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甜菊糖苷
icon
搜索文档
D-阿洛酮糖获批!看上游产业的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8-29 10:45
行业政策与审批进展 - D-阿洛酮糖于2025年6月26日获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为新食品原料 [2] - 国内允许应用的代糖分为糖醇类、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三大类 [2] - 国际代糖审批较早:阿斯巴甜1974年获美国FDA批准 赤藓糖醇1997年获美国FDA认证 [2] 全球产能分布格局 - 全球D-阿洛酮糖产能高度集中于美日韩三国 前五大企业合计占比70% [4] - 主要国际厂商包括Samyang(韩)、CJ(韩)、Ingredion(美)、Cargill(美)、Matsutani(日) [4] - 国内布局企业包括三元生物、保龄宝、百龙创园等 [5] 国内企业产能建设 - 某企业新建1.5万吨结晶糖产线于2024年5月投产 泰国项目规划年产1.2万吨晶体及7000吨液体产能 [4] - 另一企业2024年完成技术改造 年产能超5000吨 2025年启动二期扩产至2万吨年产能 [4] - 国内较早涉足企业拥有近十年技术积累 具备晶体与液体两类生产能力 [12] 生产技术与壁垒 - 主要生产方式为微生物发酵法(以葡萄糖/蔗糖为原料)和酶转化法(以果糖为原料) [8] - 核心技术壁垒集中在酶制剂性能(需具备热稳定性和高酶活)和结晶工艺两大环节 [9][10] - 国内企业面临结晶速率难控制、产品颗粒不均匀、蒸发效率低等技术挑战 [10] 应用领域与产品特性 - 在碳酸饮料中可改善口感、提高碳酸溶解度、保持二氧化碳压力 [6] - 在烘焙产品中能优化蛋白霜理化性质 产生美拉德反应赋予焦糖风味 [6] - 具有低热量、低GI值、口感好、安全性能高等优势 [15] 市场竞争环境 - 主流代糖包括赤藓糖醇(天然甜味剂)、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人工合成甜味剂) [14][15] - 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从2019年0.3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1.73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3.26% [13] - 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5.45亿美元 [13] 行业监管要求 - 新食品原料生产需经过严格审批流程 包括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人群实验 [12] - 某企业获取生产许可耗时四年 经历三次延期与三次补正 [12] 发展驱动因素 - 健康中国行动提倡天然甜味剂替代蔗糖 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 [15] - 44%国内消费群体注重控糖控脂 比例高于全球水平 [15] - 食品企业持续推出"0糖"新品 代糖在饮料和烘焙行业应用广泛 [3]
植物提取行业龙头业绩持续稳健 晨光生物25H1扣非净利同比增逾1.3倍至1.84亿元
全景网· 2025-08-28 08:4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58亿元,同比增长4.77% [1] - 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115.33%,扣非净利1.84亿元,大幅增长130.48%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30亿元,同比增长77.11% [1] - 植提类产品收入17.33亿元,增长9.47%,毛利额同比增长32%,毛利率提高3.43个百分点 [1] - 棉籽类产品收入17.65亿元,增长1.97%,毛利率7.00%,同比提高7.19个百分点,实现扭亏为盈 [1][2] 主要产品表现 - 辣椒红色素销量6367吨,同比增长43%,应用型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1] - 辣椒精销量1536吨,同比增长81%,市场份额大幅提高 [1] - 饲料级叶黄素销售超2.1亿克,同比微增,食品级叶黄素销售3125万克,增长约22% [1] - 花椒提取物销量逆势增长约23%,胡椒、孜然、生姜提取物保持健康发展 [1] - 甜菊糖苷收入超1.6亿元,异绿原酸钠获批新型饲料添加剂 [1] - 番茄红素销量增长约49%,水飞蓟提取物、姜黄提取物销量大幅增长 [2] 研发创新投入 - 研发投入1.12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34.55% [3] - 开展辣椒红色素生产工艺改进、甜叶菊综合利用、万寿菊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 [3] - 完成超临界精馏技术小试平台搭建,建立生物发酵制备番茄红素技术体系 [3] - 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持续增强产品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3] 行业地位与战略 - 在全球植物提取行业位居第一梯队,追赶或超越Frutarom、Kalsec等国际龙头企业 [3] - 辣椒红、辣椒精、叶黄素三大主力产品位居世界第一或前列 [3] - 甜菊糖苷、花椒提取物、水飞蓟提取物等梯队产品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3] - 依托技术研发和工业化生产能力,持续打造大单品,目标十个品种位居世界第一或前列 [4]
晨光生物(300138) - 2025年8月26日投资者关系记录表
2025-08-27 08:4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58亿元(同比增长4.77%)[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115.33%)[2] - 植提类产品收入17.33亿元(同比增长9.47%),毛利率20.24%(同比提高3.43%)[2] - 棉籽类业务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2%),毛利率7.00%(同比提高7.19%)[4] 主力产品增长 - 辣椒红色素销量6367吨(同比增长43%)[3] - 辣椒精销量1536吨(同比增长81%)[3] - 叶黄素推广高附加值产品并开发专用型产品[3] 梯队产品发展 - 花椒提取物销量逆势增长约23%[3] - 甜菊糖苷收入超1.6亿元[3] - 番茄红素销量增长约49%[3] - 水飞蓟提取物、姜黄提取物销量大幅增长[3] 新业务与副产品 - 甜菊糖副产品异绿原酸钠被批准为新型饲料添加剂[3] - 保健食品业务受产能限制收入变化不大[4] - 中药业务销量持续提升[4] 毛利率与经营策略 - 辣椒红毛利率恢复至正常区间但价格处于低位[4] - 辣椒精因国内原材料生产导致毛利率下降[4] - 叶黄素毛利率处于低位(行业库存过剩)[4] - 棉籽业务坚持“对锁”经营策略规避价格风险[5] 市场与产能布局 - 辣椒精以提升份额为目标而非提价[5] - 甜菊糖市场空间大于辣椒红/辣椒精[6] - 缅甸万寿菊基地受地震影响未达2-3万亩目标[7] - 番茄红素成本下降70%推动食品饮料应用[7] - 赞比亚原材料基地处于前期布局阶段[8]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因材料费增加(主力产品定制化开发)[9] - 公司将持续保持大额研发投入[9]
晨光生物(300138):业绩符合预期,植提新品变化积极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6 11:49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3][5] 核心观点 - 公司25H1业绩符合预期 营业总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4.77%) 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115.3%) [5] - 25Q2单季度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10.4%)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72.3%) [5] - 植提主业处于价格周期底部 公司通过库存储备强化价格及份额优势 业绩弹性有望持续释放 [5] - 棉籽业务经营环境显著改善 25H1实现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2%) 毛利率7%(同比提高7.19个百分点) 实现扭亏为盈 [5] 财务表现 - 25H1毛利率13.9% 同比大幅提升 其中植提业务毛利率提升3.43个百分点 [4][5] - 25Q2归母净利率5.43%(同比提升1.95个百分点) 毛利率13.6%(同比提升5.25个百分点) [5] - 预测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4/4.08/5.12亿元 同比增长244.3%/25.9%/25.7% [4][5] - 当前股价对应25-27年PE分别为21x/17x/13x [4][5] 业务发展 - 辣椒红销量6367吨(同比增长43%) 辣椒精销量1536吨(同比增长81%) 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5] - 叶黄素食品级销售0.31亿克(同比增长约22%) 饲料级销售超2.1亿克(同比微增) [5] - 甜菊糖苷收入超1.6亿元 副产品异绿原酸钠获批新型饲料添加剂 [5] - 香辛料事业部花椒提取物销量逆势增长约23% 胡椒/孜然/生姜提取物保持健康发展 [5] - 药用提取物销量增长 番茄红素增长约49% 水飞蓟/姜黄提取物大幅增长 [5]
晨光生物股价下跌1.87% 拟转让制药子公司股权
金融界· 2025-08-22 02:22
股价及交易情况 - 8月21日股价报13.67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87% [1] - 当日成交量为97213手,成交金额达1.34亿元 [1] - 8月2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3.26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04%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076.32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38% [1] 公司业务 - 主要从事植物提取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1] - 主要产品包括辣椒红素、叶黄素、甜菊糖苷等天然植物提取物 [1] 资产转让 - 全资子公司河北晨光药业拟将持有的河北晨光天润制药97.5%股权转让给四川同晟生物医药 [1] - 转让完成后,晨光天润制药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向晨光天润制药提供借款余额为7078.24万元 [1]
“五金铺”走出的行业翘楚——记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卢庆国
经济日报· 2025-08-10 15:38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从1998年河北曲周县五金厂转型进入植物提取行业,最初生产辣椒红素[3] - 2003年建成首条自主辣椒生物提取生产线,日加工能力40吨干辣椒[4] - 生产线持续升级至日加工能力2000吨,业务扩展至天然色素、香辛料、精油、甜味剂等多类产品[4] 技术创新 - 通过集成农业和食品加工设备创新开发植物提取生产线,如使用蔬菜脱水设备处理辣椒[4] - 耗时8年攻克番茄皮籽"干法提取"番茄红素工艺,实现废弃物高值化利用[5] - 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亿元/年,拥有440多项专利和5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 人才战略 - 建立26个科研平台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引进660名本科以上人才[7] - 为博士生徐美利组建团队研发甜菊糖苷提取技术,年创收超2亿元[8] - 任命博士吴迪负责叶黄素提取研究,发现新型"植物抗生素"提取物[8] 产业链布局 - 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西部建设10家加工厂[9] - 推广万寿菊种植使农户亩收益从600元提升至2000-3000元[9] - 实施"五统一分"机制保障原料质量,带动辣椒、番茄等作物种植[9] 行业地位 - 多项植物提取产品销量全球领先,番茄红素技术具有革命性意义[4][5] - 天然色素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新兴领域,公司通过持续创新占据制高点[5]
“五金铺”走出的行业翘楚
经济日报· 2025-08-10 05:5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始人卢庆国秉持"天道酬勤"信念,以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推动植物提取技术开发及产业化[1] - 1998年从五金厂转型进入辣椒红素提取领域,当时国内无规模化企业且技术空白[2] - 2003年建成首条自主设计的辣椒提取生产线,日加工能力40吨干辣椒,后通过设备迭代提升至2000吨/日[3] - 业务范围从单一辣椒红素扩展至天然色素、香辛料提取、精油、甜味剂等多类产品[3] 技术创新 - 采用跨行业设备集成创新:蔬菜脱水设备用于辣椒烘干、农业选种机用于籽皮分离、面粉加工设备用于磨粉[3] - 耗时8年攻克番茄皮籽"干法提取"番茄红素工艺,实现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并衍生番茄籽油等副产品[4] - 甜叶菊提取技术首创甜菊糖苷与绿原酸联产工艺,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获农业农村部2023年十大新技术[7] - 万寿菊花深加工突破叶黄素提取工艺并发现新型"植物抗生素"提取物[7] 研发体系 - 建有26个科研平台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拥有200余名高层次技术人才[6] - 年研发投入约1亿元,累计获440多项专利和5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 - 实施"事业+待遇"双留人机制:建设人才公寓、创新中心,提供科研成果提成奖励[6] - 引进660名本科以上人才,典型案例包括天津大学博士徐美利团队和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吴迪[7] 产业链布局 - 创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西部建立10家工厂带动辣椒、万寿菊等种植[8] - 推行"五统一分"农企联营机制:统一标准/种苗/技术/防治/保险,农户分散种植[8] - 万寿菊种植使农户亩收益从600-700元提升至2000-3000元,实现农企双赢[8][9] - 原料基地战略将种植环节作为"第一车间",保障原材料品质与供应稳定性[9]
“五金铺”走出的行业翘楚 ——记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卢庆国
经济日报· 2025-08-10 05:5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从1998年的五金厂转型进入植物提取行业,最初生产辣椒红素并逐步扩展到天然色素、香辛料提取、精油和天然甜味剂等多类产品 [3][5] - 2003年自主建设第一条辣椒生物提取生产线,日加工能力40吨干辣椒,随后产能逐步提升至2000吨 [4] -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番茄红素从番茄皮籽中提取,突破传统番茄酱提取工艺,同时将副产品转化为油和饲料 [5] 技术创新与设备研发 - 创始人带领团队通过集成非行业设备(如农业选种机、饲料生产设备等)改造出首条辣椒提取生产线 [4] - 番茄红素"干法提取"技术研发耗时8年,实现从废弃物中高效提取并综合利用 [5] - 累计投入研发资金约1亿元/年,拥有440多项专利和5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6] 人才战略与科研平台 - 公司建立26个科研平台(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吸引660多名本科以上学历人才 [6][7] - 通过改善科研环境(如建设创新中心、人才公寓)和提升待遇(科研成果提成)解决早期人才流失问题 [6] - 引进高端人才如徐美利博士(甜菊糖苷提取技术带头人)和吴迪博士(叶黄素工艺突破者),其技术成果分别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和发现新型提取物 [7] 原料基地与联农模式 - 在西部地区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五统一分"机制带动10万亩万寿菊等作物种植,农户亩收益提升至2000-3000元(原为600-700元) [8] - 原料基地布局10家深加工工厂,覆盖辣椒、番茄、棉花等作物,实现农企双赢 [8][9] 行业地位与核心优势 - 天然色素行业技术依赖性强,公司通过持续创新从行业"门外汉"发展为技术领先者 [5] - 香辛料超临界提取等生产线技术升级推动产能几何级增长(40吨→2000吨/日) [4] - 植物提取装备迭代速度显著,"一年上几个台阶,几年上一层楼" [4]
税收数据展现河北民营经济发展强劲势头
河北省民营经济总体表现 -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1] - 河北省民营企业新办经营主体数量、采购信息化设备金额、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均大幅增长 [1] 新办民营企业数量增长 - 河北省民营企业新办涉税经营主体数量同比增长35.01% [2] - 沧州市新办民营企业44109家 较去年同期增长近60% [2] - 安平县新办709家民营企业 总营收达6707.2万元 同比增长91.8% [3] - 河北胜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立4个月销售额突破600万元 [2] - 河北森焱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开业3个月销售收入超190万元 [2] - 河北青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成立2个月实现销售额730多万元 [3] 产业集群优势 - 安平县丝网行业企业达1.3万余家 编织类丝网产销量和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 [2] - 安平县是河北省首个营收破千亿元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 产业集群优势为民营企业创业提供"底气"和"靠山" [2] 民营企业设备更新 - 河北省民营企业采购信息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41.63% [4] - 河北净菜(北京)物流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自动化全程冷链车温度监控系统 [4] - 该系统使保鲜运输流通环节损耗降低50% 利润提升至10%以上 [4] - 公司上半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 享受"两新"相关税费优惠500万元 [4] - 金谷矿业集团投资2000万元智能化改造项目 购进物联网传感设备、5G通信基站等核心信息化装备 [4] - 5G通讯系统实现安全与环境数据实时汇集分析 [5] - 智能管控终端年节约人工成本超百万元 [5] - AI分析平台使设备运行效率提升10% 故障时间缩短80% 每年节电200万千瓦时 [5] - 公司上半年营收超过6400万元 [5] 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 - 河北省民营企业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03% [6] - 珍圭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双轮足直驱型自平衡机器人 [6] - 公司拥有知识产权专利200余项 深耕"互联网+先进制造"领域 [6] - 2024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3363万元 [6] - 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43亿元 [6] -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自主研发异绿原酸钠获批为新饲料添加剂 [7] - 创新提取工艺使主要产品甜菊糖苷产出率提高约15% [7] - 2024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3000万元 [7] 税务支持措施 - 税务部门推出"新办企业套餐式服务" 一天内完成新办企业涉税事项办理 [2] - 税务部门跟进辅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 [5] - 税务部门梳理汇编研发费用政策指南 开展全程政策辅导 [6] - 税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举措 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7]
弈柯莱生物获国投聚力4.5亿元独家战略投资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15:47
公司融资动态 - 弈柯莱生物获得国投聚力4.5亿元人民币独家战略投资 [1] - 此前公司已获得北京源峰私募基金和淡马锡控股等多轮市场化融资 [1] 战略合作方向 - 国投聚力将与公司在创新平台建设和前沿技术应用研发领域深度协同 [1] - 双方重点推进以一碳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醇)为底物的生物合成技术 [1] 技术平台优势 - 公司构建平台化技术体系突破生物制造"工程化转化"核心瓶颈 [1] - 自主设计台州和重庆智能生物反应器与柔性生产基地 [1] - 建立"酶-生物合成途径-智能细胞-产品创制"技术路径及八大创新技术平台 [1] - 实现从"克级研究"到"千吨级量产"的产能放大 [1] 数字化技术应用 - 融合AI技术实现日均百万级酶序列分析能力 [1] - 拥有5万种实体酶库及日均万次高通量验证能力 [1] - 通过AI辅助酶筛选与改造、代谢通路解析提升研发效率 [1] 商业化进展 - 在国内率先实现人乳寡糖(HMOs)、甜菊糖苷、燕窝酸等高附加值功能性原料首批(或首家)获批上市 [2] - 在生物医药、绿色农业和生命健康领域布局20余条成熟产品线 [2] 产业合作模式 - 与蒙牛集团共建"虹摹生物"合资公司专攻HMOs商业化落地 [2] - 设立合资公司"弈柯糖"全面运营健康甜味剂业务 [2] - 孵化产品线已与多家跨国巨头达成战略合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