糖为原料制得,甜度达蔗糖600倍,具备甜度高、口味纯正等优点,下游应用中饮料、乳制品占比30% [91] - 我国是主要生产国,2024年出口占比超90%,2021 - 2024年出口量年均复合增速20.17% [98] - 行业集中度高,CR3达83.34%,2024年9月企业协同停产保价,价格明显反弹,目前我国三氯蔗糖相比海外有成本优势,预计出口不受关税影响,下游旺季将至,价格存在上涨可能,建议关注金禾实业 [102][105] 阿洛酮糖 - 阿洛酮糖是天然甜味剂,感官特性与蔗糖相似,热量低,在食品、保健和医疗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以精制淀粉等为原料制成,2020年全球下游应用中食品占比55%、饮料占比37% [106][108] - 美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已许可使用,欧盟、中国等多国在认证中,中国对D - 阿洛酮糖第7次申报,关键酶制剂已通过审批,为产业化铺平道路 [110][111] - 2019 - 2023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51.62%,2024年同比增17.34%至2.0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5.45亿美元,我国拥有产能约3万吨,目前产品全部用于出口,若在我国正式审批,国内应用有望加速推开,建议关注百龙创园 [113][115] 润滑油添加剂: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 润滑油添加剂由化合物组成,占润滑油总量2% - 30%,可优化和赋予润滑油性能,应用于汽车、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 [116] - **需求端**:2023年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销售额159.9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182.1亿美元,2024 - 2030年年复合增速1.9%,我国2021年表观需求量95.01万吨,2013 - 2021年复合增速2.99%;全球约70%应用于机动车领域,我国润滑油以交通用和工业用为主,2024年交通用消费量341万吨、同比减2.4%,工业用消费量257万吨、同比增1.3%;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提升使传统燃油车保有量增速放缓,但插电混动汽车占比提升对交通用润滑油增量需求有拉动作用 [120][121][123] - **供给端**:外资企业市占率高,国产替代空间大,我国每年需进口20 - 30万吨润滑油添加剂,部分来自美国,贸易摩擦下供应链安全受重视,内资厂商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建议关注瑞丰新材和利安隆 [6] 改性塑料: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实施有望推动下游需求向好 - 改性塑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散,2022 - 2024年预计产量年均复合增速6.01%,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5.89% [13][33]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实施,国内汽车、家电需求有望维持景气,抢出口预期仍存,下游需求有望向好,建议关注金发科技和普利特 [6][41]
2025-2031全球与中国精制罗汉果糖市场动态规划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28 09:58
精制罗汉果糖市场概述 - 产品分为天然和有机两大类型 全球不同产品类型销售额增长趋势显示2020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2031年将进一步扩大[1]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工业、保健品、医药工业及其他 全球不同应用销售额增长趋势显示食品工业占比最高 2020至2031年复合增长率突出[1] 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行业当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中国成为重要生产和消费市场[3] - 未来趋势显示需求增长将集中于健康食品和医药领域 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3] 全球供需规模分析 - 全球产能预计从2020年持续增长至2031年 产量和需求量同步上升 中国产能占比显著[3] - 2020年全球销售额为百万美元级别 2031年预计实现倍数增长 价格呈温和上升趋势[3] 区域市场表现 - 北美和欧洲市场2020-2031年销量及收入复合增长率稳定 中国和东南亚市场增速领先全球[3] - 主要地区产量份额显示亚洲主导供应 2025年后新兴市场产能扩张加速[3] 竞争格局 - 全球TOP5生产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Archer Daniels Midland和Biovittoria为第一梯队企业[4][5] - 中国市场厂商收入排名中 Guilin Layn Natural Ingredients等本土企业表现突出[4] 产品及应用细分 - 有机类型产品价格高于天然类型 2026-2031年价差可能缩小[6] - 医药工业应用收入增速最快 2024年后将超越保健品领域[7] 产业链及技术 - 上游原料供应集中于罗汉果种植区 中游加工技术以高效提取工艺为主[8] - 下游客户中食品制造商占比超60% 直销和分销渠道并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