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菊糖苷
搜索文档
 莱茵生物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12.72亿行业排名12,净利润7919.18万行业排名17
 新浪证券· 2025-10-31 18:35
莱茵生物(维权)成立于2000年11月28日,于2007年9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址和办公地 址均为广西桂林。它是全球植物提取物行业的领军企业,专注天然健康产品,拥有先进提取技术和全产业 链优势。 莱茵生物主要从事天然健康产品的生产经营业务,持续专注植物功能性成分提取领域,所属申万行业为基 础化工 - 化学制品 -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涉及抗流感、小盘、禽流感药物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等概念 板块。 经营业绩:营收行业第十二,净利润第十七 2025年三季度,莱茵生物营业收入为12.72亿元,行业排名12/24,行业第一名梅花生物营收182.15亿元,第 二名新和成166.42亿元,行业平均数为35.71亿元,中位数为12.38亿元。当期净利润为7919.18万元,行业 排名17/24,行业第一名新和成净利润53.54亿元,第二名梅花生物30.25亿元,行业平均数为5.39亿元,中 位数为1.24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于同业平均,毛利率低于同业平均 2025年三季度,莱茵生物资产负债率为36.56%,去年同期为36.91%,高于行业平均的28.46%;当期毛利率 为25.00%,去年同期为28.16% ...
 最新研究出炉!“好代糖排行”揭示天然代糖真正优势
 中国食品网· 2025-10-29 14:36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无糖和低糖化饮食已经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代名词。但在琳琅满目的甜味剂中, 哪些才是真正对身体更友好的"好代糖"呢?近日,一项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给出了好代糖排行的答案。 这项研究提到,甜菊糖苷、罗汉果苷、D-阿洛酮糖、赤藓糖醇等天然代糖在体内的代谢途径相对温和。其中,赤 藓糖醇有超过90%会被人体直接排出,不参与能量代谢,也不会造成血糖波动;甜菊糖苷和罗汉果苷能通过肠道 菌群代谢产生次级糖苷,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而D-阿洛酮糖则能减少食物摄入、抑制脂肪生成。这些代谢机 制让天然代糖在控制体重、降低代谢负担上展现出独特优势。 从分子水平来看,天然甜味剂不仅通过甜味受体带来味觉满足,更能激活AMPK通路,促进脂肪分解、能量消 耗。这意味着,选择合适的代糖,不仅能"少吃糖",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状态,对预防肥胖、糖尿病等 慢性病具有积极意义。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好代糖排行"中,赤藓糖醇始终名列前茅。 总的来说,赤藓糖醇来源天然,存在于玉米、葡萄、梨、西瓜等日常食物中,口感清爽、热量几乎为零,对肠道 菌群干扰极小,因此被广泛用于代糖饮料、无糖口香糖、儿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许多药品配 ...
 晨光生物(300138):利润符合预期,植提业务持续优化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5 23:1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晨光生物的投资评级为“增持”,并予以维持 [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04亿元,同比增长385.3%,利润表现符合预期,但营业收入50.5亿元,同比下降3.41%,主要受棉籽业务销售节奏扰动影响 [7] - 植物提取主业净利润持续修复,业务呈现价稳量增态势,多个品类销量实现显著增长 [7] - 短期来看,公司积极调整棉籽业务,伴随棉籽蛋白价格上涨,盈利同比修复;中长期看,植提主业处于价格周期底部,公司已完成库存储备,伴随价格回升,业绩弹性有望持续释放 [7]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6.1%,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6.39%,同比提升8.54个百分点,显示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7]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47亿元,归母净利润3.04亿元 [6]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4亿元、4.08亿元、5.12亿元,对应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44.3%、25.9%、25.7% [6]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7元、0.84元、1.06元 [6]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至2027年的预测市盈率分别为21倍、17倍、14倍 [6]   业务分项表现 - **植物提取业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7.66亿元,同比增长2.82% [7]     - 辣椒红/辣椒精:2025年前三季度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6%/87% [7]     - 叶黄素:2025年前三季度食品级叶黄素销量同比增长22% [7]     - 甜菊糖苷: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8亿元,同比增长19.8% [7]     - 香辛料提取物:2025年前三季度花椒提取物销量同比增长超29% [7]     - 营养药用提取物:2025年前三季度番茄红素收入超4千万元;水飞蓟素收入7.48千万元;中药业务收入超1.30千万元,同比增长近1倍 [7] - **棉籽业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5.88亿元,同比下降34.6%,主要因2024年同期销售节奏滞后拉高基数 [7]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16.1%,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 [7] - 2025年前三季度植物提取业务毛利率为20.9%,同比提升4.91个百分点;棉籽业务毛利率为7.20%,同比提升8.05个百分点 [7]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为1.35%,同比提升0.9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含研发)为6.82%,同比提升3.44个百分点 [7]
 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20251021
 山西证券· 2025-10-21 08:52
市场走势 资料来源:最闻 国内市场主要指数 研究早观点 2025 年 10 月 21 日 星期二 | 指数 | | 收盘 | 涨跌幅% | 遇 | | --- | --- | --- | --- | --- | | 上证指数 | | 3,863.89 | 0.63 | | | 深证成指 | | 12,813.21 | 0.98 | | | 沪深 | 300 | 4,538.22.53 | 0 | | | 中小板指 | | 7,870.96 | 0.71 | | | 创业板指 | | 2,993.45 | 1.98 | | | 科创 | 50 | 1,367.90 | 0.35 | | | 资料来源:最闻 | | | | | 分析师: 彭皓辰 执业登记编码:S0760525060001 邮箱:penghaochen@sxzq.com 【今日要点】 【山证纺服】9 月社零数据点评-9 月国内社零同比增长 3.0%,化妆品 单月增速环比提升 【山证纺服】行业周报-老铺黄金天猫"双 11"表现强劲,361 度零售 流水延续健康增长 【公司评论】晨光生物(300138.SZ):晨光生物 2025 年前三季报业绩预 告点 ...
 晨光生物20251014
 2025-10-14 22:44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天然植物提取物行业,具体公司为晨光生物[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近期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显著提升,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在6300万到9900万之间,实现扭亏为盈[4] *   业绩改善主要由于直提产品收入和毛利显著增长,以及棉籽业务行情回暖并严格执行对赌策略[4] *   上一个业务年度经营业绩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但较2022-2023年历史高点仍有约1亿元差距[6] *   差距主要源于部分产品价格处于历史底部以及行业产能恢复导致供需关系恶化[6]   主要产品销量与市场地位 *   辣椒红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40%,预计全年增速回归至20%左右,长期复合增长率约10%[10] *   辣椒红2025年市占率预计从2024年的接近40%提升至50%以上,中期目标为80%以上[2][10] *   辣椒精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接近100%[10] *   水飞蓟素新建生产线投产后基本满产,销量保持快速增长[15][16] *   番茄红素2025年上半年销量增长接近50%[17] *   甜菊糖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约50%,全年预计增幅30%到40%,利润率显著改善[17] *   花椒提取物表现亮眼,销量增长显著,毛利率和净利润逐渐恢复到合理水平[14][15]   行业供需与盈利趋势判断 *   行业供需关系正在改善,2025年原材料种植面积下降,需求端因消费者天然偏好及监管政策支持而持续增长[7] *   预计未来几年行业将回归每年10-20%的自然增长态势,盈利将温和回升[2][7][10] *   当前辣椒精产品毛利率约20%,处于正常范围但较前几年偏低[11] *   由于2025年种植面积下降1/3到1/2,明后年原材料价格恢复预期乐观[11]   公司战略与应对措施 *   为应对原材料供应紧张,公司储备了低成本原材料,并在海外非洲、印度、缅甸及国内新疆、云南布局产区[8] *   通过技术储备开发水溶性色素及定制化产品以满足下游需求[9] *   棉籽业务加工能力每年100万吨左右,每吨净利至少五六十元,明年正常情况下净利应达五六千万[20] *   保健食品业务新增10亿粒产能车间已投产,预计2026年总产能31亿粒将带来2.2亿至3亿元收入[3][21] *   保健食品业务以OEM/ODM代工为主,并尝试推出自有品牌[3][22]   其他重要内容 *   叶黄素业务方面,预计明年至后两年出现拐点较为乐观[12] *   2025年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约3000万,总体影响不大,三季度利润率与上半年差不多甚至略好[13] *   新疆高辣度辣椒2025年产量较去年下降30%至40%[18] *   公司对行业及自身前景保持强劲信心,认为保健品行业是长坡厚雪的赛道[23]
 李开复,在成都投了一家“0卡糖”
 投中网· 2025-10-14 14:29
 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 公司为四川盈嘉合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成都天府新区合成生物赛道的代表企业[5][8] - 公司专注于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制造天然产物,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医美、营养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8]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发和生产平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甜菊糖苷供应商之一[6][8] - 核心产品为甜菊糖苷,其自主研发的稀有甜菊糖苷成分莱鲍迪苷I获得美国FDA的GRAS认证,全球仅三家企业获此认证,该公司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企业[4][8]   技术优势与产品管线 - 公司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路线,相较于传统植物提取法,一个发酵罐的产量可抵上千亩甜味菊的提取总量,成本优势明显[10] - 合成生物技术能解决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丰度低、难以产业化生产的关键问题[10] - 公司产品管线覆盖甜菊糖苷、辅酶Q10、新型甜菊糖苷、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香兰素等,覆盖制药、保健品和食品多个领域[8] - 辅酶Q10粉末常用于制药行业,用于改善心脏健康、控制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22] - 公司还布局罗汉果产品,其对糖尿病患者友好,不影响血糖水平且具备抗炎特性[9]   市场拓展与行业地位 - 自2019年起,公司甜味剂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跻身多家国际知名食品与饮料企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8] - 公司在英国、东南亚等地区的销售额持续攀升,并有望进一步开拓日本、韩国等新兴市场[8] - 公司是全球稀有甜菊糖苷成分GRAS认证的三大企业之一,凸显其国际竞争力[4][8]   行业发展与政策背景 - 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系统性起步于2008年前后,相较于美国起步较晚[11] - 2018-2020年,中国合成生物赛道年投资总额在50-100亿人民币区间,每年获投公司约20家[14] - 2021年起,随着《生物安全法》和《"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出台,行业迎来投资爆发,2021年全年融资总额突破200亿元,获投企业数量达45家,较2020年翻番[15] - 成都市将合成生物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其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在2023年达3500亿元,天府国际生物城累计落户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1400亿元[19][20][21]   区域产业生态支持 - 公司总部所在地成都具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系统优势,天府国际生物城在9年内孵化了6家上市公司[19] - 成都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链整合与技术创新,聚焦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等5大领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19][22] - 成都的政策规划明确提及要超前布局合成生物技术,培育发展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合成生物孵化器[20][21]
 李开复,在成都投了一家 “0卡糖” 合成生物企业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10-13 22:38
 盈嘉合生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一家甜菊糖苷生产销售商,专注于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制造天然产物 [2][4]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成都天府新区合成生物赛道的代表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发和生产平台 [4] - 公司自主研发的稀有甜菊糖苷成分莱鲍迪苷I获得美国FDA的GRAS认证,全球仅三家企业获得该认证,公司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4][5] - 公司产品管线覆盖制药、保健品和食品多个领域,包括辅酶Q10、新型甜菊糖苷、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香兰素等 [5]   甜菊糖苷产品与技术 - 甜菊糖苷是风味上最接近蔗糖的代糖,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 [2] - 公司不仅通过合成生物手段量产甜菊糖苷,更推出了多种甜菊糖苷复配产品与复配甜味剂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烘焙、饮料、乳品等食品 [7] - 甜菊糖苷可以和多种不同类型的原料进行组合,如膳食纤维、氨基酸、其他高倍甜味剂等 [2]   市场地位与全球化 - 中国是甜菊糖苷最大的生产国,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甜菊糖苷供应商之一 [3] - 自2019年起,公司凭借合成生物技术打造的甜味剂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跻身多家国际知名食品与饮料企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5] - 公司在英国、东南亚等地区的销售额持续攀升,有望进一步开拓日本、韩国等新兴市场 [5]   成都产业环境与支持 - 公司位于四川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良好的科创生态帮助公司吸引了众多青年科技人才,研发队伍中有近90%的人员来自外地 [9] - 公司正在成都规划建设新工厂,力争今年投产 [9] - 截至2024年底,仅成都高新区就已累计引进生物医药相关项目超300个,聚集本土上市企业10家,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超3500亿元 [9] - 成都政策支持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在《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及超前布局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 [10]
 李开复,在成都投了一家“ 0 卡糖”
 搜狐财经· 2025-10-13 21:51
 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 公司为四川盈嘉合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甜菊糖苷生产销售商,专注于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制造天然产物 [2][6]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成都天府新区合成生物赛道的代表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发和生产平台 [6] - 公司自主研发的稀有甜菊糖苷成分莱鲍迪苷I获得美国FDA的GRAS认证,全球仅三家企业获得此认证,该公司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6][7] - 产品管线覆盖广泛,包括甜菊糖苷、辅酶Q10、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香兰素等,应用于医药、医美、营养保健、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 [7]   技术与生产优势 - 公司核心技术路线为合成生物技术,相较于传统植物提取法具有显著成本优势,一个发酵罐的产量可抵上千亩甜味菊的提取总量 [9] - 该技术解决了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丰度低、难以产业化的问题,使公司甜菊糖苷产品生产成本降低超30% [9][13] - 自2019年起,公司产品凭借合成生物技术成功进入美国市场,跻身多家国际知名食品与饮料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并在英国、东南亚等地区销售额持续攀升 [7]   市场地位与行业背景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甜菊糖苷生产国,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甜菊糖苷供应商之一 [4] - 甜菊糖苷是风味最接近蔗糖的代糖,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被广泛应用于“0糖0脂0卡”食品和饮品 [3] - 合成生物赛道在中国起步较晚,但自2021年起投资活跃度显著提升,全年融资总额突破200亿元,获投企业数量达45家,较2020年翻番 [12][13]   区域发展与政策支持 - 成都市已将合成生物列为重点发展领域,2023年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达3500亿元,取得药品上市批件133个,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 [16] - 成都通过《“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明确支持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集群发展,为本地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17] - 天府国际生物城作为核心产业园区,9年孵化了6家上市公司,累计落户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1400亿元,汇集产业人才1.8万余人 [16]
 D-阿洛酮糖获批!看上游产业的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8-29 10:45
 行业政策与审批进展 - D-阿洛酮糖于2025年6月26日获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为新食品原料 [2] - 国内允许应用的代糖分为糖醇类、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三大类 [2] - 国际代糖审批较早:阿斯巴甜1974年获美国FDA批准 赤藓糖醇1997年获美国FDA认证 [2]   全球产能分布格局 - 全球D-阿洛酮糖产能高度集中于美日韩三国 前五大企业合计占比70% [4] - 主要国际厂商包括Samyang(韩)、CJ(韩)、Ingredion(美)、Cargill(美)、Matsutani(日) [4] - 国内布局企业包括三元生物、保龄宝、百龙创园等 [5]   国内企业产能建设 - 某企业新建1.5万吨结晶糖产线于2024年5月投产 泰国项目规划年产1.2万吨晶体及7000吨液体产能 [4] - 另一企业2024年完成技术改造 年产能超5000吨 2025年启动二期扩产至2万吨年产能 [4] - 国内较早涉足企业拥有近十年技术积累 具备晶体与液体两类生产能力 [12]   生产技术与壁垒 - 主要生产方式为微生物发酵法(以葡萄糖/蔗糖为原料)和酶转化法(以果糖为原料) [8] - 核心技术壁垒集中在酶制剂性能(需具备热稳定性和高酶活)和结晶工艺两大环节 [9][10] - 国内企业面临结晶速率难控制、产品颗粒不均匀、蒸发效率低等技术挑战 [10]   应用领域与产品特性 - 在碳酸饮料中可改善口感、提高碳酸溶解度、保持二氧化碳压力 [6] - 在烘焙产品中能优化蛋白霜理化性质 产生美拉德反应赋予焦糖风味 [6] - 具有低热量、低GI值、口感好、安全性能高等优势 [15]   市场竞争环境 - 主流代糖包括赤藓糖醇(天然甜味剂)、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人工合成甜味剂) [14][15] - 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从2019年0.3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1.73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3.26% [13] - 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5.45亿美元 [13]   行业监管要求 - 新食品原料生产需经过严格审批流程 包括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人群实验 [12] - 某企业获取生产许可耗时四年 经历三次延期与三次补正 [12]   发展驱动因素 - 健康中国行动提倡天然甜味剂替代蔗糖 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 [15] - 44%国内消费群体注重控糖控脂 比例高于全球水平 [15] - 食品企业持续推出"0糖"新品 代糖在饮料和烘焙行业应用广泛 [3]
 植物提取行业龙头业绩持续稳健 晨光生物25H1扣非净利同比增逾1.3倍至1.84亿元
 全景网· 2025-08-28 08:4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58亿元,同比增长4.77% [1] - 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115.33%,扣非净利1.84亿元,大幅增长130.48%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30亿元,同比增长77.11% [1] - 植提类产品收入17.33亿元,增长9.47%,毛利额同比增长32%,毛利率提高3.43个百分点 [1] - 棉籽类产品收入17.65亿元,增长1.97%,毛利率7.00%,同比提高7.19个百分点,实现扭亏为盈 [1][2]   主要产品表现 - 辣椒红色素销量6367吨,同比增长43%,应用型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1] - 辣椒精销量1536吨,同比增长81%,市场份额大幅提高 [1] - 饲料级叶黄素销售超2.1亿克,同比微增,食品级叶黄素销售3125万克,增长约22% [1] - 花椒提取物销量逆势增长约23%,胡椒、孜然、生姜提取物保持健康发展 [1] - 甜菊糖苷收入超1.6亿元,异绿原酸钠获批新型饲料添加剂 [1] - 番茄红素销量增长约49%,水飞蓟提取物、姜黄提取物销量大幅增长 [2]   研发创新投入 - 研发投入1.12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34.55% [3] - 开展辣椒红色素生产工艺改进、甜叶菊综合利用、万寿菊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 [3] - 完成超临界精馏技术小试平台搭建,建立生物发酵制备番茄红素技术体系 [3] - 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持续增强产品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3]   行业地位与战略 - 在全球植物提取行业位居第一梯队,追赶或超越Frutarom、Kalsec等国际龙头企业 [3] - 辣椒红、辣椒精、叶黄素三大主力产品位居世界第一或前列 [3] - 甜菊糖苷、花椒提取物、水飞蓟提取物等梯队产品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3] - 依托技术研发和工业化生产能力,持续打造大单品,目标十个品种位居世界第一或前列 [4]